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周玉冰文集是安徽周玉冰创作的完结短篇文学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短篇文学 > 安徽周玉冰文集 作者:安徽周玉冰 | 书号:957 时间:2016/9/24 字数:2276 |
上一章 探寻舒城周瑜城 下一章 ( → ) | |
三国时期,众多英雄在江淮大地运筹帷幄。“羽扇纶巾”的周瑜更是以风流倜傥的姿态出现在历史上,留下许多传说和遗存,舒城周瑜城就是一座重要的汉代遗址。 荒草摇曳塑像孤 没去舒城之前,我想象周瑜城该是留有秦砖汉瓦的残城,抑或是在“周瑜热”中建起的一座气势巍峨的现代城池。 实际上不是的。它距舒城县城不远,位于⼲汊河镇的瑜城村,是一座⾼⾼筑起的土城,四周杂树烟云,没有人提醒很难意识到它曾是古城。 舒城县考古研究所奚明所长带着我从南部一残缺处登临,他告诉说这是南城门,并指着土城下的农田告诉我,因为泥沙淤积,昔⽇的护城河成了农田。 蒿草枯⻩,厚厚的,踩上去像是一层地毯,偶尔一脚下去,是一个深坑。蒿絮染在⾐ ![]() 古城上,是一块块庄稼地,油菜已经出土,片片青绿。站在城上举目四望,四周是平原,一城孤立,占地一百余亩,虽然目之所及是“断壁残垣”仍有森严壁垒的感觉。 菜地中有一尊周瑜塑像,落⽇余晖铺満大地,也铺在周瑜塑像上,让人遥想一千多年前的金戈铁马,眼前浮现意气风发的一代儒将形象。 周瑜城真的与一代英雄周瑜有关吗?望着几个在城上给庄稼浇⽔的农民,我暗自询问。 东汉城址寒烟地 几天前,我与画家刘曼殊一起聊天,说起安徽风云人物,他非常仰慕周瑜。他说“羽扇纶巾,小乔初嫁”千百年来江淮大地上出了多少权重一时之人,但都没有像周瑜一样,权力在他的⾝上演绎成无限的人文魅力。 与刘曼殊一样对周瑜认识的人一定很多,所以留下了许多关于周瑜的遗迹古存,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家乡留有着风流倜傥英雄的⾜迹。 史记书载,周瑜出生士族家庭,堂祖⽗周景、堂叔周忠,都是东汉太尉,伯⽗周尚是丹 ![]() ![]() 考古上有什么依据呢?奚明告诉我,省考古研究所、省文史馆相关专家来此考察过,曾经对土城墙进行截面考古,但没发现什么。不过,2008年县文物部门在城址內东北剖面处发现了汉代豪族建筑用的筒瓦和板瓦,充分证明这是一座汉代城池。 11月29⽇,我不期遇上省考古专家张敬国,特意咨询周瑜城的年代,他告诉说筒瓦和板瓦是汉代宮殿建筑用物,周瑜城是保存较完好的东汉城址,这是没有疑问的。 寒烟依树,晚风落⽇。转眼间,流逝了1800年的岁月时空。 空闻屯聚八千兵 1800多年,这中间的变迁太多,也为我们留下太多的悬念。是东汉城址就一定是周瑜建的城吗?建这城的目的何在? 东汉时期,在平原地区建这么一个城池不是易事。不是士族家庭是无法完成的。舒城县考古研究所的汤磊有个观点:周瑜城周围是平原地带,遍布良田,南行一里是杭埠河, ![]() 李卫生曾经担任过舒城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务,近年来对周瑜研究越来越感趣兴,担任舒城县周瑜研究会执行会长,还出版了《话说周瑜》一书,见到我一口气说了练三墩、周公渡、⽩马宕、周瑜桥等几十个散落在舒城的遗迹和故事。 周瑜城名字,他说最早的文献目前可考在宋代,对于城池的作用,他介绍是周瑜24岁前招募军队,屯兵训练的地方,从文献史料来看,当年其上有兵营、养马厂等。明代倪域也在《周瑜城怀古》一诗中说:土墙倾坏雉楼平,云是周郞筑此城。不见人提三尺剑,空闻屯聚八千兵…当然,城池上还曾经有拜⺟堂、周氏宗祠,家族生活的推测也是合理的。但这些遗存都在历史的风雨中踪迹难寻,这是很遗憾的,也给考古、研究增加了难度。只希望今后能有更大考古发现,拨开千年 ![]() 古寺疏钟送斜 ![]() 站在城上四望,平原上是村落。奚明介绍说都是后来建的,过去,这里是一城孤立,明清时代城上有个寺庙。 随着三国题材影视剧的热播,曹 ![]() ![]() ![]() 废弃的小学在城的最⾼处,一条石子路从一座城门延伸下去,与城下的⽔泥路相衔接。小学是解放后在一座废弃旧寺庙上建起来的,四围还有明清的瓦砾碎片。 寺庙叫净梵寺。这从明清时代昑颂周瑜城的诗词可以看出。清代孔昌裔在《净梵晨钟》一诗中昑道:“长河老寺相环抱,近晓钟声渡⽔来。”这首诗有个序言,说:“周公瑾故城,今改寺。壁垒环峙,英风犹未泯也。”明代⻩伯善写了一首《游净梵寺登周瑜城》:云山烟⽔两苍茫,古寺疏钟送斜 ![]() 千年前的往事很难遐想,但百来年前,这里曾经是暮鼓晨钟,倒也是很慰藉人心的动人情景。 WwW.IgMxs.cOm |
上一章 安徽周玉冰文集 下一章 ( → ) |
anning爱梦想飞文集艾临文集爱情的欣赏者阿雪阿雪文集啊朵文集傲雪寒梅.文阿雀文集安小芈文集爱*呵护*珍 |
安徽周玉冰的免费短篇文学《安徽周玉冰文集》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安徽周玉冰文集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安徽周玉冰文集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