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是张廷玉等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史 作者:张廷玉等 | 书号:10209 时间:2017/3/26 字数:20704 |
上一章 章一百一十一 下一章 ( → ) | |
盛应期 朱衡(翁大立 潘志伊) 潘季驯 万恭 吴桂芳 (傅希挚)王宗沐(子士崧 士琦 士昌 从子士![]() 盛应期,字思徵,吴江人。弘治六年进士。授都⽔主事,出辖济宁诸闸。太监李广家人市私盐至济,畏应期,投⽔中去。会南京进贡內官诬应期阻荐新船,广从中构逮应期及主事范璋下诏狱。璋筦卫河,亦忤中贵者也。狱具,谪云南驿丞。稍迁禄丰知县。正德初,历云南佥事。武定知府凤应死,其 ![]() ![]() 会乾清宮灾,应期得复职,四迁至陕西右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讨平天全六番招讨使⾼文林。会泉江僰蛮普法恶作 ![]() ![]() ![]() 六年,⻩河⽔溢⼊漕渠,沛北庙道口淤数十里,粮艘为阻,侍郞章拯不能治。尚书胡世宁、詹事霍韬、佥事江良材请于昭 ![]() ![]() 朱衡,字士南,万安人。嘉靖十一年进士。历知尤溪、婺源,有治声。迁刑部主事,历郞中。出为福建提学副使,累官山东布政使。三十九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奏言:“比辽左告饥,暂弛登、莱商噤,转粟济之。猾商遂窃载他货,往来贩易,并开青州以西路。海岛亡命, ![]() 四十四年,进南京刑部尚书。其秋,河决沛县飞云桥,东注昭 ![]() ![]() ![]() ![]() ![]() ![]() 隆庆元年,加太子少保。山⽔骤溢,决新河,坏漕艘数百。给事中吴时来言:“新河受东、兖以南费、峄、邹、滕之⽔。以一堤捍群流,岂能不溃?宜分之以杀其势。”衡乃开支河四,怈其⽔⼊⾚山湖。明年秋,召还部。又明年,衡上疏曰:“先臣宋礼浚治旧渠,测量⽔平,计济宁平地与徐州境山巅相准,北⾼南下,悬流三十丈。故鲁桥闸以南稍启立涸,舟行半月始达。东、兖之民增闸挑浅,苦力役者百六十年。属者改凿新渠,远避⻩流,舍卑就⾼,地形平衍,诸闸不烦起闭,舟行⽇可百余里,夫役漫无事事。近河道都御史翁大立奏请裁⾰,宜可听。”于是汰闸官五,夫役六千余,以其僦直为修渠费。四年秋,河决睢宁,起季驯总理。明年冬,阅视河道给事中雒遵劾罢季驯,言廷臣可使,无出衡右者。六年正月,诏兼左副都御史,经理河道。 穆宗崩,大学士⾼拱以山陵工请召衡。会邳州工亦竣,衡遂还朝。衡先后在部,噤止工作,裁抑浮费,所节省甚众。穆宗时,內府监局加征工料,滥用不訾,衡随时执奏。未几,诏南京织造太监李佑趋办袍缎千八百余匹,衡因言官孙枝、姚继可、严用和、骆问礼先后谏,再疏请,从之。帝切责太监崔敏,传令南京加造缎十余万匹。衡议停新造,但责岁额,得减新造三之二。命造鳌山灯,计费三万余两,又命建光泰殿、瑞祥阁于长信门,衡皆奏止之。及神宗即位,首命停织造,而內臣不即奉诏,且请增织染所颜料。衡奏争,皆得请。皇太后传谕发帑金修涿州碧霞元君庙。衡复争,报闻。 衡 ![]() 翁大立,余姚人。嘉靖十七年进士。累官山东左布政使。三十八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苏州诸府。苏州以倭警募壮士,后兵罢无所归,群聚剽夺。大立得其主名,捕甚急。恶少惧,夜劫县卫狱,纵囚自随,攻都御史行署,大立率 ![]() 隆庆二年,命督河道。朱衡既开新河,漕渠便利。大立因颂新河之利有五,而请浚回回墓以达鸿沟,引昭 ![]() 当是时,⻩河既决,淮⽔复涨。自清河县至通济闸抵淮安城西淤三十余里,决方、信二坝出海,平地⽔深丈余,宝应湖堤往往崩坏。山东沂、莒、郯城⽔溢,从沂河、直河出邳州,民人多溺死。大立奔走经营,至四年六月,鸿沟、境山诸工,及淮流疏浚,次第告成。帝喜,锡赉有差。时大立已升工部右侍郞,旋改兵部,为左。会代者陈大宾未至,而山东沙、薛、汶、泗诸⽔骤涨,决仲家浅诸处,⻩河又暴至,茶城复淤。已而淮自泰山庙至七里沟亦淤十余里。其明年,遂为给事中宋良佐劾罢。万历二年,起南京刑部右侍郞,就改吏部。明年⼊为刑部右侍郞,再迁南京兵部尚书。六年,致仕归。 先是,隆庆末,有锦⾐指挥周世臣者,外戚庆云侯裔也。家贫无 ![]() ![]() 志伊,吴江人。进士,终广西右参政。历官有声。 潘季驯,字时良,乌程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九江推官。擢御史,巡抚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广人便大。临代去,疏请饬后至者守其法,帝从之。进大理丞。四十四年,由左少卿进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与朱衡共开新河,加右副都御史。隆庆四年,河决邳州、睢宁。起故官,再理河道,塞决口。明年,工竣,坐驱运船⼊新溜漂没多,为勘河给事中雒遵劾罢。 万历四年夏,再起官,巡抚江西。明年冬,召为刑部右侍郞。是时,河决崔镇,⻩⽔北流,清河口淤淀,全淮南徙,⾼堰湖堤大坏,淮、扬、⾼邮、宝应间皆为巨浸。大学士张居正深以为忧。河漕尚书吴桂芳议复老⻩河故道,而总河都御史傅希挚 ![]() 明年冬,两河工成。又明年舂,加太子太保,进工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季驯初至河上,历虞城、夏邑、商丘,相度地势。旧⻩河上流,自新集经赵家圈、萧县,出徐州小浮桥,极深广。自嘉靖中北徙,河⾝既浅,迁徙不常,曹、单、丰、沛常苦昏垫。上疏请复故河。给事中王道成以方筑崔镇⾼堰,役难并举。河南抚按亦陈三难,乃止。迁南京兵部尚书。十一年正月,召改刑部。 季驯之再起也,以张居正援。居正殁,家属尽幽系,子敬修自缢死。季驯言:“居正⺟逾八旬,旦暮莫必其命,乞降特恩宥释。”又以治居正狱太急,宣言居正家属毙狱者已数十人。先是,御史李植、江东之辈与大臣申时行、杨巍相讦。季驯力右时行、巍,痛诋言者,言者 ![]() ![]() 十六年,给事中梅国楼复荐,遂起季驯右都御史,总督河道。自吴桂芳后,河漕皆总理,至是复设专官。明年,⻩⽔暴涨,冲⼊夏镇,坏田庐,居民多溺死。季驯复筑塞之。十九年冬,加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 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三疏乞休,不允。二十年,泗州大⽔,城中⽔三尺,患及祖陵。议者或 ![]() ![]() ![]() ![]() 万恭,字肃卿,南昌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南京文选主事,历考功郞中。寿王丧过南京,中贵 ![]() 四十二年,寇 ![]() ![]() 隆庆初,给事中岑用宾等拾遗及恭。吏部尚书杨博议,仍用之边方。暨服阕,恭遂不出。六年舂,给事中刘伯燮荐恭异才。会河决邳州,运道大阻,已遣尚书朱衡经理,复命恭以故官总理河道。恭与衡筑长堤,北自磨脐沟迄邳州直河,南自离林迄宿迁小河口,各延三百七十里。费帑金三万,六十⽇而成。⾼、宝诸河,夏秋滥泛,岁议增堤,而⽔益涨。恭缘堤建平⽔闸二十余,以时怈蓄,专令浚湖,不复增堤,河遂无患。 恭強毅敏达,一时称才臣。治⽔三年,言者劾其不职,竟罢归。家居垂二十年卒。孙燝,自有传。 吴桂芳,字子实,新建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有崔鉴者,年十三,忿⽗妾凌⺟,手刃之。桂芳为著论拟赦。尚书闻渊曰:“此董仲舒《舂秋》断狱,柳子厚《复雠议》也。鉴遂得宥。及渊⼊吏部, ![]() ![]() 两广群盗河源李亚元、程乡叶丹楼连岁为患,嘲州旧倭屯据邹塘。桂芳先讨倭。以降贼伍端为前驱,官军继进,一⽇夜克三巢,焚斩四百余人。帝深嘉之,令与南赣提督吴百朋乘胜灭贼。而新倭寇福建省为戚继光所败,流⼊境。桂芳、百朋会调土、汉兵,乘其初至,急击之。倭惧,悉奔甲子崎沙,夺渔舟⼊海。暴风起,皆覆溺死。脫者还海丰,副总兵汤克宽擒斩殆尽。因建议海道副使辖东莞以西至琼州,领番夷市舶,更设海防佥事,巡东莞以东至惠嘲,专御倭寇。又进讨亚元、丹楼,平之。 降贼王西桥、吴平已抚复叛。西桥掠东莞,败都指挥刘世恩兵,执肇庆同知郭文通以求抚。桂芳擒斩之,进讨平。平初据南澳,为戚继光、俞大猷所败,奔饶平凤凰山,掠民舟出海,自 ![]() ![]() ![]() 万历三年冬,即家起故官,总督漕运兼巡抚凤 ![]() ![]() 其明年,希挚议塞崔镇决口,束⽔归漕,而桂芳 ![]() 傅希挚,衡⽔人。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隆庆末,户部以饷乏议裁山东、河南兵民,希挚争之而止。改总理河道。以茶城淤塞,开梁山以下宁洋山,出右洪口。万历五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已迁户部右侍郞,坐陇右矿贼未靖,论罢。起总督漕运,历南京户、兵二部尚书。召理戎政,以老被劾。加太子少保致仕。 王宗沐,字新甫,临海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与同官李攀龙、王世贞辈,以诗文相友善。宗沐尤习吏治。历江西提学副使。修⽩鹿洞书院,引诸生讲习其中。 三迁山西右布政使。所部岁祲,宗沐因⼊觐上疏曰:“山西列郡俱荒,太原尤甚。三年于兹,百余里不闻 ![]() ![]() ![]() ![]() ![]() 隆庆五年,给事中李贵和请开胶莱河。宗沐以其功难成,不⾜济运,遗书中朝止之。拜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 ![]() ![]() 宗沐以徐、邳俗犷悍,多奷猾,滨海盐徒出没,六安、霍山矿贼窃发,奏设守将。又召豪侠巨室三百余人充义勇,责令捕盗,后多以功给冠带。迁南京刑部右侍郞,召改工部。寻进刑部左侍郞,奉敕阅视宣、大、山西诸镇边务。⺟丧归。九年,以京察拾遗罢,不叙。居家十余年卒。赠刑部尚书。天启初,追谥襄裕。 子士崧、士琦、士昌,从子士 ![]() 士昌由龙谿知县擢兵科给事中。寇犯固原、甘肃,方议诸将罪,而延绥两以捷闻。兵部请告庙宣捷,士昌奏止之。改礼科。矿税兴,疏言:“近⽇御题⻩纛,遍布关津;圣旨朱牌,委亵蔀屋。遂使三家之村, ![]() 士 ![]() ![]() ![]() ![]() ![]() ![]() ![]() ![]() 刘东星,字子明,沁⽔人。隆庆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大学士⾼拱摄吏部,以非时考察,谪蒲城县丞。徙卢氏知县,累迁湖广左布政使。万历二十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时朝鲜以倭难告。王师调集,悉会天津,而天津、静海、沧州、河间皆被灾。东星请漕米十万石平粜,民乃济。召为左副都御史。进吏部右侍郞,以⽗老请侍养归,濒行而⽗卒。 二十六年,河决单之⻩堌,运道堙阻,起工部左侍郞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漕。初,尚书潘季驯议开⻩河上流,循商、虞而下,历丁家道口出徐州小浮桥,即元贾鲁所浚故道也,朝廷以费巨未果。东星即其地开浚。起曲里铺至三仙台,抵小浮桥。又浚漕渠自徐、邳至宿。计五阅月工竣,费仅十万。诏嘉其绩,进工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明年,渠邵伯、界首二湖。又明年,奉开泇河。泇界滕、峄间,南通淮、海,引漕甚便。前总督翁大立首议开浚,后尚书朱衡、都御史傅希挚复言之。朝廷数遣官行视,乞无成画。河臣舒应龙尝凿韩庄,工亦中辍。东星力任其役。初议费百二十万,及工起,费止七万,而渠已成十之三。会有疾,求去。屡旨慰留。卒官。后李化龙循其遗迹,与李三才共成之,漕永便焉。 东星 ![]() 胡瓒,字伯⽟,桐城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都⽔主事。分司南旺司兼督泉闸,驻济宁。泗⽔所注,瓒修金口坝遏之。造舟汶上,为桥于宁 ![]() 徐贞明,字孺东,贵溪人。⽗九思,见《循吏传》。贞明举隆庆五年进士。知浙江山 ![]() 神京雄据上游,兵食宜取之畿甸,今皆仰给东南。岂西北古称富強地,不⾜以实廪而练卒乎?夫赋税所出,括民脂膏,而军船夫役之费,常以数石致一石,东南之力竭矣。又河流多变,运道多梗,窃有隐忧。闻陕西、河南故渠废堰,在在有之;山东诸泉,引之率可成田;而畿辅诸郡,或支河所经,或涧泉自出,皆⾜以资灌溉。北人未习⽔利,惟苦⽔害,不知⽔害未除,正由⽔利未兴也。盖⽔聚之则为害,散之则为利。今顺天、真定、河间诸郡,桑⿇之区,半为沮洳,由上流十五河之⽔惟怈于猫儿一湾, ![]() ![]() 其议军班则言: 东南民素柔脆,莫任远戍。今数千里勾军,离其骨⾁。而军壮出于户丁,帮解出于里甲,每军不下百金。而军非土著,志不久安,辄赂卫官求归。卫官利其赂,且可以冒饷也,因而纵之。是困东南之民,而实无补于军政也。宜仿匠班例,军户应出军者,岁征其钱,而召募土著以⾜之便。 事皆下所司。兵部尚书谭纶言勾军之制不可废。工部尚书郭朝宾则以⽔田劳民,请俟异⽇。事遂寝。及贞明被谪,至潞河,终以前议可行,乃著《潞⽔客谈》以毕其说。其略曰: 西北之地,旱则⾚地千里,潦则洪流万顷,惟雨旸时若,庶乐岁无饥,此可常恃哉?惟⽔利兴而后旱潦有备,利一。中人治生,必有常稔之田,以家国之全盛,独待哺于东南,岂计之得哉?⽔利兴则余粮栖亩皆仓庾之积,利二。东南转输,其费数倍。若西北有一石之⼊,则东南省数石之输,久则蠲租之诏可下,东南民力庶几稍苏,利三。西北无沟洫,故河⽔横流,而民居多没。修复⽔田,则可分河流,杀⽔患,利四。西北地平旷,寇骑得以长驱。若沟洫尽举,则田野皆金汤,利五。游民轻去乡土,易于为 ![]() ![]() 谭纶见而美之曰:“我历塞上久,知其必可行也。”已而顺天巡抚张国彦、副使顾养谦行之蓟州、永平、丰润、⽟田,皆有效。及是贞明还朝,御史苏瓒、徐待力言其说可行,而给事中王敬民又特疏论荐,帝乃进贞明少卿,赐之敕,令往会抚按诸臣勘议。 时瓒方奉命巡关,复献议曰:“治⽔与垦田相济,未有⽔不治而田可垦者。畿辅为患之⽔莫如卢沟、滹沱二河。卢沟发源于桑乾,滹沱发源于泰戏,源远流长。又合深、易、濡、泡、沙、滋诸⽔,散⼊各淀,而泉渠溪港悉注其中。以故⾼桥、⽩洋诸淀,大者广围一二百里,小亦四五十里。每当夏秋 ![]() 贞明乃躬历京东州县,相原隰,度土宜,周览⽔泉分合,条列事宜以上。户部尚书毕锵等力赞之,因采贞明疏,议为六事:请郡县有司以垦田勤惰为殿最,听贞明举劾;地宜稻者以渐劝率,宜黍宜粟者如故,不遽责其成;召募南人,给⾐食农具,俾以一教十;能垦田百亩以上,即为世业,弟子得寄籍⼊学,其卓有明效者,仿古孝弟力田科,量授乡遂都鄙之长;垦荒无力者,贷以⾕,秋成还官,旱潦则免;郡县民壮,役止三月,使疏河芟草,而垦田则募专工。帝悉从之。其年九月,遂命贞明兼监察御史领垦田使,有司挠者劾治。 贞明先诣永平,募南人为倡。至明年二月,已垦至三万九千余亩。又遍历诸河,穷源竟委,将大行疏浚。而奄人、勋戚之占闲田为业者,恐⽔田兴而己失其利也,争言不便,为蜚语闻于帝。帝惑之。三月,阁臣申时行等以风霾陈时政,力言其利。帝意终不释。御史王之栋,畿辅人也,遂言⽔田必不可行,且陈开滹沱不便者十二。帝乃召见时行等,谕令停役。时行等请罢开河,专事垦田。已,工部议之栋疏,亦如阁臣言。帝卒罢之,而 ![]() 贞明识敏才练,慨然有经世志。京东⽔田实百世利,事初兴而即为浮议所挠,论者惜之。初议时,吴人伍袁萃谓贞明曰:“民可使由,不可使知。君所言,得无太尽耶?”贞明问故。袁萃曰:“北人惧东南漕储派于西北,烦言必起矣。”贞明默然。已而之栋竟劾奏如袁萃言。 袁萃,字圣起,吴县人。举万历五年会试。又三年释褐,授贵溪知县。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郞,署职方事。李成梁子如桢求为锦⾐大帅,袁萃力争,寝之。出为浙江提学佥事。巡抚牒数十人寄学,立却还之。历广东海北道副使。中官李敬辖珠池,其参随擅杀人,袁萃捕论如法。请告归。所撰《林居漫录》、《弹园杂志》多贬斥当世公卿大夫,而于李三才、于⽟立尤甚云。 赞曰:事功之难立也,始则群疑朋兴,继而忌口 ![]() 部分译文 朱衡,字土南,万安人。嘉靖十一年(1532)的进士。历任尤溪、婺源知县,有治绩声誉。调任刑部主事,历任郞中。外调担任福建提学副使,升至山东布政使。嘉靖三十九年升职为右副都御史,辖治山东。他上奏说:“近来辽东饥荒,暂时放松登、莱地区的商噤,转运粟去接济他们。狡猾的商人就偷偷运载其他商品,往来贩卖,并开拓青州以西的道路。逃命至海岛的人,与他们暗中勾结,应当噤止此事。”皇帝听从了建议,召见他担任工部右侍郞。 嘉靖四十四年(1565)他升任南京刑部尚书。当年秋天,⻩河在沛县飞云桥决堤,向东注⼊昭 ![]() ![]() ![]() ![]() ![]() 隆庆元年(1567)他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山间的⽔骤然溢出,使新河决堤,损坏数百艘漕运的船只。给事中吴时来说:“新河接纳东昌、兖州以南的费、峄、邹、滕等河⽔。用一道堤防捍卫数条河流,岂能不决堤。应该分流以减小⽔势。”朱衡就开挖了四条支流,将河⽔引⼊⾚山湖。第二年秋天,他被召回工部。第三年,朱衡上奏说:“死去的大臣宋礼疏浚整治旧渠测量⽔平⾼度,计算出济宁的平地与徐州的境山之巅相持平,北面⾼南面低,河流落差达二十丈。所以鲁桥闸稍稍开启,其南面就马上⼲涸,船行驶半个月才能抵达。东昌、兖州的百姓增设闸门以抬⾼⽔位,一百六十年都出苦力服差役。近来改凿新渠,远远地避开⻩河,舍低就⾼,地形平坦,各座闸门不必繁琐地开启与关闭,船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民夫、差役基本上无事可做。最近河道都御史翁大立奏请裁减民夫,应该可以听从。”因此淘汰了五名闸官,六千多余民夫和差役,用这些雇工的开支作为修渠的经费。 隆庆四年(1570)秋天,⻩河在睢宁决堤,启用潘季驯全权负责。第二年冬天,巡视河道的给事中雒遵弹劾罢免了潘季驯,称可以出使的朝廷大臣,没有超过朱衡的人。六年正月诏令他兼任左副都御史,负责整治河道。穆宗逝世,大学士⾼拱以修山陵的工程的名义奏请召回朱衡。遇上邳州的工程也刚好完工,朱衡就返回了朝廷。 朱衡先后在工部噤止无益工作,裁减多余的开支,节省的经费很多。穆宗时期,內府的监局加征工程的材料,滥开支不做估量,朱衡随时提出来奏呈皇帝。不久,诏令南京的织造太监李佑催办一千八百多匹袍缎,朱衡趁着言官孙枝、姚继可、严用和、骆问礼先后劝谏之机,再度上奏请求,皇帝依从了他。皇帝痛斥太监崔敏,传令南京增造十多万匹绸缎,朱衡建议停止新增的纺织额,只责成每年的定额,得以减少了三分之二的新增纺织额。皇帝命令建造鏊山灯,估计要耗费三万多两⽩银,又命令在长信门建造光泰殿、瑞祥阁,朱衡都上奏劝阻了。等到神宗即位,首先就命令停止织造,但太监不马上奉行诏令,并且请求增添织染所的颜料。朱衡上奏争辩,都请求成功了。皇太后传谕拨发金币在涿州修造碧霞元君庙。朱衡又争辩,皇帝答复知道了。 朱衡 ![]() ![]() 潘季驯,字时良,乌程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的进士。授职为九江推官。升任御史,为广东巡按。推行均平里甲法,广东的人觉得大为便利。临到将离职时,他还上奏请求告诫后来的人遵守此法,皇帝依从了他。晋升为大理寺丞。四十四年,他由左少卿晋升为右佥都御史,总管河道。他与朱衡共同开挖新河,被加封为右副都御史。不久因奔⽗⺟的丧事而离职。 隆庆四年(1570),⻩河在邳州和睢宁决堤。他出任原职,再度负责河道,堵塞决口。第二年,工程完成,因驱使漕运船只进⼊新河漂散沉没了很多而获罪,被勘河给事中雒遵弹劾而遭罢免。 万历四年(1576)夏天,他再次出任官职,担任江西巡抚。第二年冬天,被召为刑部右侍郞。当时,⻩河在崔镇决口,滔滔⻩⽔向北奔流,清河口淤塞,整个淮河河 ![]() 第二年冬天,两条河的工程完工。第三年舂天,他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升任工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潘季驯初次到⻩河上游,视察虞城、夏邑、商丘,估量地势。旧⻩河的上游,从新集经过赵家圈、萧县,徐州小浮桥,⽔势极为深广。自从嘉靖中期⻩河北移,河 ![]() 潘季驯的复出,是因为张居正的支持。张居正死后,家属全部被幽噤,儿子张敬修上吊杀自。潘季驯劝谏:“张居正的⺟亲年过八十,早晚会去世,请求下诏以特别的恩惠宽恕她。”又认为治张居正的罪太急迫了,宣称张居正的家属死于此案的已达数十人。在此之前,御史李植、江东等人与大臣申时行、杨巍相互攻击。潘季驯极力支持申时行、杨巍,痛斥言官,言官们很恼怒。于是李植弹劾潘季驯与张居正结 ![]() 万历十三年(1585),御史李栋上奏替他鸣冤:“隆庆年间,⻩河在崔镇决口,将漕运通道阻梗。多年来,百姓定居,⻩河⽔安然流淌,人们都说:‘这是潘尚书的功劳。’过去已故大臣宋礼治理会通河,至今都受益,陛下应允了督臣万恭的请求,给予他谥号和荫庇。现在潘季驯的功绩不在宋礼之下,却在⾝存之⽇,成为一般平民,难道这不损害大臣建功立业之心,损害朝廷酬报功勋的典制吗?”御史董子行也称潘季驯的罪行轻处罚重。诏令将他们的俸禄全部剥夺了,此后举荐的人不断。 万历十六年(1588),给事中梅国楼又举荐他。于是启用潘季驯任右都御史,全权督察河道。从吴桂芳之后,治河与漕运由一人总理,此时又设置专职官吏。第二年,⻩河⽔暴涨,冲⼊夏镇,毁坏田园房屋,居民多被淹死。潘季驯又筑堤堵塞决口。十九年冬天,他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 潘季驯总计四次奉命治理⻩河,前后达二十七年, ![]() 王宗沐,字新甫,临海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的进士。授职为刑部主事。与同僚李攀龙、王世贞等人,以诗词、文字相互结 ![]() 三次迁官后升任山西右布政使。当时山西连续灾荒,王宗沐趁上京觐见皇帝之机上奏说:“山西诸郡都受荒灾,太原尤其严重。三年来,都是如此,一百多里听不见 ![]() ![]() ![]() ![]() ![]() ![]() 隆庆五年(1571),给事中李贵和请求开挖胶莱河。王宗沐认为此事难办,不⾜以振兴漕运,致函给朝廷劝阻此事。他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管漕运,兼任凤 ![]() 又因为它的地势⾼多礁石,蛟龙出没却没有巢⽳。所以登州有海市,由石气与⽔气相互搏击,映在石上就形成了,石气能够超出⽔面,因为石头离⽔近的缘故。北海较浅,就是明显的应验。可以弥补运河的不⾜,没有比这更便利的事情。”他趁势逐条上奏陈述了七件便利的事情。第二年三月运送十二万石米由淮安⼊海,五月份抵达天津。陈述功绩时,他与梁梦龙一起晋级,被赏赐金币。但是南京给事中张焕称:“听说有八艘船漂走或沉没了,损失三千二百石米。王宗沐预计有此损失,私下派人买粮补充。米可以补充,人命可以补充吗?王宗沐掩饰视听,不合乎大臣的道义。”王宗沐上奏争辩,请求核查。皇帝下诏施行先前的意见, ![]() 王宗沐认为徐、邳地区的民俗蛮横、凶悍,很奷诈、狡猾,沿海地区走私的盐贩出没,六安、霍山地区暗中盗矿的人很多,奏请设置守将。又召募豪侠富户的三百多人充当义勇兵,责令他们追捕盗贼,此后都按功授予官职。调任南京刑部右侍郞,改任工部职。不久又升任刑部左侍郞,奉旨巡视宣、大、山西各镇的边防事务。⺟亲去世后他回乡了。万历九年(1581),他在京官考核中被罢免,不予进职。在家闲居十多年后去世。被赠封为刑部尚书。天启初年,追授谥号为襄裕。 徐贞明,字孺东,贵溪人。⽗亲徐九思,参见《循吏传》。徐贞明考取了隆庆五年(1571)的进士。任浙江山 ![]() 起初,徐贞明担任给事中,就⽔利和军班两事上奏,称: “京城雄居上游,兵源和粮食都应取之于京郊,现在都仰仗东南地区供给。难道西北地区古时的富強之地,不可以充实粮仓、训练兵卒吗?赋税出自于对民脂民膏的搜刮,但是军船船夫的费用,常达到开支数石才能运来一石,东南地区的财力枯竭。又因为河道多变,运输线多处阻梗,颇有隐隐忧虑。听说陕西、河南的旧渠废堰,处处存在;山东的诸眼泉⽔,引灌那里就可以成为农田;但是京郊的几个郡,有的有支流流经,有的当地就有山涧泉⽔涌出,都⾜以供给灌溉。北方人不 ![]() ![]() “至于从永平、滦州到沧州、庆云,満地芦苇,土地肥沃。元代的虞集想在京城东面临海的地区筑塘蓄⽔以便开辟稻田。如果仿效虞集的意见,招揽南方人,让他们耕耘,北起辽、海,南临青、齐,都是良田。应该特派专员,给他权力,不必阻止非议,保障时间,不求近期功效。或者抚恤穷困的百姓给他们提供耕牛和粮种,或者任用富户而延缓对他们征收赋税,或者选择強健的士卒分别建立屯营,或者招募南方人给予附籍用地的便利。等待有了成绩,再推广到河南、山东、陕西。可望使东南地区的漕运减少,西北地区的储蓄常保充⾜,家国永远没有穷困之⽇。” 他关于军班的奏章称: “东南地区的百姓一向柔弱,不能担负边远地方的防卫。现在远隔数千里征兵,使他们骨⾁分离。而军队的壮士出自户丁,帮助解运出自里甲,每支队伍的开支不下一百两⻩金。而且不是土著兵的队伍,没有长期定安的志向,动辄贿赂卫所的长官请求回乡。卫所的长官从其贿赂中谋利,并且可以冒领粮饷,也就放纵他们。这使东南地区的百姓困苦,却对军政没有实质 ![]() 事情都下达给有关部门。兵部尚书谭纶称征兵的制度不可偏废。工部尚书郭朝宾则认为⽔田劳累百姓请求等待他⽇。事情就都被搁置起来了。 等到徐贞明被贬职,到了潞河,始终认为先前的提议可以实施,就撰写了《潞⽔客谈》完备他的观点。它的大意是说: “西北地区遇上旱灾就⾚地千里,遇上涝灾就万顷洪流,唯有晴雨适调才可能有常年的 ![]() ![]() ![]() ![]() 潭纶读后赞美:“我在边塞任职很久,知道它必然可以推行。”不久顺天巡抚张国彦、副使顾养谦在蓟州、永平、丰润、⽟田推行此法,都有效果。等到徐贞明返回朝廷,御史苏瓒、徐待极力称道此法可以推行,而且给事中王敬民又特意上奏评论与举荐,神宗才晋升徐贞明为少卿,赏赐他敕令,命令他与抚按大臣们核查、商议。 当时苏瓒刚刚奉命巡视边关,又献计说:“治⽔与垦田相互协调,没有不治好⽔却可以开垦田亩的。京郊最忧患的河流是卢沟、滹沱两条河流。卢沟发源于桑⼲河,滹沱发源于泰戏河,源远流长。又汇聚了深、易、濡、泡、沙、滋各条河⽔,散布各淀,泉渠溪流都注⼊其中。所以⾼桥、⽩洋等淀,大的方圆一二百里,小的也有四五十里。每当夏秋受涝积,肥沃的农田变成咸卤地,菽麦变成芦苇,很可惜呀。现在治⽔的办法有三条:疏浚河道排除⽔的堵塞,疏通渠道减少各淀的⽔势,撤除弯曲的堤防使百姓都能受益。”皇帝将奏章一起下达给徐贞明。 徐贞明亲自到京东的州县,审察⾼原和低地,揣度土壤的适宜情况,详细巡视河⽔的分合态势,上奏逐条陈述事宜。户部尚书毕锵等人极力赞助他,采用徐贞明的奏疏,建议着手六件事:请按郡县有司开垦田亩的勤懒情况列出前后次序听凭徐贞明举荐、弹劾;适宜种稻的地方渐渐劝民众种稻,适宜种黍、粟的地方依旧,不急速责令他们完成;召募南方人,提供⾐食农具,使他们以一教十;能开垦百亩以上的人,就可以世代以此为业,弟子能够寄托户籍⼊学,其中卓有成效的人,仿效古时对孝顺⽗⺟、敬爱兄长积极耕作的人的奖励办法, ![]() 徐贞明先到永平,召募南方人进行倡导。到了第二年二月,已经开垦三万九千多亩田。他又遍巡各条河流,探究源流,全部分派职责,准备大举疏浚。但是太监、外戚中占据闲田的人,担心兴修了⽔田使自己失去了利益,争相称此举不好。在皇帝面前进行无 ![]() 徐贞明才思敏捷,办事⼲练,颇有治理世务的抱负。京东的⽔田实为百世的好事,事情刚刚兴起就被虚浮的议论阻挠,舆论的人对此都很惋惜。刚讨论的时候,吴地人伍袁萃对徐贞明说:“可以让百姓跟从,不可以让他们明了。你的话,太说得详尽了。”徐贞明询问原因,伍袁萃讲:“北方人害怕东南地区的漕运负担加派到西北地区,厌烦的话必然会出现。”徐贞明沉默不语。不久王之栋竟然如袁萃预先所说那样进行上奏弹劾。 Www.IgMxS.CoM |
上一章 明史 下一章 ( → ) |
元史金史辽史宋史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新唐书旧唐书北史南史 |
张廷玉等的免费历史小说《明史》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明史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明史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