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是张廷玉等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史 作者:张廷玉等 | 书号:10209 时间:2017/3/26 字数:23651 |
上一章 章一百二十九 下一章 ( → ) | |
周嘉谟 张问达(陆梦龙 傅梅) 汪应蛟) 王纪(杨东明 孙玮 钟羽正 陈道亨(子弘绪) 周嘉谟,字明卿,汉川人。隆庆五年进士。除户部主事,历韶州知府。 万历十年迁四川副使,分巡泸州。穷治大猾杨腾霄,置之死。建武所兵燔总兵官沈思学廨,单车谕定之。寻抚⽩草番。督兵邛州、灌县,皆有方略。居五年,进按察使,移疾归。久之,起故官。榷税中官邱乘云播 ![]() ![]() 就迁左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陇川宣抚多安民叛,⼊缅,据蛮湾。嘉谟讨擒之,立其弟安靖而还。进兵部右侍郞,巡抚如故。黔国公沐昌祚侵民田八千余顷,嘉谟劾治之,复劾其孙启元罪状。久之,改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广东。満考,加右都御史。广西土酋引 ![]() 迁南京户部尚书,寻召拜工部尚书。孝定后丧,內廷宣索不赀。嘉谟言丧礼有中制,不当信左右言,妄耗国帑,不纳。俄改吏部尚书。 四十八年七月,神宗崩。八月丙午朔,光宗即位。郑贵妃据乾清宮,且邀封皇太后。嘉谟从言官杨涟、左光斗等言,以大义责贵妃从子养 ![]() ![]() ![]() ![]() ![]() ![]() 天启元年,御史贾继舂得罪,其同官张慎言、⾼弘图疏救,帝 ![]() ![]() 崇祯元年,荐起南京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明年,卒官,年八十四。赠少保。 张问达,字德允,泾 ![]() 三十年十月,星变,复请尽罢矿税。时比年⽇食皆在四月,问达以纯 ![]() 四十三年五月,谳问张差梃击事。问达从员外郞陆梦龙言,令十三司会讯,词连郑贵妃宮监庞保、刘成。中外籍籍,疑贵妃弟国泰为之。问达等奏上差狱。帝见保、成名,留疏不下。寻召方从哲、吴道南及问达等于慈宁宮,命并磔二人。甫还宮,帝意复变,乃先戮差,令九卿三法司会讯保、成于文华门。保、成供原姓名曰郑进、刘登云,而不承罪。方鞫时,东宮传谕曰:“张差情实风癫,误⼊宮门,击伤內侍,罪不赦。后招保、成系內官, ![]() 天启元年冬,代周嘉谟为吏部尚书。连掌內外大计,悉叶公论。当是时,万历中建言诖误获谴诸臣弃林下久,死者已过半。问达等定议:以廷杖、系狱、遣戍者为一等,赠官荫子;贬窜、削籍者为一等,但赠官。获恤者七十五人。 会孙慎行、邹元标追论“红丸”力攻方从哲。诏廷臣集议,与议者百十余人。问达既集众议,乃会户部尚书汪应蛟等上疏曰: 按慎行奏,首罪李可灼进红丸。可灼先见从哲,臣等初未知。及奉召进乾清宮,候于丹墀,从哲与臣等共言李可灼进药,俱慎重未决。俄宣臣等至宮內跪御前,先帝自言“朕躬虚弱”语及寿宮,并谕辅陛下为尧、舜,因问“可灼安在”可灼趋⼊,和药以进,少顷又进。圣躬安舒就寝。此进药始末,从哲及文武诸臣所共见者。是时群情仓惶,凄然共切,弑逆二字,何可忍言。在诸臣固谅从哲无是心,即慎行疏中亦已相谅。若可灼轻易进药,非但从哲未能止,臣与众人亦未能止,臣等均有罪焉。及御史王安舜等疏论可灼,从哲自应重拟,乃先止罚俸,继令养疾,则失之太轻。今不重罪可灼,何以慰先帝而服中外之心?宜提付法司,正以刑辟。若崔文升妄投凉药,罪亦当诛。请并下法司,与可灼并按。从哲则应如其自请,削去官阶,为法任咎,此亦大臣引罪之道宜然,而非臣等所敢议也。 至选侍 ![]() 疏⼊,帝谓从哲心迹自明,不当轻议,止逮可灼下吏。文升已安置南京,弗问。 问达历更大任“梃击”、“红丸”、“移宮”三大案并经其手。持议平允,不 ![]() 五年,魏忠贤擅国。御史周维持劾问达力引王之寀植 ![]() ![]() 陆梦龙,字君启,会稽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郞。 张差狱起,引凡向宮殿 ![]() ![]() 明⽇,会讯,士相、永嘉、会祯、梦龙、梅、之寀及邹绍先凡七人,惟之寀、梅与梦龙合。将讯,众咸嗫嚅。梦龙呼刑具三,无应者,击案大呼,始具。差长⾝骈胁,睨视傲语,无风癫状。梦龙呼纸笔,命画所从⼊路。梅问:“汝何由识路?”差言:“我蓟州人,非有导者,安得⼊?”问:“导者谁?”曰:“大老公庞公,小老公刘公。”且曰:“豢我三年矣,予我金银壶各一。”梦龙曰:“何为?”曰:“打小爷。”于是士相立推坐起曰:“此不可问矣。”遂罢讯。梦龙必 ![]() 天启四年,贵州贼未靖,总督蔡复一荐梦龙知兵,改右参政,监军讨贼,安邦彦犯普定。梦龙偕总兵⻩钺以三千人御之。晓行大雾中,直前薄贼,贼大败。三山苗叛,思州告急。梦龙夜遣中军吴家相进捣贼巢,挝苗鼓,声振山⾕,苗大奔溃,焚其巢而还。寻改湖广监军,迁广东按察使。上官建忠贤祠,列梦龙名,亟遣使铲去之。 崇祯元年大计,忠贤 ![]() 而傅梅,崇祯中历台州知府,解职归。十五年冬,捐金佐知府吉孔嘉守城。城破殉难,赠太常少卿。 汪应蛟,字潜夫,婺源人。万历二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历南京礼部郞中。给由⼊都,值吏部侍郞陆光祖与御史江东之等相讦,应蛟不直光祖,抗疏劾之,于府政多所讥切。 累迁山西按察使。治兵易州,陈矿使王虎贪恣状,不报。朝鲜再用兵,移应蛟天津。及天津巡抚万世德经略朝鲜,即擢应蛟右佥都御史代之,屡上兵食事宜,扼险列屯,军声甚振。税使王朝死,帝将遣代。应蛟疏请止之,忤旨,切责。朝鲜事宁,移抚保定。岁旱蝗,振恤甚力。已,极言畿民困敝,请尽罢矿税。会奷人柳胜秋等妄言括畿辅税可得银十有三万,应蛟三疏力争,然仅得减半而已。三十年舂,帝命停矿税,俄中止。应蛟复力争,不纳。 应蛟在天津,见葛沽、⽩塘诸田尽为污莱,询之土人,咸言斥卤不可耕。应蛟念地无⽔则碱,得⽔则润,若营作⽔田,当必有利。乃募民垦田五千亩,为⽔田者十之四,亩收至四五石,田利大兴。及移保定,乃上疏曰:“天津屯兵四千,费饷六万,俱敛诸民间。留兵则民告病,恤民则军不给,计惟屯田可以⾜食。今荒土连封,蒿莱弥望,若开渠置堰,规以为田,可七千顷,顷得⾕三百石。近镇年例,可以兼资,非独天津之饷⾜取给也。”因条画垦田丁夫及税额多寡以请,得旨允行。 已,请广兴⽔利。略言:“臣境內诸川,易⽔可以溉金台,滹⽔可以溉恒山,溏⽔可以溉中山,滏⽔可以溉襄国,漳⽔来自邺下,西门豹尝用之,瀛海当诸河下流,视江南泽国不异。其他山下之泉,地中之⽔,所在而有,咸得引以溉田。请通渠筑防,量发军夫,一准南方⽔田之法行之。所部六府,可得田数万顷,岁益⾕千万石,畿民从此饶给,无旱潦之患。即不幸漕河有梗,亦可改折于南,取籴于北。”工部尚书杨一魁亟称其议,帝亦报许,后卒不能行。召为工部右侍郞,未上,予告去。已,进兵部左侍郞,以养亲不出。亲没,竟不召。 光宗立,起南京户部尚书,天启元年改北部。东西方用兵,骤加赋数百万。应蛟在道,驰疏言:“汉⾼帝称萧何之功曰:‘镇家国,抚百姓,给饷馈不绝,吾不如萧何。’夫给馈饷而先以抚百姓,故能兴汉灭楚,如运诸掌也。今家国多难,经费不支,势不得缓催科,然弗爱养民力,而徒竭其脂膏,财殚氓穷,变 ![]() 应蛟为人,亮直有守,视国如家。谨出纳,杜虚耗,国计赖之。帝保⺟客氏求墓地逾制,应蛟持不予,遂见忤。会有言其老不任事者,力乞骸骨。诏加太子少保,驰传归。陛辞,疏陈圣学,引宋儒语,以宦官、宮妾为戒。久之,卒于家。应蛟学主诚敬,其出处辞受一轨于义。里居,谢绝尘事,常⾐缊枲。 王纪,字惟理,芮城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池州推官。⼊为祠祭主事,历仪制郞中。秉礼持正,时望蔚然。二十九年,帝将册立东宮,数迁延不决,纪抗疏极论。其冬,礼成,擢光禄少卿,引疾去。 四十一年,自太常少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连岁⽔旱,纪设法救荒甚备。税监张晔请征恩诏已蠲诸税,纪两疏力争,晔竟取中旨行之。纪劾晔抗违诏书,沮格成命,皆不报。居四年,部內大治,迁户部右侍郞,总督漕运兼巡抚凤 ![]() 天启二年,代⻩克缵为刑部尚书。时方会议“红丸”事,纪偕侍郞杨东明署议,言:“方从哲知有贵妃,不知有君⽗。李可灼进药驾崩,反慰以恩谕,赉之银币,国典安在?不逮可灼,无以服天下;不逮崔文升,无以服可灼;不削夺从哲官阶禄荫,无以怈天地神人之愤。”议出,群情甚竦。 主事徐大化者,素无赖,⽇走魏忠贤门,构陷善类,又显劾给事中周朝瑞、惠世扬。纪愤甚,劾大化溺职状,因言:“大化诚为朝廷击贼,则大臣中有 ![]() ![]() ![]() ![]() ![]() 初,李维翰、熊廷弼、王化贞下吏,纪皆置之重辟。而与都御史、大理卿上廷弼、化贞爰书,微露两人有可矜状,而言不测特恩,非法官所敢轻议。有千总杜茂者,赍登莱巡抚陶郞先千金,行募兵,金尽而兵未募,不敢归,返蓟州僧舍,为逻者所获,词连佟卜年。卜年,辽 ![]() ![]() ![]() 纪既斥,大学士叶向⾼、何宗彦、史继偕论救,皆不听。后阉 ![]() 杨东明,字启修,虞城人。官给事中。请定国本,出阁豫教,早朝勤政,酌宋应昌、李如松功罪之平。上《河南饥民图》,荐寺丞钟化民往振。掌吏科,协孙丕扬主大计。后以劾沈思孝,思孝与相诋,贬三官为陕西布政司照磨。里居二十六年。光宗立,起太常少卿。天启中,累迁刑部右侍郞。既归,遂卒。崇祯初,赠刑部尚书。 孙玮,字纯⽟,渭南人。万历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兵科给事中。劾中官魏朝及东厂办事官郑如金罪,如金坐下诏狱。二人皆冯保心腹也。 初,张居正以刑部侍郞同安洪朝选轻辽王罪,衔之。后劳堪巡抚福建,希居正意,讽同安知县金枝捃摭朝选事,堪飞章奏之。命未下,捕置之狱,绝其饭食三⽇,死,噤勿殓,尸腐狱中。堪寻召为左副都御史,未至京而居正卒。朝选子都察院检校竞诉冤阙下,堪复飞书抵冯保,削竞籍,廷杖遣归。至是,玮⽩发其事,并及堪诸贪 ![]() ![]() 三十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朝鲜用兵,置军天津,月饷六万,悉派之民间。先任巡抚汪应蛟役军大治⽔田,以所⼊充饷。玮踵行之,田益垦,遂免加派,岁比不登,旱蝗、大⽔相继,玮多方振救,帝亦时出內帑佐之。所条荒政,率报允。畿辅矿使倍他省,矿已竭而搜凿不已,至岁责民赔纳。玮累疏陈其害,且列天津税使马堂六大罪,皆不省。 就进兵部侍郞,召为右都御史,督仓场。进户部尚书,督仓场如故。大僚多缺,命署戎政。已,又兼署兵部。玮言:“陛下以累累三印悉畀之臣,岂真国无人耶?臣所知大僚则有吕坤、刘元震、汪应蛟,庶僚则有邹元标、孟一脉、赵南星、姜士昌、刘九经,台谏则有王德完、冯从吾辈,皆德立行修,⾜备任使。苟更阅数年,陛下即 ![]() 都御史自温纯去后,八年不置代。至四十年十二月,外计期迫,始命玮以兵部尚书掌左都御史事。玮素负时望,方 ![]() ![]() ![]() 天启改元,起南京吏部尚书,改兵部,参赞机务。三年,召拜刑部尚书。囚系众,狱舍至不能容,玮请近畿者就州县分系。內使王文进杀人,下司礼议罪,其余 ![]() ![]() ![]() ![]() ![]() 钟羽正,字叔濂,益都人。万历八年进士。除滑县知县。甫弱冠,多惠政,征授礼科给事中。疏言朝讲不宜辍,张鲸不宜赦,不报。 迁工科左给事中,出视宣府边务。哈剌慎老把都诸部挟增市赏二十七万有奇,羽正建议裁之。与参政王象乾詟以利害,莫敢动。兵部左侍郞许守谦先抚宣府,以贿闻,羽正劾去之。又劾罢副总兵张充实等,而悉置诸侵盗军资者于理。 还为吏科都给事中。劾礼部侍郞韩世能,蓟辽总督蹇达,大理少卿杨四知、洪声远不职,四知、声远坐贬谪。时当朝觐,请噤馈遗,言:“臣罪莫大于贪。然使內臣贪而外臣不应,外臣贪而內臣不援,则尚相顾畏莫敢肆。今內以外为府蔵,外以內为窟⽳, ![]() ![]() 二十年正月,偕同官李献可等请皇长子出阁豫教。帝怒,谪献可官。羽正以己实主议,请与同谪,竟斥为民。杜门读书,士大夫往来其地,率辞不见。林居几三十年。光宗立,起太仆少卿。未至,进本寺卿。 天启二年,吏部将用为左副都御史,羽正辞曰:“冯公从吾佥院已久,吾后⼊先之,是长竞也。西台何地,可以是风有位乎?”乃受佥都御史而让从吾为副。甫⼊署,即言:“方从哲进药议谥,封后移宮,无谋鲜断,似佞似欺,宜免其官秩,使为法受过。沈纮结內援,招权贿,宜遄决其去。”群小多不悦。熊廷弼、王化贞之狱,众议纷呶。羽正言:“向者开原、铁岭之罪不明,致失辽 ![]() ![]() 明年舂,拜工部尚书。故事,奄人冬⾐隔岁一给。是夏六月,群奄千余人请预给,蜂拥⼊署,碎公座,殴掾吏,肆骂而去。盖忌羽正者嗾奄使发难也。羽正疏闻,因求罢。诏司礼太监杖谪群奄,而谕羽正出视事。羽正求去益坚,因言:“今帑蔵殚虚,九边壮士⽇夜荷戈寝甲,弗获一 ![]() 逾年,逆 ![]() 陈道亨,字孟起,新建人。万历十四年进士。除刑部主事,历南京吏部郞中。同里邓以赞、衷贞吉亦官南都,人号“江右三清”遭⺟丧,家毁于火,僦屋以居。穷冬无帏, ![]() ![]() 天启二年,妖贼徐鸿儒作 ![]() ![]() 道亨贞亮有守。自参政至尚书,不以家累自随,一苍头执爨而已。崇祯初,赠太子少保,谥清襄。 子弘绪,字士业。为晋州知州,以文名。 赞曰:光、熹之际,朝廷多故,又承神宗颓废之余,政体怠弛,六曹罔修厥职。周嘉谟、张问达诸人,恳恳奉公,《诗》所称“不懈于位”者,盖庶几焉。汪应蛟持国计,谨出纳,⽔田之议,凿凿可见施行。孙玮请登用善类,钟羽正请噤馈遗,韪哉,救时之良规也。 部分译文 周嘉谟,字明卿,汉川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授官户部主事,担任韶州知府。 万历十年(1582)调任四川副使,分道巡按泸州。彻底惩处大奷大猾的杨腾霄,将他处死。建武所士兵放火烧焚总兵官沈思学的官署,周嘉谟只⾝前往平息了这件事。不久巡抚少数民族地区⽩草。统兵邛州、灌县,都有计谋策略。过了五年,提升按察使,上书称病引退。一段时期后,重新被起用,官复原职。榷税中官丘乘云肆 ![]() ![]() 调任左布政使,后提升右副御史,巡抚云南。陇川宣抚多安民叛 ![]() ![]() 改任南京户部尚书,不久被召见授官工部尚书。孝定皇后去世,內廷利用皇帝的谕旨向官府索取的钱财,不可胜计。周嘉谟说丧礼有一定的制度,不能听信左右的谗言,随便耗费家国钱财,因而不接受索取。没多久改任吏部尚书。 四十八年(1620)七月,神宗皇帝驾崩。八月二十三⽇天刚亮时,光宗皇帝即位,郑贵妃占据乾清宮,并且请求封为皇太后。周嘉谟听从言官杨涟、左光斗等人的意见,用君臣大义谴责郑贵妃的养子郑养 ![]() ![]() ![]() 神宗皇帝末年,齐、楚、浙三个派系执掌朝政,控制贬谪、提拔官吏的权力,吏部都做不了主。等到周嘉谟主管选拔权,只任用那些有才⼲的人。光宗、熹宗相继登位。周嘉谟大规模起用被废免的员官,朝廷之中全是年长而有德望的人。一向被称作三大派系的首领和结 ![]() ![]() ![]() 天启元年(1621),御史贾继舂获罪。他的同事张慎言、⾼弘图上疏开脫他的罪责,皇帝想把他们一起治罪。周嘉谟等人极力为他们说情,于是只停发张慎言、⾼弘图的俸禄而已。朱钦相、倪思辉被贬,周嘉谟也为他们伸张正义。给事中霍维华希求魏忠贤指责弹劾王安,把他弄死。周嘉谟憎恶他,把霍维华放逐到外地。魏忠贤很恼怒,唆使给事中孙杰弹劾周嘉谟受刘一火景的嘱托为王安报仇,并且以任用袁应泰、佟卜年等人作为周嘉谟的罪过。周嘉谟请求辞职,魏忠贤假传圣旨答应了他。大学士叶向⾼等人请求留用周嘉谟继续完成百官考察之事,不听。第二年,广宁失陷。周嘉谟备感忧愤,立即上疏弹劾兵部尚书张鹤鸣主战误国的罪行。天启五年(1625)的秋天,魏忠贤的 ![]() 崇祯元年(1628)被推荐起用为南京吏部尚书,加封太子太保。第二年,死在任上,时年八十四岁,赠为少保。 张问达,字德允,陕西泾 ![]() 主持山东的科举试考,上疏陈述沿途饥馑的老百姓流离失所的情形,请求赶快废除国全的矿税,都没有上报给皇帝。不久,巡视厂库。过去的惯例,让商人承办內府的器物,都要签名然后送进去,叫作佥商。可是各有钱的富商大多贿赂皇帝⾝旁的人请求将自己的名字免除,皇帝也总是予以同意。张问达两次上疏争执,又极力论证程守训的罪行,全都如石沉大海,没有消息。提升礼科都给事中。弹劾晋江李贽琊说惑众,逮捕了他,后来死在狱中。李贽的事迹收在《耿定向传》中。 万历三十年(1602)十月,星象发生变化,张问达又请求全部废除矿税。当时连年⽇食都集中在四月,张问达以为纯 ![]() 万历四十三年(1615)五月,审理张差“梃击案”张问达听从员外郞陆梦龙的话,命令十三司会审,所得供词与郑贵妃宮中的太监庞保、刘成有牵连。朝廷內外议论纷扬,怀疑是郑贵妃的弟弟郑国泰所主使。张问达等上奏请求将张差下狱。皇帝看见有庞保、刘成的名字,留下奏疏不下发。不久在慈宁宮召见方从哲、吴道南、张问达等人,下令将庞保、刘成二人车裂分尸。刚回到宮中,皇帝又改变主意,于是先杀张差,命令九卿、三法司在文华门会审庞保、刘成。庞保、刘成招供原来的姓名叫郑进、刘登云,却不肯服罪。正审讯期间,东宮传旨说:“张差的情形实在是患疯癫病,误⼊宮门,打伤內侍,罪在不赦。后来招供內宮的庞保、刘成想谋害本宮。这对他有什么好处,是他诬告报仇,当从轻定罪。”张问达等人以审讯没有结束为由,上疏说:“奷琊之人闯⼊內宮,事关家国安危。现在张差已死,庞、刘二犯容易抵赖。文华门是崇⾼庄严的地方,我等不敢拷打审问,怎么得到实情?二犯偏执一词,怎么能成为证据?张差虽然死了,他的供词还原封不动地保存着,他的同谋马三道等人也都有供词在案,谁能够视而不见呢?况且慈宁宮召见时,皇帝当面告诉我等要将他们一起处决。煌煌天子的话,国全上下都听得到。如果不把他们 ![]() ![]() ![]() 天启元年(1621)冬天,代替周嘉谟成为吏部尚书。掌管朝內朝外的大事,处理公众的议论都很融洽。这时,万历年间上书提意见而受牵连遭到谴责的各大臣蒙冤已经很久了,有的大多都已死去。张问达等人规定:受廷杖刑、关进监狱、流放充边的人定为一等,追赠官职,封荫他们的后代;贬职流放、削官职为平民的人定为一等,只追赠他们的官职。受到保护的有七十五人。 同孙慎行、邹元标一起追查“红丸案”极力攻击方从哲。下诏让朝中大臣们讨论,参加讨论的有一百十几号人。张问达把大家的议论收集起来之后,于是会同户部尚书汪应蛟等人上疏说: “按照孙慎行的奏疏,首犯李可灼进献红丸。李可灼先会见方从哲,我等各臣当初并不知道。等到奉召进⼊乾清宮,在宮殿台阶前的空地上等候,方从哲与我等一起说李可灼进献药丸的事,都很慎重,没有做决定。片刻之后,宣诏我等各臣到宮內皇帝面前下跪,先皇帝自己说:‘我⾝体虚弱。’当说到寿宮时,并宣谕辅佐陛下成为圣明的君主。于是问道:‘李可灼在哪里?’李可灼快步上前,将药丸进献给皇帝,过了一会儿又进献一次。皇帝安然就寝。这就是进献药丸的经过,方从哲及文武各大臣是有目共睹的。当时群情惶惑,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弑逆’这二字,怎么说得出口?各大臣固然原谅方从哲无加害先帝之心,即使是孙慎行的奏疏中也原谅了他。李可灼轻易进献药丸,不仅方从哲没有能够制止,我等与各大臣也没有能够制止,我等大臣在这件事上都是有罪的。等到御史王安舜等人上疏议论李可灼,方从哲自然应该重新定罪,于是先停发他的俸禄,然后让他回家养病,这样的判决未免太轻了。现如今不判李可灼重罪,怎么可以告慰先皇帝在天之灵,使朝廷內外信服啊。应该 ![]() ![]() ![]() “等到李选侍想垂帘听政,大臣们初次进去哭吊,太监阻拦不让进去,大臣们推门一拥而⼊。哭吊完毕,奉送皇帝到文华殿,行朝见跪拜皇帝的礼节,又奉送圣驾回到慈宁宮。于是讨论新皇帝已登位,李选侍不应当还居住乾清宮。九卿及各大臣上疏请求移宮,言官跟着上疏,方从哲这才开始一起上奏,李选侍于是在当天迁出乾清宮。然而朝中舆论对方从哲的奏疏仍有遗憾,说他⾝为首辅,却不能毅然倡导百官。倘若不是各大臣共持大义,接连上疏,那么乾清宮这等重要的地方,还如此混杂,使李选侍能够窃取家国大权,这将对陛下的登位还宮造成多大影响啊!” 奏疏呈上,皇帝以为方从哲已经表明自己的心迹,不应当轻易再加讨论。只是将李可灼逮捕下狱,崔文升已在南京安置,不过问。 张问达屡担重任“梃击”、“红丸”、“移宮”三件大案都由他经手处理。持论公正,不偏 ![]() 天启五年(1625),魏忠贤当政。御史周维持弹劾张问达极力引荐王之肕树立派系,搞 ![]() 陆梦龙,字君启,浙江会稽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任命为刑部主事,晋升员外郞。 张差案发,引据法律凡是向宮中 ![]() ![]() 第二天,会审,胡士相、劳永嘉、赵会祯、陆梦龙、傅梅、王之肕及邹绍先共七人,只有王之肕、傅梅与陆梦龙相合。快要审讯,大家都窃窃私语。陆梦龙三次传呼刑具,没有人反应。拍案大叫,才将刑具备齐。张差⾝材⾼大,长有并列的双肋,目光斜视,语态傲慢,没有疯癫的症状。陆梦龙叫上纸笔,命令他画出进⼊宮中的路线。傅梅问道:“你是怎么认得道路的?”张差说:“我是蓟州人,没有人引导,怎么能进⼊宮中?”问:“是谁引导的?”答:“大太监庞公公,小太监刘公公。”还说:“他们培养我有三年了,给我金壶、银壶各一件。”陆梦龙问:“让你⼲什么?”张差答:“谋害太子。”这时胡士相推开座位站起来说:“这不能再问了。”于是停止审讯。陆梦龙一定要查出宮內太监的名字。过了几天,张问达又让十三司会审,张差招供同谋以及庞保、刘成的名字,一点也不隐瞒。胡士相做记录,犹豫着不敢下笔,郞中马德沣催促他。永嘉又以为有困难。陆梦龙很不⾼兴地说:“陆员外不愿意隐瞒,谁还敢隐瞒?”官司这才结案。给事中何士晋于是上疏诋毁郑国泰。皇帝此时将庞保、刘成杀于宮內,而将张差弃市。傅梅担心他偷偷换人,请求亲自监督行刑。这个时候,除陆梦龙、王之肕、傅梅、马德沣之外,很少没有站在郑氏一边的。不久王之肕、马德沣全都获罪,傅梅因考绩而丢了官。陆梦龙全靠张问达大力保护才得以幸免,由郞中改任副使。 天启四年(1624),贵州地方叛 ![]() ![]() ![]() 崇祯元年(1628)对官吏进行考核,魏忠贤的 ![]() ![]() ![]() ![]() 至于傅梅,崇祯年间担任台州知府,被解职归田。十五年(1642)冬天捐助金钱辅佐知府吉孔嘉守城。城破殉难,赠太常寺少卿。 汪应蛟,字潜夫,江西婺源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任命为南京兵部主事,担任南京礼部郞中。到京北上报本部员官的履历资料时,正好赶上吏部侍郞陆光祖和御史江东久等人相互攻击。汪应蛟不信任陆光祖,上疏弹劾他,对于府政多有痛切的进谏。 积官至山西按察使。在易州练兵,向皇上陈述矿使王虎贪婪放肆的情形,没有得到批复。第二次朝鲜战役,改派汪应蛟到天津。等到天津巡抚万世德改任朝鲜经略,立即提拔汪应蛟为右佥都御史代替他。屡次上书有关军粮的问题,在险要的地方派兵屯戍,军队很有声誉。税使王朝死后,皇帝准备派人代替他。汪应蛟上疏请求不再设税使,违抗圣旨,遭到皇帝严厉责备。朝鲜战役结束,改任保定巡抚。遇到旱灾、蝗灾,大力发放粮食,赈济贫民。不久,尽情说出京都附近老百姓贫穷困苦的情况,请求皇帝全部免除矿税。适逢奷诈之徒柳胜秋等谎称搜括京都附近的畿辅地区矿税可获得十三万两银子。汪应蛟三次上疏极力争辩,然而仅仅只减矿税的一半而已。万历三十三年(1605)舂天,皇帝下令停收矿税,不久又恢复了矿税。汪应蛟再次大力抗争,皇帝不采纳。 汪应蛟在天津的时候,看到葛沽、⽩塘等地的田地都积満污⽔、长満荒草,询问当地人,都说是斥卤之地不能耕种。汪应蛟心想土地没有⽔就会成为盐碱地,有⽔就会滋润,如果兴修⽔利,一定能够获得丰收。于是召集农民开垦荒地五千亩,其中十分之四为⽔田,每亩收成可达四到五石,农田之利大兴。等到移官保定,于是上疏说:“天津有军队四千人,军饷要六万两银子,都来自民间,没有耗费国库。驻扎军队则当地老百姓负担过重,体谅农民则军粮供应又得不到保障,想来想去只有屯田可以两全。现在荒芜的土地很多,一眼望去全是蒿莱野草,如果开凿沟渠修筑堤堰,把它规划改造为农田,可得七千顷,每顷可收⾕三百石。附近城镇粮食丰收了,可以互相补济,不仅仅天津的军饷⾜够补给。”于是分门别类地规划垦田、劳动力和税额的多少,然后请示皇帝,获得皇帝允许后实行。 不久,请求大力兴修农田⽔利,大意说:“我管辖区域內的各河流,易⽔可以灌溉金台,滹⽔可以灌溉恒山,溏⽔可以灌溉中山,滏⽔可以灌溉襄国。漳⽔流经邺下,西门豹曾治理过。瀛海位于各河流的下游,与江南⽔乡泽国没有差别。其他山下的泉⽔、地下⽔,也很丰富,都可以引⽔溉田。请求沟通渠道,修筑堤防,派遣军队,完全按照南方⽔田的标准执行。家国可得田数万顷,每年增加千万石⾕,京城的民人从此富⾜,不用担心⽔旱灾害,即使不幸运河漕运被阻塞,也可以改道于南,取粮于北。”工部尚书杨一魁对此大为赞赏,皇帝也答复同意,后来终于没有实行。征召授官工部右侍郞,没有上任,告退。不久,提升兵部左侍郞,以照顾⽗⺟为由不出任。⽗⺟去世,居然没有征召。 光宗皇帝即位,起用为南京户部尚书。天启元年(1621)改任京北户部尚书。东方和西方都在打仗,一下子增加了好几百万赋税。汪应蛟还在赴任途中,马上上疏说:“汉⾼祖称颂萧何的功劳说:‘定安 家国,安抚百姓,保障粮饷供应不断,我赶不上萧何。’保障粮饷的供应以安抚百姓为前提,所以能够轻而易举地建立汉朝,灭掉西楚霸王。现在家国变故不断,经费不够支出,这种形势下,赋税的征收一定不能放松;然而不爱惜老百姓,只是去收搜民脂民膏,使得财尽民贫,就一定会发生动 ![]() 汪应蛟为人正直,⾼风亮节有 ![]() 王纪,字惟理,芮城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任命为池州推官,进⼊朝廷担任祠祭主事、仪制郞中。持礼公正无私,为一时众望所归。二十九年,皇帝要册立太子,变动了几回老是决定不下来。王纪上疏极力辩论。这年冬天,完成礼节仪式,提升为光禄少卿,称病辞官。 万历四十一年(1613),从太常少卿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各府。连年⽔旱灾害,王纪想方设法救济灾荒十分周到。税监张晔请求征收皇恩已经免除的各税,王纪两次上疏力争,张晔竟然接受內宮旨意实行了。王纪弹劾张晔违抗诏书,阻止皇帝的命令,都没有批复。过了四年,辖境內治理得很好,提升户部右侍郞,总督运河漕运兼巡抚凤 ![]() 天启二年(1622)代替⻩克缵成为刑部尚书。这时正在议论“红丸案”的事情,王纪同侍郞杨东明一道共同上奏,说:“方从哲只知道有贵妃,不知道有皇帝、⽗⺟。李可灼进献药丸,皇帝驾崩,反而用皇帝的恩示来安慰他,送给他银币,这哪里还有国法?不逮捕李可灼,不能叫天下人心服;不逮捕崔文升,不能叫李可灼心服;不剥夺方从哲的官职俸禄,不能够发怈天地神人的愤慨。”奏议发出,大家感情非常肃敬。 主事徐大化这个人,一向是个无赖。每天奔走于魏忠贤的门下, ![]() ![]() ![]() ![]() ![]() ![]() ![]() ![]() 当初,李维翰、熊廷弼、王化贞下狱,王纪都处以极刑。又同都御史、大理寺卿呈上熊廷弼、王化贞二人刑事卷宗,稍微显露二人有可怜的情形,却说没有皇帝特别恩准,不是法官所能够从轻论处的。有千总叫杜茂的,携带着登州、莱州巡抚陶郞先的一千金,去召募士兵。钱用完了士兵却没有召募到,不敢回京城,返回蓟州和尚庙里,被巡逻的人抓获,供词牵连到佟卜年。佟卜年,辽 ![]() ![]() ![]() 王纪已经被贬斥,大学士叶向⾼、何宗彦、史继偕上疏挽救他,皇帝都不听。后来阉 ![]() 孙玮,字纯⽟,陕西渭南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任命为行人,提升兵科给事中。弹劾中官魏及、东厂办事官郑如金的罪行,郑如金被皇帝下诏定罪。二人都是冯保的心腹。 当初,张居正因为刑部侍郞同安洪朝选减轻辽王的罪责而怀恨在心。后来劳堪巡抚福建, ![]() ![]() ![]() 这个时候,厂卫继承冯保的余威,随便接受老百姓的诉讼官司;巡抚巡按员官寻访察问奷情,大多连累无辜的人;有关部门断案,往往在本罪之外加重刑罚,皇帝喜 ![]() 万历三十年(1602)以右副都御史的⾝份巡抚保定。朝鲜战争期间驻兵天津,每月六万两粮饷,都从民间征集。前任巡抚汪应蛟役使士兵大修⽔田,收获所得充为军饷。孙玮继承他,开垦田地更多,从而免除另外加派赋税。连年遭灾,不是旱灾、蝗灾就是大⽔,庄稼歉收,孙玮想方设法赈救灾民,皇帝也时常从国库拿钱出来帮助他。上报救荒措施,都答应了。京城附近的矿使是其他省份的一倍,矿开采完了搜刮却没有停止,到了每年责备百姓赔偿贡纳的地步。孙玮多次上疏陈述它的危害,并且条列了天津税使马堂的六大罪状,皇帝都不省悟。 升任兵部侍郞,征召任命为右都御史,监督仓场。提拔为户部尚书,依旧监督仓场。大官多有空缺,命令他代理军政。不久,又兼理兵部。孙玮说:“陛下把家国的三个大印都 ![]() 都御史自从温纯离开后,已经空缺八年了。等到万历四十年(1612)十二月,在外员官的考期临近,才命令孙玮以兵部尚书的⾝份掌管左都御史的事情。孙玮的声誉一向很好。正准备整顿纪律,但这时朋 ![]() 天启元年(1621),起用为南京吏部尚书,改任兵部,参赞机要事务。三年征召授职刑部尚书。拘囚的罪犯太多,以至于监狱都容纳不下。孙玮请求让京都附近的州县就地拘囚。內使王文进杀人, ![]() ![]() ![]() ![]() 钟羽正,字叔濂,山东益都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授职滑县知县,刚刚二十来岁,就很有惠政,征召任命为礼科给事中。上疏说皇帝上朝不应该停顿,张鲸不应该赦免,奏疏送上,没有回音。 调任工科左给事中,出巡宣府边防事务。哈剌慎、老把都各部要挟增加互市赏钱二十七万多两银子。钟羽正建议削减它。又弹劾罢免了副总兵张允实等人,而将各侵呑盗用军用物资的人 ![]() ![]() 万历二十年(1592)正月,跟同僚李献可等人一起请求皇太子出宮就学,皇帝生气,贬李献可的官职。钟羽正认为实际上是自己的主意,请求与李献可一起贬官,竟然被贬斥为平民。闭门读书,士大夫经过他住的地方,一概推辞不会见。在乡野居住了近三十年。光宗即位,起用为太仆寺少卿。未到任,提升为太仆寺卿。 天启二年(1622),吏部将任命他为左副都御史,钟羽正推辞说:“冯从吾先生做佥都御史已经很长时间了。我是后来人,排在他前面,是助长争逐之风。西御史台是什么地方,难道有这种风气存在的位置?”于是接受佥都御史而让冯从吾当左副都御史。刚进⼊官署,就说:“方从哲进献药丸讨论谥号,封太后迁移宮室,没有谋略而少决断,既巧言媚上又妄言欺下,应该免除他的官级,让他接受法律的惩罚。沈翭与宮內相勾结,揽权行贿,应该立即把他赶走。”朝中琊佞之辈都不⾼兴。熊廷弼、王化贞的官司,大家议论纷扬。钟羽正说:“以前开原、铁岭的罪责不明,导致丧失了辽 ![]() ![]() 第二年舂天,授官工部尚书。太监隔一年发一次冬⾐。这年夏天六月份,众太监一千多人请求预领冬⾐,蜂拥⼊官署,打碎办公桌椅,殴打办事员,谩骂着离开了。大概是忌恨钟羽正的人唆使太监故意与钟羽正为难。钟羽正因为这事上疏请求辞职。皇帝下诏让司礼太监 ![]() ![]() 过了一年,阉 ![]() |
上一章 明史 下一章 ( → ) |
元史金史辽史宋史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新唐书旧唐书北史南史 |
张廷玉等的免费历史小说《明史》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明史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明史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