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是张廷玉等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史 作者:张廷玉等 | 书号:10209 时间:2017/3/26 字数:19208 |
上一章 章一百四十一 下一章 ( → ) | |
王应熊(何吾驺) 张至发(孔贞运 ⻩士俊 刘宇亮) 薛国观(袁恺)程国祥(蔡国用 范复粹 方逢年 张四知等)陈演 魏藻德(李建泰) 王应熊,字非熊,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天启中,历官詹事,以忧归。 崇祯三年,召拜礼部右侍郞。明年冬,帝遣宦官出守边镇,应熊上言:“陛下焦劳求治,何一不倚信群臣,乃群臣不肯任劳任怨,致陛下万不获已,权遣近侍监理。书之青史,谓有圣明不世出之主,而群工不克仰承,直当愧死。且自神宗以来,士习人心不知职掌何事,有举《会典》律例告之者,反讶为申、韩刑名。近⽇诸臣之病,非临事不担当之故,乃平时未讲求之过也;亦非因循于夙习之故,实愆忘于旧章之过也。”语皆 ![]() 应熊博学多才, ![]() ![]() ![]() 八年正月,流贼陷凤 ![]() ![]() ![]() 十二年遣官存问。其弟应熙横于乡,乡人诣阙击登闻鼓,列状至四百八十余条,赃一百七十余万,词连应熊。诏下抚按勘究。会应熊复召,事得解。 时延儒再相,患言者攻己,独念应熊刚很,可藉以制之,力言于帝。十五年冬,遣行人召应熊。明年六月,应熊未至,延儒已罢归。给事中龚鼎孳密疏言:“陛下召应熊,必因其秉国之⽇,众口 ![]() ![]() ![]() 十七年三月,京师陷。五月,福王立于南京。八月,张献忠陷四川。乃改应熊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总督川、湖、云、贵军务,专办川寇。时川中诸郡,惟遵义未下,应熊⼊守之,缟素誓师,开幕府,传檄讨贼。明年奏上方略,请敕川陕、湖贵两总督,郧 ![]() ![]() ![]() ![]() 何吾驺,香山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由庶吉士历官少詹事。崇祯五年,擢礼部右侍郞。六年十一月,加尚书,同王应熊⼊阁。温体仁久柄政, ![]() 居久之,唐王自立于福州,召为首辅,与郑芝龙议事辄相牴牾。闽疆既失,踉跄回广州。永明王以原官召之,为给事中金堡、大理寺少卿赵昱等所攻。引疾辞去,卒于家。 张至发,淄川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历知⽟田、遵化。行取,授礼部主事,改御史。时齐、楚、浙三 ![]() ![]() ![]() ![]() 寻出按河南。福王之藩洛 ![]() 天启元年,进大理寺丞。三年请终养。魏忠贤 ![]() 崇祯五年,起顺天府丞,进光禄卿。精核积弊,多所厘正,遂受帝知。八年舂,迁刑部右侍郞。六月,帝将增置阁臣,以翰林不习世务,思用他官参之,召廷臣数十人,各授一疏,令拟旨。遂擢至发礼部左侍郞兼东阁大学士,与文震孟同⼊直。自世宗朝许赞后,外僚⼊阁,自至发始。 时温体仁为首辅,钱士升、王应熊、何吾驺次之。越二年,体仁辈尽去,至发遂为首辅。万历中,申时行、王锡爵先后柄政,大旨相绍述,谓之“传⾐钵”至发代体仁,一切守其所为,而才智机变逊之,以位次居首,非帝之所注也。尝简东宮讲官,摈⻩道周,为给事中冯元飙所刺。至发怒,两疏诋道周,而极颂体仁孤执不欺,复为编修吴伟业所劾。讲官项煜论至发把持考选,庇儿女姻任浚而抑成勇。至发上章辩,帝遂逐煜去。 內阁中书⻩应恩悍戾,体仁、至发辈倚任之,恃势恣横。及为正字,不当复为东宮侍书,恐帝与太子开讲同⽇也。至发不谙故事,令兼之。应恩不能兼,讲官撰讲义送应恩缮录,拒不纳。检讨杨士聪论之,至发揭寝其疏,士聪复上书阁中,极论其事,至发终庇之。会复故总督杨鹤官,许给诰命,应恩当撰文。因其子嗣昌得君,力为洗雪。忤旨,将加罪,至发拟公揭救。同官孔贞运、傅冠曰:“曩许士柔事,吾辈未尝救,独救应恩何也?”至发咈然曰:“公等不救,我自救之。”连上三揭。帝不听,特降谕削应恩籍,嗣昌疏救,亦不听。无何,大理寺副曹荃发应恩赇请事,词连至发。至发愤,连疏请勘。帝虽优旨褒答,卒下应恩狱。至发乃具疏,自谓当去者三,而未尝引疾,忽得旨回籍调理,时人传笑,以为遵旨患病云。 至发颇清強。起自外吏,诸翰林多不服,又始终恶异己,不能虚公延揽。帝亦恶其怈漏机密,听之去。且不遣行人护行,但令乘传,赐道里费六十金、彩币二表里,视首辅去国彝典,仅得半焉。既归,捐赀改建淄城,赐敕优奖。俄以徽号礼成,遣官存问。十四年夏,帝思用旧臣,特敕召周延儒、贺逢圣及至发,独至发四疏辞。明年七月病殁。先屡加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及卒,赠少保,祭葬,荫子如制。 代至发为首辅者,孔贞运。代贞运者,刘宇亮。贞运,句容人,至圣十三代孙也。万历四十七年以殿试第二人授编修。天启中,充经筵展书官,纂修《两朝实录》。庄烈帝嗣位,贞运进讲《皇明宝训》,称述祖宗勤政讲学事,帝嘉纳之。 崇祯元年,擢国子监祭酒,寻进少詹,仍管监事。二年正月,帝临雍,贞运进讲《书经》。唐贞观时,祭酒孔颖达讲《孝经》,有释奠颂。孔氏子孙以国师进讲,至贞运乃再见。帝以圣裔故,从优赐一品服。冬十月,畿辅被兵,条上御敌城守应援数策。寻以艰归。六年服阕,起南京礼部侍郞。越二年,迁吏部左侍郞。 九年六月,与贺逢圣、⻩士俊并⼊內阁。时体仁当国, ![]() ⻩士俊,顺德人。万历三十五年殿试第一。授修撰,历官礼部尚书。崇祯九年⼊阁,累加少傅,予告归。⽗⺟俱在堂,锦⾐侍养,人以为荣。唐王以原官召,未赴。后相永明王,耄不能决事,数为台省论列。辞归而卒。 刘宇亮,绵竹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屡迁吏部右侍郞。崇祯十年八月,擢礼部尚书,与傅冠、薛国观同⼊阁。宇亮短小精悍,善击剑。居翰林,常与家僮角逐为乐。 ![]() 时大清兵深⼊,帝忧甚,宇亮自请督察军情。帝喜,即⾰总督卢象升任,命宇亮往代。字亮请督察,而帝忽改为总督,大惧,与国观及杨嗣昌谋,且具疏自言。乃留象升,而宇亮仍往督察,各镇勤王兵皆属焉。甫抵保定,闻象升战殁,过安平,侦者报大清兵将至,相顾无人⾊,急趋晋州避之,知州陈弘绪闭门不纳,士民亦歃⾎誓不延一兵。宇亮大怒,传令箭:亟纳师,否则军法从事。弘绪亦传语曰:“督师之来以御敌也,今敌且至,奈何避之?刍粮不继,责有司, ![]() 明年正月至天津。愤诸将退避,疏论之,因及总兵刘光祚逗遛状。国观方冀为首辅,与嗣昌谋倾宇亮,遽拟旨军前斩光祚。比旨下,光祚适有武清之捷,宇亮乃系光祚于狱,而具疏乞宥,继上武清捷音。国观乃拟严旨,责以前后矛盾,下九卿科道议。佥谓宇亮玩弄国宪,大不敬。宇亮疏辩,部议落职闲住,给事中陈启新、沈迅复重劾之,改拟削籍。帝令戴罪图功,事平再议。宇亮竟以此去位,而国观代为首辅矣。已而定失事者五案,宇亮终免议。久之,卒于家。 薛国观,韩城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莱州推官。天启四年,擢户部给事中,数有建⽩。魏忠贤擅权,朝士争击东林。国观所劾御史游士任、 ![]() 崇祯改元,忠贤遗 ![]() ![]() ![]() 三年秋,用御史陈其猷荐,起兵科都给事中。遭⺟忧,服阕,起礼科都给事中,迁太常少卿。九年,擢左佥都御史。明年八月,拜礼部左侍郞兼东阁大学士,⼊参机务。国观为人 ![]() 十一年六月,进礼部尚书。其冬,首辅刘宇亮出督师,国观与杨嗣昌比,构罢宇亮。明年二月代其位。叙剿寇功,加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进文渊阁;叙城守功,加少保、吏部尚书,进武英殿。 先为首辅者,体仁最当帝意,居位久。及张至发、孔贞运、刘宇亮继之,皆非帝意所属,故旋罢去。国观得志,一踵体仁所为,导帝以深刻,而才智弥不及, ![]() 始帝燕见国观,语及朝士贪婪。国观对曰:“使厂卫得人,安敢如是。”东厂太监王德化在侧,汗流沾背,于是专察其 ![]() ![]() 史褷者,清苑人。为御史无行,善结纳中官,为王永光死 ![]() ![]() 帝初忧国用不⾜,国观请借助,言:“在外群僚,臣等任之;在內戚畹,非独断不可。”因以武清侯李国瑞为言。国瑞者,孝定太后兄孙,帝曾祖⺟家也。国瑞薄庶兄国臣,国臣愤,诡言“⽗赀四十万,臣当得其半,今请助国为军赀”帝初未允,因国观言, ![]() ![]() 国观素恶行人吴昌时。及考选,昌时虞国观抑己,因其门人以求见。国观伪与 ![]() ![]() 十三年六月,杨嗣昌出督师,有所陈奏。帝令拟谕,国观乃拟旨以进。帝遂发怒,下五府九卿科道议奏。掌都督府魏国公徐允祯、吏部尚书傅永淳等不测帝意,议颇轻,请令致仕或闲住。帝度科道必言之,独给事中袁恺会议不署名,且疏论永淳徇私状,而微诋国观藐肆妒嫉。帝不怿,抵疏于地曰:“成何纠疏!”遂夺国观职,放之归,怒犹未已。 国观出都,重车累累,侦事者复以闻。而东厂所遣伺国观邸者,值陛彦至,执之,得其招摇通贿状。词所连及,永淳、奕琛暨通政使李梦辰、刑部主事朱永佑等十一人。命下陛彦诏狱穷治。顷之,恺再疏,尽发国观纳贿诸事,永淳、奕琛与焉。国观连疏力辨,诋恺受昌时指使,帝不纳。 至十月,陛彦狱未成,帝以行贿有据,即命弃市,而遣使逮国观。国观迁延久不赴,明年七月⼊都。令待命外邸,不以属吏,国观自谓必不死。八月初八⽇夕,监刑者至门,犹鼾睡。及闻诏使皆绯⾐,蹶然曰:“吾死矣!”仓皇觅小帽不得,取苍头帽覆之。宣诏毕,顿首不能出声,但言“吴昌时杀我”乃就缢。明⽇,使者还奏。又明⽇许收敛,悬梁者两⽇矣。辅臣戮死,自世庙夏言后,此再见云。法司坐其赃九千,没⼊田六百亩,故宅一区。 国观险忮,然罪不至死,帝徒以私愤杀之,赃又悬坐,人颇有冤之者。 袁恺,聊城人。既劾罪国观,后为给事中宋之普所倾,罢去。福王时,起故官,道卒。 程国祥,字仲若,上元人。举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历知确山、光山二县,有清名。迁南京吏部主事,乞养归。服阕,起礼部主事。天启四年,吏部尚书赵南星知其可任,调为己属,更历四司。发御史杨⽟珂请属,⽟珂被谪,国祥亦引疾归。其冬,魏忠贤既逐南星,御史张讷劾国祥为南星琊 ![]() 崇祯二年,起稽勋员外郞。迁考功郞中,主外计,时称公慎。御史龚守忠诋国祥通贿,国祥疏辩。帝褒以清执,下都察院核奏,事得⽩,守忠坐褫官。寻迁大理右寺丞。历太常卿、南京通政使,就迁工部侍郞,复调户部。 九年冬,召拜户部尚书。杨嗣昌议增饷,国祥不敢违。而是时度支益匮,四方奏报灾伤者相继。国祥多方区画,亦时有所蠲减,最后建议,借都城赁舍一季租,可得五十万,帝遂行之。勋戚奄竖悉隐匿不奏,所得仅十三万,而怨声载途。然帝由是眷国祥。 十一年六月,帝将增置阁臣,出御中极殿,召廷臣七十余人亲试之。发策言:“年来天灾频仍,今夏旱益甚,金星昼见五旬,四月山西大雪。朝廷腹心耳目臣,务避嫌怨。有司举劾,情贿关其心。克期平贼无功,而剿兵难撤。外敌生心,边饷⽇绌。民贫既甚,正供犹艰。有司侵削百方,如火益热。若何处置得宜,噤戢有法,卿等悉心以对。”会天大雨,诸臣面对后,漏已深,终考者止三十七人。顾帝意已前定,特假是为名耳。居数⽇,改国祥礼部尚书,与杨嗣昌、方逢年、蔡国用、范复粹俱兼东阁大学士,⼊参机务。时刘宇亮为首辅,傅冠、薛国观次之,又骤增国祥等五人。国观、嗣昌最用事,国祥委蛇其间,自守而已。明年四月召对,无一言。帝传谕责国祥缄默,大负委任,国祥遂乞休去。 国祥始受业于焦竑,历任卿相,布⾐蔬食,不改儒素。与其子上俱撰有诗集。国祥殁后,家贫,不能举火。上营葬毕,感疾卒,无嗣。 蔡国用,金溪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由中书舍人擢御史。天启五年陈时政六事,诋叶向⾼、赵南星,而荐亓诗教、赵兴邦、邵辅忠、姚宗文等七人,魏忠贤喜,矫旨褒纳。寻忤珰意,勒令闲住。 崇祯元年起故官,屡迁工部右侍郞。督修都城,需石甚急,不克办。国用建议取牙石用之。牙石者,旧列崇文、宣武两街,备驾出除道者也。帝阅城,嘉其功,遂 ![]() 范复粹,⻩县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除开封府推官。崇祯元年为御史。廷议移⽑文龙內地,复粹言:“海外亿万生灵谁非⾚子,倘栖⾝无所,必各据一岛为盗,后患方深。”又言:“袁崇焕功在全辽,而尚宝卿董懋中诋为逆 ![]() 巡按江西,请噤有司害民六事。时大厘邮传积弊,减削过甚,反累民,复粹极陈不便。丁艰归。服阕,还朝,出按陕西。陈治标治本之策:以任将、设防、留饷为治标;广屯、蠲赋、招抚为治本。帝褒纳之。廷议有司督赋缺额,兼罪抚按,复粹力言不可。 由大理右寺丞进左少卿。居无何,超拜礼部左侍郞兼东阁大学士。时同命者五人,翰林惟方逢年,余皆外僚,而复粹由少卿,尤属异数。盖帝 ![]() 十三年六月,国观罢,复粹为首辅。给事中⻩云师言“宰相须才识度三者”复粹恚,因自陈三者无一,请罢,温旨慰留。御史魏景琦劾复粹及张四知学浅才疏,伴食中书,遗讥海內。帝以妄诋下之吏。明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改建极殿。贼陷洛 ![]() 方逢年,遂安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四年,以编修典湖广试,发策有“巨珰大蠹”语,且云“宇內岂无人焉?有薄士大夫而觅皋、夔、稷、契于⻩⾐阉尹之流者”魏忠贤见之,怒,贬三秩调外。御史徐复 ![]() 崇祯初,起原官,累迁礼部侍郞。十一年诏廷臣举边才,逢年以汪乔年应。未几,擢礼部尚书,⼊阁辅政。其冬,刑科奏摘参未完疏,逢年以犯赃私者,人亡产绝,亲戚坐累,几同瓜蔓,遂轻拟以上。而帝意 ![]() 福王时,复原官,不召。鲁王三召之,用其议,定称鲁监国。绍兴破,王航海,逢年追不及,与方国安等降于我大清。已而以蜡丸书通闽,事怈被诛。 张四知者,费县人。天启二年进士。由庶吉士授检讨。崇祯中,历官礼部右侍郞。貌寝甚,尝患恶疡。十一年六月,廷推阁臣忽及之。给事中张淳劾其为祭酒时贪污状,四知愤,帝前力辨,言己孤立,为廷臣所嫉。帝意颇动,薛国观因力援之。明年五月与姚明恭、魏照乘俱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明恭,蕲⽔人。出赵兴邦门,公论素不予。崇祯十一年,由詹事迁礼部侍郞,教习庶吉士。给事中耿始然劾其与副都御史袁鲸比而为奷利,帝不听。明年遂柄用。 照乘,滑人。天启时,为吏部都给事中。崇祯十一年,历官兵部侍郞。明年,国观引⼊阁。 三人者,皆庸劣充位而已。四知加太子太保,进吏部尚书、武英殿。明恭加太子太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照乘加太子少傅,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帝自即位,务抑言官,不 ![]() 陈演,井研人。祖效,万历间以御史监征倭军,卒于朝鲜,赠光禄卿。演登天启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崇祯时,历官少詹事,掌翰林院,直讲筵。十三年正月,擢礼部右侍郞,协理詹事府。 演庸才寡学,工结纳。初⼊馆,即与內侍通。庄烈帝简用阁臣,每亲发策,以所条对觇能否。其年四月,中官探得帝所 ![]() 演为人既庸且刻。恶副都御史房可壮、河南道张煊不受属,因会推阁臣谗于帝,可壮等六人俱下吏。王应熊召至,旋放还,演有力焉。 自延儒罢后,帝最倚信演。台省附延儒者,尽趋演门。当是时,国势累卵,中外举知其不支。演无所筹画,顾以贿闻。及李自成陷陕西, ![]() 演既谢事,蓟辽总督王永吉上疏力诋其罪,请置之典刑,给事中汪惟效、孙承泽亦极论之。演⼊辞,谓佐理无状,罪当死。帝怒曰:“汝一死不⾜蔽辜!”叱之去。演赀多,不能遽行。贼陷京师,与魏藻德等俱被执,系贼将刘宗敏营中。其⽇献银四万,贼喜,不加刑。四月八⽇,已得释。十二⽇,自成将东御三桂,虑诸大臣为后患,尽杀之。演亦遇害。 魏藻德,顺天通州人。崇祯十三年举进士。既殿试,帝思得异才,复召四十八人于文华殿,问:“今⽇內外 ![]() 十五年,都城戒严,疏陈兵事。明年三月,召对称旨。藻德有口才。帝以己所亲擢,且意其有抱负,五月,骤擢礼部右侍郞兼东阁大学士,⼊阁辅政。藻德力辞部衔,乃改少詹事。正统末年,兵事孔棘,彭时以殿试第一人,逾年即⼊阁,然仍故官修撰,未有超拜大学士者。陈演见帝遇之厚,曲相比附。八月,补行会试引为副总裁,越蒋德璟、⻩景昉而用之。藻德居位,一无建⽩,但倡议令百官捐助而已。十七年二月,诏加兵部尚书兼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总督河道、屯田、练兵诸事,驻天津,而命方岳贡驻济宁,盖 ![]() 及演罢,藻德遂为首辅。同事者李建泰、方岳贡、范景文、邱瑜,皆新⼊府政,莫能补救。至三月,都城陷,景文死之,藻德、岳贡、瑜并被执,幽刘宗敏所。贼下令勒內阁十万金,京卿、锦⾐七万,或五三万,给事、御史、吏部、翰林五万至一万有差,部曹数千,勋戚无定数。藻德输万金,贼以为少,酷刑五⽇夜,脑裂而死。复逮其子追征,诉言:“家已罄尽。⽗在,犹可丐诸门生故旧。今已死,复何所贷?”贼挥刃斩之。 李建泰,曲沃人。天启五年进士。历官国子祭酒,颇著声望。崇祯十六年五月,擢吏部右侍郞。十一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与方岳贡并命。疏陈时政切要十事,帝皆允行。 明年正月,李自成 ![]() ![]() 二十六⽇,行遣将礼。驸马都尉万炜以特牲告太庙。⽇将午,帝御正 ![]() 建泰以宰辅督师,兵食并绌,所携止五百人。甫出都,闻曲沃已破,家赀尽没,惊怛而病。⽇行三十里,士卒多道亡。至定兴,城门闭不纳。留三⽇,攻破之,笞其长吏。抵保定,贼锋已 ![]() 贼既败,大清召为內院大学士。未几,罢归。姜瓖反大同,建泰遥应之。兵败被擒,伏诛。 赞曰:天下治 ![]() ![]() ![]() 部分译文 王应熊,字非熊,四川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天启年间,担任詹事,因⽗⺟丧礼回家。 崇祯三年(1630)召见任命为礼部右侍郞。第二年冬天,皇帝派宦官出守边镇,王应熊上疏说:“陛下焦躁烦劳为求得政绩,为什么不一一依靠群臣呢?群臣不肯任劳任怨,使陛下万不得已,权且派遣⾝旁近侍监督管理。书写在青史中,说有圣明不出世的皇上,但是群臣不能仰望其成功,真应当愧羞而死。况且从神宗以来,士族官吏竟然不知道自己应当掌管什么事,有人举出《会典》的律例告诉他,反而诧异以为是申不害、韩非的刑名之学。近来各臣的缺点,不是事到临头不敢承担的缘故,而是平时没有严格要求的过失;也不是因循旧习的缘故,实际是遗忘了过去的规章制度的过错。”话语都 ![]() 王应熊博学多才, ![]() ![]() ![]() ![]() 崇祯八年(1635)正月,流贼攻陷凤 ![]() ![]() 崇祯十二年(1639)派员官去调查。他的弟弟王应熙横行乡里,同乡人到官府门前击鼓伸冤,列举罪状多达四百八十多条,窝蔵赃款一百七十万两,言词牵连到王应熊。下诏让抚按调查追究。正好王应熊又一次被召回,事情得以消解。 这时周延儒第二次为相,担心别人攻击自己,唯独惦念王应熊刚強,可以利用制服别人,极力向皇帝推荐。崇祯十五年(1642)冬天,派行人召见王应熊。第二年六月,王应熊还没有到,周延儒已被罢免回家。给事中龚鼎孳密奏说:“陛下召见王应熊,一定是因为他主持朝政的时候,众人轮流攻击他,以为他孤立没有同 ![]() ![]() ![]() ![]()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京师失陷。五月福王在南京即位。八月,张献忠占领四川。于是改任王应熊为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总督川、湖、云、贵军务,专门对付四川的农民军。这时四川各府,只有遵义还在府政手中,王应熊进⼊遵义驻守。⽩⾐誓师,开幕府,传布檄文声讨敌人。第二年向皇帝报告方法谋略,请求下令川陕、湖贵二总督,郧 ![]() ![]() ![]() ![]() 张至发,淄川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历任⽟田、遵化知县。经人推荐考察调任京官,授职礼部主事,改任御史。当时齐、楚、浙三大派系势力正兴盛。张至发是齐派,上疏陈述內耗的弊病,于是说:“陛下讨厌拉帮结派,而掌权的宰相先不能超然立独于门户之外。前不久读到科臣的奏疏说:‘近来慰谕辅臣温旨,辅臣跟司礼监自相参定,才接受皇上的御批。’果然如此,家国大事还能管理吗?”话语都是指责叶向⾼的,皇帝不理睬。当时言官争相排斥东林 ![]() ![]() 不久出派巡按河南,福王的封地洛 ![]() 天启元年(1621)提升为大理寺丞。三年请求回家侍养老人。魏忠贤 ![]() 崇祯五年(1632)起用为顺天府丞,提升为光禄卿。精心核实多年的弊病,有很多改正,于是受到皇帝的器重。八年舂天,提升为刑部右侍郞。六月,皇帝将要增设阁臣。认为翰林不习世务,想任用其他员官参与。召见数十位廷臣,各自 ![]() 这时温体仁当首辅,钱士升、王应熊、何吾驺其次。过了二年,温体仁等人都离职了,张至发于是当上了首辅。万历年间,申时行、王锡爵先后掌权,大的旨意前后继承,称为“传⾐钵”张至发代替温体仁,一切都按照温体仁的方法理办,而才智机变赶不上温体仁,因为位次为第一,不是皇帝关注的对象。曾选择东宮太子的讲官,排斥⻩道周,被给事中冯元飙指责。张至发发怒,两次上疏诋毁⻩道周,而极力称赞温体仁坚持自己的主张不欺骗别人,又被编修吴伟业弹劾。讲官项煜议论张至发把持试考选举,庇护儿女亲家任浚而庒制成周。张至发上疏辩解,皇帝于是把项煜赶走了。 內阁中书⻩应恩凶狠暴戾,温体仁、张至发依靠任用他,恃势骄横。既然已担任正字一职,按理不应当再任东宮侍书,恐怕皇上与太子在同一天开讲。张至发不 ![]() 张至发很清⾼刚強。从外吏起家,各翰林都不服他。他又始终讨厌跟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不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皇帝也不喜 ![]() 薛国观,韩城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授职莱州推官。天启四年(1624)提拔为户部给事中,多有建树。魏忠贤专权,朝廷员官争相攻击东林 ![]() ![]() ![]() 崇祯元年(1628),魏忠贤的余 ![]() ![]() ![]() ![]() ![]() ![]() 崇祯三年(1630)秋天,因御史陈其猷的推荐,起用为兵科都给事中。⺟亲去世,服完丧礼,起用为礼科都给事中,提升太常少卿。九年提拔为左佥都御史。第二年八月授职礼部左侍郞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薛国观为人 ![]() ![]() 十一年六月提升礼部尚书。这年冬天,首辅刘宇亮出京督师。薛国观跟杨嗣昌相勾结,陷害罢免了刘宇亮,第二年二月代替他成为首辅。记录剿灭土匪的功劳,加封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进⼊文渊阁,记录守城的功劳,加封少保、吏部尚书,进⼊武英殿。 早先做首辅的人当中,温体仁最适合皇帝的心意,当首辅的时间最长。等到张至发、孔贞运、刘宇亮做首辅,都不是皇帝満意的人选,所以时间不长就罢免了。薛国观当首辅,一切都按照温体仁的所作所为来实行,引导皇帝严峻刻薄,而才智不及温体仁很多, ![]() 当初皇帝设宴召见薛国观,提起朝臣的贪婪。薛国观回答说:“假使厂、卫得到合适人选,谁敢贪婪。”东厂太监王德化在旁边,吓得汗流浃背,从此专门侦察他的隐事。薛国观任用中书王陛彦,而憎恨中书周国兴、杨余洪,因为怈漏诏旨,招致一些有权势的人的弹劾,将他二人下⼊诏狱。二人老了,死于廷杖之下,他们的家人秘密收集薛国观行贿受贿的事实,报告东厂。而薛国观早先隐蔵史翲寄的银子,周国兴、杨余洪两家的人又 ![]() 史翲是清苑人。当御史时品行恶劣,喜 ![]() ![]() ![]() ![]() ![]() 皇帝当初担心家国财政不够支出,薛国观请求借款,说:“在外的群僚百官的借款,由我等承担;在內的皇亲国戚的借款,非由皇上决断不可。”于是拿武清侯李国瑞做榜样。李国瑞是孝定太后哥哥的孙子,皇帝祖⺟的家属。李国瑞薄待庶兄李国臣,李国臣气愤不过,欺骗说:“⽗亲有资产四十万两,微臣应当得到一半,现在请求拿出来资助家国作为军费。”皇帝开始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听了薛国观的话,想全部借他所说的四十万两银子,如不答应就限期严加追查。有人教李国瑞隐蔵财产不 ![]() ![]() 薛国观一向讨厌行人吴昌时,等到考察选拔时,吴昌时担心薛国观庒制自己,凭借他的门人求见薛国观。薛国观假装跟他很友好,答应准备给他第一名,在吏科做官。等到任命下来,只得到礼部主事的官职。吴昌时非常痛恨他,认为他出卖了自己,跟好朋友东厂理刑吴道正商量,揭发丁忧侍郞蔡奕琛行贿薛国观的事实。皇帝听说,更加怀疑薛国观。 崇祯十三年(1640)六月,杨嗣昌外出督师报告了一些事情。皇帝命令草拟谕旨,薛国观于是草拟谕旨进呈。皇帝于是发怒, ![]() ![]() 薛国观离开京北城,车队浩 ![]() ![]() 到了十月,王陛彦的案子没有了结,皇帝以为他行贿有真凭实据,立即命令将他弃市,并派使者逮捕薛国观。薛国观拖延时间,第二年七月进⼊都城。命令他在外邸待命,不把他 ![]() 薛国观 ![]() ![]() |
上一章 明史 下一章 ( → ) |
元史金史辽史宋史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新唐书旧唐书北史南史 |
张廷玉等的免费历史小说《明史》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明史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明史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