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是张廷玉等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史 作者:张廷玉等 | 书号:10209 时间:2017/3/26 字数:20362 |
上一章 章一百六十五 下一章 ( → ) | |
袁继咸(张亮) 金声(江天一) 丘祖德(温璜 吴应箕 尹民兴等)沈犹龙(李待问 章简) 陈子龙(夏允彝 徐孚远) 侯峒曾(阎应元等朱集璜等) 杨文骢(孙临等) 陈潜夫(陆培) 沈廷扬 林汝翥(林惣)郑为虹(⻩大鹏 王士和 胡上琛 熊纬) 袁继咸,字季通,宜舂人。天启五年进士。授行人。崇祯三年冬,擢御史,监临会试,坐纵怀挟举子,谪南京行人司副,迁主客员外郞。七年舂,擢山西提学佥事。未行,总理户、工二部中官张彝宪有朝觐官赍册之奏。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聇事,大不便。”彝宪大恚,与继咸互讦奏。帝不听,乃孑⾝赴任。久之,巡抚吴甡荐其廉能。而巡按御史张孙振以请属不应,疏诬继咸脏私事。帝怒,逮继咸,责甡回奏。甡贤继咸,斥孙振。诸生随至都,伏阙诉冤,继咸亦列上孙振请属状及其赃贿数事。诏逮孙振,坐谪戍;继咸得复官。十年,除湖广参议,分守武昌。以兵捣江贼巢兴国、大冶山中,擒贼首吕瘦子,降其 ![]() 十二年,移淮 ![]() ![]() ![]() ![]() ![]() ![]() 福王立南都,颁诏武昌,良⽟不拜诏。继咸致书言伦序正,良⽟乃拜受诏。继咸⼊朝,⾼杰新封兴平伯。继咸曰:“封爵以劝有功。无功而封,有功者不劝。跋扈而封,跋扈愈多。”王曰:“事已行,奈何?”继咸曰:“马士英引杰渡江,宜令往辑。”王曰:“彼不 ![]() ![]() ![]() 明年正月,继咸言:“元朔者,人臣拜手称觞之⽇,陛下尝胆卧薪之时。念大聇未雪,宜以周宣之未央问夜为可法,以晚近长夜之饮、角之戏为可戒。省土木之功,节浮 ![]() ![]() ![]() 群小皆不喜继咸,汰其军饷六万,军中有怨言,继咸疏争不得。又以江上兵寡,郑鸿逵战舰不还,议更造,檄九江佥事叶士彦于江流截买材木。士彦家芜湖,与诸商昵,封还其檄。继咸以令不行,疏劾士彦。士彦同年御史⻩耳鼎亦劾继咸,言继咸有心腹将校劝左良⽟立他宗,良⽟不从云。良⽟尝不拜监国诏,闻之益疑惧,上疏明与继咸无隙,耳鼎受指使而言,《要典》宜再焚。江东人乃由是 ![]() 初,继咸闻李自成兵败南下,命部将郝效忠、陈麟、邓林奇守九江,自统副将汪硕画、李士元等援袁州,防贼由岳州、长沙⼊江西境。既已登舟,闻良⽟反,复还九江。良⽟舟在北岸,贻书继咸,愿握手一别,为皇太子死。九江士民泣请继咸往,纾一方难。继咸会良⽟于舟中,良⽟语及太子下狱事,大哭。次⽇,舟移南岸,良⽟袖出皇太子密谕,劫诸将盟。继咸正⾊曰:“密谕何从来?先帝旧德不可忘,今上新恩亦不可负,密谕何从来?”良⽟⾊变,良久乃曰:“吾约不破城,改檄为疏,驻军侯旨。”继咸归,集诸将于城楼而洒泣曰:“兵谏非正。晋 ![]() ![]() ![]() ![]() ![]() 有张亮者,四川人。举于乡。崇祯时,历榆林兵备参议,用荐改安庐兵备,监噤军讨贼,频有功。十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福王既立,亮闻李自成兵败西奔,奏言贼势可乘,请解职视贼所向,督兵进讨,从之。寻召⼊京议事,复遣还任。明年四月,左梦庚陷安庆,亮被执。梦庚北行,挟亮与俱,乘间赴河死。 金声字正希,休宁人。好学,工举子业,名倾一时。崇祯元年成进士,授庶吉士。明年十一月,大清兵 ![]() ![]() ![]() 申甫者,僧也,好谈兵,方私制战车火器。帝纳声言,取其车⼊览,授都司佥书。即⽇召见,奏对称旨,超擢副总兵,敕募新军,便宜从事。改声御史,参其军。甫仓猝募数千人,皆市井游手,所需军装戎器又不时给。而是时大清兵在郊圻久,势当速战,急出营柳林。总理満桂节制诸军,甫不肯为下。桂卒掠民间,甫军捕之,桂辄索去。声以两军不和闻,帝即命声调护。亡何,桂殁,甫连败于柳林、大井,乃结车营卢沟桥。大清兵绕出其后,御车者惶惧不能转,歼戮殆尽,甫亦阵亡。声痛伤之,言甫受事⽇浅,直前冲锋,遗骸矢刃殆遍,非喋⾎力战不至此。帝亦伤之,命予恤典。 声聇无功,请率参将董大胜兵七百人,甫遗将古壁兵百人,及豪杰义从数百人,练成一旅,为刘之纶奇兵,收桑榆之效,不许。俄以清核军需告竣,奏缴关防,请按律定罪,再疏请罢斥,皆不许。东江自⽑文龙被杀,兵力弱,势孤。声因东宮册立,自请颁诏朝鲜,俾联络东江,张海外形势。帝虽嘉其意,亦不果用。 寻上疏言:“陛下晓夜焦劳,⽇亲天下之事,实未尝⽇习天下之人。必使天下才不才,及才长短,一一程量不慡,方可斟酌位置。往者,陛下数召对群臣,问无所得,鲜当圣心,遂厌薄之。臣愚妄谓陛下泰 ![]() 后大学士徐光启荐声同修历书,辞不就。以御史召,亦不赴。八年舂,起山东佥事,复两疏力辞。乡郡多盗,声团练义勇,为捍御。十六年,风 ![]() ![]() ![]() 福王立于南京,超擢声左佥都御史,声坚不起。大清兵破南京,列郡望风 ![]() 声被执至江宁,语门人江天一曰:“子有老⺟,不可死。”对曰:“天一同公起兵,可不同公殉义乎!”遂偕死。唐王赠声礼部尚书,谥文毅。天一,歙诸生。 丘祖德,字念修,成都人。崇祯十年进士。授宁国推官,以才调济南。用荐超擢佥事,分巡东昌。山东土寇猖獗,帝因给事中张元始言,令祖德及东兖道李恪专任招抚,寇多解散。十五年调官沂州。其冬用兵部尚书张国维荐,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十六年罣察典,解职侯勘。事⽩,以故官代王永吉抚山东。京师覆,贼遣使招降。祖德斩之,谋发兵拒守。会中军梅应元叛,率部卒索印,祖德乃南奔。 福王时,御史沈宸荃劾祖德及河南总督⻩希宪轻弃封疆,诏削籍提讯,久之获释。而成都亦陷,无家可归,流寓宁国。金声起兵绩溪,祖德与宁国举人钱文龙,诸生⿇三衡、沈寿荛等各举兵应之。时郡城已失,祖德驻华 ![]() 温璜,初名以介,字于石,乌程人。大学士体仁再从弟也。⺟陆守节被旌。璜久为诸生,有学行。崇祯十六年秋举进士。授徽州推官。甫莅任,闻京师陷,亟练兵民,为保障计。明年,南京亦覆。知府秦祖襄及诸僚属皆遁,璜乃尽摄其印,召士民慰谕之。金声举兵绩溪,璜与掎角,且转饷给其军,而徙家属于村民舍。未几,声败,璜严兵自守。郡中故御史⻩澍以城献,璜趋归村舍,刃其 ![]() 吴应箕,字次尾,贵池人。善今古文,意气横厉一世。阮大铖以附珰削籍,侨居南京,联络南北附珰失职诸人,劫持当道。应箕与无锡顾杲、桐城左国材、芜湖沈士柱、余姚⻩宗羲、长洲杨廷枢等为《留都防 ![]() 民兴,字宣子,崇祯初举进士。历知宁国、泾二县,除奷厘蠹,有神明之称。行取⼊都,为陈启新所讦,谪福建按察司检校。十五年舂,疏陈时务十四事,帝喜,召为职方主事。数召对,言多当帝意,即擢本司郞中。周延儒出督师,命从军赞画。延儒被谴,下民兴吏,除名,久之始释。福王立,起故官,寻谢病归,流寓泾县。南京失,与诸生赵初浣等据城拒守,大清兵攻破城,初浣死之,民兴走免。唐王以为御史,事败归,卒于家。 汉超,宣城诸生。崇祯十七年闻都城变,谋募兵赴难,会福王立,乃已。明年,南都覆,弃家走泾县,从尹民兴起兵。兵败,匿华 ![]() ![]() ![]() ![]() 昌胤,西充人。崇祯十年进士。授青 ![]() 球,溧 ![]() 石磐,盐城诸生,与都司酆某同举兵,兵败被执。酆言:“此儒生,吾劫之为记书耳。”石磐曰:“吾首事,奈何讳之!”系狱六十余⽇,与酆偕死。 湛,太仓诸生。城已下,与兄淳复集里人数百围城。城中兵出击,淳赴⽔死,湛被斫死。 之玙,历官副总兵,驻福山。苏州既降,诸生陆世钥聚众焚城楼。之玙率千人⼊城,与大清兵战,溃走,之玙战死。 其时以诸生死者,有合六马纯仁、邳州王台辅。南京既下,合六即归附,纯仁题铭桥柱,抱石投⽔死。台辅,当崇祯末,闻宦官复出镇,将草疏极谏。甫⼊都,都城陷,乃还。福王时,东平伯刘泽清、御史王燮张乐大宴于睢宁。台辅衰纟至直⼊,责之曰:“国破君亡,此公等卧薪尝胆、食不下咽时,顾置酒大会耶!”左右 ![]() 沈犹龙,字云升,松江华亭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除鄞县知县。天启初,征授御史,出为河南副使。崇祯元年,召复故官,进太仆少卿,拜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江西妖贼张普薇等作 ![]() 十七年冬,福王召理部事,不就,乞葬亲归。明年,南京失守,列城望风下。闰六月,吴淞总兵官吴志葵自海⼊江,结⽔寨于泖湖。会总兵官⻩蜚拥千艘自无锡至,与合。犹龙乃偕里人李待问、章简等,募壮士数千人守城,与二将相掎角,而参将侯承祖守金山。八月,大清兵至,二将败于舂申浦,城遂被围。未几破,犹龙出走,中矢死。待问守东门,简守南门,城破,俱被杀。华亭教谕眭明永题诗明伦堂,投缳死。诸生戴泓赴池死。嘉定举人傅凝之参志葵军事,兵败,赴⽔死。大清兵遂攻金山,承祖与子世禄犹固守。城既破,巷战逾时,世禄中四十矢,被获,死之。承祖亦被获,说之降,不从,遂被杀。志葵、蜚既败,执至江 ![]() 待问,字存我,崇祯末进士。授中书舍人。工文章,兼精书法。简,字坤能。举于乡,官罗源知县。 陈子龙,字卧子,松江华亭人。生有异才,工举子业,兼治诗赋古文,取法魏、晋,骈体尤精妙。崇祯十年进士。选绍兴推官。 东 ![]() ![]() ![]() ![]() ![]() ![]() ![]() 以定 ![]() ![]() 未几,列上防守要策,请召还故尚书郑三俊,都御史易应昌、房可壮、孙晋,并可之。又言:“中使四出搜巷。凡有女之家,⻩纸贴额,持之而去,闾井 ![]() 子龙与同邑夏允彝皆负重名,允彝死,子龙念祖⺟年九十,不忍割,遁为僧。寻以受鲁王部院职衔,结太湖兵, ![]() 夏允彝,字彝仲。弱冠举于乡,好古博学,工属文。是时东林讲席盛,苏州⾼才生张溥、杨廷枢等慕之,结文会名复社。允彝与同邑陈子龙、徐孚远、王光承等亦结几社相应和。崇祯十年,与子龙同成进士,授长乐知县,善决疑狱。他郡邑不能决者,上官多下长乐。居五年,邑大治。吏部尚书郑三俊举天下廉能知县七人,以允彝为首。帝召见,大臣方岳贡等力称其贤,将特擢。会丁⺟忧,未及用。 北都变闻,允彝走谒尚书史可法,与谋兴复。闻福王立,乃还。其年五月擢吏部考功司主事。疏请终制,不赴。御史徐复 ![]() 未几,南都失,彷徨山泽间, ![]() 侯峒曾,字豫瞻,嘉定县人。给事中震旸子也。天启五年成进士,授南京武选司主事,丁⽗忧。崇祯七年⼊都。兵部尚书张凤翼荐为职方郞中,峒曾力辞,乃改南京文选司主事。由稽勋郞中迁江西提学参议。给事中耿始然督赋至,他监司以属礼见,峒曾独与抗礼。益王势方炽,岁试黜两宗生,王怒,使人诮让,峒曾不为动。迁广东副使,不赴。起浙江右参政,分守嘉、湖。漕卒击伤秀⽔知县李向中,峒曾请于抚按,捕戮首恶,部內肃然。吏部尚书郑三俊举天下贤能监司五人,峒曾与焉。召为顺天府丞,未赴而京师陷。 福王时,用为左通政,辞不就。及南京覆,州县多起兵自保。嘉定士民推峒曾为倡,偕里人⻩淳耀、张锡眉、董用圆、马元调、唐全昌、夏云蛟等誓死固守。大清兵来攻,峒曾乞师于吴淞总兵官吴志葵。志葵遣游击蔡祥以七百人来赴,一战失利,束甲遁,外援遂绝,城中矢石俱尽。七月三⽇大雨,城隅崩,架巨木支之。明⽇雨益甚,城大崩,大清兵⼊。峒曾拜家庙,挈二子元演、元洁并沈于池。锡眉、用圆、元调、全昌、云蛟皆死之。锡眉、用圆皆举人。用圆官秀⽔教谕。元调、全昌、云蛟并诸生。 其时聚众城守而死者有江 ![]() 应元,字丽亨,顺天通州人。崇祯中,为江 ![]() ![]() ![]() 明年五月,南京亡,列城皆下。闰六月朔,诸生许用倡言守城,远近应者数万人。典史陈明遇主兵,用徽人邵康公为将。而前都司周瑞龙泊江口,相掎角。战失利,大清兵 ![]() 大清兵力攻城,应元守甚固。东平伯刘良佐用牛⽪帐攻城东北,城中用炮石力击。良佐乃移营十方庵,令僧陈利害。良佐旋策马至,应元誓以大义,屹不动。及松江破,大清兵来益众,四围发大炮,城中死伤无算,犹固守。八月二十一⽇,大清兵从祥符寺后城⼊,众犹巷战,男妇投池井皆満。明遇、用皆举家自焚。应元赴⽔,被曳出,死之。 训导冯厚敦冠带缢于明伦堂,娣及 ![]() ![]() 贡生⻩毓祺者,好学,有盛名,精释氏学。与门人徐趋举兵行塘,以应城內兵。及城陷,两人逸去。明年冬,趋侦江 ![]() 朱集璜,字以发,昆山贡生。学行为乡里所推,教授弟子数百人。南京既亡,昆山议拒守,而县丞阎茂才已遣使 ![]() ![]() 时以守御死者,苏达道、庄万程、陆世镗、陆云将、归之甲、周复培、陆彦冲。代⽗死者,沈征宪、朱国轼。救⺟死者,徐洺。自尽者,徐溵、王在中、吴行贞。 杨文骢,字龙友,贵 ![]() ![]() 明年迁兵备副使,分巡常、镇二府,监大将郑鸿逵、郑彩军。及大清兵临江,文骢驻金山,扼大江而守。五月朔,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兼督沿海诸军。文骢乃还驻京口,合鸿逵等兵南岸,与大清兵隔江相持。大清兵编大筏,置灯火,夜放之中流,南岸军发炮石,以为克敌也,⽇奏捷。初九⽇,大清兵乘雾潜济,迫岸。诸军始知,仓皇列阵甘露寺。铁骑冲之,悉溃。文骢走苏州。十三⽇,大清兵破南京,百官尽降。命鸿胪丞⻩家鼒往苏州安抚,文骢袭杀之,遂走处州。时唐王已自立于福州矣。 初,唐王在镇江时,与文骢 ![]() ![]() ![]() 明年,衢州告急。诚意侯刘孔昭亦驻处州,王令文骢与共援衢。七月,大清兵至,文骢不能御,退至浦城,为追骑所获,与监纪孙临俱不降被戮。 临,字武公,桐城人,兵部侍郞晋之弟。文骢招⼊幕,奏为职方主事,竟与同死。 其时起兵旁掠郡县者有吴易,字⽇生,吴江人。生有膂力,跅弛不羁。崇祯末,成进士。福王时,谒史可法于扬州。可法异其才,题授职方主事,为己监军。明年,奉檄征饷江南,未还而扬州失,已而吴江亦失。易走太湖,与同邑举人孙兆奎,诸生沈自駉、自炳,武进吴福之等谋举兵。旬⽇得千余人,屯于长⽩ ![]() ![]() ![]() ![]() ![]() 陈潜夫,字元倩,钱塘人。家贫落魄,好大言以駴俗。崇祯九年举于乡,益广 ![]() ![]() 福王立南京,潜夫传露布至,朝中大喜,即擢监军御史,巡按河南。潜夫乃⼊朝言:“中兴在进取,王业不偏安。山东、河南地,寸尺不可弃。豪杰结寨自固者,引领待官军。诚分命藩镇,以一军出颍、寿,一军出淮、徐,则众心竞奋,争为我用。更颁爵赏鼓舞,计远近,画城堡俾自守,而我督抚将帅屯锐师要害以策应之。宽则耕屯为食,急则披甲乘墉,一方有警,前后救援,长河不⾜守也。汴梁一路,臣联络素定,旬⽇可集十余万人。诚稍给糗粮,容臣自将,臣当荷戈先驱,诸藩镇为后劲,河南五郡可尽复。五郡既复,画河为固,南连荆楚,西控秦关,北临赵、卫,上之则恢复可望,下之则江淮永安,此今⽇至计也。两淮之上,何事多兵,督抚纷纭,并为虚设。若不思外拒,专事退守,举土地甲兵之众致之他人,臣恐江淮亦未可保也。” 当是时,开封、汝宁间列寨百数,洪起最大;南 ![]() ![]() ![]() ![]() ![]() ![]() ![]() 明年三月,给事中林有本疏劾御史彭遇颽,并及潜夫。士英以遇颽己人私,置不问,独令议潜夫罪。先是,有童氏者,自言福王继妃,广昌伯刘良佐具礼送之。潜夫至寿州,见车马驺从传呼皇后来,亦称臣朝谒。及童氏⼊都,王以为假冒,下之狱。遂责潜夫私谒妖妇,逮下狱治之。 未几,南都不守,潜夫得脫归。闻鲁王监国绍兴,渡江往谒,命复故官,加太仆少卿,监军,乃自募三百人列营江上。寻进大理寺少卿,兼御史如故。顺治三年五月晦,江上师尽溃,潜夫走至山 ![]() ![]() 始为文逐潜夫者陆培,字鲲庭,举进士,为行人,奉使事竣归省。南京既覆,闻潞王又降,以绳授二仆,从容就缢而死,年二十九。培少负俊才,有文名,行谊修谨,客华亭,尝却奔女于室云。 沈廷扬,字季明,崇明人。好谈经济。崇祯中,由国子生为內阁中书舍人。十二年冬,帝以山东多警,运道时梗,议复海运。廷扬生海滨,习⽔道,上疏极言其便,且辑海运书五卷以呈。帝喜,即命造海舟试之。廷扬乘二舟由淮安出海,抵天津,仅半月。帝大喜,即加户部郞中,往登州与巡抚徐人龙计海运事。初,宁远军饷率用天津船,自登州侯东南风,转粟至天津;又侯西南风转至宁远。廷扬请从登州直达宁远,帝用其议,省费多。十五年命再赴淮安督海运,事竣,加光禄少卿,仍领其事。 及京师陷,福王命廷扬以海舟防江。寻命兼理饷务,馈江北诸军。南京失守,走还乡里。后航海至舟山,依⻩斌卿。唐王在福建,授兵部右侍郞,总督⽔师。鲁王授官亦如之。鲁王航海之明年,廷扬督舟师北上,抵福山,次鹿苑。夜分飓风大作,舟胶于沙,为大清兵所执。谕之降,不从,乃就戮。 林汝翥,字大葳,福清人。举于乡,授沛县知县。天启二年,战却徐鸿儒兵,缉妖人王普光 ![]() ![]() ![]() ![]() 惣,字子野,汝翥同邑人。崇祯十六年进士。授海宁知县。邑有妖人以剑术惑众,聚千人,惣捕杀之。南都覆,杭州亦不守,卒乘机乞饷,环署大噪。惣罪为首者,而如其请。以城孤不能存,引去。唐王以为御史,改文选员外郞,募兵福宁。闻王被杀,大恸,走匿山中。及鲁王航海至长垣,福清乡兵请惣为主,与汝翥共攻城,殁于阵。 郑为虹,字天⽟,江都人。崇祯十六年进士。除浦城知县。唐王道浦城,知其廉,及自立,召为御史。部民相率乞留,有十不可去之疏。乃令以御史巡视仙霞关,驻浦城。寻令巡抚上游四府,兼领关务。郑芝龙部将夺民舟,为虹叱责之。芝龙诉于王,王为谕解。然是时芝龙已怀异志,尽撤守关将,仙霞岭二百里间无一人。顺治三年八月,大清兵长驱直⼊,为虹亟还浦城,纵士民出走,自守空城。无何,被执,与给事中⻩大鹏并死之,年二十有五。 大鹏,字文若,建 ![]() 士和,字万育,金溪人。崇祯中,举于乡。南京既覆,江西亦被兵,士和避⼊闽,授吏部司务。疏陈时政阙失,凡数千言,唐王刊赐文武诸臣,且召士和⼊对,嘉奖备至,擢兵部主事。未一月擢延平知府。八月,王走汀州,留兵部侍郞曹覆泰偕士和居守。俄警报叠至,士和召⽗老曰:“吾虽一月郡守,当与城存亡。若等可速出,毋使数万生灵尽膏斧锧。”众泣,士和亦泣。退⼊內署,谓友人曰:“吾一介书生,数月而忝二千石,安敢偷生。”其友劝止之,正⾊曰:“君子爱人以德,姑息何为。”从容正⾐冠,闭户投缳死。 上琛,字席公。世袭福州右卫指挥使。好读书,能诗。既袭职,复举武乡试。唐王时,官锦⾐卫指挥,迁署都督佥事,充御营总兵官,从至汀州。王被执,上琛奔还福州,谓家人曰:“吾世臣,不可苟活,为我采毒草来。”妾刘年二十,愿同死。上琛喜曰:“汝幼妇亦能死耶!”遂整冠带与妾共饮药酒而卒。 纬,字文江,南昌人。崇祯十六年进士。授行人。两京既覆,每饮酒,辄涕泗 ![]() 赞曰:废兴之故,岂非天道哉。金声等以乌合之师,张皇奋呼, ![]() 部分译文 袁继咸,字季通,宜舂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初任行人。 崇祯三年(1630)冬天,升任御史,参加会试监考,因听任与试的举人挟带,被贬为南京行人司副,后来升为主客员外郞。七年舂天,升任山西提学佥事。尚未赴任,总理户、工二部的员官张彝宪进呈了一份关于朝觐员官登记注册的奏章。继咸上书评论说“:假如这个命令得到推行,那么上自藩王,下到县令就会依次来请托,低声下气地跪拜在宦官的座前。这样引 ![]() 十年,朝廷任命继咸为湖广参议,分守武昌。他带兵在兴国、大冶一带的山中捣毁了长江流域的贼巢,活捉了贼寇首领吕瘦子,降服了他的部下一千多人。朝廷又任命他兼任佥事,分巡武昌、⻩州。他又在⻩陂、⻩安打退了贼将老回回、⾰里眼等七大部兵力的进攻,为⻩冈城修筑了六千多丈长的城墙。 十二年,继咸调到淮 ![]() ![]() ![]() 十五年,朝臣 ![]() ![]() 福王在南京即位后,向武昌颁下诏书,良⽟不愿拜领。继咸写信过去说福王辈份、排行该当皇帝,良⽟才拜领了。继咸⼊朝时,⾼杰刚刚被封为兴平伯。继咸说:“封爵是用来奖赏有功的人的。无功而封,有功的人就得不到 ![]() ![]() 第二年正月,继咸上书说:“元旦节,是人臣应该磕头在地,举杯庆贺的⽇子,也是陛下应当痛定思痛,卧薪尝胆的时候。而今大聇未雪,陛下应该认为周宣王那种天不明就询问时间想要做事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认为后世君主那种通宵滥饮、角抵游戏的行为是应当戒绝的。当前应当停减土木工程,节俭不必要的开支。劝告大臣停止私斗,以国仇为重。我经常感慨三十年来朝廷仅仅因为‘三案’就没完没了地纠扯、⾎斗。像《要典》那本书,先帝在世时就已经把它烧毁,现在又何必去理会他呢?假如这本书还没有呈进,应该停止进览;就是已经呈进,也应当烧毁了。至于皇帝即位一事,自古以来有不少不同说法。陈平、周 ![]() ![]() 朝廷里那帮小人都不喜 ![]() ![]() 当初,继咸听说李自成兵败南下,就命令部将郝效忠、陈麟、邓林奇驻守九江,自己打算率领副将汪硕画、李士元等去支援袁州,以防闯贼由岳州、长沙进⼊江西境內。已经上船出发,听说良⽟反叛,又回到九江。良⽟的船停在长江北岸,写信给继咸说,希望能和他握手告别,去为皇太子效死。九江的士绅、百姓都流着泪请继咸过去一下,消除这一带可能会发生的战 ![]() ![]() ![]() ![]() 朝廷都怀疑继咸和良⽟一起反了。不过当时南京已被大清兵打下,各大兵镇大多都投降了。继咸劝说梦庚回师,梦庚不听。继咸派人回来告诉林奇、硕画、士元不要⼲背叛家国的事,当时林奇、硕画、士元躲避在安徽的湖泊中,他们竟派人暗中阻拦继咸回来。继咸受了效忠的骗去到他的队部里。队部即将回到湖口时,梦庚、效忠向大清投降了,于是把继咸带到北边去,软噤在內务府的大院中。到第二年三月,继咸最终不肯屈服,就把他杀了。 金声,字正希,休宁人。年轻时好学,擅长科场文字,名倾一时。崇祯元年(1628)考中进士,初任庶吉士。第二年十一月,大清队部兵 ![]() ![]() 申甫是一个和尚,喜 ![]() ![]() ![]() 金声聇于没立下什么战功,请求让自己率领参将董大胜的七百人,申甫余下的将领古壁的一百士兵及地方上的豪杰率领的义军几百人,把他们训练成一支队伍,给刘之纶充当奇兵,做最后的搏击,以立战功,庄烈帝不答应。不久因为清理军需事毕,缴回封印,请依法给违法者定罪,又两次上书请罢免自己,都没有得到允许。东江自从⽑文龙被杀以后兵力虚弱,孤立无援。金声因为册立太子一事自请去朝鲜颁发诏书,使它跟东江联系上来,扩大海外的声势。庄烈帝虽然称赞他的意见,最后也没有听用。不久金声上书说: “陛下从早到晚劳累,天天处理家国事务,事实上不曾天天接近天下的人才。治理家国务必要使天下人有才或无才,及才能的大小一一得到准确衡量,才可对人才加以斟酌安排。过去陛下经常召见群臣,因为问话没收获,很少能让您満意,所以就厌倦了。我愚蠢地认为陛下对下来往还不够勤,咨访还不够多,不能说召人问话没什么用。希望从今以后陛下隔天到文华殿中,命令京官、翰林、台谏及中行、评博等官轮流进去值勤,广泛地进行问讯。朝廷內外有一官半职的人员也允许他们不时进见。举凡政事的得失,军民的利病,朝廷的措施,边塞的情形,都在茶余饭后的时间里和群臣百官一道仔细讲求。天长⽇久,各种人的人品都会显现出来。大臣们有才无才及其才能大小,怎么能逃出您的眼力呢?” 庄烈帝还没来得及回话,金声又一次上书恳请,最后没被采纳。金声于是屡次上书请求弃官回乡去了。 后来大学士徐光启推荐金声和自己一起撰写历书,他推辞不受。召他当御史,也不赴任。八年舂季朝廷起用他做山东佥事,他又两次上书极力推辞。当地很多盗贼,金声召集训练义勇队加以防卫。十六年,凤 ![]() ![]() 福王在南京即位后,破格提拔金声为左佥都御史,金声坚决不出任。大清队部打下南京后,各府都望风 ![]() 金声被捉住后带到江宁来,他对门人江天一说:“你还有老⺟亲,不能死。”天一回答说:“我跟着先生起兵,能不跟着您为正义而牺牲吗!”于是两人一道死掉了。唐王追赠金声为礼部尚书,谥文毅。 天一是歙县的县生学员。 陈子龙,字卧子,松江华亭人。他天赋过人,擅长写科举文章,兼写作诗赋、古文,他取法于魏、晋时代的文章,所写的骈体文尤其精妙。崇祯十年(1637)考中进士后,被选用为绍兴推官。 东 ![]() ![]() ![]() ![]() 王雄想招安许都,就对子龙说:“贼寇收集粮草,占据着险要地势,官军不好仰攻,短时间打不下来。可是我们有一万兵力,只有五天的粮食,怎么办呢?”子龙说“:许都是我的老相识,请让我过去察看一下他的情况吧!”于是一个人骑马进⼊许都的营寨,数落了他的罪过,劝说他归降,答应不杀他。然后带着许都来见王雄。又带着他回到山里,疏散了他的兵力,然后带两百人过来投降。光先和东 ![]() 因为平定叛 ![]() 不久,子龙又上书陈述防守要略,请召回原尚书郑三俊,都御史易应昌、房可壮、孙晋,福王都同意了。又说“:现在宮廷出派的使者在大街小巷里四处搜寻,凡是有女儿的人家,就在门头上贴张⻩纸,把人给带走,弄得家家户户不得安宁。颁发的圣旨不经过有关部门,让宦官私自搜寻,很不合乎法纪。”福王于是噤止误传谣言和拐骗人口的坏人。子龙又说“:中兴的皇帝,无不是⾝先士卒,所以才能光复失去的家国。现在我到南京二十天来,看到人心松懈,无异于太平年代,譬如有人在漏船上清歌曼舞,在焚屋之內痛饮酒浆,我不知道这样下去会弄成什么样子。这样的事情,开始时都是朝廷姑息那么一两个武臣,至于一切政令都顺着养尊处优的方式因循下来了,我对此实在感到寒心。”福王也不听。第二年二月他请求回乡,给老人养老送终去了。 子龙和同乡夏允彝都有很大的名气,允彝死后,子龙念及祖⺟在世,已九十岁了,不忍心丢下不管,就出家为僧去了。不久因为接受鲁王给他的部院官衔,所以联系太湖的义军,打算起事。事情怈漏出去,被抓获,借机投⽔杀自了。 夏允彝,字彝仲。刚刚成人就乡试中举。他热爱古典,学问博大,文章写得很精美。当时东林书院的讲座很热闹,苏州的⾼才生张溥、杨廷枢等人敬慕东林,就组建了一个文会,取名叫复社。允彝和同乡陈子龙、徐孚远、王光承等人也组建一个几社和他们相互呼应。 崇祯十年,允彝和子龙一同考中进士,他被任命做长乐知县。他善于断定疑难案件,别的郡县有什么不能判定的案件,上级部门就 ![]() 京北失陷的消息传来后,允彝前往拜访史可法,和他商量怎样复兴明朝。听说福王即位,才回去了。当年五月福王提拔他当吏部考功司主事,他上书要求守完三年丧,没有上任。御史徐复 ![]() ![]() ![]() 不久,南京也沦陷了,允彝在江湖中徘徊,想有所作为。后来听说友人侯峒曾、⻩淳耀、徐。。等都死了。就在八月里写下绝命词,自己跳⼊深渊中死了。允彝死后两年,他的儿子完淳和他的哥哥之旭都因为陈子龙的官司牵扯到他们,也被处死了。 wwW.igMxs.cOm |
上一章 明史 下一章 ( → ) |
元史金史辽史宋史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新唐书旧唐书北史南史 |
张廷玉等的免费历史小说《明史》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明史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明史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