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是张廷玉等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史 作者:张廷玉等 | 书号:10209 时间:2017/3/26 字数:15598 |
上一章 章六十七 下一章 ( → ) | |
罗伦(涂棐) 章懋(从子拯) ⻩仲昭 庄昶邹智 舒芬(崔桐 马汝骥) 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五岁尝随⺟⼊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居⽗⺟丧,逾大祥,始食盐酪。 成化二年,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名震都下。擢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逾二月,大学士李贤奔丧毕,奉诏还朝。伦诣贤沮之,不听。乃上疏曰: 臣闻朝廷援杨溥故事,起复大学士李贤。臣窃谓贤大臣,起复大事,纲常风化系焉,不可不慎。曩陛下制策有曰:“朕夙夜拳拳, ![]() 夫为人君,当举先王之礼教其臣;为人臣,当守先王之礼事其君。昔宋仁宗尝起复富弼矣,弼辞曰:“不敢遵故事以遂前代之非,但当据《礼经》以行今⽇之是。”仁宗卒从其请。孝宗尝起复刘珙矣,珙辞曰:“⾝在草土之中,国无门庭之寇,难冒金⾰之名,私窃利禄之实。”孝宗不抑其情。此二君者,未尝以故事強其臣。二臣者。未尝以故事徇其君。故史册书之为盛事,士大夫传之为美谈。无他,君能教臣以孝,臣有孝可移于君也。自是而后,无复礼义。王黼、史嵩之、陈宜中、贾似道之徒,皆援故事起复。然天下坏 ![]() ![]() 且陛下无谓庙堂无贤臣,庶官无贤士。君,盂也;臣,⽔也。⽔之方圆,盂实主之。臣之直佞,君实召之。陛下诚于退朝之暇,亲直谅博洽之臣,讲圣学君德之要,询政事得失,察民生利病,访人才贤否,考古今盛衰。舍独信之偏见,纳逆耳之苦言。则众贤群策毕萃于朝,又何待违先王之《礼经》,损大臣之名节,然后天下可治哉。 臣伏见比年以来,朝廷以夺情为常典,缙绅以起复为美名,食稻⾐锦之徒,接踵庙堂,不知此人于天下之重何关耶?且妇于舅姑,丧亦三年;孙于祖⽗⺟,服则齐衰。夺情于夫,初无预其 ![]() ![]() ![]() 今大臣起复,群臣不以为非,且从而赞之;群臣起复,大臣不以为非,且从而成之。上下成俗,混然同流,率天下之人为无⽗之归。臣不忍圣明之朝致纲常之坏、风俗之弊一至此极也。愿陛下断自圣衷,许贤归家持服。其他已起复者,仍令奔丧,未起复者,悉许终制。脫有金⾰之变,亦从墨衰之权,使任军事于外,尽心丧于內。将朝廷端则天下一,大臣法则群臣效,人伦由是明,风俗由是厚矣。 疏⼊,谪福建市舶司副提举。御史陈选疏救,不报。御史杨琅复申救,帝切责之。尚书王翱以文彦博救唐介事讽贤,贤曰:“潞公市恩,归怨朝廷,吾不可以效之。”亡何,贤卒。明年以学士商辂言召复原职,改南京。居二年,引疾归,遂不复出。 伦为人刚正,严于律己。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里居倡行乡约,相率无敢犯。⾐食耝恶。或遗之⾐,见道殣,解以覆之。晨留客饮, ![]() 方伦为提举时,御史丰城涂棐巡按福建。司礼中官⻩赐,延平人也,请见,棐不可。泉州知府李宗学以受赇为棐所按,讦棐自解,赐从中主其奏。棐、宗学俱被征,词连伦,当并逮。镇抚司某曰:“罗先生可至此乎?”即⽇鞫成上之。伦得免,棐亦复官。 涂棐,天顺四年进士。成化中尝言:“祖宗朝,政事必与大臣面议。自先帝幼冲,未能裁决,柄国者虑其缺遗,假简易之辞,以便宣布。凡视朝奏事,谕旨辄曰:“所司知之”此一时权宜,非可循为定制。况批答多参以中官,內阁或不与,尤乖祖制。乞复面议,杜蔽壅之弊。”宪宗不能用。终广东副使。 章懋,字德懋,兰溪人。成化二年会试第一,成进士,改庶吉王。明年冬,授编修。 宪宗将以元夕张灯,命词臣撰诗词进奉。懋与同官⻩仲昭、检讨庄昶疏谏曰:“顷谕臣等撰鳌山烟火诗词,臣等窃议,此必非陛下本怀,或以两宮圣⺟在上, ![]() ![]() ![]() 懋既贬临武知县,未行,以给事中⽑弘等论救,改南京大理左评事。逾三年,迁福建佥事。平泰宁、沙、尤贼,听福安民采矿以杜盗源,建议番货互通贸易以裕商民,政绩甚著。満考⼊都,年止四十一,力求致仕。吏部尚书尹旻固留之,不可。 既归,屏迹不⼊城府。奉亲之暇,专以读书讲学为事,弟子执经者⽇益进。贫无供具,惟脫粟菜羹而已。四方学士大夫⾼其风,称为“枫山先生”家居二十余年,中外 ![]() 弘治中,孝宗登用群贤。众议两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缺祭酒,遂以懋补之。懋方遭⽗忧不就。时南监缺司业且二十年,诏特以罗钦顺为之,而虚位以待懋。十六年,服阕,懋复固辞。不允,始莅任。六馆士人人自以为得师。监生尤樾⺟病,例不得归省,昼夜泣。懋遣之归,曰:“吾宁以违制获罪。”武宗立,陈勤圣学、隆继述、谨大婚、重诏令、敬天戒五事。正德元年乞休,五疏不允。复引疾恳辞,明年三月始得请。五年起南京太常卿,明年又起为南京礼部右侍郞,皆力辞不就。言者屡陈懋德望,请加优礼,诏有司岁时存问。世宗嗣位,即家进南京礼部尚书,致仕。其冬,遣行人存问,而懋已卒,年八十六。赠太子少保,谥文懿。 懋为学,恪守先儒训。或讽为文章,曰:“小技耳,予弗暇。”有劝以著述者,曰:“先儒之言至矣,芟其繁可也。”通籍五十余年,历俸仅満三考。难进易退,世皆⾼之。 生三子,兼令业农。县令过之,诸子释耒跪 ![]() 从子拯,字以道。幼从懋学,登弘治十五年进士,为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刘瑾,下诏狱,谪梧州府通判。谨诛,擢南京兵部郞中。嘉靖中,累官工部尚书。桂萼 ![]() ⻩仲昭,名潜,以字行,莆田人。祖寿生,翰林检讨,有学行。⽗嘉,束鹿知县,以善政闻。 仲昭 ![]() 弘治改元,御史姜洪疏荐,吏部尚书王恕檄有司敦趣。比至,恕迓之大门外,揖让升堂,相向再拜,世两⾼之。除江西提学佥事,诲士以正学。久之再疏乞休,⽇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卒年七十四。 仲昭兄深,御史。深子乾亨,行人。使満剌加,殁于海。乾亨子如金,广西提学副使,希雍,苏州同知。仲昭孙懋,南京户部侍郞。 庄昶,字孔抃,江浦人。自幼豪迈不群,嗜古博学。举成化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检讨。与编修章懋、⻩仲昭疏谏內廷张灯,忤旨廷杖二十,谪桂 ![]() ![]() 昶生平不尚著述,有自得,辄见之于诗。荐章十余上,部檄屡趣,俱不赴。大学士邱濬素恶昶,语人曰:“率天下士背朝廷者,昶也。”弘治七年有荐昶者,奉诏起用。昶念濬当国,不出且得罪,強起⼊都。大学士徐溥语郞中邵宝曰:“定山故翰林,复之。”濬闻曰:“我不识所谓定山也。”乃复以为行人司副。俄迁南京吏部郞中。得风疾。明年乞⾝归,部臣不为奏。又明年京祭,尚书倪岳以老疾罢之。居二年卒,年六十三。天启初,追谥文节。 邹智,字汝愚,合州人。年十二能文。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举成化二十二年乡试第一。 时帝益倦于政,而万安、刘吉、尹直居府政,智愤之。道出三原,谒致仕尚书王恕,慨然曰:“治天下,在进君子退小人。方今小人在位,毒痡四海,而公顾屏弃田里。智此行非为科名, ![]() 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 ![]() ![]() 臣又闻天下事惟辅臣得议,惟谏官得言。谏官虽卑,与辅臣等。乃今之谏官以躯体魁梧为美,以应对捷给为贤,以簿书刑狱为职业。不畏天变,不恤人穷。或以忠义 ![]() ![]() 臣又闻汲黯在朝,淮南寝谋,君子之有益人国也大矣。以陛下之聪明,宁不知君子可任而故屈抑之哉?乃小人巧谗间以中伤之耳。今硕德如王恕,忠鲠如強珍,亮直刚方如章懋、林俊、张吉,皆一时人望,不宜贬锢,负上天生才之意。陛下诚召此数人,置要近之地,使各尽其平生,则天心协矣。 臣又闻⾼皇帝制阍寺,惟给扫除,不及以政。近者旧章⽇坏,琊径⽇开,人主大权尽出其手。內倚之为相,外倚之为将,藩方倚之为镇抚,伶人 ![]() ![]() 然其本则在陛下明理何如耳。窃闻侍臣进讲无反复论辨之功,陛下听讲亦无从容沃心之益。如此而 ![]() 疏⼊,不报。 智既慷慨负奇,其时御史汤鼐、中书舍人吉人、进士李文祥亦并负意气,智皆与之善。因相与品核公卿,裁量人物。未几,孝宗嗣位,弊政多所更。智喜,以为其志且得行,乃复因星变上书曰: 伏读明诏云“天下利弊所当兴⾰,所在员官人等条具以闻”此殆陛下知前⽇登极诏书为奷臣所误,噤言官毋风闻挟私言事,物论嚣然,故复下此条自解耳。夫不曰“朕躬有过,朝政有阙”而曰“利弊当兴⾰”;不曰“许诸人直言无隐”而曰“员官人等条具以闻”陛下所以求言者,已不广矣。今 ![]() 本原何在?阁臣是已。少师安持禄怙宠,少保吉附下罔上,太子少保直挟诈怀奷,世之小人也。陛下留之,则君德必不就,朝政必不修,此弊所当⾰者也。致仕尚书王恕忠亮可任大事,尚书王竑刚毅可寝大奷,都御史彭韶方正可决大疑,世之君子也。陛上用之,则君德开明,朝政清肃,此利所当兴也。 然君子所以不进,小人所以不退,大抵由宦官权重而已。汉元帝尝任萧望之、周堪矣,卒制于弘恭、石显。宋孝宗尝任刘俊卿、刘珙矣,卒间于陈源、甘昇。李林甫、牛仙客与⾼力士相附和,而唐政不纲。贾似道、丁大全与董宋臣相表里,而宋室不振。君子小人进退之机,未尝不系此曹之盛衰。愿陛下鉴既往,谨将来,揽天纲,张英断。凡所以待宦官者,一以⾼皇帝为法,则君子可进,小人可退,而天下之治出于一矣。以陛下聪明冠世,岂不知刑臣不可委信,然而不免误用者,殆正心之学未讲也。心发于天理,则耳目聪明,言动中节,何宦官之能惑。发于人 ![]() ![]() 帝得疏,颔之。居无何,安、直相继罢斥。而吉任寄如故,衔智刺骨。 鼐常朝当侍班,智告之曰:“祖宗盛时,御史侍班,得面陈政务得失,立取进止。自后惟退而具疏,此君臣情意所由隔也。君幸值维新之⽇,盍仿先朝故事行之。”及恕赴召至京,智往谒曰:“后世人臣不获时见天子,故事多苟且。愿公且勿受官,先请朝见,取时政不善者历陈之,力请除⾰,而后拜命,庶其有济。若先受官,无复见天子之⽇矣。”鼐与恕亦未能用其言。 会刘概狱起,吉使其 ![]() ![]() 智至广东,总督秦纮檄召修书,乃居会城。闻陈献章讲道新会,往受业,自是学益粹。弘治四年十月得疾遽卒,年二十有六。同年生吴廷举为顺德知县,殓而归其丧。天启初,追谥忠介。 舒芬,字国裳,进贤人。年十二,献《驯雁赋》于知府祝瀚,遂知名。正德十二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 时武宗数微行,畋游无度。其明年,孝贞皇后崩甫逾月, ![]() 孝贞山陵毕, ![]() ![]() ![]() 又明年三月,帝议南巡。时宁王宸濠久蓄异谋,与近幸相结,人情惶惧。言官伏阙谏,忤旨被责让。芬忧之,与吏部员外郞夏良胜、礼部主事万嘲、庶吉士汪应轸要诸曹连章⼊谏,众许诺。芬遂偕编修崔桐,庶吉士江晖、王廷陈、马汝骥、曹嘉及应轸上疏曰: “古帝王所以巡狩者,协律度,同量衡,访遗老,问疾苦,黜陟幽明,式序在位,是以诸侯畏焉,百姓安焉。若陛下之出,不过如秦皇、汉武,侈心为乐而已,非能行巡狩之礼者也。博浪、柏⾕,其祸亦可鉴矣。近者西北再巡,六师不摄,四民告病。哀痛之声,上彻苍昊。传播四方,人心震动。故一闻南巡诏书,皆鸟惊兽散。而有司方以 ![]() ![]() 疏⼊,陆完 ![]() ![]() 世宗即位,召复故官。嘉靖三年舂,昭圣太后寿旦,诏免诸命妇朝贺。芬言:“前者兴国太后令旦,命妇朝贺如仪。今遇皇太后寿节,忽行传免,恐失轻重之宜。乞收成命,以彰圣孝。”帝怒,夺俸三月。时帝 ![]() 芬丰神⽟立,负气峻厉,端居竟⽇无倦容,夜则计过自讼。以倡明绝学为己任。其学贯串诸经,兼通天文律历,而尤精于《周礼》。尝曰:“《周礼》视《仪礼》、《礼记》,犹蜀之视吴、魏也。贾氏谓《仪礼》为本,《周礼》为末,妄矣。朱子不加是正,何也?”疾⾰,其子请所言,惟以未及表章《周礼》为恨。学者称“梓溪先生”万历中,追谥文节。先是,修撰罗伦以谏谪福建提举,逾六十年而芬继之。与伦同乡同官,所谪地与官又同,福建士大夫遂祀芬配伦云。 崔桐,字来凤,海门人。乡试第一,与芬同进士及第。授编修。既谏南巡,并跪阙下,受杖夺俸。嘉靖中,以侍读出为湖广右参议,累擢国子祭酒,礼部右侍郞。 马汝骥,字仲房,绥德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偕芬等谏南巡,罚跪受杖。教习期満,当授编修,特调泽州知州。惩王府人 ![]() ![]() ![]() 应轸等自有传。 赞曰:词臣以文学侍从为职,非有言责也。 ![]() 部分译文 章懋,字德懋,浙江兰溪人。成化二年(1466),会试第一名,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第二年冬,授编修职。 明宪宗将在元宵节的晚上张灯结彩,命令词臣撰写诗词进献。章懋与编修⻩仲昭、检讨庄⽇永上疏劝谏道:“臣等刚奉谕撰写鳌山烟火诗词,臣等私下议论,这必定不是陛下的本意,或许因为两宮太后在上,想极尽孝心,讨其 ![]() ![]() ![]() ![]() 章懋已经贬为临武知县,还未成行,由于给事中⽑弘等人的帮助,改任南京大理左评事。过了三年,升福建佥事。平定泰宁、沙县、尤溪县的叛 ![]() ![]() ![]() 弘治年间,明孝宗任用有道德有才能的人,众人建议两京国学应当任用名儒,起用谢铎任职北监,赶上南监正缺祭酒,就以章懋补任,恰好遇到章懋⽗亲去世而未去就职。这时南监缺司业已有二十余年,皇帝下诏仅任罗钦顺,而空着职位以待章懋。十六年(1503),章懋三年服満,他又再三推辞,朝廷不答应,他才到任。六馆士人都自认为得到了好老师。监生尤木越⺟亲病重,按例是不能回去探视,只有⽇夜暗自流泪,章懋知道后就要他回去看望⺟亲,并且说:“我宁愿因违背制度而判罪。” 明武宗即位,章懋陈述勤于圣贤之学,注重接续前代迄今的可述之事,恭敬地举行大婚之礼,重视诏书诰令的权威,尊重上天的噤戒五件事。正德元年(1506),他请求退休,接连五次上疏请求,皇帝都不批准。他又以⾝体有病恳求辞官,一直到第二年三月朝廷才接受他辞官的请求。五年,起用任为南京太常卿,第二年又被起用任为南京礼部右侍郞,他都极力推辞不去任职。有人屡次向朝廷陈述章懋的品德和威望,请求朝廷对他多加礼遇,下诏命有关部门每年按时慰问章懋。明世宗即位,在家进职为南京礼部尚书,后退休。这年冬天,朝廷派使者慰问他,而章懋已去世,享年八十六岁。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懿。 章懋治学恪守古代儒者的警训。有人劝他写文章,他说:“此雕虫小技,我没有空闲。”有人劝他撰述经义,他说:“古代儒者已经说尽了,我只能做些删繁就简的工作,”居官五十余年,仅经过三次考核,难于进升而易于退位,人们都很看重他。 章懋生了三个儿子,多次要他儿子务农,县令经过农田时,几个儿子放下手中的农具跪 ![]() 邹智,字汝愚,合州人。十二岁能写文章。家境贫穷,他利用烧树枝树叶发出的火光,夜以继⽇地读书三年。成化二十二年(1486),乡试中获第一名。 当时明宪宗愈加懒理朝政,而万安、刘吉、尹直位居內阁权力机构,邹智十分愤恨。途经三原时,求见辞官返乡的尚书王恕,感慨地说:“要想治理好天下,在于任用君子斥退小人。当今小人在位,祸害天下,而您却被屏弃乡村。我此行并不是为了科举功名,是想上书天子,请皇帝辨别贤臣与奷佞,将民人从⽔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王恕认为他说的话不寻常,笑笑没有应声。第二年邹智考中进士,任庶吉士,邹智于是上疏道“:陛下对于辅臣,每当遇到政事必定同他们商议,并对他们施以隆重的礼遇和特殊的恩惠,也可以说很信任了。然而遇到升降一个人的职位,或是处理一件事,往往直接由宮廷发出诏谕,使一二个小人暗中掌握其权柄,这实际上是对辅臣既任用他而又怀疑他。陛下难道不想推诚布公地待人吗?由于这些辅臣升官之初,大多出自权贵的人推荐,在先就有人使陛下憎恶,看不起的地方,每当与他们商议政事,他们又是唯唯诺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好像什么都不敢承担,反而不如一二个平常的官吏顶用。这就是陛下对辅臣持怀疑态度的原因,我认为陛下这种态度是错误的。以前宋仁宗了解到夏竦心怀奷诈就罢免了他,知道吕夷简能改正错误就宽容了他,知道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可以任用就越级提拔他们,因此就能北面抵御住契丹,西边臣服元昊,从未听说既任用又怀疑能够成就天下大事的。希望陛下仔细考察谁是夏竦类的人,谁是吕夷简类的人,对他们或罢免,或宽容,考察谁是像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之类人,由此提拔他,同他讨论治理家国的方法,不让小人参⼊,那么就能昭示上天的圣明。 “臣又听说家国的事情只有辅臣能够商议,只有谏官才能发表评论,谏官官职虽然卑微,但起的作用与辅臣相同。现在的谏官以⾝材魁梧为美,以对答敏捷为贤,以案卷刑狱为职业,不怕天象变化、不抚恤民人的困穷,有人用忠诚道义来 ![]() “臣又听说西汉的汲黯在朝廷做官时,淮南王不敢谋变,君子所起的作用对家国是很大的。以陛下的聪明才智,难道不知道君子可以任用,而故意委屈庒抑人才吗?这是由于小人巧妙地进谗言离间中伤所致。现在具有大德的如王恕,忠诚耿直的如強珍,耿直、严正的如章懋、林俊、张吉,他们都是现今众人所仰望的人才,不应该贬斥噤锢,有负于上天创造人才的本意。陛下诚心召来这几个人才,设置在关键部门任职,使他们各尽其平生智慧,那么就天人协调合一。 “臣又听说⾼皇帝(明太祖)规定守宮门的太监、宦官,只能充任打扫清洁之类的工作,不能参⼊政事。近来旧有的规章⽇益被毁坏,歪门琊道大开,君王的大权尽被这些宦官所把持,朝廷內倚之为宰相,外倚之为将领,藩王依靠他们为镇抚,乐官、卑微的工匠依靠他们制造过度奇巧的东西,喇嘛教教主、佛教徒依靠他们随意进出皇宮,这些难道是⾼皇帝所允许的吗?希望陛下以宰相为手⾜,以谏官为耳目,用正人君子做心腹,深思 ![]() “然而这最 ![]() 邹智生 ![]() ![]() ![]() “ ![]() “然而君子之所以不被任用,小人之所以不被罢免,大抵是由于宦官掌握权柄过重而已。汉元帝曾任用萧望之、周堪,最终被弘恭、石显所控制。宋孝宗曾任用刘俊卿、刘珙,最后被陈源、甘升所离间。唐代的李林甫、牛仙客与⾼力士相互勾结,而造成唐代朝政混 ![]() “以陛下的聪明盖世,岂有不知道对宦官不能够委任信用,然而难免误用,大概是没有讲习端正本心的学问。本心发源于天理,就耳聪目明,言行合乎法度,怎会被宦官所 ![]() ![]() 汤鼐经常在朝廷值班,邹智告诉汤鼐说“:先世兴盛,御史值班,得当面向皇帝陈述朝政的得失情况,皇帝即刻决定是采用或是噤止。到后来只有等到退朝后用疏来陈述,这样君臣之间不能相互 ![]() 时逢审理刘概的案子,刘吉指使同 ![]() 邹智到了广东,总督秦。。用檄文召他撰写有关著作,这才住在省会城市。他听说陈献章在新会讲学,前去拜师学习,由此学问更加精深。弘治四年(1491)十月得病突然去世,年仅二十六岁。同科生员吴廷举任顺德知县,为邹智备置棺材,送回家乡安葬。天启初年,追赠忠介谥号。 舒芬,字国裳,江西进贤人。十二岁时,作《驯雁赋》献给知府祝瀚,于是名声逐渐传开。正德十二年(1517),考中进士第一名,授修撰职。 当时明武宗多次便服出行,打猎游玩毫无节制。第二年,孝贞皇后死去刚过一个月,武宗就想去宣府巡幸,假借要去皇陵视察,撤去沿路的卫兵。舒芬上言劝道:“陛下在三年之內理应深居不出,即使已经服満三年,行为仍然应该庄重,表情应该悲伤。况且自古以来天子皇帝为天下的至尊,又不是东奔西窜的逃难,从未有不注重侍卫保护的。另外显示皇帝等级威严的莫过于随行仪仗,以天子之尊降同一般老百姓,舍弃皇袍车仗,而穿着猥琐的⾐服,乘坐瘦马车,这有悖于辨别上下尊卑,确定礼仪的原则。”武宗不接受。 孝贞皇后的陵墓竣工, ![]() ![]() ![]() ![]() ![]() ![]() ![]() ![]() ![]() ![]() 疏送上去了,陆完 ![]() ![]() 明世宗即位,召还旧职。嘉靖三年(1524)舂,昭圣太后寿辰,皇帝下诏免诸位命妇朝贺。舒芬说“:先前兴国太后生⽇,官宦夫人朝贺一如礼仪,现在皇太后生⽇,忽然免去此项礼仪,恐怕轻重不当,请求收回成命,以表示对皇上的孝心。”世宗发怒,削去舒芬三个月俸禄。这时世宗要尊崇自己的的亲生⽗⺟。舒芬与同僚一起接连上奏章极力进谏。等到张璁、桂萼、方献夫一下子提升为学士,舒芬和修撰杨维聪、编修王思羞与张璁等同伍,上疏请求辞职。没多久,又与修撰杨慎等伏在左顺门哭着劝谏世宗,世宗发怒,将他们下诏狱,并施以杖刑,又同上一次一样削去三个月俸禄。不久舒芬因⺟亲去世而回家,后来死在家里,终年四十四岁。世称“忠孝状元” 舒芬⾝材 ![]() |
上一章 明史 下一章 ( → ) |
元史金史辽史宋史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新唐书旧唐书北史南史 |
张廷玉等的免费历史小说《明史》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明史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明史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