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是张廷玉等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史 作者:张廷玉等 | 书号:10209 时间:2017/3/26 字数:9547 |
上一章 章一百六十 下一章 ( → ) | |
金国凤(杨振 杨国柱) 曹变蛟(朱文德 李辅明) 刘肇基(乙邦才马应魁 庄子固) 金国凤,宣府人。崇祯中,以副总兵守松山。十二年二月,大清以重兵来攻,环城发炮,台堞俱摧。城中人负扉以行。国凤间出兵突击,辄败还,乃以木石甃补城坏处。大清兵屡登屡却,遂分兵攻塔山、连山,令锐卒分道⽳城。国凤多方拒守,终不下,阅四旬围解。帝大喜,立擢署都督佥事,为宁远团练总兵官。再论功,署都督同知,荫锦⾐卫千户。是年十月,大清兵复攻宁远。国凤愤将士恇怯,率亲丁数十人出据北山冈鏖战。移时矢尽力竭,与二子俱死。帝闻痛悼,赠特进荣禄大夫,左都督,赐祭葬,有司建祠,增世职级三。总督洪承畴上言:“国凤素怀忠勇。前守松山,兵不満三千,乃能力抗強敌,卒保孤城。非其才力优也,以事权专,号令一,而人心肃也。迨擢任大将,兵近万人,反致陨命。非其才力短也,由营伍纷纭,号令难施,而人心不一也。乞自今设连营节制之法,凡遇警守城,及统兵出战,惟总兵官令是听。庶军心齐肃,战守有资,所系于封疆甚大。”帝即允行之。及国凤⽗子柩归,帝念其忠,命所过有司给以舟车,且加二祭。其 ![]() 当松山被围,巡抚方一藻议遣兵救援,诸将莫敢应。独副将杨振请行,至吕洪山遇伏,一军尽覆。振被执,令往松山说降。未至里许,踞地南向坐,语从官李禄曰:“为我告城中人坚守,援军即⽇至矣。”禄诣城下致振语,城中守益坚。振、禄皆被杀。事闻,命优恤。 振,义州卫人。世为本卫指挥使。天启二年,河东失守,归路梗,其⺟自缢。振随⽗及弟夜行昼伏,渡鸭绿江⼊⽪岛。⽑文龙知其⽗子才,并署军职。文龙死,振归袁崇焕,为宁远千总。崇祯二年从⼊卫。救开平有功,进都司佥书。邮马山之战,以游击进参将。久之,擢副总兵。监视中官⾼起潜招致之,不往。中以他事,落职。用一藻荐,复官,及是死难。 振从⽗国柱,崇祯九年为宣府总兵官。十一年冬,⼊卫畿辅,从总督卢象升战贾庄。象升败殁,国柱当坐罪。大学士刘宇亮、侍郞孙传庭皆言其⾝⼊重围,非临敌退却者比。乃充为事官,戴罪图功。十四年,祖大寿被困锦州,总督洪承畴率八大将往救。国柱先至松山,陷伏中。大清兵四面呼降,国柱太息,语其下曰:“此吾兄子昔年殉难处也,吾独为降将军乎!”突围,中矢堕马卒。事闻,赠恤如制。 国柱二子俱殀。 ![]() 曹变蛟,文诏从子也,幼从文诏积军功至游击。崇祯四年从复河曲。明年连破贼红军友等于张⿇村、陇安、⽔落城、唐⽑山,又破刘道江等于铜川桥,勇冠诸军。以御史吴甡荐,进参将。文诏移山西,变蛟从战辄胜。及文诏改镇大同,山西巡抚许鼎臣言:“晋贼紫金梁虽死,老回回、过天星、大天王、蝎子块、闯塌天诸渠未灭。变蛟骁勇绝人,麾下健儿千百,才乃文诏亚,乞留之晋中。”从之。 七年,群贼⼊湖广,命变蛟南征。文诏困于大同,又命北援。七月遇大清兵广武,有战功。其冬,文诏失事论戍,变蛟亦以疾归。明年,文诏起讨陕西贼,变蛟以故官从。大捷金岭川,鏖真宁之湫头镇,皆为军锋。文诏既战殁,变蛟收溃卒,复成一军。总督洪承畴荐为副总兵,置麾下,与⾼杰破贼关山镇,逐北三十余里。又与副将尤翟文、游击孙守法追闯王⾼ ![]() ![]() ![]() ![]() ![]() ![]() 十年二月,巡抚孙传庭部卒许忠叛,勾贼混十万谋犯西安。变蛟方西追过天星,闻 ![]() ![]() ![]() 贼之再⼊秦也,其渠魁号六队者,与大天王、混天王、争管王四部连营东犯,混天星、过天星二部仍伏阶、文,独闯将李自成以三月自洮州出番地。承畴令变蛟偕贺人龙追之,连战斩首六千七百有奇。番地乏食,贼多死亡。变蛟转战千里,⾝不解甲者二十七昼夜。余贼溃⼊塞。大弼驻洮州,扼战不力。乃走⼊岷州及西和、礼县山中。变蛟还剿,贼伏匿不敢出,惟六队势犹张。六月,光先自固原进兵,贼已奔陇州、清⽔。光先追至秦州,六队及争管王复走成县、阶州,为变蛟所扼。其别部号三队及仁义王、混天王降于光先,而自成、六队及其 ![]() ![]() ![]() 十一月,京师戒严,召承畴⼊卫,变蛟及光先从之。明年二月,抵近畿,帝遣使 ![]() 十三年五月,锦州告急。从总督承畴出关,驻宁远。七月与援剿总兵左光先、山海总兵马科、宁远总兵吴三桂、辽东总兵刘肇基,遇大清兵于⻩土台及松山、杏山,互有杀伤。大清兵退屯义州。承畴议遣变蛟、光先、科之兵⼊关养锐,留三桂、肇基于松、杏间,佯示进兵状。又请解肇基任,代以王廷臣;遣光先西归,代以⽩广恩。部议咸从之,而请调旁近边军,合关內外见卒十五万人备战守。用承畴言,师行粮从,必刍粮⾜支一岁,然后可议益兵。帝然之,敕所司速措给。 征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各拣精兵赴援。以十四年三月偕变蛟、科、广恩先后出关,合三桂、廷臣凡八大将,兵十三万,马四万,并驻宁远。 承畴主持重,而朝议以兵多饷艰,职方郞张若麒趣战。承畴念祖大寿被围久,乃议救急锦州。七月二十八⽇,诸军次松山,营西北冈。数战,围不解。八月,国柱战殁,以山西总兵李辅明代之。承畴命变蛟营松山之北,啂峰山之西,两山间列七营,环以长壕。俄闻我太宗文皇帝亲临督阵,诸将大惧。及出战,连败,饷道又绝。朴先夜遁。通、科、三桂、广恩、辅明相继走。自杏山迤南沿海,东至塔山,为大清兵邀击,溺海死者无算。变蛟、廷臣闻败,驰至松山,与承畴固守。三桂、朴奔据杏山。越数⽇, ![]() ![]() 文德,义州卫人,后家锦州。崇祯时,积功至松山副将。忤监视中官⾼起潜,为所中,斥罢。十一年起故官。及城被围,领前锋拒守甚力,城破竟死。 三月,大寿遂以锦州降。杏山、塔山连失,京师大震。诏赐诸臣祭葬,有司建祠。变蛟 ![]() 法司会鞫王朴罪。御史郝晋言:“六镇罪同,皆宜死。三桂实辽左主将,不战而逃,奈何反加提督?”兵部尚书陈新甲覆议,请独斩朴,勒科军令状,再失机即斩决。三桂失地应斩,念守宁远功,与辅明、广恩、通皆贬秩,充为事官。 辅明,辽东人,累官副总兵。崇祯八年从祖宽击贼,连蹙之嵩县、汝州、确山。明年追破贼于滁州。叙功,加都督佥事。十二年擢山西总兵官,被劾罢。明年从承畴出关,使代国柱,竟败。十六年为援剿总兵。是冬,大清兵薄宁远,辅明驰援,军败犹力战,殁于阵。事闻,赠特进荣禄大夫、左都督,世荫锦⾐副千户,赐祭葬,列坛前屯祀之。 朴,榆林卫人。⽗威,官左都督,九佩将印,为提镇者五十年。兄世钦,里居殉难,见《尤世威传》中。朴由⽗荫屡迁京营副将。崇祯六年,贼躏畿南,命朴与倪宠为总兵官,将京军六千,监以中官杨应朝、卢九德,屡有斩获功,进右都督。明年代曹文诏镇大同,进左都督。九年秋,都城被兵,诏朴⼊卫,赉蟒⾐彩币,竟无功。十一年加太子太保。是冬,从总督卢象升⼊卫,方战栾城、束鹿间。或言大同有警即引兵归。及是救锦州,以首逃下诏狱。十五年五月伏诛。 科,起偏裨至大帅,战功亚变蛟,与三桂同守宁远有功。十六年舂,督兵⼊卫,赐宴武英殿,命从大学士吴甡南征,不果行。明年三月从李建泰西征。李自成兵至,科遂降,封怀仁伯。 广恩,初从混天猴为盗。既降,屡立战功。松山败还,代马科镇山海关。是年十一月,京师戒严,广恩⼊卫,赉银币羊酒。俄战龙王口,稍有斩获,以捷闻。帝始恶广恩观望,降旨谯责,而冀其后效,特命叙功。明年四月合八镇兵战螺山,悉溃败。总督赵光抃请帝召之⼊,用为武经略。广恩以帝频戮大将,己又多过,惧不敢至,假索饷名,顿真定。大学士吴甡将南征,密请帝严旨逮治,而己力救,率之剿寇。广恩感甚。无何,帝遣中官赍二万金犒其军,且谕以温旨。广恩遂骄,不为甡用,大掠临洺关,径归陕西。帝不得已,命隶督师孙传庭办贼。十月,郏县师覆,加广恩 ![]() 通,口辩无勇略。既败归,仍镇密云。其年冬,奉诏⼊卫,命守御三河、平⾕。大清兵下山东,通尾之而南,抵青州,迄不敢一战。明年复尾而北,战螺山,败绩。已,命从甡南征。甡未行而斥,乃令通辖蓟镇西协。五月汰密云总兵官,命兼辖中协四路。寻用孔希贵于西协,而命通专辖中协。十月,关外有警,命率师赴援,以银牌二百为赏功用。事定,复移镇西协。帝顾通厚,有蟒⾐⽟带之赐,召见称卿而不名,锡之宴,奖劳备至。明年,贼 ![]() ![]() 光先,枭将也,与贼角陕西,功最多。自辽左遣还,废不用。后闻广恩从贼,亦诣贼降。 又有陈永福者,守开封, ![]() 刘肇基,字鼎维,辽东人。嗣世职指挥佥事,迁都司佥书,隶山海总兵官尤世威麾下。崇祯七年从世威援宣府,又从剿中原贼。进游击,戍雒南兰草川。明年遇贼,战败伤臂。未几,世威罢,肇基及游击罗岱分将其兵,与祖宽大破贼汝州,斩首千六百有奇。后从宽数有功,而其部下皆边军,久戍思归,与宽军噪而走。总理卢象升乃遣之⼊秦。其秋,畿辅有警,始还山海,竟坐前罪解职,令从征自效。俄以固守永平功复职,屡迁辽东副总兵。 十二年冬,蓟辽总督洪承畴请用为署总兵官,分练宁远诸营卒。兵部尚书傅宗龙稍持之,帝怒,下宗龙狱,擢肇基都督佥事任之。明年三月,锦州有警。承畴命吴三桂偕肇基赴松山为声援。三桂困松、杏间,肇基救出之,丧士卒千人。七月与曹变蛟等战⻩土台及松山、杏山。九月,复战杏山,肇基军稍却。承畴甄别诸将,解肇基职,代以王廷臣。十七年舂,加都督同知,提督南京大教场,及福王立,史可法督师淮、扬,肇基请从征自效。屡加左都督、太子太保。可法议分布诸将,奏荐李成栋、贺大成、王之纲、李本⾝、胡茂桢为总兵官。成栋镇徐州,大成扬州,之纲开封。本⾝、茂桢隶⾼杰麾下,为前锋。而令肇基驻⾼家集,李楼凤驻睢宁,以防河。栖凤本甘肃总兵,以地失留淮、扬间也。阁标前锋,则用张天禄驻瓜洲。十一月,肇基、栖凤以可法命谋取宿迁。初八⽇渡河,复其城。越数⽇,大清兵围邳州,军城北,肇基军城南,相持半月,大清兵引去。 顺治二年三月,大清兵抵扬州,可法邀诸将赴援。独肇基自⽩洋河趋赴,过⾼邮不见 ![]() 乙邦才,青州人。崇祯中,以队长击贼于河南、江北间。大将⻩得功与贼战霍山,单骑逐贼,陷淖中。贼围而 ![]() ![]() 时有张衡者,亦以骁敢名。贼围六安急,总督马士英救之。甫至,斥其左右副将,而号于军中曰:“孰为乙邦才、张衡者?”两人⼊谒,即牒补副将,以其兵授之,曰:“为我⼊六安,取知州状来报。”两人出,即简精骑二百,夜冲贼阵而⼊,绕城大呼,曰:“大军至矣,固守勿懈!”城中人喜,守益坚。两人促知州署状,复夺围出,不损一骑。 时颍、寿、六安、霍山诸州县数被寇,邦才大小十余战,咸有功。及可法镇扬州,携之行。至是战败,自刎死。 马应魁,字守卿,贵池⼊。初为小将,率家丁五十人巡村落间。猝遇贼,众惧 ![]() 庄子固,字宪伯,辽东人,年十三,杀人亡命。后从军有功,积官至参将。尝从山西总兵许定国救开封,军半道噪归,定国获罪。子固辑余众,得免议。后可法出镇,用为副总兵,俾兴屯于徐州、归德间。 子固募壮士七百人,以⾚心报国为号。闻扬州被围,率众驰救,三⽇而至。城将破, ![]() 他若副将楼 ![]() 赞曰:金国凤之善守,曹变蛟之力战,均无愧良将材。然而运移事易,难于建功,而易于挫败,遂至谋勇兼绌,以⾝殉之。盖天命有归,莫之为而为者矣。 部分译文 曹变蛟是曹文诏的侄子,年轻时候随从文诏出兵作战,积累军功做到游击军将。崇祯四年(1631),从军恢复河曲。第二年在张⿇村、陇安、⽔落城、唐⽑山连续打败贼兵,又在铜川桥打败刘道江等贼将的队伍,勇冠三军。因为御史吴生生的推荐,被提升为参将。文诏移军驻守山西,变蛟随从他每战必胜。等文诏被改派镇守山西大同时,山西巡抚许鼎臣上书说:“山西的贼将紫金梁虽死,但老回回、过天星、大天王、蝎子块、闯塌天等首领还没有消灭。变蛟勇武过人,部下健将千百人,才能仅次于文诏,请把他留在山西吧!”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七年,贼军进⼊湖广,朝廷命令变蛟南下征剿。文诏被围困在大同,又命令他北上援救。七月在广武与大清兵相遇,立了战功。那年冬天,文诏出了事,被发配充军,变蛟也因病回家去了。 第二年,文诏被起用,外出征讨山西的贼兵,变蛟以原职随从作战。在金岭川大捷和真宁湫头镇 ![]() ![]() ![]() ![]() ![]() ![]() ![]() ![]() 十年二月,巡抚孙传庭部下的士兵许忠叛变,勾结贼将混十万打算进犯西安。变蛟正在外边追击过天星,听说这边发生叛 ![]() ![]() ![]() 十月,贼兵窥测到四川兵力空虚,就占领了宁羌州,分兵三路,连续占领了三十多个州县。承畴率领变蛟从沔县经过宁羌,翻过七盘、朝天两座山关,由于山⾼路窄,军马饥饿疲劳,年底才抵达广元,贼寇已经返回去陕西。变蛟等返回拦截,斩获五百多首级。 当时兵部尚书杨嗣昌创立了“四正六隅”的战略计划,限期三个月剿尽贼兵。十一年四月因为逾期未能消灭贼兵,对各级官兵遍行降罚,朝廷把变蛟、光先贬官级三,让他们戴罪理办剿贼事务。 贼兵再次进⼊陕西以后,他们的首领有一个号称六队的,同大天王、混天王、军管王四部联合向东进犯。混天星、过天星两支队伍仍然潜伏在阶州、文县两地,只有闯王李自成在三月里从洮州出兵西番。承畴命令变蛟同贺人龙追击他们,连续作战,共斩敌六千七百多首级。西番地面上缺少粮食,贼兵死亡很多。变蛟转战千里,⾝穿的铠甲有二十七个昼夜没有解下过。剩下的贼兵败逃到边塞上去了。大弼驻守洮州,扼防贼兵不够得力,给他们逃到岷州以及西和、礼县一带的山中。变蛟返回围剿,贼兵躲蔵起来,不敢出战,只有六队的势力还很嚣张。六月,光先从固原出兵,贼兵已逃到陇州、清⽔。光先追到秦州,六队同争管王又逃到成县、阶州,被变蛟遏制住。他们的分支队部号称三队的及仁义王、混天王的贼群向光先投降了,而自成、六队及其同 ![]() ![]() ![]() 十一月,京师戒严。朝廷召承畴去保卫京师,变蛟和光先跟随着他。第二年二月,他们抵达京师周围,庄烈帝派使者前来 ![]() 十三年(1640)五月,锦州告急,变蛟跟随总督洪承畴出关,驻守宁远。七月,同援剿总兵官左光先、山海总兵马科、宁远总兵吴三桂、辽东总兵刘肇基在⻩土台以及松山、杏山遇上大清队部,双方互有伤亡,大清队部退后驻扎到义州。承畴打算让变蛟、光先、马科的队部进关来养精蓄锐,留吴三桂、刘肇基的队部在松山、杏山之间活动,假装着进攻的样子。后来又请求解除刘肇基的官职,让王廷臣取代了他;派遣光先西归,以⽩广恩接替了他。兵部讨论后都同意了他的意见。然后承畴又请求调遣附近的边防队部联合关內外将士十五万人以备防守。承畴的意见认为,军队出征军粮也应随行,一定要凑⾜一年的粮草然后才能讨论增加兵力。庄烈帝认为是这样,就下令有关部门迅速凑齐供给他。 朝廷召集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要他们各自挑选部下的精兵前往增援。他们在十四年三月同变蛟、马科、广恩先后出关,加上三桂、廷臣等共八员大将,十三万士兵,马匹四万,一起驻扎在宁远。 承畴主张用兵要谨慎稳重,而朝廷的意见认为这么多队部凑来粮饷也不容易,应速战速决。职方郞张若麒前来催促承畴出兵。承畴考虑到祖大宽被围困已很长时间了,于是决定立即援救锦州。七月二十八⽇,各军停驻在松山,在西北的山岗上扎了营。多次出战,始终不能解围。八月,国柱战死,山西总兵李辅取代了他的职务。承畴命变蛟在松山的北面、啂峰山的西面共扎下七个军营,周围环绕着长长的战壕。不久听说我们太宗文皇帝亲自来督阵,这些战将非常害怕,等到出战时,接连吃了败仗,运送粮草的道路又被切断。于是王朴先趁夜逃走,唐通、马科、三桂、广恩、辅明也相继逃跑了。他们从杏山往南沿着海边,东到塔山,受到大清兵的阻击,淹死在海中的人不计其数。变蛟、廷臣听说失败的消息后骑马赶来松山,同承畴一起牢牢防守。三桂、王朴逃出后占据了杏山。过了几天,想回到宁远来,走到⾼桥遇上了埋伏,大败,只保全了自家 ![]() 九月,承畴、变蛟等率领所有的骑兵和步兵想突围出去,失败而回。他们又继续防守了半年,到第二年二月,副将夏成德给大清队部做內应,松山于是被打了下来。承畴、变蛟、廷臣以及巡抚丘民仰,旧总兵祖大乐,兵备道张斗、姚恭、王三祯,副将江翥、饶勋、朱文德,以及参将以下共一百多军官都被抓获、杀死,只有承畴与大乐没有被杀。 三月里,大寿就把锦州 ![]() 后来,朝廷颁布诏书,赐予殉难的各位大臣以祭奠、安葬,让有关部门为他们建立祠庙。变蛟的 ![]() |
上一章 明史 下一章 ( → ) |
元史金史辽史宋史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新唐书旧唐书北史南史 |
张廷玉等的免费历史小说《明史》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明史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明史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