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文集是ami创作的完结短篇文学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短篇文学 > ami文集 作者:ami | 书号:1307 时间:2016/9/27 字数:5844 |
上一章 老家随想 下一章 ( → ) | |
老家随想(一) 老家过年时要做一种糕点,四川话叫做‘二米粑’。也就是糯米和大米合在一起做的,馅儿有⾁的也有糖的。我吃起来没个够,当我离开家之后,对老家的想念仿佛就有些物化了,比如真的很想念老家的二米粑。 每到过年的时候,看妈妈和姨她们做二米粑是非常快乐的事情,尽管做它是很⿇烦的。年前大概半个月的时候妈妈就要开始泡米,这是有比例的。每年妈妈都要和院子里的大婶们讨论这糯米和大米的比例,糯米多了粘牙,大米多了不糯,吃起来不软乎,于是总要很精细地按照某个比例泡制米们。似乎要泡三天左右吧,泡米的间歇也闲不了,还要做馅儿、洗叶子,我最爱吃的⾁馅儿是用笋子炒⾁的。这馅儿做起来也都很细的,用⼲笋先泡个一天左右,然后把⼲笋撕成小条,再剁成笋粒,加上⾁翻炒,晾凉。这馅儿细在笋要仔细挑要不然笋会酸,炒了不好吃。还有一种馅儿是芽菜炒⾁的,也很好吃可都很⿇烦的。芽菜是种青菜腌制的黑乎乎的咸菜,有点象雪里蕻,很难洗,菜里有很多的沙,然后也是剁碎炒⾁。甜的馅儿很简单可不好掌握比例,只需要把红糖溶化 ![]() 馅儿完了还要洗叶子呢,这种叶子似乎我没太见过其他地方有,只有四川有。可能这也就是为什么四川才做这种二米粑么,我不清楚是先有叶子才发明这种粑粑的,还有先因为要做这种粑粑才发现这种叶子的。这种叶子整片象船形,上面全是小槽,绿绿的。我想发明做这种粑粑的是非常聪明的,这种叶子的小槽作用太大了,上屉蒸的时候会有汽⽔于是就顺着这小槽流开了,不会把粑粑洇得一塌糊涂。我吃过用桔子树叶子或者芭蕉叶子包的这种粑粑,味道和形状都不好,我想就是这个原因吧。这种叶子长在路边很脏的地方,先摘回来,然后在井边没命地洗上起码十遍,要不然那小槽里的脏到时就会印在粑粑上,一点不能做假。每年我都在井边拎起来一桶桶的⽔,直到把叶子洗得绿得发亮,我的手洗得发红。完了用布把叶子上的⽔抹⼲,剪成约五寸长的小段儿,备用。 记得以前没有电动打米浆的,要在外婆家一个小小的后院里用石磨磨米浆。现在想起来这些觉得是很快乐的事情,可在当时也不是非常好的差事,天又冷人也小,推不了磨只能做些往磨孔里添米的事。开始还好玩,没站上一会儿就被磨子一圈圈转得人眼晕,机械地配合地添着米和⽔,看着米们变成雪⽩的米浆缓慢地流下来,只有想着当它变成无比美味的粑粑时才有动力继续下去。后来聪明的人们发明了电动打米浆,这个过程变成做粑粑里最短的一步,几十斤米几分钟就变成了米浆。我记得当我会骑自行车的时候,这个差事也总是我的,把米驼到一个专打米浆的地方,规规矩矩地排在队尾,打米浆师傅的手在那个季节总是泡得发⽩,让人觉得很⼲净似的。这米浆装在一个每年专门做粑粑的⽩面口袋里,把它驼回家,系上绳子把它跟绑贼一样绑在一条长凳上,上面还要加 ![]() 妈妈象个大力士,把一袋面全部 ![]() ![]() ![]() ![]() ![]() ![]() ![]() ![]() 让人欣慰也让人惆怅的是,现在想要释放对二米粑的思念,太容易了,不管在哪个超市里速冻柜里都会有做工精致小巧可爱而且品种奇多的二米粑卖,一袋才几块钱,拿回家在微波炉里一热就可以吃了,确实方便快捷。味道应该来说也是不错的,就象如今在一些饭店吃饭,餐后糕点有时也会上这种二米粑,小巧得让你不忍下嘴,馅儿也是很香的。只是从感情上来说永远也比不了家里自己从开始泡米打米做馅洗叶子七八十道程序做出来的二米粑香,那吃的不只是一种糕点,亲情 ![]() 人的一生有时感觉象只风筝,摇摇 ![]() ![]() ![]() ![]() ![]() 老家随想(二) 老家是个小城,以东南西北四条主街划分。城外围有一条真如歌里所唱‘时常⼲涸的小河’环绕着。这条河叫做旭⽔河,很多年以前老家的酒厂有种曲酒就叫旭⽔大曲,如今这条河也和很多古老的记忆一样只能留在心里了,尽管它从来就没在我心里留下过美好的记忆,但起码它以前总是条河。现在只是一条堆満青苔石而不见流⽔的凹地。 老家和其它小城一样,没有城区共公汽车,城里来往的人如果不骑自行车,除了走路还有人力三轮车可以坐。回到老家常常只觉得有一点很方便,不管到哪都觉得很近似的,散步似的就走到了,非常惬意自如。小城也有出租车,一般只在乡镇里穿行。三轮车独有的铃铛声在我所居住的城市是听不到的,只有躺在老家的 ![]() 川西的小城给人的感觉总是很平瘠,不似周庄和芙蓉镇那么小桥流⽔,古⾊古香,小家碧⽟。当我想要描述老家的韵致时,就和要描述一个完全没有什么特⾊的老太太一样困难,她既没有老眼昏花却有些老态龙钟,既没有丰厚富饶倒也⾐食无缺,她几乎就和一粒沙似的跌落在沙漠里。 在老家这样特定环境的小范围里,特殊的茶文化(如果那也可以叫做一种文化的话)应该算作小城一景了。在我现在所生活的城市里我没有见过如此密集的茶馆和喝茶的人或者整天有那么多时间坐在茶馆里的人,原因很简单,老家如同大多数小城一样,没有几个支柱企业,大多数人无可避免地成了闲杂人员。小城也有很多的小摊小贩,由于大环境的不景气,这些小本生意自然也就清淡得如同过江的青龙。人总是要找到自己生活方式的,当一个人有时间而没有钱的时候,整⽇泡茶馆就是最好最简单最便宜的消遣方式。 在我的印象里老家泡茶馆的只有男的,不分老少,没有女的坐在里面。小城的茶馆如同社会特定的一个舞台,成了人们判断很多事情的参照物。离开老家的很多年以来,我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归纳着那些我曾经很 ![]() ![]() ![]() ![]() ![]() ![]() ![]() 茶馆在小城人的生活里扮演了一种复杂的角⾊,人们在茶馆里 ![]() ![]() ![]() 无法清晰地判断这样一种生活方式的对错,社会原因和整体人的素质或者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原因加在一起得出了这种无奈的生活方式,那种说不出来的难受就象沾在鞋底上的香口胶,让人腻味却又无从摆脫。在我离开了老家这些年以后,当我站在另一种角度来看老家的这一切的时候,有种奇怪的想象,也许老家就象一个浑浊混 ![]() 老家随想[三] 川西的小城总是贫瘠,不管是土地还是人群。有时它给人的感觉很象瘦竹一类的东西,清瘦里带点孤傲,却又是那般枝细叶⻩,营养不良的样子,有几分楚楚可怜的劲儿。 川西大多数小城的⽔果也不例外。在老家的十几年里,对⽔果的印象是那么单薄单一。 老家数得出来的好⽔果极少。甘庶算不算⽔果这我好象不太清楚,但是老家的甘庶却是非常好的,是专门用来熬庶糖的那种甘庶,⽪⾊青绿,枝节稀疏,糖分充⾜,甜得封喉,很硬。我记得冬天的时候吃了甘庶不洗手,一会儿手指就会被糖分粘得分不开。这种甘庶也非常便宜,冬天时只卖两⽑钱一斤,家家户户都可以一捆一捆地买回家。老家的男孩子有种非常流行的游戏,划甘庶。七八个男孩子,分成两组,站在⾼处,磨得飞快的甘庶刀在甘庶的梢上极为优美飞速的划个圈儿,手起刀落,手艺好的可以在眨眼间把甘庶从梢划到 ![]() 在重庆几年,我没能吃到如此优良的甘庶了。重庆的甘庶都是从外地运来的,一种红⽪果庶,枝节非常密集,这让人很讨厌,吃不了几口就要撕⽪儿。吃过了老家那种熬糖甘庶以后,再吃这果庶,跟喝⽩开⽔差不多。而且很贵,一 ![]() 樱桃是很平常的⽔果,似乎每个城市都有。只是樱桃的季节非常短,每年初夏时有那么几天街上到处都有卖樱桃的,转眼再想买也买不着了。以前妈妈告诉过我有一句谚语,三月樱桃红不久。这话我是长大以后才明⽩的,很简单的谚语里还包含着青舂易逝的悲凉和感叹。老家的樱桃也并无过多特别之处,也许多是从乡下挑来卖的,特别新鲜,又红又大,红玛瑙一样 ![]() ![]() 有一年夏天,妈妈买了很好的樱桃,我从井里打来透凉的⽔淘洗。清亮的樱桃静静地躺在⽔里,象温润的美⽟,每一颗都是那么晶莹⽟润。初夏的 ![]() 老家贫瘠的土地上似乎不太适合一些娇贵的⽔果生长,我在老家的十几年里没有吃到过类似于红富士或者砀山梨这些我后来觉得很平常的⽔果,更不用说什么菠萝藌火龙果芒果这些了。苹果很小,还多是歪嘴満⾝疤癞,味道也是酸涩,难以⼊口。削⽪后不到一分钟果⾁就黑了,让人很难产生食 ![]() 老家产量丰富而又可以被普通人接受的⽔果,多是一些地瓜、桔子这样的。地瓜我不知道其它地方把它叫什么,而且也不知道它可不可以算作⽔果。我记得我 ![]() ![]() 初一时班上有个女同学,老是有人给她爸送东西,现在看来 ![]() 现在老家也有品种优良的各种⽔果卖,感觉老家不象从前那般物质奇缺了。也许人长大以后没小时候那么嘴馋了,再好的东西买了来也只是浅尝则止,很难再有儿时对一个桔子或者一段甘庶的那种热情了。 我以为我会在离开老家的⽇子里慢慢淡忘它,因为它贫瘠,因为它破败,因为它落后。走过山山⽔⽔,慢慢才知道并不曾真正地忘记它,只是它被城市的⾼楼大厦挡住了,无需更多的触动也会时不时地跳出来让人牵挂它,想念它,甚至想念它的不好。 Www.IgMxS.CoM |
上一章 ami文集 下一章 ( → ) |
暗影翔文集a94946阿沭文集anlyfd盎然dhp文alcoho敖红亮文集agzhou爱上米小米文a43899 |
ami的免费短篇文学《ami文集》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ami文集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ami文集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