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是阿越创作的完结架空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新宋 作者:阿越 | 书号:34625 时间:2017/7/20 字数:10769 |
上一章 第四章 书生名利浃肌骨(二) 下一章 ( → ) | |
宋朝最贵宰相,真宗以后,即使贵为亲王,班次亦在宰相之下。吕惠卿亲临,石越自然要降阶相![]() 吕惠卿笑道:“我不过顺路而已。路过学士巷,因有几桩事萦绕于心,我素知子明智略过人,老成谋国,故此打扰,还要请子明不吝赐教。” “岂敢。” “子明何必过谦?”吕惠卿笑道:“朝野谁不知子明乃国之柱石?”他一顶一顶的⾼帽盖过来,石越口里谦谢,心里却已在佩服着潘照临的先见之明。一来二去又互相吹抬谦逊几句,却见吕惠卿忽然敛容,忧形于⾊,叹了口气,道:“居上位者,自古以来,最怕的便是地方员官欺上瞒下。不瞒子明,这些⽇子我几乎夜不能寐,朝廷财政依旧捉襟见肘,而益州路…哎!”吕惠卿长叹了口气,道:“我此时亦颇疑为地方官吏所误!” 石越没料到吕惠卿开口提及正事,态度竟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隐隐竟将责任推到益州路的员官⾝上,饶是他早知吕惠卿来意,亦不觉愕然。却听吕惠卿又道:“益州路形势不明,但我依然以为熙宁归化之政并无不妥。只是朝廷过于轻敌,地方官讳过欺瞒。如今介甫既已为观风使,当⽇在文公府上所议之事,便是办了一半。当务之急,却是要速择良将为经略使,征调精兵赴蜀,早⽇平定西南夷之 ![]() ![]() 石越听他抱怨着枢府的效率,他亦不好说其实枢府也已经进呈了人选,只是皇帝犹豫不决——这是指责皇帝了,因笑道:“选将调兵,毕竟是枢府的事。且将帅关系甚大,谨慎一点,亦是应当的。” “只怕有人为私意而害国事。”吕惠卿冷冷地讥讽了一句,话锋一转,又道:“国朝之制,虽然两府对掌文武大柄。但兵者,国之大事也,政事堂若全然置⾝事外,亦是一弊。故官制改⾰,颇救其弊。一般的军队调动,政事堂固然不当多管,但若是关系重大的战争,无论选将用兵,政事堂都理当要管的。今西南每⽇驻军空耗国帑,久而无功;枢府调兵选将,又屡战屡败。能否平定西南夷之 ![]() 石越听他摆明了是要侵削枢府职权,妄图通过军事上的胜利来挽救自己的权位,却能说得如此冠冕堂皇,因笑道:“相公见询,敢不尽言。然熙宁归化,在下实以为略嫌 ![]() 石越的这番话虽说得委婉,却分明是要吕惠卿承认熙宁归化失败,他在益州腾折了三四年,搞得 ![]() 石越听他话中虽有妥协之意,但依然避重就轻,便已知他心意,不过“求同存异”而已,便道:“依我之见,经略使若是不能速定,益州路提督使却应当早点定了。” 吕惠卿端起茶杯,送到嘴边,不觉微微一笑。他曾听到过风声,皇帝有意用⾼遵惠为益州提督使,传闻还是石越的推荐。这时石越看似不经意地提起此事,自然是有用意的——要起用⾼遵惠,渭南兵变的案子就一定要先结案。那怎么样处置唐康、田烈武等人就要有个定论。吕惠卿苦于在军中没有 ![]() 而他吕惠卿当然也不可能是空手而来。 “子明所言,正合我意。这益州提督使,倒是有个现成的人选。” “哦?不知相公…” “便是陕西路提督使⾼遵惠。”吕惠卿装得全然不知道石越举荐⾼遵惠的事,笑道:“⾼遵惠虽是戚里,但为人谨慎,知兵,必要时亦能有担当。去益州,必不辱命。” 石越点点头,却故意叹道:“可惜他这次怕亦脫不了⼲系。” 吕惠卿立时头摇,慨声道:“⾼遵惠、唐康,不管做了什么,总当得上‘忠臣义士’四个字,法理不外乎人情,不管最后定什么罪,我以为章程有两个:一是此事不应当再拖,要早一点给天下军民一个 ![]() 石越道:“若是如此,⾼遵惠倒的确是益州提督使的上佳之选。有他坐镇,噤军可无后顾之忧。”却绝口不提唐康。 吕惠卿点点头,又沉昑道:“今家国多事,枢府文公老矣,孙固辈少年骤贵,少历州郡,又不懂军事,兼轻视武臣,枢密会议形成虚设。枢府还须要有重臣去执掌大局。否则,误国事,必枢府!放眼朝野之士,某以为子明当仁不让。若有子明在枢府,西南夷之患,反掌可定,皇上亦可⾼枕无忧…” 吕惠卿这番话,却多有不实之处,孙固做转运使时,就和西南夷打过 ![]() ![]() 吕惠卿眼中失望之⾊一闪而过,他试探石越, ![]() ![]() 但他还不肯死心,又笑道:“子明却太自谦了。” “在下并非自谦,而实是以为益州局势不可全归罪于枢府。便让我在枢府,亦不过束手而已。”石越虽然含笑而言,语气却甚是坚决“平心而论,对西南夷,我所知未必及得上孙和⽗。” 吕惠卿以宰相之尊,亲自拜会石越问策,又百般利 ![]() ![]() 他言语切切,话中一片为国之心,令人闻之动容。石越虽然知道吕惠卿在位,熙宁归化便无法纠正,以他生事邀功的天 ![]() ![]() 但是,这种妥协,也可能给吕惠卿以 ![]() 沉昑半晌,石越方说道:“相公忧国之心,令人感佩。益州经略使,在下亦以为应当早定。兵机贵速,久拖不决,非用兵之利。然官兵屡战屡败,当此之时,皇上、枢府于选将调兵,加倍谨慎,亦是为了万全。”说罢,他顿了顿,忽然问道:“相公可知道枢府都推荐过哪些大臣?” “皆是重臣宿将。”吕惠卿苦笑道:“益州之兵,五花八门,不用重臣宿将,怕节制不住。刚刚才有渭南兵变之事…只不知为何,竟无一人合圣意者。” “相公,益州的确既有河朔兵,又有西军,又有东南噤军、厢军、土兵,但对善用兵者,没什么节制不了的。韩信能驱市人作战,章邯以刑徒大败项梁,此二人,谁曾管他的兵来自何处?枢府因官军一败再败,又碰上渭南兵变,満心想的都是谨慎。但如今要想在西南打胜仗,便只能依赖西军,舍此别无他途。什么河朔军、东南噤军、厢军、土兵,窃以为都不必管他。从西军菗调精锐,从西军择选良将,便是这两条章程。” “子明之言,正合吾意。”吕惠卿不由得击掌笑道。 “西南夷所居之地,是群山绵延之所,其与洞蛮、溪蛮还不同,有许多种落,素来不事耕种,而喜畜牧,是以又有骑兵。要破西南夷,一定要用骑兵,但河朔骑兵却不堪使用,要用山地骑兵。这是狄武襄公赖以破侬智⾼者。” “山地骑兵?”吕惠卿亦是 ![]() “国朝马军,自李继迁叛 ![]() ![]() ![]() ![]() “以在下之愚见,今天下之兵,擅长在山地作战,而又不惧瘴疬者,惟有横山羌兵。要与西南夷作战,朝廷应当于沿边诸军中,菗调 ![]() 吕惠卿此时早已心悦诚服,笑道:“子明 ![]() 石越淡淡一笑,道:“王襄敏之子王厚,其⽗子在西北蕃汉之中,皆素有威名。王厚亦是西军名将,在群山之中,打了近二十年的仗。最要紧的,是他在讲武学堂做过教官,便是河朔、东南噤军,许多将校都曾是他的生学。做个益州经略,绰绰有余。不过他一直是李宪的副将,未曾独挡一面,年岁毕竟也还是小了些。另外一个慕容谦,最擅长的便带这种东拼西凑的杂牌军,他 ![]() “可是曾奔袭地斤泽之慕容谦?” “正是。” 吕惠卿抚掌大笑,抱拳谢道:“子明 ![]() “相公的 ![]() * 送走吕惠卿后,石越看了一眼座钟,却已是定昏时分。他正 ![]() “土市子?”石越奇道“这么晚了,潘先生去那里做什么?” 侍剑笑道:“潘先生没说,我猜或者又是听说哪家店子有什么好吃的,去大快朵颐了。” 石越笑着摇了头摇,忽然道:“你去换了⾐服。” “换⾐服?”侍剑莫名其妙地望着石越。 石越笑道:“我们也出去走走,上回听章子厚说,熙宁蕃坊有不少新鲜物什,有一家叫什么宝云斋,听说是极西的夷人开的,我早想去看看。” “宝云斋倒确有些名声,只是蕃坊这个时节,学士不宜去的。”侍剑连忙说道。 “为什么不宜去?” “学士还不知道么?”侍剑笑道“熙宁归化以来,蕃学便不太安稳。参加叛 ![]() ![]() “我也不去太久,去看看也没关系。有几个人会认得我,又会出什么差错?”石越笑道“快去换⾐服吧。” 侍剑见石越神⾊甚是坚决,只得退了下去。待石越换了⾐服出来,侍剑与几个护卫已经备了马车,在外面等候。石越却连马车也不肯坐,主仆六人只骑了马,往熙宁蕃坊行去。其时虽已夜深,但可能是夏⽇因为天气炎热,⽩⽇出门的人少,夜晚清风徐来,凉慡怡人,这汴京街头,较之⽩⽇,反更有一番热闹景象。在热闹的坊区,家家户户依然是灯火通明,路上行人你来我往,商贩叫卖之声不绝于耳,沿街的酒楼店铺更见热闹,客往客来,隐隐更可见红袖招展。 这几年石越虽然是半闲散状态,但心情欠佳,是甚少有这般闲情逸志出来逛夜市的。他领略过马行街、州桥、潘楼街等处夜市的盛况,却不曾想熙宁蕃坊的夜市,竟亦已不逊于马行街。这还是有宵噤的情况下,他想见平时之盛况,不由为之咋⾆。 侍剑一面走,一面和石越说着闲话,哪家店铺卖的是正宗的亳州轻纱,哪家店专营定州的缂丝,哪家店有海南的青花布…此外,灵夏的拔羢褐、西夏的驼⽑毡、契丹的西瓜,还有 ![]() “去年有家店子,不知怎么便弄到了广州市舶务的许可,从真腊国还是什么国,运来了一大批蕃剑,真是好剑,比起倭刀与大理宝刀来都毫不逊⾊。一把蕃剑,竟卖到五百贯。”侍剑笑着说些逸事“不过样子上看,没有宝云斋的达马斯⾕刀好看。且到底不如达马斯⾕刀罕见。” “朝廷颁布勋刀勋剑之制时,勋刀便曾想仿达马斯⾕刀的形制,不过聚集多少能工巧匠,亦是束手无策。”石越笑道“这真腊国有什么剑能比得达马斯⾕刀?”他话刚说完,却忽然想起——真腊国吴哥王朝的领土南至马来半岛北部,其时国势⽇盛,是当时南中半岛赫赫有名的大国,其国力无论是亲附大宋的 ![]() ![]() ![]() ![]() ![]() ![]() ![]() ![]() 其时宋人对南海地区了解渐多,尤其经《海事商报》的报道,环南海诸国中,国富民強,号称拥有战象近二十万头的真腊国在大宋非常有名,几乎仅次于 ![]() 侍剑见石越有不信之⾊,因笑道:“学士可想看看?” 石越看侍剑的神⾊,却是跃跃 ![]() 侍剑亦甚是⾼兴,领着石越便轻车 ![]() “仲通、莲舫!” 正在欣赏“真腊蕃剑”的郭逵、何畏之听到声音,连忙转⾝,却见石越正笑着抱拳打着招呼,二人慌忙回礼,一个道:“子明公如何来此?!”一个却道:“石帅万安。” 石越笑道:“今夜真是巧遇了。”口中说着,目光却被两人⾝后的凛冽寒光所摄,不由自主的脫口赞道:“好宝剑!”郭、何两人不由相视一笑,何畏之将那剑递与石越,郭逵笑道:“这确是柄难得一见的宝刃,子明公好眼力!” 石越方接过剑来,便觉此剑沉重,剑锋冰凉,似能砭⼊矶骨,一股寒意由然而生,端详那剑,却又与平⽇所见皆不相同,剑锋扁圆,竟若针状,四面有锋,犀利异常,颇有些象分⽔刺的形貌,但剑⾝狭长,比寻常宝剑还长出几分,剑尾部饰有华丽的流云纹理,如凤凰一翼展于剑侧,为这看来冰凉嗜⾎的利器平添了些许华美意味,但剑柄似乎不过为寻常乌木,黑沉沉的并不起眼,只是年代看来已颇久远,其上所饰花纹古朴特异,亦非中土所有,剑柄通体微削,下端內旋,宛如雄鹰垂首,握于掌中,又是另外一番感觉。石越此时阅历无数,但这样一柄奇特的剑还是头一次见到,只觉手掌微动,剑⾝便有银光流怈,耀人眼目,其锋锐处竟教人不敢轻触。 “这便是真腊蕃剑?” “如假包换。”剑铺的掌柜早已见着石越一行进来,这时忙凑过来打躬笑道:“这位官人,小店在这熙宁蕃坊,也是有名有号的。这真腊蕃剑,斩金断⽟,削铁如泥,整个汴京,独此一家,别无分号。不信,您问这位何将军——真腊蕃剑只要能运到汴京,用了几天,便哄抢一空了。这一把剑,是小店的镇店之宝,并不敢卖的。官人要是看得満意,留下定金,待到下一批剑到,小人便将剑送到尊府上。” “你还敢饶⾆,我的定金在你这里放过多久了?这剑倒是什么时候能到啊?”何畏之佯怒道。 “何将军,这事急不得。”掌柜的赔着罪,笑道:“一来这真腊蕃剑,便在真腊国,也是宝物,宝剑不易得,要到真腊国换来这等宝贝,没那般容易。再来,将军也知道海上风⾼浪险,十艘船出海,倒有五艘回不来。碰上天气不好,船在港里几个月都不敢出去。官人们是富贵人,不知道这出海贸易,都是以命博钱,寻常人只见着夜一暴富,不知道多少倾家 ![]() 南海航行的风险,是众所周知的。石越见过市舶局的报告,凡在各市舶务登记过的海船,每出海一百船次,便有三十八船次因各种原因葬⾝海底——这还是折平了比较全安的宋朝与⾼丽航线的数据。海船⽔军也有近二成的失事率。对于这个数据,石越并不意外,要知道,南海并不是一个全安的海域,而直到耶元十六世纪,每一百艘从美洲运金银前往西班牙的船只中,就有四十五艘被海盗或风暴击沉;一直至十九世纪,海难的数据依然达到三成到四成二。这三成八的失事率,已经充分证明了薛奕的工作卓有成效。因此,这个掌柜的所说的话,虽有夸张,却也基本说的是实情。 却见郭逵摇头摇,取出两张百贯的 ![]() 那掌柜的却不接定金,又欠⾝抱拳,连连赔罪,笑道:“这位官人见谅,若是缗钱,二百贯也够了。这 ![]() 石越听到郭逵一直说什么“宝剑蒙尘”显得心事重重,已是留意。这时候听到商家收定金, ![]() 却听那掌柜的又笑道:“剑到了后,自然马上送到尊府。只是还请官人体谅小的们,每柄蕃剑,按缗钱五百贯算,若要用 ![]() 郭逵听到这话,默默望了石越一眼,又掏出一张 ![]() 石越本来也是想给侍剑等几人买几把的,这时候听到 ![]() ![]() “便去那里吧。”石越瞅见郭逵神情郁郁,更不知他要和自己说些什么,更是心烦意 ![]() 好在那酒楼并不远,未多时便到。众人将马 ![]() 石越与郭逵、何畏之进了雅室,待店家上了茶酒果子,郭逵便令店家全部退下,注视着石越,苦笑道:“子明公可知道我上表请求率兵平 ![]() 石越愕然看着郭逵。 却听郭逵叹道:“我上了三封奏折,都被留中。今⽇皇上召见我…”他抓起酒盏,自顾自地倒満,一饮而尽,长叹道:“我真的老了么?我亦能一饭斗米,⾁十斤,披甲执锐…我真的老了么?大丈夫未立寸尺之功,岂敢言老?!”他自斟自饮,连喝数杯,说到后来,竟已是老泪纵横。 wWW.iGmXs.cOm |
上一章 新宋 下一章 ( → ) |
谋定三国昊天流澜超级书童再造神州大宋海贼蓝衫传说碧血大明横行无忌闯三复唐一代枭后 |
阿越的免费架空小说《新宋》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新宋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新宋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