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创作的完结经典名著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经典名著 > 中国小说史略 作者:鲁迅 | 书号:43302 时间:2017/11/5 字数:7030 |
上一章 第五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上) 下一章 ( → ) | |
第五篇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上) 国中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讫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 《隋志》有《列异传》三卷,魏文帝〔1〕撰,今佚。惟古来文籍中颇多引用,故犹得见其遗文,则正如《隋志》所言“以序鬼物奇怪之事”者也。文中有甘露年间事,在文帝后,或后人有增益,或撰人是假托,皆不可知。两《唐志》皆云张华撰,亦别无佐证,殆后有悟其抵牺者,因改易之。惟宋裴松之〔2〕《三国志注》,后魏郦道元《⽔经注》〔3〕皆已征引,则为魏晋人作无疑也。 南 ![]() ![]() ![]() ![]() ![]() 神仙⿇姑降东 ![]() 武晶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者。相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妇携幼子,饯送此山,立望而形化为石。(《太平御览》八百八十八) 晋以后人之造伪书,于记注殊方异物者每云张华,亦如言仙人神境者之好称东方朔。张华字茂先,范 ![]() 《周书》曰“西域献火浣布,昆吾氏献切⽟刀,火浣布污则烧之则洁,刀切⽟如蜡。”布汉世有献者,刀则未闻。(卷二《异产》) 取鳖锉令如棋子大,捣⾚苋汁和合,厚以茅苞,五六月中作,投池中,经旬脔脔尽成鳖也。(卷四《戏术》) 燕太子丹质于秦,… ![]() ![]() ![]() ![]() 老子云“万民皆付西王⺟;唯王,圣人,真人,仙人,道人之命,上属九天君耳。”(卷九《杂说》上) 新蔡⼲宝字令升,晋中兴后置史官,宝始以著作郞领国史,因家贫求补山 ![]() 而 ![]() ![]() ![]() 汉下邳周式,尝至东海,道逢一吏,持一卷书,求寄载,行十余里,谓式曰“吾暂有所过,留书寄君船中,慎勿发之!”去后,式盗发视,书旨诸死人录,下条有式名。须臾吏还,式犹视书。吏怒曰“故以相告,而忽视之!”式叩头流⾎,良久,吏曰“感卿远相载,此书不可除卿名,今⽇已去,还家三年勿出门,可得度也。勿道见吾书!”式还,不出已二年余,家皆怪之。邻人卒亡,⽗怒使往吊之,式不得已,适出门,便见此吏。吏曰“吾令汝三年勿出,而今出门,知复奈何?吾求不见连累为鞭杖,今已见汝,可复奈何?后三⽇⽇中,当相取也。” …至三⽇⽇中,果见来取,便死。(卷五) 阮瞻字千里,素执无鬼论,物莫能难,每自谓此理⾜以辨正幽明。忽有客通名诣瞻,寒温毕,聊谈名理,客甚有才辨,瞻与之言良久,及鬼神之事,反复甚苦,客遂屈,乃作⾊曰“鬼神古今圣贤所共传,君何得独言无? 即仆便是鬼!”于是变为异形,须臾消灭。瞻默然,意⾊大恶,岁余而卒。(卷十六) 焦湖庙有一⽟枕,枕有小坼。时单⽗县人杨林为贾客,至庙祈求,庙巫谓曰“君 ![]() 巫即遣林近枕边,因⼊坼中,遂见朱楼琼室。有赵太尉在其中,即嫁女与林,生六子,皆为秘书郞。历数十年,并无思归之志,忽如梦觉,犹在枕傍,林怆然久之。(今本无此条,见《太平寰宇记》一百二十六引) 续⼲宝书者,有《搜神后记》十卷。题陶潜撰〔9〕。其书今具存,亦记灵异变化之事如前记,陶潜旷达,未必拳拳于鬼神,盖伪托也。 ⼲宝字令升,其先新蔡人。⽗莹,有嬖妄。⺟至妒,宝⽗葬时,因生推婢著蔵中,宝兄弟年小,不之审也。经十年而⺟丧,开墓,见其妾伏棺上,⾐服如生,就视犹暖,舆还家,终⽇而苏,云宝⽗常致饮食,与之寝接,恩情如生。家中吉凶辄语之,校之悉验,平复数年后方卒。 宝兄常病,气绝积⽇不冷,后遂寤,云见天地间鬼神事,如梦觉,不自知死。(卷四) 晋中兴后,谯郡周子文家在晋陵,少时喜 ![]() 晋时,又有荀氏作《灵鬼志》,〔10〕陆氏作《异林》,〔11〕西戎主簿戴祚〔12〕作《甄异传》,祖冲之作《述异记》〔13〕,祖台之作《志怪》,〔14〕此外作志怪者尚多,有孔氏殖氏曹毗〔15〕等,今俱佚,间存遗文。至于现行之《述异记》二卷,称梁任昉〔16〕撰者,则唐宋间人伪作,而袭祖冲之之书名者也,故人唐书中皆未尝引。 刘敬叔字敬叔,彭城人,少颖敏有异才,晋末拜南平国郞中令,⼊宋为给事⻩门郞,数年,以病免,泰始中卒于家(约三九○——四七○),所著有《异苑》〔17〕十余卷,行世。 (详见明胡震亨所作小传,在汲古阁本《异苑》卷首)《异苑》今存者十卷,然亦非原书。 魏时,殿前大钟无故大鸣,人皆异之,以问张华,华曰“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寻蜀郡上其事,果如华言。(卷二) 义熙中,东海徐氏婢兰忽患羸⻩,而拂拭异常,共伺察之,见扫帚从壁角来趋婢 ![]() 晋太元十九年,鄱 ![]() ![]() 东莞刘邕 ![]() ![]() 临川王刘义庆〔18〕(四○三——四四四)为 ![]() 宋散骑侍郞东 ![]()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天监初为吴兴主簿,旋兼建安王伟记室,终除奉朝请,以撰《齐舂秋》不实免职,已而复召,使撰通史,未就〔21〕,普通元年卒,年五十二(四六九——五二○),事详《梁书》《文学传》。均夙有诗名,文体清拔,好事者或模拟之,称“吴均体”〔22〕,故其为小说,亦卓然可观,唐宋文人多引为典据, ![]() ![]() 彦负笼而去,都不觉重。前行息树下,书生乃出笼谓彦曰“ ![]() ![]() ![]() ![]() ![]() 因取所吐女人,还纳口中。须臾,书生处女乃出谓彦曰“书生 ![]() 遂呑其女子,诸器皿悉纳口中,留大铜盘可二尺广,与彦别曰“无以藉君,与君相忆也。”彦大元中为兰台令史,以盘饷侍中张散;散看其铭题,云是永平三年作。 然此类思想,盖非国中所故有,段成式已谓出于天竺,《酉 ![]() 太元十二年,有道人外国来,能呑刀吐火,吐珠⽟金银,自说其所受师,即⽩⾐,非沙门也。尝行,见一人担担,上有小笼子,可受升余,语担人云“吾步行病极, ![]() ![]() ![]() ![]() ![]() 〔1〕魏文帝即曹丕(187—226),字子桓。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曹 ![]() ![]() 〔2〕裴松之(372—451)字世期,南朝宋闻喜(今属山西)人,任国子博士。奉命注晋陈寿《三国志》,博采群书一百四十余种,保存不少文史资料。 〔3〕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北魏范 ![]() 〔4〕赵王伦之变赵王伦,即司马伦(?—301),字子彝。晋司马懿第九子,晋武帝时封赵王。据《晋书·孝惠帝纪》载,永康元年(300)四月,赵王伦等“矫诏废贾后为庶人,司空张华、尚书仆 ![]() 〔5〕萧绮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关于他节录王嘉《拾遗记》事,参看本书第六篇。 〔6〕王导(276—339)字茂弘,东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 出⾝士族,历仕元、明、成三帝,官至丞相。 〔7〕《晋纪》《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三卷,东晋⼲宝撰。 记晋宣帝至愍帝前后五十三年间事。《晋书·⼲宝传》载:“其书简略,直而能婉,咸称良史。” 〔8〕《搜神记》《隋书·经籍志》著录三十卷,题⼲宝撰。今本二十卷,系后人从类书中辑录而成。 〔9〕《搜神后记》《隋书·经籍志》著录十卷,题陶潜撰。陶潜(约372—427),又名渊明,字元亮,东晋浔 ![]() 人。 〔10〕荀氏生平不详。所撰《灵鬼志》,《隋书·经籍志》著录三卷,已散佚。鲁迅《古小说钩沉》有辑本。 〔11〕陆氏据《三国志·钟繇传》裴松之注称陆氏为陆云之侄。 生平不详。所撰《异林》,已散佚。鲁迅《古小说钩沉》有辑本,记钟繇遇鬼妇事。 〔12〕戴祚参看本卷第13页注〔29〕。 〔13〕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南齐范 ![]() 〔14〕祖台之字元辰。祖冲之曾祖⽗,东晋安帝时官至侍中、光禄大夫。所撰《志怪》,《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卷,已散佚。鲁迅《古小说钩沉》有辑本。 〔15〕孔氏指孔约,晋人,生平不详。所撰《志怪》,《隋书·经籍志》著录四卷。殖氏,生平不详。所撰《志怪记》,《隋书·经籍志》著录三卷。曹毘,字辅佐,谯国人,官至光禄勋。所撰《志怪》,《隋书·经籍志》及两《唐志》均未著录。三书均已散佚,鲁迅《古小说钩沉》各有辑本。 〔16〕任昉(460—508)字彦升,南朝梁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人。历仕宋、齐、梁三朝。《述异记》,《宋史·艺文志》著录二卷,题任昉撰。 〔17〕《异苑》《隋书·经籍志》著录十卷,题宋给事刘敬叔撰。 〔18〕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袭封临川王。撰有《世说》、《徐州先贤传》等。《幽明录》,《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已散佚。鲁迅《古小说钩沉》有辑本。刘知几关于唐修《晋书》多取《幽明录》等书的话,见《史通·采撰》:“晋世杂书,谅非一族,若《语林》、《世说》、《幽明录》、《搜神记》之徒,其所载或诙谐小辩,或神鬼怪物。其事非圣,扬雄所不观;其言 ![]() 〔19〕东 ![]() 〔20〕《续齐谐记》《隋书·经籍志》著录一卷,原本久佚。今存明辑本,系从《太平广记》等书钞合而成。 〔21〕关于吴均撰《齐舂秋》不实免职事,见《梁书·吴均传》: “均表求撰《齐舂秋》,书成奏之,⾼祖(梁武帝萧衍)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条,竟支离无对,敕付省焚之,坐免职。寻有敕召见,使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均草本纪、世家,功已毕。 唯列传未就。” 〔22〕“吴均体”《梁书·吴均传》载,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斅之,谓为‘吴均体’” 〔23〕《旧杂譬喻经》二卷,经文以譬喻宣扬教义。康僧会(?—280),三国吴僧人,世居天兰,后移居 ![]() 〔24〕《观佛三昧海经》十卷,东晋佛陀跋陀译。⽩毫⽑相,系佛教所说佛的三十二种形象之一,谓佛眉长有⽩⾊毫⽑,长一丈五尺,平时缩卷于眉⽑旁。以下所引经文,源于佛家圆融互摄理论。其说以为世界万事万物均发源于心,心无大小“相”亦无大小,故⽑內有菩萨,菩萨不小,⽑亦不大。 wWw.iGmXS.CoM |
上一章 中国小说史略 下一章 ( → ) |
汉文学史纲要文序跋集古籍序跋集而己集花边文学热风阿Q正传集外集拾遗补集外集拾遗集外集 |
鲁迅的免费经典名著《中国小说史略》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中国小说史略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中国小说史略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