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是张廷玉等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史 作者:张廷玉等 | 书号:10209 时间:2017/3/26 字数:12995 |
上一章 章二 下一章 ( → ) | |
后妃二 ○孝宗孝康张皇后 武宗孝静夏皇后世宗孝洁陈皇后 张废后 孝烈方皇后孝恪杜太后穆宗孝懿李皇后 孝安陈皇后 孝定李太后神宗孝端王皇后(刘昭妃)孝靖王太后 郑贵妃光宗孝元郭皇后 孝和王太后 孝纯刘太后 李康妃 李庄妃 赵选侍 熹宗懿安张皇后 张裕妃 庄烈帝愍周皇后 田贵妃 孝宗孝康皇后张氏,兴济人。⽗峦,以乡贡⼊太学。⺟金氏,梦月⼊怀而生后。成化二十三年选为太子妃。是年,孝宗即位,册立为皇后。帝颇优礼外家,追封峦昌国公,封后弟鹤龄寿宁侯,延龄建昌伯,为后立家庙于兴济,工作壮丽,数年始毕。鹤龄、延龄并注籍宮噤,纵家人为奷利,中外诸臣多以为言,帝以后故不问。 武宗即位,尊为皇太后。五年十二月,以寘鐇平,上尊号曰慈寿皇太后。世宗⼊继,称圣⺟,加上尊号曰昭圣慈寿。嘉靖三年加上昭圣康惠慈寿。已,改称伯⺟。十五年复加上昭圣恭安康惠慈寿。二十年八月崩,谥曰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合葬泰陵,祔庙。 武宗之崩也,江彬等怀不轨。赖后与大学士杨廷和定策噤中, ![]() 初,兴国太后以藩妃⼊,太后犹以故事遇之,帝颇不悦。及帝朝,太后待之又倨。会太后弟延龄为人所告,帝坐延龄谋逆论死,太后窘迫无所出。哀冲太子生,请⼊贺,帝谢不见。使人请,不许。大学士张孚敬亦为延龄请,帝手敕曰:“天下者,⾼皇帝之天下,孝宗皇帝守⾼皇帝法。卿虑伤伯⺟心,岂不虑伤⾼、孝二庙心耶?”孚敬复奏曰:“陛下嗣位时,用臣言,称伯⺟皇太后,朝臣归过陛下,至今未已。兹者大小臣工默无一言,诚幸太后不得令终,以重陛下过耳。夫谋逆之罪,狱成当坐族诛,昭圣独非张氏乎?陛下何以处此!”冬月虑囚,帝又 ![]() 武宗孝静皇后夏氏,上元人。正德元年册立为皇后。嘉靖元年上尊称曰庄肃皇后。十四年正月崩,合葬康陵,祔庙。初,礼臣上丧仪,帝曰:“嫂叔无服,且两宮在上,朕服青,臣民如⺟后服。”礼部尚书夏言曰:“皇上以嫂叔绝服,则群臣不敢素服见皇上,请暂罢朝参。”许之。已而议谥,大学士张孚敬曰:“大行皇后,上嫂也,与累朝元后异,宜用二字或四字。”李时曰:“宜用八。”左都御史王廷相、吏部侍郞霍韬等曰:“均帝后也,何殊!”言集众议,因奏曰:“古人尚质,谥法简,称其行,后人增加,臣子情也。生今世,宜行今制。大行皇后宜如列圣元后谥,二四及八,于礼无据。”帝不从,命再议。群臣请如孚敬言。帝曰:“用六,合 ![]() 世宗孝洁皇后陈氏,元城人。嘉靖元年册立为皇后。帝 ![]() 废后张氏,世宗第二后也。初封顺妃。七年,陈皇后崩,遂立为后。是时,帝方追古礼,令后率嫔御亲蚕北郊,又⽇率六宮听讲章圣《女训》于宮中。十三年正月废居别宮。十五年薨,丧葬仪视宣宗胡废后。 孝烈皇后方氏,世宗第三后也,江宁人。帝即位且十年,未有子。大学士张孚敬言:“古者天子立后,并建六宮、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 ![]() 二十一年,宮婢杨金英等谋弑逆,帝赖后救得免,乃进后⽗泰和伯锐爵为侯。初,曹妃有⾊,帝爱之,册为端妃。是夕,帝宿端妃宮。金英等伺帝 ![]() 二十六年十一月乙未,后崩。诏曰:“皇后比救朕危,奉天济难,其以元后礼葬。”预名葬地曰永陵,谥孝烈,亲定谥礼,视昔加隆焉。礼成,颁诏天下。及大祥,礼臣请安主奉先殿东夹室,帝曰:“奉先殿夹室,非正也,可即祔太庙。”于是大学士严嵩等请设位于太庙东,皇妣睿皇后之次,后寝蔵主则设幄于宪庙皇祖妣之右,以从祔于祖姑之义。帝曰:“祔礼至重,岂可权就。后非帝,乃配帝者,自有一定之序,安有享从此而主蔵彼之礼!其祧仁宗,祔以新序,即朕位次,勿得 ![]() ![]() ![]() 二十九年十月,帝终 ![]() 已而请忌⽇祭,帝犹衔前议,报曰:“孝烈继后,所奉者又⼊继之君,忌不祭亦可。”阶等请益力,帝曰:“非天子不议礼。后当祔庙,居朕室次,礼官顾谓今⽇未宜,徒饰说以惑众听。”因谕严嵩等曰:“礼官从朕言,勉強耳。即不忍祧仁宗,且置后主别庙,将来由臣下议处。忌⽇令奠一卮酒,不至伤情。”于是礼臣不敢复言,第请如敕行。乃许之。后二年,杨思忠为贺表触忌,予杖削籍。隆庆初,与孝洁皇后同⽇上尊谥曰孝烈端顺敏惠恭诚祗天卫圣皇后,移主弘孝殿。 孝恪杜太后,穆宗生⺟也,大兴人。嘉靖十年封康嫔。十五年进封妃。三十三年正月薨。是时,穆宗以裕王居邸,礼部尚书欧 ![]() 穆宗孝懿皇后李氏,昌平人。穆宗为裕王,选为妃,生宪怀太子。嘉靖三十七年四月薨。帝以部疏称薨非制,命改称故,葬金山。穆宗即位,谥曰孝懿皇后,封后⽗铭德平伯。神宗即位,上尊谥曰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合葬昭陵,祔太庙。 孝安皇后陈氏,通州人。嘉靖三十七年九月选为裕王继妃。隆庆元年册为皇后。后无子多病,居别宮。神宗即位,上尊号曰仁圣皇太后,六年加上贞懿,十年加康静。初,神宗在东宮,每晨谒奉先殿、朝帝及生⺟毕,必之后所问安,后闻履声辄喜。既嗣位,孝事两宮无间。二十四年七月崩,谥曰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祀奉先殿别室。 孝定李太后,神宗生⺟也,漷县人。侍穆宗于裕邸。隆庆元年三月封贵妃。生神宗。即位,上尊号曰慈圣皇太后。旧制:天子立,尊皇后为皇太后,若有生⺟称太后者,则加徽号以别之。是时,太监冯保 ![]() 太后教帝颇严。帝或不读书,即召使长跪。每御讲筵⼊,尝令效讲臣进讲于前。遇朝期,五更至帝寝所,呼曰“帝起”敕左右掖帝坐,取⽔为盥面,挈之登辇以出。帝事太后惟谨,而诸內臣奉太后旨者,往往挟持太过。帝尝在西城曲宴被酒,令內侍歌新声,辞不能,取剑击之。左右劝解,乃戏割其发。翼⽇,太后闻,传语居正具疏切谏,令为帝草罪己御札。又召帝长跪,数其过。帝涕泣请改乃已。六年,帝大婚,太后将返慈宁宮,敕居正曰:“吾不能视皇帝朝夕,先生亲受先帝付托,其朝夕纳诲,终先帝凭几之谊。”三月加尊号曰宣文。十年加明肃。十二年同仁圣太后谒山陵。二十九年加贞寿端献。三十四年加恭熹。四十二年二月崩,上尊谥曰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合葬昭陵,别祀崇先殿。 后 ![]() ![]() 神宗孝端皇后王氏,余姚人,生京师。万历六年册立为皇后。 ![]() ![]() 与后同⽇册封者有昭妃刘氏。天启、崇祯时,尝居慈宁宮,掌太后玺。 ![]() ![]() 孝靖王太后,光宗生⺟也。初为慈宁宮宮人。年长矣,帝过慈宁,私幸之,有⾝。故事:宮中承宠,必有赏赉,文书房內侍记年月及所赐以为验。时帝讳之,故左右无言者。一⽇,侍慈圣宴,语及之。帝不应。慈圣命取內起居注示帝,且好语曰:“吾老矣,犹未有孙。果男者,宗社福也。⺟以子贵,宁分差等耶?”十年四月封恭妃。八月,光宗生,是为皇长子。既而郑贵妃生皇三子,进封皇贵妃,而恭妃不进封。二十九年册立皇长子为皇太子,仍不封如故。三十四年,元孙生,加慈圣徽号,始进封皇贵妃。三十九年病⾰,光宗请旨得往省,宮门犹闭,抉钥而⼊。妃目眚,手光宗⾐而泣曰:“儿长大如此,我死何恨!”遂薨。大学士叶向⾼言:“皇太子⺟妃薨,礼宜从厚。”不报。复请,乃得允。谥温肃端靖纯懿皇贵妃,葬天寿山。 光宗即位,下诏曰:“朕嗣承基绪,抚临万方,溯厥庆源,则我生⺟温肃端靖纯懿皇贵妃恩莫大焉。朕昔在青宮,莫亲温凊,今居噤闼,徒痛桮棬, ![]() 恭恪贵妃郑氏,大兴人。万历初⼊宮,封贵妃,生皇三子,进皇贵妃。帝宠之。外廷疑妃有立己子谋。群臣争言立储事,章奏累数千百,皆指斥宮闱,攻击执政。帝概置不问。由是门户之祸大起。万历二十九年舂,皇长子移 ![]() 先是,侍郞吕坤为按察使时,尝集《闺范图说》。太监陈矩见之,持以进帝。帝赐妃,妃重刻之,坤无与也。二十六年秋,或撰《闺范图说跋》,名曰《忧危竑议》,匿其名,盛传京师,谓坤书首载汉明德马后由宮人进位中宮,意以指妃,而妃之刊刻,实藉此为立己子之据。其文托“朱东吉”为问答。“东吉”者,东朝也。其名《忧危》,以坤曾有《忧危》一疏,因借其名以讽,盖言妖也。妃兄国泰、侄承恩以给事中戴士衡尝纠坤,全椒知县樊⽟衡并纠贵妃,疑出自二人手。帝重谪二人,而置妖言不问。逾五年,《续忧危竑议》复出。是时太子已立,大学士朱赓得是书以闻。书托“郑福成”为问答。“郑福成”者,谓郑之福王当成也。大略言:“帝于东宮不得已而立,他⽇必易。其特用朱赓內阁者,实寓更易之义。”词尤诡妄,时皆谓之妖书。帝大怒,敕锦⾐卫搜捕甚急。久之,乃得皦生光者,坐极刑,语详郭正域、沈鲤传。 四十一年,百户王曰乾又告变,言奷人孔学等为巫蛊,将不利于圣⺟及太子,语亦及妃。赖大学士叶向⾼劝帝以静处之,而速福王之藩,以息群言。事乃寝。其后“梃击”事起,主事王之寀疏言张差狱情,词连贵妃宮內侍庞保、刘成等,朝议氵匈氵匈。贵妃闻之,对帝泣。帝曰:“外廷语不易解,若须自求太子。”贵妃向太子号诉。贵妃拜,太子亦拜。帝又于慈宁宮太后几筵前召见群臣,令太子降谕噤株连,于是张差狱乃定。神宗崩,遗命封妃皇后。礼部侍郞孙如游争之,乃止。及光宗崩,有言妃与李选侍同居乾清宮谋垂帘听政者,久之始息。 崇祯三年七月薨,谥恭恪惠荣和靖皇贵妃,葬银泉山。 光宗孝元皇后郭氏,顺天人。⽗维城以女贵,封博平伯,进侯。卒,兄振明嗣。后于万历二十九年册为皇太子妃。四十一年十一月薨,谥恭靖。熹宗即位,上尊谥曰孝元昭懿哲惠庄仁合天弼圣贞皇后,迁葬庆陵,祔庙。 孝和王太后,熹宗生⺟也,顺天人。侍光宗东宮,为选侍。万历三十二年进才人。四十七年三月薨。熹宗即位,上尊谥曰孝和恭献温穆徽慈谐天鞠圣皇太后,迁葬庆陵,祀奉先殿。崇祯十一年三月以加上孝纯太后尊谥,于御用监得后及孝靖太后⽟册⽟宝,始命有司献于庙。忠贤 ![]() 孝纯刘太后,庄烈帝生⺟也,海州人,后籍宛平。初⼊宮为淑女。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生庄烈皇帝。已,失光宗意,被谴,薨。光宗中悔,恐神宗知之,戒掖庭勿言,葬于西山。及庄烈帝长,封信王,追进贤妃。时庄烈帝居勖勤宮,问近侍曰:“西山有申懿王坟乎?”曰:“有。”“傍有刘娘娘坟乎?”曰:“有。”每密付金钱往祭。及即位,上尊谥曰孝纯恭懿淑穆庄静毗天毓圣皇太后,迁葬庆陵。 帝五岁失太后,问左右遗像,莫能得。傅懿妃者,旧与太后同为淑女,比宮居,自称习太后,言宮人中状貌相类者,命后⺟瀛国太夫人指示画工,可意得也。图成,由正 ![]() ![]() ![]() 故事:生⺟忌⽇不设祭,不服青。十五年六月,帝以太后故, ![]() 康妃李氏,光宗选侍也。时宮中有二李选侍,人称东、西李。康妃者,西李也,最有宠,尝抚视熹宗及庄烈帝。光宗即位,不豫,召大臣⼊,帝御暖阁,凭几,命封选侍为皇贵妃。选侍趣熹宗出曰:“ ![]() ![]() 熹宗即位,降敕暴选侍凌殴圣⺟因致崩逝及妄觊垂帘状。而御史贾继舂进安选侍揭,与周朝瑞争驳不已。帝复降敕曰:“九月一⽇,皇考宾天,大臣⼊宮哭临毕,因请朝见。选侍阻朕暖阁,司礼监官固请,乃得出。既许复悔,又使李进忠等再三趣回。及朕至乾清丹陛,进忠等犹牵朕⾐不释。甫至前宮门,又数数遣人令朕还,毋御文华殿也。此诸臣所目睹。察选侍行事,明 ![]() ![]() ![]() 是时,熹宗初即位,委任司礼太监王安,故敕谕如此。久之,魏忠贤 ![]() 选侍赵氏者,光宗时,未有封号。熹宗即位,忠贤、客氏恶之,矫旨赐自尽。选侍以光宗赐物列案上,西向礼佛,痛哭自经死。 熹宗懿安皇后张氏,祥符人。⽗国纪,以女贵,封太康伯。天启元年四月册为皇后。 ![]() ![]() ![]() ![]() ![]() 裕妃张氏,熹宗妃也。 ![]() 庄烈帝愍皇后周氏,其先苏州人,徙居大兴。天启中,选⼊信邸。时神宗刘昭妃摄太后宝,宮中之政悉禀成于熹宗张皇后。故事:宮中选大婚,一后以二贵人陪;中选,则皇太后幕以青纱帕,取金⽟跳脫系其臂;不中,即以年月帖子纳淑女袖,侑以银币遣还。懿安疑后弱,昭妃曰:“今虽弱,后必长大。”因册为信王妃。帝即位,立为皇后。 后 ![]() ![]() ![]() ![]() ![]()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暝,都城陷,帝泣语后曰:“大事去矣。”后顿首曰:“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听一语,至有今⽇。”乃抚太子、二王恸哭,遣之出宮。帝令后自裁。后⼊室阖户,宮人出奏,犹云“皇后领旨”后遂先帝崩。帝又命袁贵妃自缢,系绝,久之苏。帝拔剑斫其肩,又斫所御妃嫔数人,袁妃卒不殊。世祖章皇帝定鼎,谥后曰庄烈愍皇后,与帝同葬田贵妃寝园,名曰思陵。下所司给袁妃居宅,赡养终其⾝。 有宮人魏氏者,当贼⼊宮,大呼曰:“我辈必遭贼污,有志者早为计。”遂跃⼊御河死,顷间从死者一二百人。宮人费氏,年十六,自投眢井中。贼钩出,见其姿容,争夺之。费氏绐曰:“我长公主也。”群贼不敢 ![]() ![]() 恭淑贵妃田氏,陕西人,后家扬州。⽗弘遇以女贵,官左都督,好佚游,为轻侠。妃生而纤妍, ![]() 赞曰:⾼皇后从太祖备历艰难,赞成大业,⺟仪天下,慈德昭彰。继以文皇后仁孝宽和,化行宮壸,后世承其遗范,內治肃雍。论者称有明家法,远过汉、唐,信不诬矣。万、郑两贵妃,亦非有 ![]() 部分译文 孝烈皇后方氏,是明世宗的第三位皇后,江宁人。世宗即位十年,仍没有儿子。大学士张孚敬劝世宗说“:古代天子立后,并建六宮、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 ![]() ![]() 二十一年(1542),宮婢杨金英等图谋弑君叛逆,世宗靠方皇后营救才得以幸免一死,乃将方皇后的⽗亲泰和伯方锐进爵为侯。当初,曹妃很有姿⾊,世宗特别宠爱她,将她册封为端妃。那天晚上,世宗夜宿端妃宮,杨金英等人待世宗睡 ![]() ![]() 嘉靖二十六年(1547)十一月十九⽇,方皇后去世。世宗下诏说:“皇后当时救朕于危急之中,奉天济难,应按元配皇后的礼仪安葬。”将墓地预名为永陵,谥号孝烈,并亲定谥礼的规格,比以往皇后的谥礼更加隆重。礼成,颁诏天下。等到服丧期満,礼臣请求将方皇后的牌位安放在奉先殿东夹室。世宗说道“:奉先殿的夹室不是正位,可以将皇后附祭于太庙。”于是大学士严嵩等请求在太庙东侧设立方皇后的牌位,居于皇⺟睿皇后之后,皇后寝蔵神主则设帐在宪庙皇祖⺟之右,以按照附祭于祖婆的礼仪原则。世宗说:“附祭之礼至关重要,岂能将就。皇后不是皇帝,而是与皇帝相配者,配祭自然要有一定的次序,哪有享受祭祀依照这样的礼制,而神主的安放却依照那样的礼制呢?方皇后设祭于仁宗庙中,按照新的次序享受附祭,就在朕的位置之后,不要 ![]() ![]() ![]() 嘉靖二十九年(1550)十月,世宗终归还是想将方皇后附祭于太庙,命廷臣再议。尚书徐阶认为不能这么做,给事中杨思忠同意徐阶的意见,其余大臣都不说话。皇上从旁得知当时的情形。等到群臣将商议结果上奏,说:“皇后正位中宮,按礼应当享受附祭,但仓促排列庙次,依臣子之情,不只是不敢,确实是不忍心啊。还是设牌位于奉先殿为宜。”世宗十分震怒。徐阶、杨思忠非常惶恐,说“:周朝建有九庙,天子以三昭三穆设庙祭祀祖先。本朝宗庙制度,同堂异室,与《周礼》不同。而今太庙九室都已排満,如果就圣上自己而论,应当附祭于仁宗的庙,固然不用说,但这是他⽇皇上子孙之事。臣等听说夏人有五庙,商有七庙,周有九庙。礼制由道义而起,五可以为七,七可以为九,九之外也可以再加。所以臣等请求在太庙及奉先殿各增二室,以附祭孝烈皇后,那么可以不必享祭于仁宗之庙,孝烈皇后可以尽快正南面之位,陛下也可以不必有预先设立空位的⿇烦了。”世宗听后说道:“⾝为大臣,觉得该怎么祧庙怎么附祭,你们据理请求就可以了。如果礼制安排正确,又何必去躲避犹豫这么去做呢?”于是徐阶等再次会同廷臣一起上奏道“:唐、虞、夏有五庙,其祭祀都只限于四世。周朝有九庙,为三昭三穆,但它是兄弟相承,祭祀也不能尽満六世。而今仁宗为皇上五世祖,以圣上自己而论,按照礼制应当祧庙于仁宗,孝烈皇后按礼应当附祭。所以臣等请求祧庙于仁宗,附祭孝烈皇后于太庙等九室。”由此呈上祧庙附祭的礼仪条款。 不久,廷臣请求在忌⽇祭祀,世宗仍对前议耿耿于怀,所以答复说:“孝烈皇后是后立的皇后,她所侍奉的又是外藩⼊继的皇帝,忌⽇不祭祀也是可以的。”徐阶等人更加极力请求,世宗说:“不是天子不议礼节。方皇后应当附祭于太庙,排列在朕的庙室之后,礼官对我说今安天排不太合适,这不过是空口说好话以惑众听罢了。”因而对严嵩等人说道:“礼官听从我的话,是很勉強的。既然他们不忍让皇后附祭于仁宗庙里,只有暂且将皇后的神主安放在其他庙室,将来再由大臣们去商议处理吧。皇后的忌⽇且下令以一杯酒祭奠,也不至于伤了感情。”于是礼臣不再敢言,只是请求按照皇上的命令行事,世宗这才表示同意。两年之后,杨思忠因上贺表时触犯忌讳,被处以杖责和削除官籍的惩罚。隆庆初年,方皇后与孝洁皇后在同一天被上尊谥号为孝烈端顺敏惠恭诚祗天卫圣皇后,方皇后的神主被移至弘孝殿。 孝定李太后是神宗的生⺟,氵郭县人。她侍奉穆宗于裕邸。隆庆元年(1567)三月,她被封为贵妃,生下神宗。神宗即位,为她上尊号为慈圣皇太后。按照旧制,天子即位,尊皇后为皇太后,若有生⺟称太后的,则加上徽号以示区别。当时,大监冯保想讨好贵妃,因此以并尊两太后为名,暗示大学士张居正 ![]() 李太后管教皇上相当严格。神宗有时不愿读书,李太后便马上将他召来,让他长时间罚跪。每次神宗在经筵听儒臣讲授完毕,李太后总是让神宗在她面前模仿讲臣复述所讲內容。凡到上朝之⽇,李太后五更时就来到神宗的住处,招呼道“:皇上应该起来了。”下令左右扶皇上起来坐下,取⽔为他洗脸,然后领着皇上乘车而出。神宗侍奉太后惟命恭谨,而那些奉太后之旨的宦官们,往往对他过分挟持管束。有一次,神宗在西城曲宴上喝多了酒,命內侍唱新曲给他听,內侍推辞说不会,神宗便取剑要杀內侍,幸亏左右加以劝解,才取笑割去內侍的头发。第二天,李太后听说此事,传话给张居正,让他上疏切谏,并令他为皇上起草罪己御札。又将皇上召来罚跪,一一列举他的过错,神宗哭着请求以后改过才算了结。万历六年(1578),神宗大婚,李太后将返回慈宁宮,她嘱咐张居正道:“我不能再早晚照护皇上了,先生亲受先帝的托付,望每天早晚都能对皇上有所教诲,不负先帝对你的信赖。”三月,加上李太后尊号为宣文。十年加上尊号明肃。十二年,李太后同仁圣太后一起拜谒天寿山陵园。二十九年,再加李太后尊号贞寿端献。三十四年,又加上尊号恭熹。四十二年二月,李太后去世,被上尊谥号为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合葬于昭陵,另在崇先殿祭祀。 李太后 ![]() |
上一章 明史 下一章 ( → ) |
元史金史辽史宋史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新唐书旧唐书北史南史 |
张廷玉等的免费历史小说《明史》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明史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明史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