明史是张廷玉等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史 作者:张廷玉等 | 书号:10209 时间:2017/3/26 字数:22576 |
上一章 章一百六十四 下一章 ( → ) | |
朱大典(王道焜等) 张国维 张肯堂(李向中 吴钟峦 朱永佑等)曾樱 朱继祚(汤芬等) 余煌(陈函辉) 王瑞栴 路振飞 何楷(林兰友)熊汝霖 钱肃乐(刘中藻 郑遵谦) 沈宸荃(邑子履祥) 朱大典,字延之,金华人。家世贫 ![]() 崇祯三年,起故官,莅山东,寻调天津。五年四月,李九成、孔有德围莱州。山东巡抚徐从治中炮死,擢大典右佥都御史代之,诏驻青州,调度兵食。七月,登莱巡抚谢琏复陷于贼,总督刘宇烈被逮。乃罢总督及登莱巡抚不设,专任大典,督主、客兵数万及关外劲旅四千八百余人合剿之。以总兵金国奇将,率副将靳国臣、刘邦域,参将祖大弼、祖宽、张韬,游击柏永福及故总兵吴襄、襄子三桂等,以中官⾼起潜监护军饷,抵德州。贼复犯平度,副将牟文绶、何维忠等救之,杀贼魁陈有时,维忠亦被杀。八月,巡按监军御史谢三宾至昌邑,请斩王洪、刘国柱,诏逮治之。兵部尚书熊明遇亦坐主抚误国,罢去。三宾复抗疏请绝口勿言抚事。 国奇等至昌邑,分三路。国奇等关外兵为前锋,邓玘步兵继之,从中路灰埠进。昌平总兵陈洪范,副将刘泽清、方登化,从南路平度进。参将王之富、王文纬等从北路海庙进。檄游击徐元亨等率莱 ![]() ![]() ![]() ![]() 贼窜归登州,国臣等筑长围守之。城三面距山,一面距海,墙三十里而遥,东西俱抵海。分番戍,贼不能出,发大炮,官军多死伤。李九成出战相当。十一月,九成搏战,降者怈其谋。官军合击之,馘于阵,贼乃晓夜哭。贼渠魁五,九成、有德、有时、耿仲明、⽑承禄也,及是杀其二。帝嘉解围功,进大典右副都御史,将吏升赏有差。是月,国奇卒,以襄代。攻围既久,贼粮绝,恃⽔城可走,不降。及王之富、祖宽夺其⽔门外护墙,贼大惧。 六年二月中旬,有德先遁,载子女财帛出海。仲明以⽔城委副将王秉忠,已亦以单舸遁,官军遂⼊大城。攻⽔城,未下。游击刘良佐献轰城策,匿人永福寺中,⽳城置火药,发之,城崩,官军⼊。贼退保蓬莱阁,大典招降,始释甲,俘千余人,获秉忠及伪将七十五人,自缢及投海死者不可胜计,贼尽平。有德等走旅顺,岛帅⻩龙邀击,生擒其 ![]() 八年二月,流贼陷凤 ![]() ![]() ![]() 十三年,河南贼大⼊湖广。大典遣将救援,屡有功,进左侍郞。明年六月命大典总督江北及河南、湖广军务,仍镇凤 ![]() ![]() 许都者,诸生,负气,愤县令苛敛,作 ![]() ![]() 已而京师陷,福王立。有⽩其诬者,而大典亦自结于马士英、阮大铖,乃召为兵部左侍郞。逾月,进尚书,总督上江军务。左良⽟兴兵,命监⻩得功军御之。福王奔太平,大典与大铖⼊见舟中,誓力战。得功死,王被擒,两人遂走杭州。会潞王亦降,大典乃还乡郡,据城固守。唐王闻,就加东阁大学士,督师浙东。逾年,城破,阖门死之。 其时浙东西郡县前后失守死事者,抗州则有同知王道焜、钱塘知县顾咸建、临安知县唐自彩,绍兴则有兵部主事⾼岱、叶汝厓,衢州则有巡按王景亮、知府伍经正、推官邓岩忠、江山知县方召。若夫诸生及布⾐殉义者,会稽潘集、周卜年,山 ![]() 王道焜,字昭平,钱塘人。以天启元年举于乡。崇祯时,为南平知县,迁南雄同知。会光泽寇发,其⽗老言非道焜不能平。抚按为请,诏改邵武同知,知光泽县事。抚剿兼施,境內底定。庄烈帝破格求贤,尽征天下贤能吏,抚按以道焜名闻。方待命而都城陷,微服南还。及杭州失守,遂投缳死。 顾咸建,字汉石,昆山人,大学士鼎臣曾孙也。崇祯十六年进士。授钱塘知县。甫之官,闻京师陷,人情恟恟。咸建戢奷宄,严警备。巡按御史彭遇颽以贪残 ![]() ![]() ![]() ![]() 唐自彩,达州人。为临安知县。杭州失守,自彩与从子阶豫逃山中。有言其受鲁王敕, ![]() ⾼岱,字鲁瞻,会稽人。崇祯中,以武生学举顺天乡试,鲁王授为职方主事。及绍兴失守,即绝粒祈死。子朗知⽗意不可回,先跃⼊海中死。岱闻之曰:“儿果能先我乎!”自是不复言,数⽇亦卒。 叶汝厓,字衡生,岱同邑人,由举人为兵部主事。闻变,与 ![]() 王景亮,字武侯,吴江人。崇祯末登进士。仕福王为中书舍人。唐王立,擢御史,巡抚金、衢二府,兼视学政。伍经正,安福人。由贡生为西安知县,唐王超擢知府事。邓岩忠,江陵人。由乡举为推官。衢州破,经正赴井死,景亮、岩忠皆自缢死。鲁王所遣镇将张鹏翼亦死之。 方召,宣城人。署江山县事。金华被屠,集⽗老告之曰:“兵且至,吾义不当去。然不可以一人故,致阖城被殃。”遂封其印,冠带向北拜,赴井死。士民为收葬,立祠祀焉。 张国维,安⽟笥,东 ![]() ![]() 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強赴援,游击潘可大、知县陈尔铭等守桐不下。贼乃攻潜山,知县赵士彦重伤卒。攻太湖、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被杀。国维至,解桐围,遣守备朱士胤趋潜山,把总张其威趋太湖。士胤战死,自強遇贼宿松,杀伤相当。安庆山民桀石以投贼,贼多死,乃越英山、霍山而遁。九月,贼复由宿松⼊潜山、太湖,他贼扫地王亦陷宿松等三县。国维乃募土著二千人戍之,而以兵事属监军史可法。明年正月,贼围江浦,遣守备蒋若来、陈于王战却之。十二月,贼分兵犯怀宁,可法及左良⽟、马爌遏之。复犯江浦,副将程龙及若来、于王等拒守。诸城并全。又围望江,遣兵援之,亦解去。 十年三月,国维率龙等赴安庆,御贼酆家店,龙军数千悉没。贼东陷和州、含山、定远,攻陷合六,知县郑同元溃走,贼遂攻天长。国维见贼势⽇炽,请于朝,割安庆、池州、太平,别设巡抚,以可法任之。安庆不隶江南巡抚,自此始也。议者 ![]() 国维为人宽厚,得士大夫心。属郡灾伤,辄为请命。筑太湖、繁昌二城,建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內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捍海堤,浚镇江及江 ![]() 十四年夏,山东盗起,改兵部右侍郞兼督淮、徐、临、通四镇兵,护漕运。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 ![]() ![]() 十六年四月,我大清兵⼊畿辅,国维檄赵光抃拒螺山,八总兵之师皆溃。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帝念其治河功,得释。召对中左门,复故官,兼右佥都御史,驰赴江南、浙江督练兵输饷诸务。出都十⽇而都城陷。 福王召令协理戎政。寻叙山东讨贼功,加太子太保,荫锦⾐佥事。吏部尚书徐石麒去位,众议归国维。马士英不用,用张捷。国维乃乞省亲归。 南都覆,逾月,潞王监国于杭州,不数⽇出降。闰六月,国维朝鲁王于台州,请王监国。即⽇移驻绍兴,进国维少傅兼太子太傅、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督师江上。总兵官方国安亦自金华至。马士英素善国安,匿其军中,请⼊朝。国维劾其十大罪,乃不敢⼊。连复富 ![]() ![]() 张肯堂,字载宁,松江华亭人。天启五年进士。授浚县知县。崇祯七年,擢御史。明年舂,贼陷凤 ![]() ![]() ![]() ![]() 十四年四月言:“流寇隳城破邑,往来纵横,如⼊无人之境,此督师嗣昌受事前所未有。目前大计,在先释嗣昌之权。”疏⼊而嗣昌已死。十二月复言:“今讨贼不可谓无人,巡抚之外更有抚治,总督之上又有督师。位号虽殊,事权无别。今楚自报捷,豫自报败,甚至南 ![]() ![]() 总兵郑鸿逵拥唐王聿键⼊闽,与其兄南安伯芝龙及肯堂劝进,遂加太子少保、吏部尚书。曾樱至,言官请令樱掌吏部,乃令肯堂掌都察院。肯堂请出募舟师,由海道抵江南,倡义旅,而王由仙霞趋浙东,与相声援。乃加少保,给敕印,便宜从事。芝龙怀异心, ![]() 顺治三年,王败死,肯堂飘泊海外。六年至舟山,鲁王用为东阁大学士。八年,大清兵乘天雾集螺头门。定西侯张名振奉王航海去,属肯堂城守。城中兵六千,居民万余,坚守十余⽇。城破,肯堂⾐蟒⽟南向坐,令四妾、一子妇、一女孙先死,乃从容赋诗自经。 时同死者,兵部尚书李向中、礼部尚书吴锺峦、吏部侍郞朱永佑、安洋将军刘世勋、左都督张名扬。又有通政使会稽郑遵俭,兵科给事中鄞县董志宁,兵部郞中江 ![]() 李向中,锺祥人。崇祯十三年进士。授长兴知县,调秀⽔。福王时,历车驾郞中,苏松兵备副使。唐王以为尚宝卿。闽事败,避海滨。鲁王监国,召为右佥都御史,从航海,进兵部尚书,从至舟山。及是破,大帅召向中,不赴。发兵捕之,以衰纟至见。大帅呵之曰:“聘汝不至,捕即至,何也。?”向中从容曰:“前则辞官,今就戮耳。” 吴钟峦,字峦稚,武进人。崇祯七年进士。授长兴知县。以旱潦,征练饷不中额,谪绍兴照磨。逾年,移桂林推官。闻京师变,流涕曰:“马君常必能死节。”已而世奇果死。福王立,迁礼部主事。抵南雄,闻南都失,转赴福建,痛陈国计。鲁王起兵,以钟峦为礼部尚书,往来普陀山中。大清兵至宁波,钟峦慷慨谓人曰:“昔仲达死珰祸,吾以诸生不得死。君常死贼难,吾以远臣不得从死。今其时矣!”乃急渡海,⼊昌国卫之孔庙,积薪左庑下,抱孔子木主自焚死。仲达者,江 ![]() ![]() 朱永佑,字爰启。崇祯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吏部,罢归。事唐王,后至舟山。城破被执,愿为僧,不许,乃就戮。 名扬,名振弟。城破,⺟范以下自焚者数十人。 朝相闻城失守,护王妃陈氏、贵嫔张氏、义 ![]() ![]() 曾樱,字仲含,峡江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郞中。天启二年,稍迁常州知府。诸御史巡盐、仑、江、漕及提学、屯田者,皆 ![]() 樱持⾝廉,为政恺悌公平,不畏強御。屯田御史索属吏应劾者姓名,樱不应。御史危言恐之,答曰:“僚属已尽,无可纠,止知府无状。”因自署下考,杜门待罪。抚按亟慰留,乃起视事。织造中官李实迫知府行属礼,樱不从。实移檄以“尔”“汝”侮之,樱亦报以“尔”“汝”卒不屈。无锡⾼攀龙,江 ![]() 崇祯元年以右参政分守漳南。九莲山贼犯上杭,樱募壮士击退之,夜捣其巢,歼馘殆尽。士民为樱建祠。⺟忧归。服阕,起故官,分守兴、泉二郡。进按察使,分巡福宁。先是,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 ![]() 十年冬,帝信东厂言,以樱行贿谋擢官,命械赴京。御史叶初舂尝为樱属吏,知其廉,于他疏微⽩之。有诏诘问,因具言樱贤,然不知贿所从至。诏至闽,巡抚沈犹龙、巡按张肯堂阅厂檄有奷人⻩四臣名。芝龙前⽩曰:“四臣,我所遣。我感樱恩,恐迁去,令从都下讯之。四臣乃妄言,致有此事。”犹龙、肯堂以⼊告,力⽩樱冤,芝龙亦具疏请罪。士民以樱贫,为醵金办装,耆老数千人随至阙下,击登闻鼓讼冤。帝命毋⼊狱,俟命京邸。削芝龙都督衔,而令樱以故官巡视海道。 寻以衡、永多寇,改樱湖广按察使,分守湖南,给以敕。故事,守道无敕,帝特赐之。时贼已残十余州县,而永州知府推官咸不任职。樱荐苏州同知晏⽇曙、归德推官万元吉才。两人方坐事罢官,以樱言并起用。樱乃调芝龙剿贼,贼多降,一方遂安。迁山东右布政使,分守登、莱。 十四年舂,擢右副都御史,代徐人龙巡抚其地。明年迁南京工部右侍郞,乞假归。山东初被兵,巡抚王永吉所部济、兖、东三府州县尽失,匿不以闻。兵退,以恢复报。而樱所部青、登、莱三府失州县无几,尽以实奏。及论罪,永吉反擢总督,而樱夺官,逮下刑部狱。不十⽇而京师陷,贼释诸囚,樱乃遁还。 其后唐王称号于福州。芝龙荐樱起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无何,令掌使部,寻进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文渊阁。王驻延平,令樱留守福州。大清兵破福州,樱挈家避海外中左卫。越五年,其地被兵,遂自缢死。 朱继祚,莆田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天启中,与修《三朝要典》,寻罢去。崇祯初,复官。累迁礼部右侍郞,充实录总裁。给事中葛枢言继祚尝纂修《要典》,得罪清议,不可总裁国史,不听。继祚旋谢病去。起南京礼部尚书,又以人言罢去。福王时起故官,未赴。南都失,唐王召为东阁大学士,从至汀州。王被擒,继祚奔还其乡。鲁王监国,继祚举兵应王,攻取兴化城。既而大清兵至,城复破。继祚及参政汤芬、给事中林嵋、知县都廷谏并死之。 芬,字方侯,嘉善人。崇祯十六年进士。福王时,为史可法监纪推官。唐王以为御史。寻以监司分守兴泉道。城破,绯⾐坐堂上,被杀。嵋,字小眉,继祚同邑人。由进士为吴江知县。苏州失,归仕唐王。至是自缢死。廷谏,杭州人,莆田知县。 王自监国二年正月至长垣,迨次年正月,连克建宁、邵武、兴化三府,福宁一州,漳浦、海澄、连江、长乐等二十七县,军声颇振。及是得者复失。海澄失,知县洪有文死之。永福失,邑人给事中鄢正畿、御史林逢经俱投⽔死。长乐失,邑人御史王恩及服毒死, ![]() 余煌,字武贞,会稽人。天启五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与修《三朝要典》。崇祯时,以內艰归。服阕,起左中允,历左谕德、右庶子,充经筵讲官。给事中韩源劾礼部侍郞吴士元、御史华琪芳及煌皆与修《要典》,宜斥,帝置不问。煌疏辩,帝复温旨慰谕之。户部崇尚书程国祥请借京城房租,煌争,乞假归。遂丁外艰。服除,久不起。鲁王监国绍兴,起礼部右侍郞,再起户部尚书,皆不就。明年以武将横甚,拜煌兵部尚书,始受命。时诸臣竞营⾼爵,请乞无厌。煌上言:“今国势愈危,朝政愈纷,尺土未复,战守无资。诸臣请祭,则当思先帝烝尝未备;请葬,则当思先帝山陵未营;请封,则当思先帝宗庙未享;请荫,则当思先帝子孙未保;请谥,则当思先帝光烈未昭。”时以为名言。大清兵过江,王航海遁。六月二⽇,煌赴⽔,舟人拯起之。居二⽇,复投深处,乃死。 陈函辉,字木叔,临海人。崇祯七年进士。授靖江知县,为御史左光先劾罢。北都陷,誓众倡义。会福王立,不许草泽勤王,乃已。寻起职方主事,监军江北。事败归,鲁王擢为礼部右侍郞。从王航海,已而相失,哭⼊云峰山,作绝命词十章,投⽔死。 王瑞栴,字圣木,永嘉人。天启五年进士。授苏州推官,兼理兑运。军民 ![]() ![]() ![]() ![]() 路振飞,字见⽩,曲周人。天启五年进士。除泾 ![]() ![]() ![]() 八年夏,帝将简辅臣。振飞言:“枚卜盛典,使夤缘者窃附则不光。如向者周延儒、温体仁等公论俱弃,宅揆以后,民穷盗兴,辱己者必不能正天下。”时延儒已斥,而体仁方居首揆,衔之。已而振飞按苏、松,请除输布、收银、⽩粮、收兑之四大患,民困以苏。会常 ![]() ![]() 十六年秋,擢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淮、扬。明年正月,流贼陷山西。振飞遣将金声桓等十七人分道防河,由徐、泗、宿迁至安东、沭 ![]() ![]() ![]() 振飞初督漕,谒凤 ![]() ![]() ![]() 何楷,字元子,漳州镇海卫人。天启五年进士。值魏忠贤 ![]() ![]() ![]() 十一年五月,帝以火星逆行,减膳修省。兵部尚书杨嗣昌方主款议,历引前史以进。楷与南京御史林兰友先后言其非。楷言:“嗣昌引建武款塞事, ![]() ![]() ![]() ![]() 福王擢楷户部右侍郞,督理钱法,命兼工部右侍郞。连疏请告,不许。顺治二年,南都破,楷走杭州。从唐王⼊闽,擢户部尚书。郑芝龙、鸿逵兄弟横甚,郊天时,称疾不出,楷言芝龙无人臣礼。王奖其凤节,命掌都察院事。鸿逵扇殿上,楷呵止之,两人益怒。楷知不为所容,连请告去。途遇贼,截其一耳,乃芝龙所使部将杨耿也。漳州破,楷遂抑郁而卒。 楷博综群书,寒暑勿辍,尤邃于经学。 林兰友,字翰荃,仙游人。崇祯四年进士。授临桂知县。擢南京御史。疏劾大学士张至发、薛国观,吏部尚书田惟嘉等,因论嗣昌忠孝两亏。贬浙江按察司照磨,与楷及⻩道周、刘同升、赵士舂称“长安五谏”迁光禄署丞。京师陷,薙发自匿。为贼所执,拷掠备至。贼败,南还。唐王用为太仆少卿,迁佥都御史。事败,挈家遁海隅,十余年卒。 熊汝霖,字雨殷,余姚人。崇祯四年进士。授同安知县。擢户科给事中。疏陈用将之失,言:“自偏裨至副将,历任有功,方可授节钺。今⾜未履行阵,幕府已上首功。胥吏提虎旅,纨 ![]() ![]() 京师戒严,汝林分守东直门。尝召对,言:“将不任战。敌南北往返,谨随其后,如厮隶之于贵官,负弩前驱,望尘靡及。何名为将,何名为督师。”帝深然之。已,言:“有司察处者,不得滥举边才;监司察处者,不得遽躐巡抚。庶封疆重任,不为匪人借途。”又言:“自戒严以来,臣疏凡二十上。援剿机宜,百不行一。而所揣敌情,不幸言中矣。比者外县难民纷纷⼊都,皆云避兵,不云避敌。霸州之破,敌犹不多杀掠,官军继至,始无孑遗。朝廷岁费数百万金钱以养兵,岂 ![]() 福王立,召还。上疏言:“臣自丹 ![]() ![]() ![]() 初,马士英荐阮大铖,汝霖争不可。及大铖起佐兵部,汝霖又言:“大铖以知兵用,当置有用地,不宜处中朝。”不听。逾月,以奉使陛辞,言:“朝端议论⽇新,宮府揣摩⽇ ![]() ![]() 未几,南京破,士英窜杭州。汝霖责其弃主,士英无以应。杭州亦破,与孙嘉绩同起兵。鲁王监国,擢右佥都御史,督师防江,战屡败。⼊海宁募兵万人,进兵部右侍郞。唐王立闽中,遣刘中藻颁诏,汝霖出檄严拒之。顺治三年进兵部尚书,从鲁王泛海。明年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又明年舂,郑彩憾汝霖,遣兵潜害之,并其幼子投海中。 钱肃乐,字希声,鄞县人。临江知府若赓孙,宁国知府敬忠兄子也。崇祯十年成进士,授太仓知州。豪家奴与黠吏为奷,而凶徒结 ![]() 顺治二年,大兵取杭州,属郡多 ![]() 唐王虽殁,而其将徐登华为守富宁,鲁王遣大学士刘中藻攻之。登华 ![]() 刘中藻,福安人。由进士官行人。贼陷京师,薙发,被搒掠。贼败南还,事唐王。既事鲁王,攻降福宁守之,移驻福安。大清兵破城,冠带坐堂上,为文自祭,呑金屑死。 郑遵谦,会稽人。为诸生。潞王以杭州降大清,遵谦倡众起兵,事鲁王,崎岖浙、闽间。从王航海,与汝霖并为彩害。 沈宸荃,慈谿人。崇祯十三年进士。授行人,奉使旋里。福王立,复命。擢御史,疏陈五事,皆切时病。已,论群臣丑正 ![]() ![]() 其邑子沈履祥尝为知县,监国时,以御史督饷台州。城破,避山中,被获死之。 赞曰:自甲申以后,明祚既终,不逾年而南都亦覆,势固无可为矣。朱大典、张国维等抱区区之义,徒假名号于海滨,以支旦夕。而上替下陵,事无统纪, ![]() 部分译文 朱大典,字延之,金华人。家世贫 ![]() 崇祯三年(1630)重新被起用,到山东担任原先的官职,不久调往天津。五年四月,李九成、孙有德围攻莱州。山东巡抚徐从治中炮而死,朝廷就提升大典为右佥都御史取代其职,又下诏书让他驻守青州,负责部署兵马和粮草。七月,登、莱巡抚谢琏又陷落在贼手中,总督刘宇烈被逮捕。于是朝廷废除总督以及登、莱巡抚,不再设立,专门任命大典率领主、客兵数万人以及关外的精⼲队部四千八百多人联合剿灭贼寇。让总兵金国奇担任将领,统帅副将靳国臣、刘邦域,参将祖大弼、祖宽、张韬,游击柏永福以及旧总兵吴襄和他的儿子吴三桂等人,让宦官⾼起潜监督、护守军饷,进驻德州。贼兵又进犯平度,副将牟文绶、何维忠等前去救援当地驻军,杀死贼首陈有时,维忠也被杀头。八月,巡抚监军御史谢三宾到昌邑,请求朝廷斩掉王洪、刘国柱,朝廷下令逮捕他们加以治罪。兵部尚书熊明遇也因为曾主张招安贻误国事,被罢官回家。谢三宾又上疏请求朝廷从此不要再谈论招安的事了。 国奇等人到达昌邑,兵分三路:国奇等关外兵为先锋,邓王己率领步兵紧跟在后边,从中路的灰埠进兵;昌平总兵陈洪范,副将刘泽清、方登化从南路的平度进兵;参将王之富、王文纬等从北路的海庙进兵。又传达文书征调游击徐元亨等人率领莱 ![]() ![]() ![]() ![]() 贼兵逃窜回登州,国臣等人修筑长长的围墙围困他们。城墙三面临山,一面临海,城墙有三十多里长,东西两面都与大海相接,分兵轮流戍守。贼兵不能出去,就发大炮轰击,官军死伤很多。李九成率兵出战,双方胜负相当。十一月,九成与官军短兵相接,奋力拼战,投降的贼兵怈露了他们的机密。官军联合攻击他们,在作战中把不少敌兵的耳朵割下来,贼兵于是⽇夜哭泣。贼首五人,分别是九成、有德、有时、耿忠明、⽑承禄。到这时杀掉了其中的两人。崇祯帝嘉奖了他们解围的功绩,提升大典为右副都御史,其他将领、员官程度不等地也得到升赏。这个月,国奇去世,让吴襄取代其职。围攻进行了很长时间后,贼兵的粮食断绝,但因为背靠⽔城可以逃跑,他们仍然不肯投降。等到王之富、祖宽攻取了他们的⽔城门外的护城墙,贼兵就十分害怕了。 六年二月中旬,有德最先逃跑,用船载着自己的儿子和金银财宝出海。仲明把⽔城委托给副将王秉忠,自己也乘一艘小船逃跑了,官军于是进攻大城。继而攻夺⽔城,没有攻下。游击刘良佐献上轰城的计策,让人隐蔵在永福寺中,然后在城墙上挖洞放火药,点燃火药,城墙被炸,官军就冲了进去。贼兵退守蓬莱阁,大典向贼兵招降,贼兵才放下武器,一千多人做了俘虏,共捉住秉忠和其他贼将七十五人,贼兵杀自和投⽔而死的人不计其数,贼兵这下全部被平定了。活捉了同 ![]() 八年二月,流贼攻陷凤 ![]() ![]() ![]() 十三年,河南贼兵声势浩大地进犯湖广。大典派遣将领前去援救,多次立功,被提拔为兵部左侍郞。第二年六月命令大典总管江北以及河南、湖广的军务,仍然坐镇凤 ![]() ![]() 许都是一个生学,凭着意气,因愤恨县令搜刮百姓,在当地造反,围攻金华。大典的儿子朱万化招募勇敢的年青人抵御他们,剿平贼寇后招募的人员没有疏散。大典听说后,赶忙骑马回家。知县徐调元在查许都的叛军花名册时发现上面有万化的名字,就说大典纵容自己的儿子与贼兵勾结。巡抚御史左光先把这事报告了朝廷,奉旨逮捕大典⽗子治罪,把他的家产抄没充当军饷,并且命令督赋给事中韩如愈前往催促当地员官予以执行。 后来京都陷落,福王即位。有人在朝中替他辩⽩,而且大典也同马士英、阮大铖结好,于是被召为兵部左侍郞。过了一个月,晋升为尚书,总管长江上游的军务。左良⽟举兵东下,福王命令他监督⻩得功的军队抵御左良⽟。福王逃往太平,大典与大铖在船中觐见,发誓竭力作战。得功死后,福王被俘,他和大铖两个人于是逃往杭州。恰好潞王也投降了,大典才回到家乡所在的金华郡,占据城堡顽強地防御。唐王听说后,就原地加封他为东阁大学士,督管浙东的军队。过了一年,城被攻下,大典全家与城共亡了。 张国维,字⽟笥,东 ![]() 崇祯二年(1629),国维升任刑科给事中,弹劾、罢免了副都御史杨所修、御史田景新,这两个人都是魏忠贤的 ![]() 崇祯七年(1634),国维升任左佥都御史,外出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这年冬天,流贼进犯桐城,当地的官军全军覆没了。国维正当壮年,却因此夜一之间头发、胡须都变⽩了。第二年正月,他带着副将许自強前往增援,游击潘可大、知县陈尔铭等固守桐城,贼寇不能攻下来。于是转攻潜山,知县赵士彦重伤而死。攻太湖,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被杀。国维赶到后,解除了桐城之围,派守备朱士胤赴潜山,把总张其威赴太湖增援。士胤战死了,自強在宿松遇上贼兵,双方伤亡相当。安庆山区的百姓用木 ![]() ![]() 十年五月,国维率领程龙等赴安庆,在酆家店抵御贼兵,程龙的几千士兵都覆灭了。贼寇往东打下了和州、含山、定远,攻陷合六,知县郑同元败逃,贼寇于是又攻打天长。国维看到贼寇的气焰越来越嚣张,就向朝廷申请割定安、池州、太平,另外设置巡抚,让可法担任。安庆不归江南巡抚管辖,就是从这里起始的。有人主张一并割下江浦、合六,让国维专门护守江南,庄烈帝不答应。 国维为人宽厚,得到士大夫们的拥戴。他所辖的郡县发生灾伤,他都替百姓向朝廷请命。他对修建太湖、繁昌两城的城墙,开挖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內、外塘,长州至和等⽔塘,垒砌松江的防海堤,疏通镇江及江 ![]() 十四年夏天,山东的贼寇开始活动,国维改任兵部右侍郞兼统领淮州、徐州、临江、通州四镇的队部,保卫漕运。大盗李青山有几万喽口罗,占据梁山泊,派遣他的 ![]() ![]() ![]() ![]() 十六年四月,我大清队部攻进京师郊区,国维传令赵光扌卞在螺山抵抗,八个总兵的队部都溃败了。言官因此攻击国维,他被解除了职务,不久又被关进监狱。庄烈帝记起他治河的功劳,他才被放出来。后来,庄烈帝在中左门召他问话,恢复他的原职,让他兼任右佥都御史,赶往江南、浙江管理练兵、运饷等事务。国维离开京北才十天,京北就失陷了。 福王召国维到南京协理军政,不多⽇子,评定他在山东讨贼的战功,给他加官太子太保,荫子锦⾐佥事。吏部尚书徐石麟离职后,大臣们讨论让国维接任,马士英不用他,而用了张捷。国维于是请假探亲,回乡去了。 南京失守一个月后,潞王在杭州监国,没几天就投降了。闰六月,国维到台州朝见鲁王,请鲁王监国。鲁王当天就移驻绍兴,提升国维为少傅兼太子太傅、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让他在钱塘江上统帅队部。总兵官方国安这时也从金华来了。马士英一向跟国安要好,现在躲在他的队部中,申请⼊朝。国维弹劾了他十大罪状,士英才不敢⼊朝。国维连续收复了富 ![]() 顺治三年(1646)五月,国安等各军因为缺饷溃败,鲁王逃到台州航行离去,国维也返回家乡东 ![]() 张肯堂,字载宁,松江华亭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初任浚县知县。 崇祯七年(1634),他升任御史。第二年舂天,贼寇打下凤 ![]() ![]() ![]() ![]() 十四年四月,肯堂上书说:“流寇攻城破邑,往来纵横,如⼊无人之境,这是督师嗣昌任职前所没有过的事。目前最好的办法是首先解除嗣昌的职权。”他的奏疏刚递进去嗣昌就死掉了。十二月肯堂又上书说“:现在讨伐贼寇不能说是没有人才,巡抚之外又有抚治,总督之上又有督师。官名虽然不同,所要办的事和他们的权限没什么差别。现在湖北只管自己报捷,河南只管报败,甚至南 ![]() ![]() ![]() 总兵郑鸿逵护唐王朱聿键到福建以后,与他的哥哥、南安伯郑芝龙以及肯堂劝说唐王即了皇位,肯堂就被加官太子少保、吏部尚书。曾樱来后,言官奏请让曾樱掌管吏部,于是唐王让肯堂改掌都察院。肯堂自请从海路到江南,号召义师举事,请唐王从仙霞直趋浙东,与自己相互声援。唐王于是给他加官为少保,给他发了敕命、印信,由他自行见机行事。芝龙怀有二心,暗中阻挠他,肯堂未能成行。 顺治三年(1646),唐王败死,肯堂漂泊海外。六年,他去到舟山。鲁王任用他为东阁大学士。八年,大清队部乘満天大雾的机会集结在螺头门。定西侯张名振保护鲁王航海走掉,嘱咐肯堂防守。城中兵力只六千,居民一万多,坚守了十多天。城被打下后,肯堂⾝穿官袍朝南坐着,让四个妾、一个儿媳、一个孙女先死,然后从容不迫地写下绝命诗,上吊杀自了。 当时和他一同死掉的还有:兵部尚书李向中、礼部尚书吴钟峦、吏部侍郞朱永佑、安洋将军刘世勋、左都督张名扬等。共二十一个人。 李向中,钟祥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初任长兴知县,改调到秀⽔。福王在位时他先后做过车驾郞中、苏松兵备副使。唐王用他当尚宝卿。福建的朝廷败亡以后,他在海边避难。鲁王监国后,召他为右佥都御史,他跟着鲁王航海时,升为兵部尚书,跟随鲁王来到了舟山。到这时城被打下,大清的将帅召他,他不来,派兵去抓,他穿着丧服来见。大清的将帅呵斥说“:请你,你不来,要抓你,你就来了,什么道理?”向中从容不迫地说:“上次不来是辞你的官不做,现在来是准备受死的。” 吴钟峦,字峦稚,武进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初任长兴知县,因为⽔旱灾害,他征收练饷没达到标准,被贬为绍兴照磨。过了一年,改任桂林推官。钟峦听说京师失陷的消息以后,涕泪 ![]() ![]() ![]() ![]() 朱永佑,字爰启。崇祯七年(1634)进士。初任刑部主事,改吏部主事,被罢官还乡。后来他扶持唐王,又跟着鲁王来到舟山。城失陷后被俘,他表示愿意出家为僧,大清员官不答应,他就接受了死刑。 张名扬,是名振的弟弟。城失陷后他一家从⺟亲范氏以下有几十个人都自焚而死了。 曾樱,字仲含,峡江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初任工部主事,又做过郞中。 天启二年(1622),他略有提升,做了常州知府。当时御史巡按盐政、粮仓、江防、漕运及提学、屯田的都掌握着检举、弹劾地方官的大权,他们的文书天天传来,让人应接不暇。曾樱批报告给南京都察院说“:别处的郡守县令只是为一个巡按官奔走应命,只有南畿的地方官需要奔走应付几个巡按官。请全面整顿一下,清除巡按官侦查地方官过错然后让人设法赎免的陋习。”都察院长官熊明遇为此一再向巡按官申明规约。 曾樱自己为政清廉,和乐平易,不害怕承担庒力。屯田御史向他要他手下应予弹劾的员官的名单,曾樱不理睬,御史故意说些吓人的话恐吓他,曾樱回答说:“我手下的员官都已经没什么可以纠举的了,只有知府罪不可言。”于是他把自己列为下等,呆在家里等候处理。抚按官急忙安慰他,他才出来办公。负责织造的宦官李实強迫各地知府向他行下级对上级的礼仪,曾樱不服从。李实传送公文就用“尔”、“汝”的称呼来侮辱他,曾樱的回文也对他使用“尔”、“汝”的称呼,到底都不肯屈服。无锡的⾼攀龙,江 ![]() ![]() 崇祯元年(1628),曾樱以右参政的⾝份负责防守漳南。九莲山的山贼进犯上杭,曾樱召募壮士打退了他们,在夜间捣毁他们的巢⽳,把山贼基本上消灭完了。上杭的士绅、百姓为他立了一座祠庙。后来他为⺟亲守丧,回家去了。除下丧服后,他以原官起复,负责守护兴化、泉州二府。又升为按察使,负责巡视福宁。在此之前,红夷犯侵兴化、泉州,曾樱请巡抚邹维莲用副总兵郑芝龙的军队当先锋,果然打了胜仗。等刘香犯侵广东时,总督熊文灿想要芝龙来增援,维莲等因为刘香和芝龙间有老关系,心中猜疑,不肯派芝龙去。曾樱用一百张嘴巴保荐芝龙去,后来消灭了刘香。芝龙因此对曾樱很感 ![]() 十年冬天,庄烈帝相信了东厂的话,认为曾樱行贿,谋求升官,就传令把他套上刑具送到京师来。御史叶初舂曾经是曾樱的手下,知道他廉洁,就在上书说别的事时含蓄地提到这一点。庄烈帝下诏责问,初舂于是就具体地讲说了曾樱的贤德,但也表示说不知道行贿事是从哪来的。朝廷的诏书下到福建后,巡抚沈犹龙、巡按张肯堂查阅东厂的檄书,看到上面有坏人⻩四臣的名字。芝龙前往说明,说:“四臣是我派去的。我感 ![]() 不久因为衡 ![]() 十四年舂天,曾樱被提拔为右副都御史。接替徐人龙巡抚他的辖区。第二年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郞,他请假还乡去了。当初山东战 ![]() 后来唐王在福州称帝,芝龙推荐曾樱起任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不久让他掌管吏部,很快又加封为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唐王驻在延平时,让曾樱留守福州。大清队部打下福州后,曾樱带着全家到海外的中左卫避难。过了五年,海岛也受到攻打,曾樱于是上吊杀自了。 Www.IGmxS.CoM |
上一章 明史 下一章 ( → ) |
元史金史辽史宋史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新唐书旧唐书北史南史 |
张廷玉等的免费历史小说《明史》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明史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明史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