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是赵尔巽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清史稿 作者:赵尔巽 | 书号:12626 时间:2017/4/17 字数:14325 |
上一章 卷一百七 志八十二 下一章 ( → ) | |
○选举二 学校二 学校新制之沿⾰,略分二期。同治初迄光绪辛丑以前,为无系统教育时期;辛丑以后迄宣统末,为有系统教育时期。自五口通商,英法联军⼊京后,朝廷鉴于外 ![]() ![]() 京师同文馆之设,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之请,始于同治元年。初止教授各国语言文字。六年,议于同文馆內添设算学馆。时京僚瞢于时务,谤讟繁兴,原疏排斥众议,言之剀切。谓:“西人制器之法,无不由度数而生。国中 ![]() 海上广方言馆,创设于同治二年。江苏巡抚李鸿章言:“京师同文馆之设,实为良法。惟洋人总汇地,以海上、广东两口为最。拟仿照同文馆例,于海上添设外国语言文字学馆,选近郡年十四岁以下资禀颖悟、 ![]() 福建船厂,同治五年,左宗棠督闽时奏设,并设随厂学堂。分前、后二堂。前堂习法文,练习造船之术;后堂习英文,练习驾驶之术。课程除造船、驾驶应习常课外,兼习策论,令读圣谕广训、孝经以明义理。首总船政者为沈葆桢,规画闳远,尤重视学堂。十二年,奏陈船工善后事宜:“请选派前、后堂生分赴英、法,学习制造驾驶之方,及推陈出新、练兵制胜之理。生学有天资杰出,能习矿学、化学及 ![]() 天津⽔师学堂,光绪八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奏设。次年招取生学,⼊堂肄业。分驾驶、管轮两科。教授用英文,兼习 ![]() 鸿章又于光绪十一年奏设天津武备学堂,规制略仿西国陆军学堂。挑选营中精健聪颖、略通文义之弁目,⼊堂肄业。文员原习武事者,一并录取。其课程一面研究西洋行军新法,如后膛各种 ![]() ![]() 此外广东⽔陆师学堂,则粤督张之洞于光绪十三年奏设。之洞调任鄂督,二十一年又奏设湖北武备学堂,其办法课程,⽔师分管轮、驾驶两项,陆师分马、步, ![]() 至湖北自強学堂,亦之洞创设。初分方言、格致、算学、商务四门。惟方言一斋,住堂肄业,馀三斋按月考课。其后算学改归两湖书院教授,格致、商务停课,本堂专课方言,以为西学梯阶。方言分英、法、德、俄四门,亦类似同文馆之学堂也。 光绪丙申、丁酉间,各省学堂未能普设,中外臣工多以变通整顿书院为请。诏饬裁改,礼部议准章程,并课天算、格致等学。陕西等省创设格致实学书院,以补学堂之不逮焉。 大抵此期设学之宗旨,专注重实用。盖其动机缘于对外,故外国语及海陆军得此期教育之主要,无学制系统之⾜言。惟南洋公学虽亦承袭此期教育之宗旨,而学制分为三等,已寓普通学校及豫备教育之意旨。 先是光绪二十一年,津海关道盛宣怀于天津创设头、二等学堂。头等学堂课程四年,等一年习竣, ![]() 二十三年,宣怀又于海上创设南洋公学,如津学制而损益之,经费取给招商、电报两局捐助。奏明理办,因名公学。分四院:曰师范院,曰外院,曰中院,曰上院。外院即附属小学,为师范生练习之所。中、上院即二等、头等学堂,寓中学堂、⾼等学堂之意。课程大体分中文、英文两部,而注重法政、经济。上院毕业生,择尤异者咨送出洋,就学于各国大学。意谓內国大学猝难设置,以公学为豫备学校,而以外国大学为最⾼学府。论者谓国中教育有系统之组织,此其见端焉。后改归邮传部管辖,定名⾼等实业学堂。其课程 ![]() 自甲午一役,丧师辱国,列強群起,攘夺权利,国势益岌岌。朝野志士,恍然于乡者变法之不得其本。侍郞李端棻、主事康有为等,均条议推广学堂。光绪二十四年,德宗谕曰:“迩者诏书数下,开特科,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学堂。惟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特明⽩宣示中外,自王公至士庶,各宜努力发愤,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 ![]() 五月,又谕各直省督、抚,将各省府、?、州、县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之学校,其阶级,以省会之大书院为⾼等学,郡城之书院为中学,州、县之书院为小学。颁给京师大学章程,令仿照理办。各书院经费,侭数提作学堂经费。绅民如能捐建学堂,或广为劝募,准奏请给奖。有立独措捐钜款者,予以破格之赏。民间祠庙不在祀典者,一律改为学堂,以节糜费而隆教育。是时管学大臣之权限,不专管理京师大学堂,并节制各省所设之学堂。实以大学校长兼国全教育部长之职权。 又以同文馆及北洋学堂多以西人为总教习,于中学不免偏枯。且外国文不止一国,学科各有专门,非一西人所能胜任。必择学贯中、西,能见其大之国中学者,为总教习,破格录用,有选派分教习之权。盖以管学大臣必大学士或尚书充任,而总教习则不拘资格,可延揽新进之人才也。生学分两班,已治普通学卒业者为头班,现治普通学者为二班,犹是南洋公学之旧法。课程分普通、专门两类。普通学,生学必须通习;专门学,人各占一门或二门。普通学科目为经学,理学,掌故学,诸子学,初级算学,初级格致学,初级政治学,初级地理学,文学,体 ![]() 未几,八月政变,由旧 ![]() 辛丑,两宮回銮。以创痛钜深,力求改⾰。十二月,谕曰:“兴学育才,实为当今急务。京师首善之区,尤宜加意作育,以树风声。前建大学,应切实举办。派张百熙为管学大臣,责成经理,务期端正趋乡,造就通才。其裁定章程,妥议具奏。”旋谕将同文馆并⼊大学堂,毋庸隶外务部。二十八年正月,百熙奏筹办大学堂情形豫定办法一条,言:“各国学制,幼童于蒙学卒业后⼊小学,三年卒业升中学,又三年升⾼等学,又三年升大学。以国中准之,小学即县学堂,中学即府学堂,⾼等学即省学堂。目前无应⼊大学肄业之生学,通融办法,惟有暂时不设专门,先设立一⾼等学为大学豫备科。分政、艺二科,以经史、政治、法律、通商、理财等事隶政科,以声、光、电、化、农、工、医、算等事隶艺科。查京外学堂,办有成效者,以湖北自強学堂、海上南洋公学为最。此外如京师同文馆,海上广方言馆,广东时敏、浙江求是等学堂,开办皆在数年以上,不乏合格之才。更由各省督、抚、学政考取府、州、县⾼材生,咨送来京,覆试如格,⼊堂肄业。三年卒业,及格者升大学正科。不及格者,分别留学、撤退。大学豫科与各省省学堂卒业生程度相同,由管学大臣考验合格,请旨赏给举人。正科卒业,考验合格,请旨赏给进士。惟家国需材孔亟, ![]() ![]() 七月,百熙遵拟学堂章程,疏言:“古今中外,学术不同,其所以致用则一。欧、美、⽇本诸邦现行制度,颇与国中古昔盛时良法相同。礼记载家有塾, ![]() ![]() ![]() 京师大学堂分大学院、大学专门分科、大学豫备科。附设者,仕学、师范两馆。大学院主研究,不讲授,不立课程。专门分科凡七:曰政治科,曰文学科,曰格致科,曰农业科,曰工艺科,曰商务科,曰医术科。政治科分目二:政治,法律。文学科分目七:经学,史学,理学,诸子,掌故,词章,外国语言文字。格致科分目六:天文,地质,⾼等算学,化学,物理,动植物。农业科分目四:农艺,农业化学,林学,兽医。工艺科分目八:土木,机器,造船,造兵器,电气,建筑,应用化学,采矿冶金。商务科分目六:簿记,产业制造,商业语言,商法,商业史,商业地理。医术科分目二:医学,药学。豫备科分政、艺两科。政科课目:伦理,经学,诸子,词章,算学,中外史,中外舆地,外国文,物理,名学,法学,理财,体 ![]() ![]() ![]() ![]() 各省⾼等学堂为中学卒业之升途,又为⼊分科大学之豫备。分政、艺两科。课程与大学豫科同。三年卒业。⾼等学外,得附设农、工、商、医⾼等实业学堂,亦中学卒业生升⼊。教授用专科教员制,各任一门。中学堂,为⾼等小学卒业之升途,即为⼊⾼等学之豫备。课目:修⾝,读经,算学,词章,中外史,中外舆地,外国文,图画,博物,物理,化学,体 ![]() ![]() 先是百熙招致海內名流,任大学堂各职。吴汝纶为总教习,赴⽇本参观学校。適留⽇生学迭起风嘲,诼谣繁兴, ![]() 十一月,百熙、荣庆、之洞会奏重订学堂章程,言:“各省初办学堂,难得深通教育理法之人。生学率取诸原业科举之士,未经小学陶镕而来,言论行为,不免轶于范围之外。此次奉谕会商釐定,详细推求,倍加审慎。博考外国各项学堂课程门目,参酌变通,择其宜者用之,其于国中不相宜者缺之,科目名称不可解者改之,过涉繁重者减之。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国中经史之学为基,俾生学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成材,各適实用。拟成初等小学、⾼等小学、中学、⾼等学各章程,大学附通儒院章程。原章有蒙学名目,所列实即外国初等小学之事。外国蒙养院,一名?稚园,参酌其意,订为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此原章所有,而增补其缺略者也。理办学堂,首重师范。原订师范馆章程,系仅就京城情形试办,尚属简略。另拟初级、优级师范学堂章程,并任用教员章程,京城师范馆改照优级师范理办。此外仕学馆属暂设,不在各学堂统系之內,原章应暂仍旧。译学馆即方言学堂;进士馆系奉特旨,令新进士概⼊学堂肄业,课程与各学堂不同,并酌定章程课目。又国民生计,莫要于农、工、商实业,兴办实业学堂,有百益而无一弊,另拟初等、中等、⾼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附实业补习普通学堂、艺徒学堂、实业教员讲习所各章程。此原章未及,而别加编订者也。又国中礼教政俗与各国不同,少年初学, ![]() 又奏:“奉旨兴办学堂,两年有馀。至今各省未能多设者,经费难筹也。经费所以不能捐集者,科举未停,天下士林谓朝廷之意并未专重学堂也。科举不变通裁减,人情不免观望,绅富孰肯筹捐?经费断不能筹,学堂断不能多。⼊学堂者,恃有科举一途为退步,不肯专心乡学,且不肯恪守学规。况科举文字多剽窃,学堂功课务实修;科举止凭一⽇之短长,学堂必尽累年之研究;科举但取词章,学堂并重行检。彼此相衡,难易迥别。人情莫不避难就易,当此时势阽危,除兴学外,更无养才济时之术。或虑停罢科举,士人竞谈西学,而中学无人肯讲。现拟章程,于中学尤为注重。凡国中向有之经学、史学、文学、理学,无不包举靡遗。科举所讲习者,学堂无不优为;学堂所兼通者,科举皆所未备。是取材于科举,不如取材于学堂,彰彰明矣。或又虑学堂虽重积分法,分数定自教员,保无以爱憎而意为增损。不知功课优绌,当堂考验。教员即 ![]() ![]() ![]() 是时学务之组织,尚有一重要之变更,则专设总理学务大臣也。二十九年,之洞言:“管学大臣既管京城大学堂,又管外省各学堂事务。当此经营创始,条绪万端,专任犹虞不给,兼综更恐难周。请于京师专设总理学务大臣,统辖国全学务。另设总监督一员,专管京师大学堂事务,受总理学务大臣节制考核,俾有专责。”诏允改管学大臣为学务大臣,并加派孙家鼐为学务大臣,命大理寺少卿张亨嘉充大学堂总监督。奏定章程,规定学校系统,⾜补钦定章程所未备。 其分科及课目,较旧章亦多有变更。大学设通儒院及大学本科。通儒院不讲授,无规定课目。大学本科分科八。曰经学科,分十一门:周易、尚书、⽑诗、舂秋左传、舂秋三传、周礼、仪礼、礼记、论语、孟子,附理学。曰政法科,分二门:政治、法律。曰文学科,分九门:国中史、万国史、中外地理、国中文学、英国文学、法国文学、俄国文学、德国文学、⽇本国文学。曰医科,分二门:医学、药学。曰格致科,分六门:算学、星学、物理、化学、动植物、地质。曰农科,分四门:农学、农艺化学、林学、兽医。曰工科,分九门:土木、机器、造船、造兵器、电气、建筑、应用化学、火药、采矿冶金。曰商科,分三门:行银及险保、贸易及贩运、关税。各专一门。经学原兼习一两经者听。各学科分主课、补助课。三年毕业。惟政治、医学四年毕业。 ⾼等学与大学豫备科 ![]() ![]() ![]() ![]() ![]() ![]() 中、小学科目,不外普通教育之学科。其特殊者,则读经、讲经一科也。学务纲要载中、小学宜注意读经以存圣教一节,其言曰:“外国学堂有宗教一门,国中之经书即是国中之宗教。学堂不读经,则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所谓三纲五常,尽行废绝,国中必不能立国。无论生学将来所执何业,即由小学改业者,必须曾诵经书之要言,略闻圣教之要义,以定其心 ![]() 蒙养院意在合蒙养、家教为一,辅助家庭教育,兼包括女学。 直系学堂外,并详订师范及实业学堂专章。其大异于旧章者,为优级师范学堂。学科分三节:一曰共公科,以补中学之不⾜,为本科之豫备。科目:人伦道德、群经源流、国中文学、东语、英语、辨学、算学、体 ![]() ![]() 实业学堂之种类,曰实业教员讲习所,曰⾼等农、工、商实业学堂,曰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曰初等农、工、商实业学堂,及⾼等、中等、初等商船学堂,曰实业补习普通学堂,曰艺徒学堂。实业教员讲习所,以备教成各项实业学堂之教习。分农、商、工三种,农业、商业教员讲习所,除人伦道德、英语、教育、教授法、体 ![]() ![]() ![]() ![]() 其不在学堂系统內者,曰译学馆,曰进士馆。先是同文馆并⼊大学堂,设英、法、俄、德、⽇本五国语文专科,后由大学分出,名译学馆。仍设英、法、俄、德、⽇本文各一科,无论习何国文,皆须习普通及专门学。普通科目:人伦道德、国中文学、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图画、体 ![]() ![]() ![]() ![]() 各学堂管理通则之规定,与旧章大体相同。月朔,监督、教员集诸生礼堂,宣读圣谕广训一条。皇太后、皇上万寿节,至圣先师孔子诞⽇,舂、秋上丁释奠,为庆祝⽇。堂中各员率生学至万岁牌前或圣人位前行三跪九叩礼。毕,各员西乡立,生学向各员行三揖礼,退。开学、散学或毕业,率生学至万岁牌前、圣人位前行礼如仪。生学向监督、教员行一跪三叩礼。监督等施训语,乃散。月朔,率生学至圣人位前行礼如仪。每⽇讲堂授课,多者不得过六小时。房、虚、星、昴⽇为休息假例,庆祝⽇、端午、中秋节各放假一⽇。每年以正月二十⽇开学,至小暑节散学,为第一学期。立秋后六⽇开学,至十二月十五⽇散学,为第二学期。生学赏罚,由教员、监学摘出,监督核定。赏分三种:曰语言奖励,曰名誉奖励,曰实物奖励。罚分三种:曰记过,曰噤假,曰出堂。生学以端饬品行为第一要义,监督、监学及教员随时稽察,详定分数,与科学分数合算。 学堂试考分五种:曰临时试考,曰学期试考,曰年终试考,曰毕业试考,曰升学试考。临时试无定期,学期、年终、毕业试考分数与平⽇分数平均计算。年考及格者升一级,不及格者留原级补习,下届再试,仍不及格者退学。评定分数,以百分为満格,八十分以上为最优等,六十分以上为优等,四十分以上为中等,二十分以上为下等,谓之及格,二十分以下为最下等,应出学。 毕业试考最重,视学堂程度,由所在地方官长会同监督、教员亲莅之,照乡会试例。⾼等学毕业,简放主考,会同督、抚、学政试考。大学分科毕业,简放总裁,会同学务大臣试考。分內、外二场:外场试,就学堂举行。择各科讲义精要一二条摘问,令诸生答述。內场试,择地扃试。分两场:首场以中学发题,经、史各一,经用论,史用策。二场以西学发题,政、艺各一,西政用考,西艺用说。通儒院毕业,不派员试考,以平⽇研究所得各种著述,评定等第,进呈,候钦定。其奖励章程,比照奖励出洋游学⽇本生学例,通儒院毕业,予以翰林升阶,或分用较优京、外官。大学分科毕业,最优等作为进士出⾝,用翰林院编修、检讨。优等、中等均作为进士出⾝,分别用翰林院庶吉士、各部主事。大学选科,比照分科大学降等给奖。大学豫备科及各省⾼等学毕业,最优等作为举人,以內阁中书、知州用。优等、中等均作为举人,以中书科中书、部司务、知县、通判用。中学毕业,分别奖以拔贡、优贡、岁贡。⾼等小学毕业,分别奖以廪、增、附生。初等小学属义务教育,不给奖。优级师范毕业,最优等、优等、中等均作为举人,分别以国子监博士、助教、学正用。初级师范毕业,分别奖以拔贡、优贡、岁贡,以教授、教谕、训导用。⾼等实业学堂毕业,最优等、优等、中等均作为举人,分别以知州、知县、州同用。中等实业学堂毕业,奖励视中学。奏定章程规定之概要如此。 三十一年,诏以各省学堂次第兴办,必须有总汇之区,以资董率而专责成。特设学部,命荣庆为尚书,熙瑛、严修为侍郞。裁国子监,归并学部。明年,学部奏请宣示教育宗旨,略言:“今国中振兴学务,宜注重普通教育,令国全之民无人不学。尤以明定宗旨,宣示天下,为握要之图。国中政教所固有,亟宜发明以距异说者有二:曰忠君,曰尊孔。国中民质所最缺,亟宜箴砭以图振起者有三:曰尚公,曰尚武,曰尚实。”上谕照所陈各节通饬遵行。寻奏定学部官制,于本部各司、科分掌教育行政事务外,设编译图书局、调查学制局、京师督学局。又拟设⾼等教育会议所,属学部长官监督。其议员选派部员,及直辖学堂、各省中等以上学堂监督,暨京、外官绅,学识宏通,于教育素有经验者充任。又拟设教育研究所,延聘精通教育之员,定期讲演,以训练本部员司焉。先是直督袁世凯奏陈学务未尽事宜,以裁撤学政为言。云南学政吴鲁奏请裁撤学政。至是学部会同政务处复议,言:“各省教育行政及扩张兴学之经费,督饬办学之考成,与地方行政在在皆有关系。学政位分较尊,事权不属,于督、抚为敌体,诸事不便于禀承,于地方为客官,一切不灵于呼应。且地方寥阔,官立、公立、私立学堂⽇新月盛,势不能如岁、科试分棚调考之例。而循例按临,更⽇不暇给。劳费供张,无裨实事。拟请裁撤学政,各省改设提学使司提学使一员,统辖全省学务,归督、抚节制。于省会置学务公所,分曹隶事。选派官绅有学行者,别设学务议绅四人,延访本省学望较崇之绅士充选。议长一人,学部慎选奏派。”从之。嗣是各省学务始有确定之执行机关矣。 劝学所之设,创始于直隶学务处。时严修任学务处督办,提倡小学教育,设劝学所,为?、州、县行政机关。仿察警分区办法,采⽇本地方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法,订定章程,颇著成效。三十二年,学部奏定劝学所章程,通行国全,即修呈订原章也。劝学所由地方官监督,设总董一员,以县视学兼充,综核各学区事务。区设劝学员一人,任一学区內劝学之责,以劝募生学多寡,定劝学员成绩之优劣。其章程內推广学务一条,规定办法凡五:曰劝学,曰兴学,曰筹款,曰开风气,曰去阻力。又奏定各省教育会章程,省会设立者为总会,府、州、县设立者为分会,以补助教育行政,与学务公所、劝学所相辅而行。皆普及教育切要之图也。 学部设立后,于各项学堂章程多所更正。其要者,如改订试考办法,详定师范奖励义务,变通中、小学课程,中学分文科、实科之类,然大致不外修正科目,确定限制,其宏纲细目,不能出奏定章程之范围。所增定者,则女学堂章程也。先是学部官制已将女学列⼊职掌。三十三年,奏定女子师范、女子小学章程,以裨补家计,有益家庭教育为要旨。师范科目:修⾝、教育、国文、历史、地理、算学、格致、图画、家事、裁 ![]() ![]() ![]() ![]() ![]() 至考验游学毕业生,光绪二十九年,鄂督张之洞奏准鼓励游学章程。三十一年,学务大臣考验北洋生学金邦平等,援照乡、会试覆试例,奏请在保和殿试考,给予出⾝,分别录用。迨三十二年,学部奏定,自本年始,每年八月举行一次。并为综覈名实起见,妥议考验章程。将学成试验与⼊官试验分为两事,酌照分科大学及⾼等学毕业章程,会同钦派大臣,按所习学科分门试考。酌拟等第,候钦定分别奖给进士、举人等出⾝。仍将某科字样加于进士等名目之上,以为表识。试考分两场:第一场就所习学科择要命题;第二场试国中文、外国文,罢廷试。明年,学部宪政编查馆会奏游学毕业廷试录用章程,仍暂照三十一年成案。于钦派大臣会同学部试考请予出⾝后,廷试一次,分别授职。廷试用经义、科学、论、说各一,其医、工、格致、农等科大学及各项⾼等实业学堂毕业者,免试经义。时游学⽇本、欧、美毕业回国者,络绎不绝,岁举行考验以为常,终清世不废。 wWW.iGmXs.cOm |
上一章 清史稿 下一章 ( → ) |
薛仁贵征东十景锻山海经尔雅高士传穆天子传古画品录悟真篇黄庭经阴符经 |
赵尔巽的免费历史小说《清史稿》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清史稿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清史稿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