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是张廷玉等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史 作者:张廷玉等 | 书号:10209 时间:2017/3/26 字数:14373 |
上一章 章九十五 下一章 ( → ) | |
邓继曾(刘最) 朱淛(马明衡 陈逅 林应聪) 杨言 刘安 薛侃(喻希礼 石金 杨名 ⻩直) 郭弘化 刘世龙(徐申 罗虞臣) 张选(⻩正⾊) 包节(弟孝) 谢廷 王与龄(周鈇) 杨思忠(樊深 凌儒 王时举方新) 邓继曾,字士鲁,资县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行人。世宗即位之四月,以久雨,疏言:“明诏虽颁,而废阁大半。大狱已定,而迟留尚多。拟旨间出于中人,奷谀渐幸于左右。礼有所不遵,孝有所偏重。纳谏如流,施行则寡。是陛下修己亲贤之诚,渐不如始,故天降霪雨以示警戒。伏愿出令必信,断狱不留,事惟咨于辅臣,宠勿启于近习,割恩以定礼,稽古以崇孝,则一念转移,可以销天灾,答天戒矣。”未几,擢兵科给事中。疏陈杜渐保终四事:一、定君心之主宰,以杜蛊惑之渐;二、均两宮之孝养,以杜嫌隙之渐;三、一政令,以杜欺蔽之渐;四、清传奉,以杜假托之渐。寻言兴府从驾官不宜滥授。帝纳之。 嘉靖改元,帝 ![]() 三年,帝渐疏大臣,政率內决。继曾抗章曰:“比来中旨,大戾王言。事不考经,文不会理,悦琊说之谄媚则赐敕褒俞,恶师保之抗言则渐将放黜。臣目睹出涕,口诵呑声。夫祖宗以来,凡有批答,必付內阁拟进者,非止虑独见之或偏,亦防矫伪者之假托也。正德之世,盖极弊矣,尚未有如今⽇之可骇可叹者。左右群小,目不知书,⾝未经事,乘隙招权,弄笔取宠,故言出无稽,一至于此。陛下不与大臣共政,而倚信群小,臣恐大器之不安也。”疏⼊,帝震怒,下诏狱掠治,谪金坛县丞。给事中张逵、韩楷、郑一鹏,御史林有孚、马明衡、季本皆论救,不报。累迁至徽州知府,卒。 帝初践阼,言路大开。进言者或过于切直,帝亦优容之。自刘最及继曾得罪后,厌薄言官,废黜相继,纳谏之风微矣。 最,字振廷,崇仁人。继曾同年进士。由慈利知县⼊为礼科给事中。世宗议定策功,大行封拜,最疏止之。寻请帝勤圣学,于宮中⽇诵《大学衍义》,勿令左右近习 ![]() ![]() ![]() ![]() 朱淛,字必东,莆田人。举乡试第一。嘉靖二年成进士。明年舂与同县马明衡并授御史。甫阅月,会昭圣皇太后生辰,有旨免命妇朝贺。淛言:“皇太后亲挈神器以授陛下,⺟子至情,天⽇昭鉴。若传免朝贺,何以慰亲心而隆孝治?”明衡亦言:“暂免朝贺,在恒时则可,在议礼纷更之时则不可。且前者兴国太后令节,朝贺如仪,今相去不过数旬,而彼此情文互异。诏旨一出,臣民骇疑。万一因礼仪末节,稍成嫌隙,俾陛下贻讥天下,匪细故也。”时帝亟 ![]() ![]() ![]() ![]() 淛为人长者,不欺人,或为人欺亦不校。与明衡皆贫,淛尤甚。乡里利病,必与有司言,虽忤弗顾。家居三十余年卒。 明衡,字子萃。⽗思聪,死宸濠难,自有传。明衡登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太常博士。甫为御史,即与淛同得罪。闽中学者率以蔡清为宗,至明衡独受业于王守仁。闽中有王氏学,自明衡始。 陈逅,字良会,常 ![]() 林应骢,亦莆田人。明衡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嘉靖初,尚书孙 ![]() 杨言,字惟仁,鄞人。正德十六年进士。授行人。嘉靖四年擢礼科给事中。阅数⽇即上言:“迩者仁寿宮灾,谕群臣修省。臣以为责在公卿而不在陛下,罪在谏官而不在圣躬。朝廷设六科,所以举正欺蔽也。今吏科失职,致陛下贤否混淆,进退失当。大臣蒋冕、林俊辈去矣,小臣王相、张汉卿辈皆得祸矣,而张骢、桂萼始由捷径以窃清秩,终怙威势以贼良善。户科失职,致陛下俭德不闻,而张仑辈请索无厌,崔和辈敢 ![]() 奷人何渊请建世室。言与廷臣争,不听。言复抗章曰:“祖宗⾝有天下,大宗也,君也。献皇帝旧为藩王,小宗也,臣也。以臣并君, ![]() ![]() 杨一清召⼊內阁,言请留之三边。特旨拜张璁兵部侍郞。言以璁贪佞险躁,且新进,未更家国事,请罢璁,并劾吏部尚书廖纪引匪人。同官解一贯等亦谏。皆不纳。有投匿名书御道者,言请即烧之,报可。 六年,锦⾐百户王邦奇借哈密事请诛杨廷和、彭泽等,下部议,未覆,而邦奇复诬大学士费宏、石珤 ![]() ![]() ![]() ![]() 言为吏,多著声绩。溧 ![]() 刘安,字汝勉,慈溪人。嘉靖五年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改河南道御史。⼊台甫一月,上疏曰:“人君贵明不贵察。察,非明也。人君以察为明,天下始多事矣。陛下临御八年而治理未臻,识者谓陛下之治功损于明察。夫治,可以缓图,不可以急取;可以休养致,不可以督责成。以急切之心,行督责之政,于是躬亲有司之事,指摘臣下之失,令出而复返,方信而忽疑。大小臣工救过不暇,多有不安其位者。孰能为陛下建长久之策,以图平治哉?且朝廷者,四方之极也。內之君臣,习尚如此,则外而抚按守令之官,风从响应。上以苛察绳,下以苛察应,恐民穷为起盗之源,食寡无強兵之理。今明天子综核于上,百执事振刷于下,丛蠹之弊十去其九,所少者元气耳。伏望大包荒之量,重 ![]() ![]() 薛侃,字尚谦,揭 ![]() ![]() 世宗立,侃授行人。⺟讣,陨绝,五⽇始食粥。嘉靖七年起故官。闻守仁卒,偕欧 ![]() ![]() 侃至潞河,遇圣寿节,焚香叩祝甚谨。或报参政项乔曰:“小舟中有民服而祝圣者。”乔曰:“必薛中离也。”迹之,果然。中离者,侃自号也。归家益力学,从游者百余人。隆庆初,复官,赠御史。俊子宗铠,自有传。 侃归数月,御史喻希礼、石金皆以言皇嗣得罪。希礼言:“陛下祈嗣礼成,瑞雪遂降,臣以为招和致祥,不尽于此。往者大赦,今岁免刑,臣民尽沾泽,独议礼议狱得罪诸臣远戍边徼,乞量移近地,或特赐赦免,则和气薰蒸,前星自耀。”帝大怒曰:“谓朕罪诸臣致迟嗣续耶?所司参议以闻。”议未上,金亦言:“陛下一⽇万几,经理劳瘁。何若中涵太虚,物来顺应。凡人才之用舍,政事之敷施,始以九卿之详度,继以內阁之咨谋,其弗协于中者,付诸台谏之公论。陛下恭默凝神,挈其纲领,使精神內蕴, ![]() ![]() 喻希礼,⿇城人。石金,⻩梅人。巡按广西,与姚镆不协。后与守仁共抚卢苏、王受。还台,值张、桂用事。御史储良才辈争附之,金独侃侃不阿,以是有名。 杨名,字实卿,遂宁人。童子时,督学王廷相奇其语,补弟子员。嘉靖七年,乡试第一。明年以第三人及第,授编修。闻大⺟丧,请急归。还朝,为展书官。 十一年十月,彗星见。名应诏上书,言帝喜怒失中,用舍不当。语切直,帝衔之,而答旨称其纳忠,令无隐。名乃复言:“吏部诸曹之首,尚书百官之表,而汪鋐小人之尤也。武定侯郭勋奷回险谲,太常卿陈道瀛、金赟仁耝鄙酣 ![]() ![]() ![]() ![]() ![]() ⻩直,字以方,金溪人。受业于王守仁。嘉靖二年会试,主司发策极诋守仁之学。直与同门欧 ![]() ![]() ![]() ![]() 外艰归,三年不御酒⾁。服阕赴部,适名、宗明下狱。直抗疏言:“九经之首曰修⾝,其中曰敬大臣,体群臣。今杨名以直言置诏狱,非所以体群臣。⻩宗明以论救与同罪,非所以敬大臣。二者未尽,天下后世疑陛下修⾝之道亦有所未尽矣。”帝大怒,并下诏狱拷掠,命发极边,编戍雷州卫。赦还,贫甚, ![]() 郭弘化,字子弼,安福人。嘉靖二年进士。除江陵知县,征授御史。十一年冬,彗星见。弘化言:“按《天文志》:井居东方,其宿为木。今者彗出于井,则土木繁兴所致也。臣闻四川、湖广、贵州、江西、浙江、山西及真定诸府之采木者,劳苦万状。应天、苏、松、常、镇五府,方有造砖之役,民间耗费不赀,窑户逃亡过半。而广东以采珠之故, ![]() 刘世龙,字元卿,慈溪人。正德十六年进士。授太仓知州,改国子助教,迁南京兵部主事。 嘉靖十三年,南京太庙灾。世龙应诏陈三事: 一、杜谄谀以正风俗。天下风俗之不正,由于人心之坏。人心之坏,患得患失使然也。今天下刻薄相尚,变诈相⾼,谄媚相师,阿比相倚。仕者⽇坏于上,学者⽇坏于下,彼倡此和,磨然成风。惟陛下赫然矫正,勿以诡随阿比者为贤,勿以正直骨鲠者为不肖,勿以私好有所赏,勿以私恶有所罚,虚心以防琊佞,谦受以来忠谠,更敕大小臣工,协恭图治,无权势相轧,朋 ![]() 二、广容纳以开言路。陛下临御之初,犯颜敢谏之臣比先朝为盛,所言或伤于 ![]() 三、慎举动以存大体。立国者,在敬大臣,不遗故旧。盖任之既重,则礼之宜优。今或忽然去之,忽然召之,甚至婴三木,被箠楚,何以励臣节哉!臣愚以为陛下历试之余,其人果无⾜取,则宜以礼使退。如素行无缺,偶以一时喜怒,辄从而颠倒之,陛下固付之无心,而天下有以窥陛下也。 至如张延龄凭宠为非,法难容假。侧闻长老之言,孝宗时待之过厚,遂酿今⽇之祸。顾区区腐鼠,何⾜深惜!独念孝庙在天之灵,太皇太后垂老之景,乃至不能自庇其骨⾁,于情忍乎?恐陛下孝养两宮,亦不能不为一动心也。顷创造神御阁、启祥宮,特令大臣督理其事。臣以为南京太庙方被灾,工役之急当无过此。今兴作频年,四方凋敝,正时绌举赢之会,亦宜量酌缓急而为之以渐。此皆应天以实之道也。 疏⼊,帝震怒,谓世龙讪上庇逆。械系至京,下诏狱拷掠。狱具,复廷杖八十,斥为民。张延龄者,昭圣太后弟也。帝必 ![]() 世龙家居五十年,自养亲一⾁外,蔬食终⾝。卒之⽇,族人为治⾐冠葬之。 徐申,字周翰,昆山人。嘉靖初,由乡举除蕲⽔知县。改知上铙,征授刑部主事。延龄之系狱也,申奏记尚书聂贤、唐龙言:“太后舂秋⾼,延龄旦暮戮,何以慰太后心?宜援议贵议亲例请于帝。”贤等深然之,狱久不决。始延龄下狱,提牢主事沈椿不令⼊狱,置别所。继者益宽假之,脫梏堣,通家人出⼊。会大猾刘东山亦系狱,上告延龄有不轨谋。憾前主事罗虞臣笞己,因讦及椿等。帝震怒,命执先后提牢主事三十七人付诏狱搒掠,申与焉。狱具,当输赎还职,帝命杖之廷,尽谪外任,而斥虞臣为民。虞臣,广东顺德人。历吏部主事。好刚疾恶。既归,结庐山中,读书纂述。年仅三十五卒。 申既谪官,不赴,归与同里魏校、方凤辈优游歗咏为乐。久之,卒。 曾孙应聘,字伯衡,少有才名。万历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二十一年京察,中蜚语当谪,拂⾐归。座主沈一贯当国,数招之,不出。家居十余年,始起行人司副。迁尚宝司丞,再迁太仆少卿。卒官。 张选,字舜举。⻩正⾊,字士尚。皆无锡人。同登嘉靖八年进士。正⾊除仁和知县,选知萧山县,又邻境也。选治萧山有声。十二年冬,先⼊为户科给事中。明年四月时享太庙,遣武定侯郭勋代。选上言:“宗庙之祭,惟诚与敬。孔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传曰:‘神不歆非类’。孟舂庙享,遣官暂摄,中外臣心知非得已。兹孟夏祫享,倘更不亲行,则迹涉怠玩。如或圣体初复,未任趋跄,宜明诏礼官先期告庙。陛下亦宜静处斋宮,以通神贶。”帝阅疏大怒,下之礼部。尚书夏言等言:“代祭之文,载之《周官》。《语》曰:‘子之所慎斋战疾’。疾当慎,无异于祭,选言非是。但小臣无知,惟陛下曲赦。”帝愈怒,责言等 ![]() 正⾊是时方忧居。已,补香山,旋改南海。座主霍韬宗人横甚,正⾊绳以法。韬顾以为贤,豪強屏迹,县中大理。十七年召为南京御史。劾兵部尚书张瓒奷贪,事甚有迹。而中有“历官藩臬,无一善状”语,瓒言己未任藩臬。帝以诬劾,夺俸两月。明年,章圣太后梓宮南葬,命正⾊护视。事竣,劾中官鲍忠、驸马都尉崔元、礼部尚书温仁和所过纳馈遗。帝召诘忠等。皆叩头祈哀,因谮正⾊擅于梓宮前乘马执扇,及江行涉险又不随舟督护,大不敬。帝遂发怒,立捕下诏狱搒掠,遣戍辽东。 正⾊与选初同志相友善,至是先后以直节显。正⾊居戍所三十年,其颠踬穷困视选尤甚。穆宗初,起选通政参议,以年老予致仕。召正⾊为大理丞,进少卿,寻迁南京太仆卿,亦引年致仕。选先卒,正⾊后数年卒。 包节,字元达,先世嘉兴人,其⽗始迁华亭。节祖鼎,池州知府。为治清简,早岁乞休,为乡邑所重。节生五岁而孤,⺟躬教育之。登嘉靖十一年进士。授东昌推官。⼊为御史。劾兵部尚书张瓒贪秽。出按云南。时仕者以荒徼惮不 ![]() 以疾归。起故官,再按湖广。显陵守备中官廖斌擅威福,节 ![]() ![]() 孝,字元爱,后节三年成进士。由中书舍人为南京御史。疏论礼部尚书温仁和主辛丑会试有奷弊,且劾庶子童承叙、赞善郜希颜、编修袁炜,帝皆不问。未几,又劾巡抚孙襘、吴瀚,瀚罢去。 孝兄弟分居南北台,并著风采,又皆有至情。节官北不得养⺟,孝遂以侍养归。⺟亡,哀毁骨立,未终丧卒。节亦继殒。时并称其孝。 谢廷蒨,字子佩,富顺人。嘉靖十一年进士。除新喻知县,征授吏科给事中。御史胡鳌言:“京师优倡杂处。请敕五城,诸非隶教坊两院者,斥去之。”都御史王廷相等议可。帝恶熬言亵,谪盐城丞,夺廷相等俸。廷蒨救之,被诏切责。雷震谨⾝殿,疏陈修省数事,语直。帝摘疏中讹字,停其俸。十八年偕同官曾廷,李逢、周珫谏帝南巡,忤旨。已,给事中戴嘉猷驰疏请回銮,而车驾已发。帝大怒。甫还,即执嘉猷并廷蒨等下诏狱,谪廷蒨云南典史。屡迁浙江佥事。以侍养归,遂不出。隆庆元年,起故官山西,俄擢河南右参议,皆不拜。吏部⾼其行,请得以新秩归老,许之。万历改元,四川巡抚曾省吾奏言:“廷隐居三十年,家徒四壁,乐道著书,宜特加京秩,风励士林。”诏即加进太仆少卿。又数年卒。 王与龄,字受甫,宁乡人。嘉靖八年进士。授苏州推官。⼊为户部主事,调吏部,进员外郞。二十一年迁文选郞中。澄清铨叙,所推荐皆廉静老成。 大学士翟銮为礼部主事张惟一求吏部,严嵩为监生钱可教求东 ![]() 与龄既罢,锦⾐遣使侦其装,襆被外无长物,称叹而去。里居,角巾躬稼圃,翛然自得。郡人为作《平 ![]() 周鈇,字汝威,榆次人。嘉靖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巡按陕西。被俘民自塞外逃归者,边将杀以冒功。鈇请下诏严噤,有报降五人以上者赏之。诏可。再按山东,特改右舂坊清纪郞兼翰林院侍书。俺答将⼊寇,总督侍郞翟鹏以闻。鈇以中枢无筹策,请早为计。帝以为浮词 ![]() 杨思忠,字孝夫,平定人。嘉靖二十年进士。历礼科给事中。二十九年,孝烈皇后大祥。 ![]() ![]() 世宗晚年,进言者多得重谴。二十九年,俺答薄都城。通政使樊深陈御寇七事,中言仇鸾养寇要功。帝方眷鸾,立斥为民。四十二年正月,御史凌儒请重贪墨之罚,⾰虚冒之兵,搜遗佚之士。因荐罗洪先、陆树声、吴岳、吴悌。帝恶其市恩,杖六十,除名。四十五年十月,御史王时举劾刑部尚书⻩光升,言:“內官季永以诉事犯乘舆,本无死比,乃拟真犯;奷人王相私阉良民者三,本无生法,乃拟矜疑。宜勒令致仕。”帝怒,命编氓口外。逾月,御史方新上言:“⻩河与北狄之患,自古有之。乃今丰、沛间陆地为渠,而兴都有陵寝之忧,凤 ![]() 深,大同人。儒,泰州人。时举,顺天通州人。新,青 ![]() 深寻迁刑部右侍郞。齐康之劾徐阶也,深劾康并诋⾼拱。时登极诏书赦死罪以下囚,而流徒已至配者,所司拘律令不遣。深言殊死犹赦,而此反不及,非所以广皇仁。诏从其议。旋进左侍郞,罢归。 儒既复御史,益发舒,亦以康事率同列劾拱。拱罢,又劾去大学士郭朴。顷之,劾罢抚治郧 ![]() 时举复官后,巡按贵州。闻给事中石星廷杖,且帝方广市珠宝,驰疏救星,极陈奢靡之害。已,请陈后还中宮。章并报闻。万历初,都给事中雒遵、御史景嵩、韩必显论谭纶被谪,时举抗章救之。历大理左少卿。 新终湖广参议。 赞曰:贾山有言:“忠臣之事君也,言切直则不用而⾝危。”“然切直之言,明主之所亟 ![]() 部分译文 邓继曾,字士鲁,资县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官行人。 世宗即位后的第四月,天久雨不晴,邓继曾上疏说:“明诏虽然颁布,但废于阁中的有一大半。大狱已定,但迟留的还不少。拟旨间出于中人,奷谀的人逐渐被宠幸而安放在皇上⾝边。礼有所不遵,孝有所偏重。纳谏如流,而施行得很少。这是陛下修己亲贤的诚意,逐渐不如开始,所以天降 ![]() 不久,提升他为兵科给事中。他上疏陈述杜渐保终四事:一、定君心的主宰,以杜蛊惑之端;二、平均两宮的孝养,以杜嫌隙之端;三、统一政令,以杜欺蔽之端;四、清理传递的俸禄,以杜假托之端。不久又上奏说兴府跟随御驾的官不应当滥授。皇帝采纳了他的话。 嘉靖改年号,皇帝想尊生⺟为帝后。正巧宮中旁舍失火,廷臣大多说应归咎于“大礼”邓继曾也说“:去年五月⽇精门发生火灾,今年这个月的二号长安榜廊发生火灾,而今郊祀⽇,內廷的小房又发生火灾。天有五行,火实主礼。人有五事,火实主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礼不兴。不到一周年就发生三次火灾,这是废礼失言的效验。”提督三千营广宁伯刘佶长久养病,邓继曾疏论罢去他的职务。宣大、关陕、广西多次有警,中原盗贼兴起。邓继曾陈述战争和防守的方略以及诸将练兵⾜食的计策,多数都被讨论和执行。 三年(1524),皇帝逐渐疏远大臣,政事大多宮內决断。邓继曾抗章说“:接连以来的中旨,大违王言。事情不考察经过,文章不合理要,喜 ![]() ![]() 皇帝即位之初,大开言路。进言的人或许过于切直,皇帝也优容宽大。自从刘最和邓继曾获罪以后,皇帝就厌恶薄待言官,言官相继被废被黜,纳谏之风衰微。 杨言,字惟仁,鄞县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授官行人。嘉靖四年(1525)提升为礼科给事中。任职数⽇他就上言说:“近来仁寿宮发生火灾,晓谕群臣修⾝反省。我以为责任在公卿而不在陛下,罪在谏官而不在皇上⾝上。朝廷设立六科,是用来举正欺蔽的。现在吏科失职,致使陛下混淆了贤与不贤,以致进退失当。大臣蒋冕、林俊等人的离去,小臣王相、张汉卿等人都得到祸患,而张璁、桂萼才能由捷径窃取清秩,终于依靠权势来残害善良的人。户科失职,致使陛下不闻俭德,而张仑之辈请求索要无厌,崔和等人胆敢违 ![]() 奷人何渊请求建立明堂宗庙。杨言与廷臣一起争辩这件事,皇帝不听。杨言又抗章说“:祖宗⾝有天下,是大宗,是君。献皇帝旧为藩王,是臣。以臣与君并列。 ![]() ![]() 杨一清被召进⼊內阁,杨言请求将他留在三边。皇帝特别降旨拜封张璁为兵部侍郞。杨言说张璁贪佞险躁,而且是新升的官,没有经历过家国大事,请求罢去张璁,并且弹劾吏部尚书廖纪引荐非人。同官解一贯等也这样诤谏。皇帝都不纳他们的谏言。有投匿名书御道的。杨言请求立即将书烧毁,皇帝同意。 六年(1527),锦⾐百户王邦奇借哈密之事,请求诛杨廷和、彭泽等人,下到刑部讨论,尚未回复,而王邦奇又诬告大学士费宏、石王缶暗中庇护杨廷和,言词牵连到杨廷和的儿子主事杨忄享等人。准备兴大狱。杨言抗疏说:“先帝死亡,江彬手中掌握边军四万,图谋不轨。杨廷和密谋诛江彬,不久事情就平定下来, ![]() ![]() ![]() ![]() 杨言做官,多有显著声望政绩。溧 ![]() 杨名,字实卿,遂宁人。在他少年的时候,督学王廷相对他的话语感到惊奇,将他补作弟子生员。嘉靖七年(1528),乡试第一。第二年以第三名考中进士,授官编修。听说大⺟死去,请求紧急回家乡。再回朝廷后,任展书官。 十一年(1532)十月,彗星出现。杨名应皇帝诏令上书,说皇帝喜怒失中,用舍不当。语言痛切刚直,皇帝隐恨于心,但答旨称其为纳忠之言,令杨名不用隐讳。杨名于是又说:“吏部是诸曹之首,尚书是百官的表率,而汪钅宏是小人之中的小人。武定侯郭勋奷诈险谲,太常卿陈道瀛、金斌贝仁耝俗鄙陋沉 ![]() ![]() 疏章 ![]() ![]() ![]() ![]() |
上一章 明史 下一章 ( → ) |
元史金史辽史宋史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新唐书旧唐书北史南史 |
张廷玉等的免费历史小说《明史》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明史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明史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