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是张廷玉等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史 作者:张廷玉等 | 书号:10209 时间:2017/3/26 字数:19617 |
上一章 章一 下一章 ( → ) | |
后妃 明太祖鉴前代女祸,立纲陈纪,首严內教。洪武元年,命儒臣修女诫,谕翰林学士朱升曰:“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后妃虽⺟仪天下,然不可俾预政事。至于嫔嫱之属,不过备职事,侍巾栉;恩宠或过,则骄恣犯分,上下失序。历代宮闱,政由內出,鲜不为祸。惟明主能察于未然,下此多为所惑。卿等其纂女诫及古贤妃事可为法者,使后世子孙知所持守。”升等乃编录上之。 五年六月,命礼臣议宮官女职之制。礼臣上言:“周制,后宮设內官以赞內治。汉设內官一十四等,凡数百人。唐设六局二十四司,官凡一百九十人,女史五十余人,皆选良家女充之。”帝以所设过多,命重加裁定。于是折衷曩制,立六局一司。局曰尚宮、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司曰宮正,秩皆正六品。每局领四司,其属二十有四,而尚宮总行六局之事。戒令责罚,则宮正掌之。官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视唐减百四十余人,凡以服劳宮寝、祗勤典守而已。诸妃位号亦惟取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为称,闺房雍肃,旨寓深远。又命工部制红牌,镌戒谕后妃之词,悬于宮中。牌用铁,字饰以金。复著令典,自后妃以下至嫔御女史,巨细⾐食之费,金银币帛、器用百物之供,皆自尚宮取旨,牒內使监覆奏,移部臣取给焉。若尚宮不及奏,內使监不覆奏,而辄领于部者,论死。或以私书出外,罪亦如之。宮嫔以下有疾,医者不得⼊宮,以证取药。何其慎也!是以终明之代,宮壸肃清,论者谓其家法之善,超轶汉、唐。 爰自孝慈以迄愍后,考厥族里,次其世代,虽所遇不齐,显晦异致,而凡居正号者并列于篇。其妃嫔有事实者,亦附见焉。 后妃一 太祖孝慈⾼皇后 孙贵妃 李淑妃 郭宁妃惠帝马皇后成祖仁孝徐皇后 王贵妃 权贤妃仁宗诚孝张皇后宣宗恭让胡皇后 孝恭孙皇后 吴贤妃 郭嫔英宗孝庄钱皇后 孝肃周太后景帝汪废后肃孝杭皇后宪宗吴废后 孝贞王皇后 孝穆纪太后 孝惠邵太后 万贵妃 太祖孝慈⾼皇后马氏,宿州人。⽗马公,⺟郑媪,早卒。马公素善郭子兴,遂以后托子兴。马公卒,子兴育之如己女。子兴奇太祖,以后归焉。 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太祖有劄记,辄命后掌之,仓卒未尝忘。子兴尝信谗,疑太祖。后善事其 ![]() ![]() 洪武元年正月,太祖即帝位,册为皇后。初,后从帝军中,值岁大歉,帝又为郭氏所疑,尝乏食。后窃炊饼,怀以进,⾁为焦。居常贮糗糒脯脩供帝,无所乏绝,而己不宿 ![]() ![]() 后勤于內治,暇则讲求古训。告六宮,以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或言宋过仁厚,后曰:“过仁厚,不愈于刻薄乎?”一⽇,问女史:“⻩老何教也,而窦太后好之?”女史曰:“清净无为为本。若绝仁弃义,民复教慈,是其教矣。”后曰:“孝慈即仁义也,讵有绝仁义而为孝慈者哉?”后尝诵《小学》,求帝表章焉。 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宮,辄随事微谏。虽帝 ![]() ![]() ![]() ![]() 一⽇,问帝:“今天下民安乎?”帝曰:“此非尔所宜问也。”后曰:“陛下天下⽗,妾辱天下⺟,子之安否,何可不问!”遇岁旱,辄率宮人蔬食,助祈祷;岁凶,则设麦饭野羹。帝或告以振恤。后曰:“振恤不如蓄积之先备也。”奏事官朝散,会食廷中,后命中官取饮食亲尝之。味弗甘,遂启帝曰:“人主自奉 ![]() ![]() ![]() ![]() 帝每御膳,后皆躬自省视。平居服大练浣濯之⾐,虽敝不忍易。闻元世祖后煮故弓弦事,亦命取练织为衾裯,以赐⾼年茕独。余帛颣丝,缉成⾐裳,赐诸王妃公主,使知天桑艰难。妃嫔宮人被宠有子者,厚待之。命妇⼊朝,待之如家人礼。帝 ![]() 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疾亟,帝问所 ![]() 成穆贵妃孙氏,陈州人。元末兵 ![]() 淑妃李氏,寿州人。⽗杰,洪武初,以广武卫指挥北征,卒于阵。十七年九月,孝慈皇后服除,册封淑妃,摄六宮事。未几,薨。 宁妃郭氏,濠人郭山甫女。山甫善相人。太祖微时过其家,山甫相之,大惊曰:“公相贵不可言。”因谓诸子兴、英曰:“吾相汝曹皆可封侯者以此。”亟遣从渡江,并遣妃侍太祖。后封宁妃。李淑妃薨,妃摄六宮事。山甫累赠营国公,兴、英皆以功封侯,自有传。 惠帝皇后马氏,光禄少卿全女也。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皇太孙妃。建文元年二月册为皇后。四年六月,城陷,崩于火。 成祖仁孝皇后徐氏,中山王达长女也。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太祖闻后贤淑,召达谓曰:“朕与卿,布⾐ ![]() 洪武九年,册为燕王妃。⾼皇后深爱之。从王之藩,居孝慈⾼皇后丧三年,蔬食如礼。⾼皇后遗言可诵者,后一一举之不遗。 靖难兵起,王袭大宁,李景隆乘间进围北平。时仁宗以世子居守,凡部分备御,多禀命于后。景隆攻城急,城中兵少,后 ![]() ![]() 王即帝位,册为皇后。言:“南北每年战斗,兵民疲敝,宜与休息。”又言:“当世贤才皆⾼皇帝所遗,陛下不宜以新旧间。”又言:“帝尧施仁自亲始。”帝辄嘉纳焉。初,后弟增寿常以国情输之燕,为惠帝所诛,至是 ![]() ![]() 永乐五年七月,疾⾰,惟劝帝爱惜百姓,广求贤才,恩礼宗室,毋骄畜外家。又告皇太子:“曩者北平将校 ![]() 昭献贵妃王氏,苏州人。永乐七年封贵妃。妃有贤德,事仁孝皇后恭谨,为帝所重。帝晚年多急怒。妃曲为调护,自太子诸王公主以下皆倚赖焉。十八年七月薨,礼视太祖成穆孙贵妃。 恭献贤妃权氏,朝鲜人。永乐时,朝鲜贡女充掖庭,妃与焉。姿质秾农粹,善吹⽟箫。帝爱怜之。七年封贤妃,命其⽗永均为光禄卿。明年十月侍帝北征。凯还,薨于临城,葬峄县。 仁宗诚孝皇后张氏,永城人。⽗麒以女贵,追封彭城伯,具《外戚传》。洪武二十八年封燕世子妃。永乐二年封皇太子妃。仁宗立,册为皇后。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 后始为太子妃, ![]() ![]() ![]() 宣德初,军国大议多禀听裁决。是时海內宁泰,帝⼊奉起居,出奉游宴,四方贡献,虽微物必先上皇太后。两宮慈孝闻天下。三年,太后游西苑,皇后皇妃侍,帝亲掖舆登万岁山,奉觞上寿,献诗颁德。又明年谒长、献二陵,帝亲櫜鞬骑导。至河桥,下马扶辇。畿民夹道拜观,陵旁老稚皆山呼拜 ![]() 宣宗崩,英宗方九岁,宮中讹言将召立襄王矣。太后趣召诸大臣至乾清宮,指太子泣曰:“此新天子也。”君臣呼万岁,浮言乃息。大臣请太后垂帘听政,太后曰:“毋坏祖宗法。第悉罢一切不急务。”时时勖帝向学,委任股肱,以故王振虽宠于帝,终太后世不敢专大政。 正统七年十月崩。当大渐,召士奇、溥⼊,命中官问家国尚有何大事未办者。士奇举三事。一谓建庶人虽亡,当修实录。一谓太宗诏有收方孝孺诸臣遗书者死,宜弛其噤。其三未及奏上,而太后已崩。遗诏勉大臣佐帝惇行仁政,语甚谆笃。上尊谥曰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合葬献陵,祔太庙。 宣宗恭让皇后胡氏,名善祥,济宁人。永乐十五年选为皇太孙妃。已,为皇太子妃。宣宗即位,立为皇后。时孙贵妃有宠,后未有子,又善病。三年舂,帝令后上表辞位,乃退居长安宮,赐号静慈仙师,而册贵妃为后。诸大臣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等不能争。张太后悯后贤,常召居清宁宮。內廷朝宴,命居孙后上。孙后常怏怏。正统七年十月,太皇太后崩,后痛哭不已,逾年亦崩,用嫔御礼葬金山。 后无过被废,天下闻而怜之。宣宗后亦悔。尝自解曰:“此朕少年事。”天顺六年,孙太后崩,钱皇后为英宗言:“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师。其没也,人畏太后,殓葬皆不如礼。”因劝复其位号。英宗问大学士李贤。贤对曰:“陛下此心,天地鬼神实临之。然臣以陵寝、享殿、神主俱宜如奉先殿式,庶称陛下明孝。”七年闰七月,上尊谥曰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修陵寝,不祔庙。 宣宗孝恭皇后孙氏,邹平人。幼有美⾊。⽗忠,永城县主簿也。诚孝皇后⺟彭城伯夫人,故永城人,时时⼊噤中,言忠有贤女,遂得⼊宮。方十余岁,成祖命诚孝后育之。已而宣宗婚,诏选济宁胡氏为妃,而以孙氏为嫔。宣宗即位,封贵妃。故事:皇后金宝金册,贵妃以下,有册无宝。妃有宠,宣德元年五月,帝请于太后,制金宝赐焉。贵妃有宝自此始。 妃亦无子, ![]() 英宗北狩,太后命郕王监国。景帝即位,尊为上圣皇太后。时英宗在迤北,数寄御寒⾐裘。及还,幽南宮,太后数⼊省视。石亨等谋夺门,先密⽩太后。许之。英宗复辞,上徽号曰圣烈慈寿皇太后。明兴,宮闱徽号亦自此始。天顺六年九月崩,上尊谥曰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合葬景陵,祔太庙。而英宗生⺟,人卒无知之者。 吴太后,景帝⺟也,丹徒人。宣宗为太子时,选⼊宮。宣德三年封贤妃。景帝即位,尊为皇太后。英宗复辟,复称宣庙贤妃。成化中薨。 郭嫔,名爱,字善理,凤 ![]() ![]() ![]() 初,太祖崩,宮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若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自锦⾐卫所试百户、散骑带刀舍人进千百户,带俸世袭,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宣二宗亦皆用殉。景帝以郕王薨,犹用其制,盖当时王府皆然。至英宗遗诏,始罢之。 英宗孝庄皇后钱氏,海州人。正统七年立为后。帝悯后族单微, ![]() ![]() 宪宗立,上两宮徽号,下廷臣议。太监夏时希贵妃意,传谕独尊贵妃为皇太后。大学士李贤、彭时力争,乃两宮并尊,而称后为慈懿皇太后。及营裕陵,贤、时请营三圹,下廷议。夏时复言不可,事竟寝。 成化四年六月,太后崩,周太后不 ![]() 弘治十七年,周太后崩。孝宗御便殿,出裕陵图,示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 ![]() ![]() ![]() ![]() ![]() 孝肃周太后,英宗妃,宪宗生⺟也,昌平人。天顺元年封贵妃。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其年十月,太后诞⽇,帝令僧道建斋祭。礼部尚书姚夔帅群臣诣斋所,为太后祈福。给事中张宁等劾之。帝是其言,令自后僧道斋醮,百官不得行香。二十三年四月上徽号曰圣慈仁寿皇太后。孝宗立,尊为太皇太后。 先是,宪宗在位,事太后至孝,五⽇一朝,燕享必亲。太后意所 ![]() ![]() 弘治十一年冬,清宁宮灾,太后移居仁寿宮。明年,清宁宮成,乃还居焉。太后弟长宁伯彧家有赐田,有司请厘正之,帝未许也,太后曰:“奈何以我故骫皇帝法!”使归地于官。 弘治十七年三月崩,谥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睿皇后,合葬裕陵。以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 ![]() 景帝废后汪氏,顺天人。正统十年册为郕王妃。十四年冬,王即皇帝位,册为皇后。后有贤德,尝念京师诸死事及老弱遇害者暴骨原野,令官校掩埋之。生二女,无子。景泰三年,妃杭氏生子见济,景帝 ![]() 宪宗复立为太子,雅知后不 ![]() ![]() ![]() ![]() 宪宗废后吴氏,顺天人。天顺八年七月立为皇后。先是,宪宗居东宮,万贵妃已擅宠。后既立,摘其过,杖之。帝怒,下诏曰:“先帝为朕简求贤淑,已定王氏,育于别宮待期。太监牛⽟辄以选退吴氏于太后前复选。册立礼成之后,朕见举动轻佻,礼度率略,德不称位,因察其实,始知非预立者。用是不得已,请命太后,废吴氏别宮。”立甫逾月耳。后⽗俊,先授都督同知,至是下狱戍边。谪⽟孝陵种菜,⽟从子太常少卿纶、甥吏部员外郞杨琮并除名,姻家怀宁侯孙镗闲住。于是南京给事中王徽、王渊、朱宽、李翱、李钧等合疏言⽟罪重罚轻,因并劾大学士李贤。帝怒,徽等皆贬边州判官。 后孝宗生于西宮,后保抱惟谨。孝宗即位,念后恩,命服膳皆如⺟后礼,官其侄锦⾐百户。正德四年薨。刘瑾 ![]() 孝贞皇后王氏,上元人。宪宗在东宮,英宗为择配,得十二人,选后及吴氏、柏氏留宮中。吴氏既立而废,遂册为皇后,天顺八年十月也。万贵妃宠冠后宮,后处之淡如。孝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武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正德五年十二月上尊号曰慈圣康寿。十三年二月崩,上尊谥曰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合葬茂陵,祔太庙。 孝穆纪太后,孝宗生⺟也,贺县人。本蛮土官女。成化中征蛮,俘⼊掖庭,授女史,警敏通文字,命守內蔵。时万贵妃专宠而妒,后宮有娠者皆治使堕。柏贤妃生悼恭太子,亦为所害。帝偶行內蔵,应对称旨,悦,幸之,遂有⾝。万贵妃知而恚甚,令婢钩治之。婢谬报曰病痞。乃谪居安乐堂。久之,生孝宗,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稍哺粉饵饴藌,蔵之他室,贵妃⽇伺无所得。至五六岁,未敢剪胎发。时吴后废居西內,近安乐堂,密知其事,往来哺养,帝不知也。 帝自悼恭太子薨后,久无嗣,中外皆以为忧。成化十一年,帝召张敏栉发,照镜叹曰:“老将至而无子。”敏伏地曰:“死罪,万岁已有子也。”帝愕然,问安在。对曰:“奴言即死,万岁当为皇子主。”于是太监怀恩顿首曰:“敏言是。皇子潜养西內,今已六岁矣,匿不敢闻。”帝大喜,即⽇幸西內,遣使往 ![]() 孝宗既立为皇太子,时孝肃皇太后居仁寿宮,语帝曰:“以儿付我。”太子遂居仁寿。一⽇,贵妃召太子食,孝肃谓太子曰:“儿去,无食也。”太子至,贵妃赐食,曰:“已 ![]() 先是,太后在宮中,尝自言家贺县,姓纪,幼不能知亲族也。太监郭镛闻而识之。太监陆恺者,亦广西人,故姓李,蛮中纪、李同音,因妄称太后兄,令人访其族人诣京师。恺女兄夫韦⽗成者出冒之,有司待以戚畹,名所居里曰 ![]() 弘治三年,礼部尚书耿裕奏曰:“粤西当大征之后,兵燹饥荒,民人奔窜,岁月悠远,踪迹难明。昔孝慈⾼皇后与⾼皇帝同起艰难,化家为国,徐王亲⾼皇后⽗,当后之⾝,寻求家族,尚不克获,然后立庙宿州,舂秋祭祀。今纪太后幼离西粤,⼊侍先帝,连、贺非徐、宿中原之地,嫔宮无⺟后正位之年,陛下访寻虽切,安从得其实哉!臣愚谓可仿徐王故事,定拟太后⽗⺟封号,立祠桂林致祭。”帝曰:“孝穆皇太后早弃朕躬,每一思念,惄焉如割。初谓宗亲尚可旁求,宁受百欺,冀获一是。卿等谓岁久无从物⾊,请加封立庙,以慰圣⺟之灵。皇祖既有故事,朕心虽不忍,又奚敢违。”于是封后⽗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庆国元伯,谥端僖,后⺟伯夫人,立庙桂林府,有司岁时祀。大学士尹直撰哀册有云:“睹汉家尧⺟之门,增宋室仁宗之恸。”帝燕闲念诵,辄欷歔流涕也。 孝惠邵太后,宪宗妃,兴献帝⺟也。⽗林,昌化人,贫甚,鬻女于杭州镇守太监,妃由此⼊宮。知书,有容⾊。成化十二年封宸妃,寻进封贵妃。兴王之藩,妃不得从。世宗⼊继大统,妃已老,目眚矣,喜孙为皇帝,摸世宗⾝,自顶至踵。已,尊为皇太后。嘉靖元年上尊号曰寿安。十一月崩。帝 ![]() 恭肃贵妃万氏,诸城人。四岁选⼊掖廷,为孙太后宮女。及长,侍宪宗于东宮。宪宗年十六即位,妃已三十有五,机警,善 ![]() 当是时,帝未有子,中外以为忧,言者每请溥恩泽以广继嗣。给事中李森、魏元,御史康永韶等先后言尤切。四年秋,彗星屡见。大学士彭时、尚书姚夔亦以为言。帝曰:“內事也,朕自主之。”然不能用。妃益骄。中官用事者,一忤意,立见斥逐。掖廷御幸有⾝,饮药伤坠者无数。孝宗之生,顶寸许无发,或曰药所中也。纪淑妃之死,实妃为之。佞幸钱能、覃勤、汪直、梁芳、韦兴辈皆假贡献,苛敛民财,倾竭府库,以结贵妃 ![]() ![]() 二十三年舂,暴疾薨,帝辍朝七⽇。谥曰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葬天寿山。弘治初,御史曹璘请削妃谥号;鱼台县丞徐顼请逮治诊视纪太后诸医,捕万氏家属,究问当时薨状。孝宗以重违先帝意,已之。 部分译文 明太祖孝慈⾼皇后马氏,宿州人。⽗亲马公,⺟亲郑媪,早年就已病逝。马公素与郭子兴关系很好,于是便将马氏托付给郭子兴抚养。马公死后,郭子兴将马氏收为义女,像对待自己女儿一样养育她。后来郭子兴觉得朱元璋是一个非凡之人,便将马氏许配给他。 马氏宽厚仁慈且颇具见识,爱读文史书籍。朱元璋每写杂记,总是让马氏收集掌管,即使在行军打仗、时间仓促之时也不曾忘记。郭子兴曾经听信谗言,疑心朱元璋。马氏便从中周旋,亲近郭子兴之 ![]() ![]() ![]() 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元璋即皇帝位,马氏被册封为皇后。当初,朱元璋南征北战,马皇后随军四处颠簸,正值年成不好,军粮匮乏。一次,朱元璋又受到郭子兴猜疑,被监噤起来,并断绝饮食。马皇后得悉,便偷偷做了一些炊饼,揣在怀中送给太祖, ![]() ![]() ![]() 马皇后勤于治理內宮,闲暇之时则翻阅史书,讲解古训。她经常告诫宮中嫔妃。因为宋朝贤后很多,便命女史抄写宋代宮中家法,朝夕阅览,以省察自己。有人说宋代贤后过于仁厚,马皇后便道:“过于仁厚,难道不胜过刻薄吗?”一天,马皇后问女史:“⻩老之说有些什么內容,窦太后那么喜爱它?”女史回答:“以清静无为为本。如果绝仁弃义,百姓仍会报以孝慈,这就是⻩老之说。”马皇后听完说:“孝慈也就是仁义,难道断绝了仁义还会有孝慈吗?”马皇后曾诵读过《小学》,她请求太祖预以表章。 太祖在前殿决断政事,时常大发雷霆,马皇后总是等他退朝回宮后, ![]() ![]() ![]() ![]() ![]() 一天,马皇后问太祖:“现在天下百姓都已安居乐业吗?”太祖说“:这不是你应该问的事。”马皇后说“:陛下是天下百姓之⽗,我也算是天下百姓之⺟,子民是否安宁,为什么我不能过问一下呢?”每逢⼲旱年月,皇后总是带领宮里的人吃素,以助祈祷上天降雨;每逢荒年,则吃耝麦饭野菜羹。有时太祖不忍心,告诉她已经采取了救荒赈灾的措施。皇后说“:与其每次去救济灾荒,还不如平时就预先积蓄储备。”有一次,朝臣在散朝之后聚集在朝廷用餐,马皇后吩咐宦官取来大臣们的饮食,自己先尝,发现食物不可口,便对太祖说:“皇上自己的⽇常生活可以节俭一些,但给朝中贤能之士的待遇应当丰厚。”为此太祖整顿了负责饮食的光禄寺员官。一天,太祖巡幸太学,回宮后,皇后问他太生学有多少,太祖回答说“:有几千人。”皇后便说“:真是人才济济呀。太生学们自己有官府供给食物,可他们的 ![]() ![]() ![]() ![]() 太祖每次进膳用餐,马皇后都要亲自检查察看。她平时穿的⾐服经过多次洗涤之后,虽然已经破旧仍不忍心更换。她听说元世祖皇后煮旧弓弦的事后,也吩咐用练织成帐被,赐给孤独垂老之人。剩余的布帛和次等丝织成⾐裳,赐给王妃公主们,使她们懂得种桑养蚕的艰难。嫔妃宮女中生有子女的,马皇后都一律厚待。命妇⼊朝拜见时,皇后待她们像家人一样。太祖想要寻访皇后的宗族亲戚封爵赏官,马皇后谢绝说:“官禄私给外戚,这是非法的。”此事经皇后极力推辞而作罢。然而每当提到⽗⺟早逝,皇后总是悲伤流泪。太祖册封马公为徐王,郑媪为王夫人,并为他们重修墓地,建造庙宇。 洪武十五年(1382)八月,马皇后染病在 ![]() 成祖仁孝皇后徐氏,是中山王徐达的长女。她幼年时便贞洁娴静,喜 ![]() ![]() 洪武九年(1376),徐氏被册封为燕王妃,⾼皇后对她十分疼爱。徐氏跟随燕王前往藩地,为孝慈⾼皇后守丧三年,她按照礼制素食淡饭。⾼皇后遗言中可以诵读的部分,徐氏都能将其一一列举不遗。 靖难兵起后,燕王率军前去袭击大宁,李景隆乘机进围北平。当时仁宗以世子的⾝份留守北平,凡是部署防御之事,大多受命于徐氏。李景隆烈猛攻城,而城中兵力缺乏,徐氏便 ![]() ![]() 燕王即皇帝位,册封徐氏为皇后。徐皇后对皇上说:“每年南北征战不止,兵民都已疲惫不堪,现在应当让他们休养生息。”又说“:当今贤才都是⾼皇帝所留,陛下不应当以新疏旧。”又说:“尧帝施行仁治是从自己的亲人开始的。”皇上对她的进言总是给予嘉奖并且采纳。当初,皇后的弟弟徐增寿常常将家国的报情送到燕地,因此被惠帝所杀,现在皇上想追赠爵位给他,皇后极力表示不能这样做。皇上不听,还是封徐增寿为定国公,命其子徐景昌继承爵位,然后才告诉皇后。皇后说“:这并非妾的意愿啊。”终归没有表示感谢。皇后曾说汉、赵二王品 ![]() ![]() 永乐五年(1407)七月,皇后病重,她仍不忘劝告皇上爱惜百姓,广求贤才,对宗室要以恩礼相待,不要骄养外戚。又告诫皇太子说“:以往北平将校之 ![]() 仁宗诚孝皇后张氏,永城人。其⽗亲张麒因女儿而⾝贵,被追封为彭城伯,载⼊《外戚传》。洪武二十八年(1395),张氏被册封为燕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被封为皇太子妃。仁宗即位,她被封为皇后。宣宗即位,她被尊为皇太后。英宗即位,她被尊为太皇太后。 张皇后开始是太子妃。她严守妇道,甚得成祖及仁孝皇后喜 ![]() ![]() 宣德初年(1426),军国大事多受命于皇太后,听从她的裁决。当时海內安宁祥泰,宣宗对皇太后⼊奉起居,出奉游宴,四方有所进献,即便是微小物品,也一定要先奉送给皇太后。两宮慈孝天下皆知。三年,皇太后出游西苑,皇后皇妃在旁侍候,宣宗也亲自扶着车陪皇太后登万岁山,并且奉酒拜寿,又过了一年后,皇太后前往长、献二陵拜谒,献诗颁德。宣宗亲自配带弓箭,骑马在前引导,到达河桥时,又下马扶车。京畿百姓都夹道拜观,陵旁老幼也 ![]() ![]() ![]() 宣宗驾崩时,英宗才九岁,宮中讹传将立襄王为皇帝。皇太后马上召集诸大臣到乾清宮,指着太子哭道:“这就是新天子啊!”群臣⾼呼万岁,流言才得以平息。大臣请求皇太后垂帘听政,太后说:“不要破坏祖宗之法。只须将一切不急的事务全部废止,时时勉励皇帝向前人学习,并委任得力的辅佐大臣就可以了。”因此,王振虽受英宗之宠,皇太后在世时却不敢独揽大权。 正统七年(1442)十月,皇太后去世。当她病重时,召杨士奇、杨溥⼊宮,命宦官询问家国还有什么大事没有办。杨士奇提出了三件事,其一,建庶人虽死,但应当编修实录。其二,太宗曾下诏凡收蔵方孝孺诸臣遗书者死,这条噤令应当解除。第三件事还未来得及上奏,皇太后就已经去世了。皇太后遗诏勉励大臣辅助皇帝实行仁政,语气十分诚恳淳厚。英宗为她上尊谥号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与仁宗合葬于献陵,附祭于太庙。 宣宗恭让皇后胡氏,名善祥,济宁人。永乐十五年(1417),她被选为皇太孙妃。不久,成为皇太子妃。宣宗即位,她被立为皇后。当时孙贵妃被宣宗恩宠,胡皇后没有儿子,又经常生病。三年舂,宣宗命皇后上表辞去皇后之位,退居长安宮,赐号静慈仙师,而册封贵妃为皇后。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等大臣规劝不了。张太后怜悯贤淑的胡皇后,常常召她住在清宁宮,內廷朝宴,让她位居孙后之上,孙后为此常常闷闷不乐。正统七年(1442),太皇太后驾崩,胡皇后痛哭不已,一年之后也去世了,被用嫔御礼葬于金山。 胡皇后无过被废,天下人闻知,都同情她。宣宗后来也为此后悔,曾经自己解释道“:这是朕少年时所做的事。”天顺六年(1462),孙太后去世,钱皇后对英宗说“:胡皇后贤淑而无罪,被废为仙师。她死后,人们害怕孙太后,对她的殓葬都不成礼。”因此劝英宗恢复她的位号。英宗为此事询问大学士李贤,李贤回答说:“陛下此心,连天地鬼神都看得见。但愚臣认为陵寝、享殿、神主都应当像奉先殿一样,这样,百姓就会称颂陛下英明而孝顺。”七年闰七月,英宗为她上尊谥号为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并营造陵墓,但不附祭于庙。 孝穆纪太后,是明孝宗的生⺟,贺县人。原是贺县土官之女。成化年间明军南征时,掳掠至京,充⼊后宮为女史。她十分机敏聪颖,又识文断字,受命管理內蔵的事。当时万贵妃受皇帝专宠,因她自己无子,便非常嫉妒后宮嫔妃们孕怀,想方设法使其堕胎。柏贤妃生悼恭太子,被她害死。有一天,皇帝偶然来到內蔵,孝穆纪太后对皇帝所问之事对答自如,皇帝很⾼兴,于是将她召幸,她因而怀了孕。万贵妃知道后恨得咬牙切齿,命宮女前去探听虚实。宮女回来误报说,她并未孕怀,而是患了一种难治的病。万贵妃仍怂恿皇帝将她贬居安乐堂。数月之后,生下孝宗,担心万贵妃暗害,孝穆纪太后便狠心将孩子 ![]() 明宪宗自从悼恭太子死后,一直没有子嗣,朝廷內外都为此担忧。成化十一年(1475),宪宗命张敏为他梳头,对镜感叹道“:我已经老了,可惜还没有儿子啊。”张敏一下子跪在宪宗面前说“:奴才该死,其实万岁您已经有儿子了。”宪宗听后愕然而立,问皇子何在。张敏回答说“:奴才将真情说出,恐怕 ![]() ![]() ![]() ![]() 孝宗被立为皇太子,当时孝肃皇太后住在仁寿宮,她对宪宗说:“将皇太子 ![]() ![]() 孝宗即位后,追谥淑妃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纯皇后,迁葬于茂陵,另外在奉慈殿祭祀她。孝宗思念太后,悲伤不已,特地派太监蔡用寻找太后家人,找到了纪⽗贵、纪祖旺两兄弟。孝宗大喜,下诏将纪⽗贵改名纪贵,授以锦⾐卫指挥同知之职,将纪祖旺改名纪旺,授以锦⾐卫指挥佥事之职,赐予宅第、⻩金布帛、田地、奴婢,不可胜数。追赠太后之⽗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后之⺟为夫人,对其曾祖、祖⽗也是如此。并命人修复太后在贺县的祖先坟地,安置守坟户,免除他们的赋税徭役。 这以前,太后在宮中,曾经说过家在贺县,姓纪。因为年幼离家,已不记得有什么亲戚了,太监郭镛听到后,便将此事记在心里。有一名叫陆恺的太监,也是广西人,原来姓李,在贺县,纪、李两字同音,因此他妄称自己是太后的哥哥,并令人查访他的族人到京城来。陆恺的姐夫韦⽗成出来冒称,有关员官便以外戚之礼待他,划给他三十亩地,将其所住地方称作 ![]() 弘治三年(1490),礼部尚书耿裕上奏道“:粤西当时正值南征之后,战火四起,饥荒成灾,百姓纷纷逃亡,加上岁月已久,人们踪迹难寻。昔⽇孝慈⾼皇后与⾼皇帝共同度过艰难岁月,化家为国,徐王与⾼皇后之⽗关系很亲近,当时以皇后的⾝份,寻找家族之人,尚且没能找到,然后在宿州建造庙宇,舂秋祭祀。而今纪太后幼年便离开西粤,⼊宮侍奉先帝,连、贺两县不是处于中原之地的徐、宿,宮中也没有⺟后正位之年,陛下访寻之心虽切,但怎么才能找到太后真正的宗族呢?依愚臣之见,陛下可以仿效以前徐王的做法,确定太后⽗⺟的封号,在桂林立祠祭拜。”孝宗回答说“:孝穆皇太后很早就弃我而去,每每思念起来,心如刀割。我当初认为宗亲尚可到处寻找,宁受百骗,希望能找到一个真正的宗亲。你们觉得年岁已久,无从着手寻找,请求加封立庙,以此来安慰圣⺟在天之灵。皇祖既然已经有了这样的先例,朕虽于心不忍,又哪里敢违背呢。”于是,册封太后⽗亲为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庆国元伯,谥号端僖,太后之⺟为伯夫人,在桂林府建造庙宇,有关员官每年前去祭祀。大学士尹直所撰的哀册上写道“:睹汉朝尧⺟之家族,增宋室仁宗之悲恸。”孝宗闲时拿来诵读,总是流泪欷歔不已。 Www.IgMxS.CoM |
上一章 明史 下一章 ( → ) |
元史金史辽史宋史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新唐书旧唐书北史南史 |
张廷玉等的免费历史小说《明史》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明史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明史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