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是张廷玉等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史 作者:张廷玉等 | 书号:10209 时间:2017/3/26 字数:31264 |
上一章 章一百零八 下一章 ( → ) | |
万士和 王之诰( 刘一儒) 吴百朋 刘应节(徐栻) 王遴 毕锵舒化 李世达 曾同享(弟乾亨)辛自修 温纯 赵世卿 李汝华 万士和,字思节,宜兴人。⽗吉,桐庐训导,有学术。士和成嘉靖二十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礼部主事。⽗丧除,乞便养⺟,改南京兵部。累迁江西佥事,岁裁上供瓷器千计。迁贵州提学副使,进湖广参政。抚纳叛苗二十八砦,以功赉银币。三殿工兴,采木使者旁午。士和经画备至,民赖以安。迁江西按察使,之官逾期,劾免。起山东按察使,再行广东左布政使。政事故专决于左,士和曰:“朝廷设二使,如左右手,非有轩轾。”乃约右使分⽇治事。召拜应天府尹,道迁右副都御史。督南京粮储,奏请便民六事。隆庆初,进户部右侍郞,总督仓场。寻改礼部,进左。引疾归。神宗立,起南京礼部侍郞,署国子监事。万历元年,礼部尚书陆树声去位。张居正用树声言,召士和代之。条上崇俭数事。又以灾祲屡见,奏乞杜幸门,容戆直,汰冗员,抑⼲请,多犯时忌。俺答及所部贡马,边臣请加官赏。士和言赏赉有成额,毋徇边臣额外请,从之。方士倚冯保求官,士和持不可。成国公朱希忠殁,居正许赠王,士和力争。给事中余懋学言事得罪,士和言直臣不当斥。于是积忤居正。给事中朱南雍承风劾之,遂谢病去。居正殁,起南京礼部尚书,再疏引年不赴。卒,年七十一。赠太子少保,谥文恭。 王之诰,字告若,石首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吉⽔知县。迁户部主事,改兵部员外郞,出为河南佥事。讨师尚诏有功,转参议。调大同兵备副使。以捣板升功,增俸一级,进山西右参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大兴屯田,每营垦田百五十顷,役军四百人。列上便宜八事,行之。召为兵部右侍郞。寻以左侍郞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隆庆元年,就进右都御史。俺答犯石州,之诰令山西总兵官申维岳、参将刘宝、尤月、黑云龙四营兵尾之南下,而檄大同总兵官孙吴、山西副总兵田世威等出天门关,遏其东归。巡抚王继洛驻代州不出,维岳不敢前,石州遂陷。杀人数万,所过无孑遗,大掠十有四⽇而去。事闻,维岳、世威、宝论死,继洛戍边,吴落职。之诰以还守南山,止贬二秩。 明年,诏之诰以左侍郞巡视蓟、辽、保定、宣、大、山西,侍郞刘焘巡陕西、延绥、宁夏、甘肃。之诰以疾辞,代以冀练。已,复因给事中张卤言,皆罢不遣。三年,起督京营。进右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以延宁将士捣巢功,予一子官,迁南京兵部尚书。神宗嗣位,召拜刑部尚书。张居正专政,之诰与有连,每规切之。万历三年,乞假送⺟归,逾时不至,被劾。会之诰亦奏请终养,遂报许。后居正丧⽗夺情,杖言者阙下。归葬还阙,之诰以召还直臣收人心为劝。卒,赠太子太保,谥端襄。 时有夷陵刘一儒者,字孟真,亦居正姻也。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屡官刑部侍郞。居正当国,尝贻书规之。居正殁,亲 ![]() ![]() 吴百朋,字维锡,义乌人。嘉靖二十六主年进士。授永丰知县。徵拜御史,历按淮、扬、湖广。擢大理寺丞,进右少卿。 四十二年夏,进右佥都御史,抚治郧 ![]() 初,广东大埔民蓝松山、余大眷倡 ![]() ![]() ![]() ![]() 隆庆初,吏部以百朋积苦兵间,稍迁大理卿。给事中欧 ![]() ![]() 刘应节,字子和,濰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井陉兵备副使,兼辖三关。三关属井陉道自此始。四十三年,以山西右参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丧归。隆庆元年,起抚河南。俺答寇石州,山西 ![]() 四年秋,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旋进兵部右侍郞兼右佥都御史,代谭纶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奏罢永平、密云、霸州采矿。又因御史傅孟舂言,议诸镇积贮,当计岁丰歉。常时以折⾊便军,可以积粟;凶岁以本⾊济荒,可以积银。又明年建议通漕密云,上疏曰:“密云环控嘲、⽩二⽔,天设之以便漕者也。向二⽔分流,到牛栏山始合。通州运艘至牛栏山,以上陆运至龙庆仓,输挽甚苦。今⽩⽔徙流城西,去嘲⽔不二百武,近且疏渠植坝,合为一流,⽔深漕便。旧昌平运额共十八万石有奇,今止十四万,密云仅得十万,惟赖召商一法,而地瘠民贫,势难长恃。闻通仓粟多红朽。若漕五万石于密云,而以本镇折⾊三万五千两留给京军,则通仓无腐粟,京军沾实惠,密云免佥商,一举而三善备矣。”报可。 给事中陈渠以蓟镇多虚伍,请核兵省饷。应节上疏曰:“国初设立大宁,蓟门犹称內地。既大宁內徙,三卫反覆,一切防御之计,与宣、大相埒,而额兵不満三万。仓卒召外兵,疲于奔命,又半孱弱。于是议减客兵,募土著,而游食之徒,饥聚 ![]() ![]() 万历元年,进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郞,总督如故。进南京工部尚书,召为戎政尚书,改刑部。锦⾐冯邦宁者,太监保从子,道遇不引避,应节叱下之,保不悦。会云南参政罗汝芳奉表至京,应节出郭与谈禅,给事中周良寅疏论之,遂偕汝芳劾罢。卒,赠太子少保。 初,王宗沐建议海运,应节与工部侍郞徐栻请开胶莱河,张居正力主之。用栻样兼佥都御史以往,议凿山引泉,计费百万。议者争驳之。召式还,罢其役。栻,常 ![]() 王遴,字继津,霸州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绍兴推官。⼊为兵部主事,历员外郞。峭直矜节概,不妄 ![]() 四十五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寇大⼊定边、固原,总兵官郭江战殁。总督陈其学、陕西巡抚戴才坐免,遴贬俸一秩。隆庆改元,寇六⼊塞,皆失利去。而御史温如⽟论遴不已,解官候勘。后御史杨鉁勘上其功,遂以故官巡抚宣府。总兵官马芳骁勇,寇不敢深⼊。遴乃大兴屯田,边储赖之。秩満,进右副都御史。寻召拜兵部右侍郞。省亲归,起协理戎政。 神宗立,张居正秉政。遴其同年生,然雅不相能。会议阅边,遴请行。命往陕西四镇。峻绝馈遗。事竣,遽移疾归。居正殁,始起南京工部尚书。寻改兵部,参赞机务。守备中官丘得用滥役营军,遴奏噤之,因奏行计安留都十二事。召拜户部尚书。先奉诏蠲除及织造议留共银百七十六万余两,命于太仓库补进,遴言:“陛下历十余年之储积,仅三百余万,今因一载蠲除,即收补于库。计十余年之积,不⾜偿二年取补之资。矧金花额进岁当百万,自六年以后增进二十万,今合六年计之,不啻百万矣。库积非源泉,岁进不已,后将何继?”因言京、通二仓粮积八百万石,⾜供九年之需,请量改折百五十万石,三年而止。诏许一年。 时尚宝丞徐贞明、御史徐待开京东⽔田,遴力赞之,议遂决。故事,户部银专供军国,不给他用。帝大婚,暂取济边银九万两为织造费,至是复 ![]() 改兵部尚书。辽东总兵官李成梁赂遗遍辇毂,不敢至遴门。遴在户部频执争,已为中官所嫉。会帝阅寿宮,中官持御批索马。遴以为题本当钤印,司礼传奉由科发部,无径下部者,援故事执奏。帝不悦。大学士申时行尝以管事指挥罗秀属遴补锦⾐佥书,遴格不许。时行乃调旨责遴擅留御批,失敬上体。御史因 ![]() 毕锵,字廷鸣,石埭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郞中,擢浙江提学副使,迁广西右参政,进按察使,再迁湖广左布政使。召为太仆卿,未至,改应天尹。海瑞抚江南,移檄京府,等于属吏,锵却不受。瑞察锵政,更与善。进南京户部右侍郞,督理粮储。 万历二年,⼊为刑部右侍郞。改户部,总督仓场。擢南京户部尚书,谢病去。起南京工部尚书,就改吏部,征为户部尚书。帝以风霾谕所司陈时政,锵以九事上。中言:“锦⾐旗校至万七千四百余人,內府诸监局匠役数亦称是。此冗食之尤,宜屏除冒滥。州县丈田滋弊,云南鼓铸不酬工直,官已裁而复置,田 ![]() ![]() ![]() 隆庆初,三迁刑科给事中。帝任宦官,旨多从中下。化言:“法者天下之公,大小罪犯宜悉付法司。不当,则臣等论劾。若竟自敕行,则喜怒未必当,而法司与臣等俱虚设。”诏是其言。冬至郊天,闻帝咳声,推论 ![]() ![]() ![]() ![]() ![]() ![]() 四年热审,请释累臣郑履淳、李芳,及朝审,又请释李已,皆得宥。时⾼拱当国,路楷、杨顺以构杀沈炼论死。拱 ![]() ![]() 万历初,累擢太仆少卿。复以疾归。由南京大理卿召拜刑部左侍郞。云南缅贼平,帝御午门楼受俘。化读奏词,音吐洪亮,进止有仪,帝目属之。会刑部缺尚书,手诏用化。化言:“陛下仁心出天 ![]() ![]() 十四年,应诏陈言。请信诏令,清狱讼,速讯谳,严检验,噤冤滥,而以格安天民归本圣心。帝嘉纳焉。帝虑群下欺罔,间有讦发,辄遣官逮捕,牵引证佐,文案累积。化言:“主术贵执要,不当侵有司;徒使人归过于上,而下得缘以饰非。”潞王府小校以事为兵马司吏目所笞,帝怒,逮吏目下诏狱,掠死,又罪其捕卒七人。化争之。诏罪为首一人,余并获宥。明年,京察拾遗,南京科道论及化。遂三疏乞归。帝不许。会当虑囚,复起视事。中贵传帝意宥重辟三十余人,化争不可。诏卒从其议。寻称病笃,乃听归。卒,赠太子少保,谥庄僖。李世达,字子成,泾 ![]() 万历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寻进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未上,改抚浙江。旋移疾归,起督漕运兼巡抚凤 ![]() 俄召为刑部尚书。中官张德殴人死,世达请置于理,刑科唐尧钦亦言之,德遂属吏。大兴知县王阶坐挞乐舞生下吏,帝密遣两校尉侦之,谳⽇为巡风主事孙承荣所拒。校尉还奏,帝怒诘世达。世达言侦伺非大体。承荣竟夺俸。东厂太监张鲸有罪,言官 ![]() ![]() ![]() 曾同亨,字于野,吉⽔人。⽗存仁,云南布政使。同亨举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改礼部,迁吏部文选主事。故事,丞簿以下官,听胥吏铨注,同亨悉躬亲之。与陆光祖、李世达齐名。隆庆初,为文选郞中,荐用遗佚几尽。进太常少卿,请急去。万历初,起大理少卿。历顺天府尹,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御史刘台得罪张居正,同亨,台姊夫也,给事中陈三谟 ![]() 居正卒,起南京太常卿。召为大理卿,迁工部右侍郞。督治寿宮,节浮费三十余万。由左侍郞进尚书。军器自外输,率不中程,奏请半收其直,又请减织造之半。皆报可。汝安王妃乞桥税,同亨拒之。帝竟如妃请。內府工匠,隆庆初数至万五千八百人,寻汰二千五百人,而中官滥增不已。同亨疏请清厘。已得旨,中官复奏寝之。给事中杨其休疏争,弗纳。同亨弟乾亨请裁冗员以裕经费,京卫诸武臣谓减己月俸也,大哗,伺同亨出朝,围而噪之。同亨再乞休,不得请。九门工成,加太子少保。力乞去,诏乘传归。起南京吏部尚书,辞不拜。久之,再起故官,累辞乃就职。税使所在 ![]() 同亨初⼊吏部,严嵩其乡人,尚书吴鹏则⽗同年也,同亨无私谒。尝止宿署舍,弥月不归。雅与罗汝芳、耿定向善。尚书杨博痛诋伪儒,同亨曰:“此中多暗修,非可概斥。即使 ![]() 弟乾亨,字于健。从罗洪先学。登万历五年进士,除合肥知县,调休宁。擢御史。给事中冯景劾李成梁被谪,乾亨以尚书张学颜右成梁也,并劾之。帝怒,黜为海州判官。稍迁大名推官,历光禄少卿。十八年冬,敕兼监察御史,阅视大同边务。劾罢总兵官以下十余人。大同士兵岁饷万二千石,兵自征之,民不胜扰。乾亨议留兵二百,余尽汰之。屡奏边备事宜,辄中机要。诸武弁之诟同亨也,大学士王家屏遣谕之曰:“天下有叛军,宁有叛臣?若曹于噤地辱大臣,罪且死。”诸人乃散去。尚书石星言贵臣被辱,大伤国体,给事中钟羽正亦言之。不报。家屏密揭力争,乃夺掌后府定国公徐文璧禄半岁,而治首事者以法。乾亨寻进大理丞,迁少卿。考功郞赵南星以考察事被斥,乾亨论救,侵执政,复移书辨之。廷推巡抚者三,俱不用。遂引疾归,未几卒。乾亨言行不苟,与其兄并以名德称。 辛自修,字子吉,襄城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除海宁知县。擢吏科给事中,奏言:“吏部铨注,遴才要矣,量地尤急。迩京府属吏以大计去者十之五,岂畿辇下独多不肖哉?地艰而事猥也。请量地剧易以除官,量事繁简以注考。”吏部善其言,请令抚按举劾如自修议。巡视京营,劾典营务镇远侯顾寰、协理佥都御史李燧,请戒寰罢燧。从之。历迁礼科都给事中。诚意伯刘世延不法,自修极论其奷。诏⾰任噤锢。隆庆元年,给事中胡应嘉言事斥,自修疏救。未几,论夺尚书顾可学、徐可成,侍郞朱隆禧、郭文英赠谥;以可成由⻩冠,文英由工匠,可学、隆禧俱以方药进也。擢太仆少卿,引疾归。 万历六年,起应天府丞,再迁光禄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六府。奏减均徭里甲银六万两,增筑雄、任丘二县堤,以御滹沱⽔患。每岁防秋,巡抚移驻易州,征所部供费,防秋已罢,征如故,自修奏已之。⼊历大理卿,兵部左、右侍郞,擢南京右都御史。御史沈汝梁者,巡视下江,用馈遗为名,尽括所部赎鍰,自修劾奏之。帝方 ![]() 十五年,大计京官,府政 ![]() ![]() ![]() 自修之进也,非执政意,故不为所容。久之,起南京刑部尚书。复以工部尚书召。未上,卒。赠太子太保,谥肃敏。 德新,安福人,后起官至光禄丞。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由寿光知县征为户科给事中。隆庆三年,穆宗既禫除,犹不与大臣接。纯请遵祖制延访群工,亲决章奏,报闻。屡迁兵科都给事中。倭陷广东广海卫,大杀掠而去。总兵刘焘以战却闻,纯劾焘欺罔。时方召焘督京营,遂置不问。黔国公沐朝弼有罪,诏许其子袭爵。纯言事未竟,不当遽袭。中官陈洪请封其⽗⺟,纯执不可。言官李已、石星获谴,疏救之。初,赵贞吉更营制,三营各统一大将。以恭顺侯吴继爵典五军,而都督袁正、焦泽典神枢、神机。继爵聇与同列,固辞。帝为罢二人,尽易以勋臣。纯请广求将才,毋拘世爵,不纳。已,复命文臣三人分督之,时号“六提督”纯以政令多门,极陈不便,遂复旧制。俺答请贡市,⾼拱定议许之。纯以为弛边备,非国中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 万历初,用荐起河南参议。十二年,以大理卿改兵部右侍郞兼右副都御史,巡抚浙江。⼊为户部左侍郞,进右副都御史,督仓场。⺟忧去。进南京吏部尚书。召拜工部尚书。⽗老,乞养归。终丧,召为左都御史。 矿税使四出,有司逮系累累,纯极论其害,请尽释之,不报。已,诸阉益横,所至剽夺,污人妇女。四方无赖奷人蜂起言利:有请开云南塞外宝井者;或又言海外吕宋国有机易山,素产金银,岁可得金十万、银三十万;或言淮、扬饶盐利,用其策,岁可得银五十万。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缅人方伺隙,宝井一开,兵端必起。余元俊一盐犯,数千赃不能输,而 ![]() ![]() 先是,御史顾龙桢巡按广东,与布政使王泮语不合,起殴之,泮即弃官去。纯劾罢龙桢。御史于永清按陕西贪,惧纯举奏,倡同列救龙桢,显与纯异,以胁制纯,又与都给事中姚文蔚比而倾纯。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 ![]() ![]() ![]() 纯清⽩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卒,赠少保。天启初,追谥恭毅。 赵世卿,字象贤,历城人。隆庆五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张居正当国,政尚严。州县学取士不得过十五人;布按二司以下官,虽公事毋许乘驿马;大辟之刑,岁有定额;征赋以九分为率,有司不及格者罚;又数重谴言事者。世卿奏匡时五要。请广取士之额,宽驿传之噤,省大辟,缓催科,而末极论言路当开,言:“近者台谏习为脂韦,以希世取宠。事关军国,卷⾆无声。徒摭不急之务,姑塞言责。延及数年,居然⾼踞卿贰,夸耀士林矣。然此诸人岂尽矩诟无节,忍负陛下哉,亦有所惩而不敢耳。如往岁傅应祯、艾穆、沈思孝、邹元标皆以建言远窜,至今与戍卒伍。此中才之士,所以內自顾恤,宁自同于寒蝉也。宜特发德音,放还诸人,使天下晓然知圣天子无恶直言之意,则士皆慕义输诚,效忠于陛下矣。”居正 ![]() 居正死,起户部郞中,出为陕西副使。累迁户部右侍郞,督理仓场。世卿饶心计。凡所条奏,酌剂赢缩,军国赖焉。户部尚书陈垞有疾,侍郞张养蒙避不署事,帝怒,并罢之,而进世卿为尚书。时矿税使四出为害,江西税监潘相至擅捕系宗室。曩时关税所⼊岁四十余万,自为税使所夺,商贾不行,数年间减三之一,四方杂课亦如之。岁⼊益寡,国用不支,边储告匮,而內供⽇繁。岁增金花银二十万,宮帑⽇充羡。世卿请复金花银百万故额,罢续增数,不许。乞发內库银百万及太仆马价五十万以济边储,复忤旨切责。世卿又请正潘相罪,且偕九卿数陈其害,皆不纳。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 ![]() 三十二年,苏、松税监刘成以⽔灾请暂停米税。帝以岁额六万,米税居半,不当尽停,今以四万为额。世卿上言:“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 ![]() 其夏,雷火毁祖陵明楼,妖虫蚀树,又大雨坏神道桥梁。帝下诏咨实政。世卿上疏曰: 今⽇实政,孰有切于罢矿税者!古明主不贵异物,今也聚悖⼊之财,敛苍生之怨,节俭之谓何?是为君德计,不可不罢者一。多取所以招尤,慢蔵必将诲盗。鹿台、钜桥,⾜致倒戈之祸。是为宗社计,不可不罢者二。古者家国无事则预桑土之谋,有事则议金汤之策。安有凿四海之山,榷三家之市, ![]() ![]() ![]() 陛下试思:服食宮室,以至营造征讨,上何事不取之民,民何事不供之上?嗟此⾚子,曾无负于国,乃民方 ![]() ![]() ![]() ![]() ![]() ![]() 帝优答之,而不行。至三十四年三月,始诏罢矿使,税亦稍减。然辽东、云南、四川税使自若,吏民尤苦之。云南遂变作,杨荣被戕。而西北⽔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逾月复奏请捐內帑百万佐军用,不从。世卿遂连章求去,至十五上,竟不许。先是,福王将婚,进部帑二十七万,帝犹以为少,数遣中使趣之。中使出谇语,且劾世卿抗命。世卿以为辱国,疏闻于朝,帝置不问。至三十六年,七公主下嫁,宣索至数十万。世卿引故事力争,诏减三之一。世卿复言:“陛下大婚止七万,长公主下嫁止十二万,乞陛下再裁损,一仿长公主例。”帝不得已从之。福王新出府第,设崇文税店,争民利,世卿亦谏阻。 世卿素励清 ![]() ![]() 李汝华,字茂夫,睢州人。万历八年进士。授兖州推官。征授工科给事中,尝劾戎政尚书郑洛不职。及出阅甘肃边务,洛方经略西事,主和戎。汝华疏洛畏敌贻患,且劾诸将吏侵军资,复请尽垦甘肃闲田。还朝,历吏科都给事中,多所纠擿。 寻迁太常少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税使四出,议括关津诸税输內府。汝华以税本饷军,力争止之。既而诏四方税务尽领于有司,以其半输税监,进內府,半输户部。独江西潘相勒有司悉由己输。汝华极论相违诏,帝竟如相议,且推行之四方。 汝华在赣十四年,威惠甚著,进秩兵部右侍郞,召拜户部左侍郞。尚书赵世卿去位,遂掌部事。福王庄田四万顷,诏旨屡趣,不能及额。汝华数偕廷臣执争,仅减四之一。及王既之国,诏许自遣使督租,所在驿 ![]() 四十六年,郑继之去,兼摄吏部事。畿辅、陕西大饥,汝华请振,皆不报。辽东兵事兴,骤增饷三百万。汝华累请发內帑不得,则借支南京部帑,括天下库蔵余积,征宿逋,裁工食,开事例。而辽东巡抚周永舂请益兵加赋,汝华议:天下田赋,自贵州外,亩增银三厘五毫,得饷二百万。明年,复议益兵增赋如前。又明年四月,兵部以募兵市马,工部以制器,再议增赋。于是亩增二厘,为银百二十万。先后三增赋,凡五百二十万有奇,遂为岁额。当是时,內帑山积,廷臣请发,率不应。计臣无如何,遂为一切苟且之计,苛敛百姓。而枢臣征兵,乃远及蛮方,致奢崇明、安邦彦相继反,用师连年。又割四川、云南、广西、湖广、广东所加之赋以饷之,而辽饷仍不充,天下已不可支矣。 汝华练达勤敏,立朝无 ![]() ![]() 赞曰:古称文昌政本,七卿之任,盖其重矣。万士和诸人奉职勤虑,异夫依阿保位之流;刘应节、王遴、舒化、李世达尤其卓然者哉。李汝华司邦计,值兵兴饷绌,请帑不应,乃不能以去就争,而权宜取济,遂与裒刻聚敛者同讥。时事至此,其可叹也夫! 部分译文 万士和,字思节,宜兴人。⽗亲万吉,为桐庐训导,有学术造诣。万士和为嘉靖二十年(1541)的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礼部主事。⽗丧期満,请求就便赡养⺟亲,改任南京兵部的职务。逐渐迁职为江西佥事,一年裁减上供瓷器上千件。调任贵州提学副使,升任湖广参政。安抚、接纳了二十八寨的叛 ![]() ![]() 他出任山东按察使,再调任广东左布政使。政事以往专门由左职决定,万士和称“:朝廷设置左右布政,如同左右手,没有轻重⾼低。”于是与右使相约分⽇办事。皇帝召见,任命他为应天府尹,循例调任为右副都御史。督导南京的粮食储备,奏请六项便利百姓的事。隆庆初年,晋升为户部右侍郞,统管仓场。不久,改任礼部职,晋升为左侍郞。称病回乡。 神宗即位,他出任南京礼部侍郞,负责国子监的事务。万历元年(1573),礼部尚书陆树声离职。张居正采纳了陆树声的建议,召万士和代替他。上任后逐条奏陈崇尚节俭的数件事。又因为灾异与不祥之气屡次出现,奏请关闭宠幸之门,容纳刚直,淘汰冗员、抑制分外求请,大都触犯了当时的噤忌。俺答与部属贡奉马匹,边防大臣奏请增加对他们的官方奖赏。万士和称赏赐有规定的数额,不要依从边防大臣额外的请求,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方士倚仗冯保请求封官,万士和坚决不同意。成国公朱希忠去世,张居正同意赠封为王,万士和极力争辩。给事中余懋学议论事情被治罪,万士和称正直的大臣不应当责备。因此屡次抵触张居正。给事中朱南雍乘机弹劾他,他便告病离去。张居正去世后,请他出任南京礼部尚书,他再次上奏延年不赴任。直至他去世了,享年七十一岁。赠封为太子少保,谥号文恭。 王之诰,字告若,石首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的进士。授职为吉⽔知县。升任户部主事,改任兵部员外郞,出京担任河南佥事。讨伐师尚诏有功,转为参议。调迁为大同的兵备副使。因为捣毁蒙古居屋的功劳,增加一级俸禄,晋升为山西右参政。又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他大兴屯田,每营开垦田地一百五十顷,服役的军士四百人。向皇上奏陈八项便利、适宜的事情,世宗施行了他的主张。召见他,任命为兵部右侍郞。不久,他以左侍郞的⾝份总督宣府、大同、山西的军务。 隆庆元年(1567),他升任右都御史。俺答犯侵石州,王之诰命令山西总兵申维岳,参将刘宝、尤月、黑云龙四营的兵马尾随他南下,传达檄文征召大同总兵官孙吴、山西副总兵田世威等人出征天门关,遏制他们向东的归途。巡抚王继洛驻扎在代州不出征,申维岳不敢前进,于是石州陷落。俺答杀害数万人,所过之处没有孑遗,大肆掠夺了十四天后离去。事情被朝廷知道后,申维岳、田世威、刘宝被处死,王继洛戍守边关,孙吴被撤职。王之诰因为回守南山,只降了两级。 第二年诏令王之诰以左侍郞的⾝份巡视蓟、辽、保定、宣、大、山西,侍郞刘焘巡视陕西、延绥、宁夏、甘肃。王之诰因疾病辞官。由冀练代替。此后,又因为给事中张卤的劝谏,两人都被罢免而不作派遣。隆庆三年(1569),出任官职督导京营。晋升右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的军务。因为延宁的将士捣毁敌人巢⽳的功劳,给他的一个儿子授予官职,他升任南京兵部尚书。 神宗继位,任命他为刑部尚书。张居正专权,王之诰与他有姻亲关系,每每规劝他。万历三年(1575),他请求护送⺟亲而请假回乡,逾期不返朝廷,被弹劾。遇王之诰也奏请终养天年,便答复可以。后来张居正的⽗亲去世,丧期未満就提前⼊仕,在朝廷杖责议论的人。张居正回乡葬了⽗亲后返回朝廷,王之诰劝他召回正直的大臣,收买人心。王之诰去世后,被赠为太子太保,谥号端襄。 吴百朋,字维锡,义乌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的进士。授职为永丰知县。他受征召,就任御史,历任淮、扬、湖广的按察使。晋升为大理寺丞、右少卿。 嘉靖四十二年(1563)夏天,他升任右佥都御史、郧 ![]() ![]() ![]() 起初,广东大埔的百姓蓝松山、余大眷倡导叛 ![]() ![]() ![]() ![]() ![]() ![]() ![]() ![]() 隆庆初年,吏部因为吴百朋颇受兵营之苦,渐次升他任大理卿。给事中欧 ![]() ![]() 万历初年,奉命巡视宣州、大同、山西三镇。吴百朋以粮饷、险隘、兵马、器械、屯田、盐法、番马、逆 ![]() 刘应节,字子和,潍县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的进士。授任户部主事。历任井陉兵备副使,兼管三关。三关从此隶属井陉道。四十三年,任山西右参政,升任右佥都御史,管理辽东。因⺟亲去世而回乡。 隆庆元年(1567),出任河南地方官。俺答犯侵石州,山西 ![]() ![]() 隆庆四年(1570)秋天,升任右副都御史,负责原来的辖区,不久,晋升为兵部右侍郞兼右佥都御史,代替谭纶统管蓟、辽、保定的军务。他上奏罢除了永平、密云、霸州的采矿活动。又因为御史傅孟舂的谏言,讨论各镇的贮备,应当考虑到年成的丰歉。平常的时候可以折成银两方便军队,可以积蓄粟⾕;灾荒之年就以实物救济灾荒,可以积蓄银两。第二年又建议将漕运通达密云,上奏称:“密云完全控制了嘲、⽩两条河⽔,上安天排它们以便利于漕运。从前两河分流,到了牛栏山才汇合。通州的漕运船只到了牛栏山,便由陆路运至龙庆仓,车辆运输很艰苦。现在⽩⽔迁流城西,距离嘲⽔不到二百步,况且近来又开渠筑坝,两条河流又合二为一,⽔流加深,漕运更方便。以往昌平的漕运额共计十八万多石,现在只有十四万石,密云仅得到十万石,只有依赖招商承运一个办法,而且土地贫瘠,百姓穷困,势必难以长期维持。听说通州仓中的粟很多霉变。如果漕运五万石到密云,而将本镇所折算的三万五千两⽩银留给京城的队部,则通州的仓库中不会有粟腐烂,京城的军队获得了实惠,密云免去召商之事,这是一举三得的好事啊!”皇帝答复可以。 给事中陈渠因为蓟镇有很多虚冒的兵丁,奏请核查兵卒节省粮饷。刘应节上奏称:“家国开始设立大宁府,蓟门还称为內地。不久,大宁府內迁,三卫反叛,一切防御措施,与宣州、大同方面相同,但在册的兵丁不⾜三万人。仓促招募外地的兵丁,又疲于奔命,半数羸弱不堪。因此提议减少外地兵,招募当地人,而吃游食的人,饥饿的时候聚集在一起吃 ![]() ![]() 万历元年(1573),他升任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郞,统辖原来的辖区。后来又升任南京工部尚书、戎政尚书,改任刑部的职务。锦⾐冯邦宁是太监冯保的从子,与刘应节在路上相遇不做回避,刘应节叱责他退下,冯保不⾼兴。遇上云南的参政罗汝芳带着奏章到京都,刘应节出城郭与他谈论禅事,给事中周良寅上奏抨击他,于是与罗汝芳一同被弹劾、罢免。他去世后被赠封为太子少保。 起初,王宗沐建议实行海运,刘应节与工部侍郞徐木式奏请开通胶莱河,张居正极力支持。任用徐木式兼佥都御史前往理办,商议凿山引泉,计算须耗百万两。议论者争相驳斥。皇帝召回徐木式,罢除了此项劳役。 王遴,字继津,霸州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的进士。就任绍兴推官。⼊朝任兵部主事,历任员外郞。耿直矜持,不轻易与人结 ![]() 嘉靖四十五年(1566),王遴升为右佥都御史,管理延绥。敌寇大举⼊侵定边、固原,总兵官郭江战死。总督陈其学、陕西巡抚戴才遭罢免,王遴降俸一级。隆庆元年(1567),敌寇六次⼊塞,都战败而逃。而御史温如⽟不断抨击王遴,将他解除官职听候审查。后来御史杨轸核查汇报了他的功绩,于是又恢复原职,管辖宣府,总兵官马芳骁勇,敌寇不敢深⼊。王遴便大兴屯田,边防的储备都有赖于此。十年期満,他升任右副都御史。不久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郞。探亲回乡,又起用他协助处理边防事务。 神宗继位,张居正执政,他与王遴同年出生,然而一向不和。遇上商议、检阅边防事务,王遴请求前往。皇帝命令他前往陕西四镇。他冷峻地拒绝馈赠。事情完成之后,就称病回乡。张居正去世后,他才出任南京工部尚书。不久,改任兵部,参与机要事务。守备太监丘得用大肆奴役营中的兵丁,王遴上奏请求噤止此事,趁机奏请施行谋略、定安留都等十二件事。皇帝召见并任命他为户部尚书。他先奉皇帝的诏令,免除一年赋税以及织造商议的提留,共计一百七十六万多两⽩银,此时,皇帝命令由太仓库中补充,王遴劝谏:“陛下经过十多年的积蓄仅有三百多万两⽩银,现在因为一年的赋税被免除,即刻在府库中进行补充。估计十多年的积蓄,不⾜偿还二年被提取用作补缺的资产。况且每年额定的金花银进奉额为一百万两,从万历六年(1578)之后,增加了二十万两,现在合计六年的数额,不只百万两。府库的积蓄不是源泉,每年贡俸不断,以后将拿什么维持?”于是指出京仓和通仓的粮食积蓄达八百万石,⾜以供给九年的需求,请酌量将一百五十万石折换成银两,三年后停止。皇帝下诏准许他施行一年。 当时尚宝丞徐贞明、御史徐待在京城东面开辟⽔田,王遴极力赞赏此举,提议很快被决定。以往,户部银专门供给军队和京都,不提供给其他事务。皇帝举行婚礼时,暂时提取了用于接济边关的银两九万两作为织造的费用,此时皇帝又打算这么做,王遴执意争辩。不久,皇帝下诏提取四千两⻩金作为慈宁宮的开支,王遴又极力反对。皇帝都没有采纳。此后,他陈述理财的七件事情,奏请皇帝崇尚节俭、重视农业、督促拖欠的偿还、惩治贪官污吏、扩大储蓄、整治贡市。皇帝答复:“有关我自己的事我已经知道了,其余的事责成所司商议理办。”当时佛教盛行,王遴奏请将⾝強力壮的和尚淘汰,令他们回乡务农,聚众进行斋戒的人以琊道罪论处。礼部尚书沈鲁奏请依王遴的谏言行事。皇帝已经下诏同意,后妃和宦官大都声称不行,事情中途废止。 他改任兵部尚书。辽东总兵官李成梁的贿赂遍及皇帝⾝边的大臣,但不敢进⼊王遴的家门。王遴在户部频繁争执,已经被宦官嫉恨。遇上皇帝察看去世后享用的寝宮,宦官拿着皇帝的批示向他索要马匹。王遴认为题本应该盖章,司礼的传递应当由科发给部里,没有径直下达给部里的,他援引先例执意上奏。皇帝不⾼兴。大学士申时行曾经因管事指挥罗秀而嘱托王遴将他补作锦⾐佥书,王遴阻止不准许。申时行便拟旨责备王遴擅自扣留皇帝的批示,对皇上缺乏尊敬。御史争相弹劾王遴,王遴请求退休而离去,张佳胤代替了他。给事中张养蒙称:“罗秀本是太监滕祥的奴仆,靠贿赂进⼊噤卫中。往年他图谋佥书,尚书王遴主持公正,被他们中伤而离去。不久,罗秀马上被越级录用,众议沸腾。”因此罢黜了罗秀,张佳胤也被罢免。 王遴虽然退位,声望更⾼,因为他年事很⾼而一再受到朝廷慰问。万历三十六年(1606),王遴去世。赠封为太子太保。天启年间,追赠谥号恭肃。 毕锵,字廷鸣,石埭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的进士。授职为刑部主事。历任郞中,晋升为浙江提学副使,调任广西右参政,升任按察使再调任湖广左布政使。世宗召他担任太仆卿,没有赴任,改任应天府尹。海瑞辖治江南,发送公文到南京应天府,将应天员官视为下属,毕锵拒不接受。海瑞考核毕锵的政绩,反而与他友好。他升任南京户部右侍郞,负责粮食储备。 万历二年(1574),他进⼊朝廷担任刑部右侍郞。改任户部职,统辖仓场。晋升为南京户部尚书,告病而离去。后出任南京工部尚书,改任吏部职,神宗征召他担任户部尚书。神宗因为刮风卷尘就告谕所司陈述当时的政情,毕锵上奏陈述了九件事。其中称:“锦⾐旗校达一万七千四百多人,內府的各监局服役的工匠数也是如此。这是最严重的冗食者,应当清除假冒与滥用者。州县丈量田地滋生弊端,云南铸鼓不给工匠支付报酬,员官已经裁减又重新设置,田地准备垦种而又停止丈量。请考虑各地的习俗与人情,不要随意进行更改。至于袍服锦绮,每年有多余的积蓄,为何烦劳人频频织造?天灯费用开支达万两,尤其不合常规。无节制的赏赐不能不裁减,投机取巧的事不能不⾰除。”他所奏的事情,大多切中要害。神宗⾝边的宠幸之人从中阻挠,没有能全部施行。毕锵就称年纪大了请求罢免。世宗准许他乘驿车回乡。 毕锵遇事严守公正,享有众望。八十岁时,神宗派人问候他,加封他为太子少保。后来两次派人去慰问。他的孙子毕汝木便带着奏表⼊朝答谢,世宗下诏收他为太生学。毕锵九十三岁去世。赠封为太子太保,谥号恭介。 舒化,字汝德,临川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进士。授职为衡州推官。改任凤 ![]() 隆庆初年,三次调任至刑科给事中。皇帝任用宦官,旨令多从宮中发出。舒化称:“法律是天下的公理,大小罪犯应该全部 ![]() ![]() ![]() ![]() ![]() ![]() ![]() ![]() 隆庆四年(1570)的热季审讯,他请求释放被囚噤的大臣郑履淳、李芳,等到朝廷会审,又请求释放李巳,他们都得到宽恕。当时⾼拱执政,路楷、杨顺因为诬陷并杀害了沈炼而判死罪。⾼拱想改变路楷的处境,称杨顺是祸首,杨顺处死,路楷可以不处死。舒化将狱案文件向⾼拱展示说:“案狱中本来没有沈炼的姓名。他的姓名被加⼊,从路楷开始。路楷的确是祸首。”⾼拱又提议宽恕方士王金等人的罪过,舒化说:“这是先帝的遗诏的指示,假如想免罪,应该怎么解释?”与⾼拱相抵触,被贬出京城任陕西参政。他再次上疏请求退休回家。 万历初年,晋升为太仆少卿。又因病回乡。后由南京大理卿召至京都担任刑部左侍郞。平定了云南、缅甸的 ![]() ![]() ![]() 万历十四年(1586)他响应诏令上奏陈述。请求皇帝讲求诏令的信用,使狱案诉讼清廉,迅速审讯定罪,严格检验,噤止冤屈和滥施刑罚,而以恪守天条、安抚百姓、回归本源的圣心。皇帝接纳并嘉奖了他。皇帝顾虑手下的大臣进行欺骗,间或有人揭发,就派遣官吏去加以逮捕,搜取证据,文书累叠积庒。舒化称:“主上治政法则贵在抓住纲要,不应当侵扰有司;徒然使人将过失归咎于皇上,而下属反而借机掩饰过失。”潞王府的小校因事被兵马司吏目鞭笞,皇帝恼怒,将吏目逮捕,投⼊诏狱,拷打致死,又将七名捕卒治罪。舒化为此争辩。皇帝下诏将为首的一人治罪,其余的都被宽恕。 第二年,京官考核,南京科道抨击舒化。于是他多次上疏请求回乡,皇帝不同意。遇上考察囚犯的事,他又开始办公。宦官中的贵人传达皇帝的旨意要宽恕三十多名死囚,舒化争辩主张不宽恕。诏令最后依从了他的建议。不久他称病重,于是回到家乡。去世后,赠封为太子少保,谥号庄僖。 李世达,字子成,泾 ![]() 万历二年(1574),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不久晋升为右副都御史,总管河道。还未上任就改任浙江巡抚。旋即称病回乡,后起用督察漕运兼凤 ![]() 不久他又被命为刑部尚书。宦官张德将人殴打致死,李世达奏请将其 ![]() ![]() ![]() 他改任左都御史。兵马指挥何价 ![]() ![]() 万历二十一年(1593)他与吏部尚书孙钅龙共同主持京官的考核,将府政中的人私全部贬斥。考功郞中赵南星被弹劾贬官,李世达极力抗争,皇上反而将南星除名,于是他请求辞职,皇上不同意。这年秋天吏部侍郞赵用贤因为拒绝婚事遭人攻击,李世达辩⽩他无罪。郞中杨应宿、郑材上奏诋毁李世达,他便接连上奏请求退休。回乡七年后去世。赠封为太子太保,谥号敏肃。 曾同亨,字于野,吉⽔县人。⽗亲曾存仁,为云南布政使。曾同亨考取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进士。授职为刑部主事。改任礼部,调任吏部文选主事。先例,丞、簿以下的员官,听任胥吏选拔,曾同亨却全都亲自挑选。他与陆光祖、李世达齐名。隆庆初年,任文选郞中,几乎将旧臣举荐任用完了。晋升为太常少卿,因急事请假离去。 万历初年,出任大理少卿。历任顺天府尹,任右副都御史管辖贵州。御史刘台触犯了张居正。曾同亨是刘台的姐夫,给事中陈三谟想将他们一起驱逐,上奏曾同亨羸弱不胜职。诏令调他到南京,于是称病回乡。万历九年(1581),京城考核纠察官,给事中秦灿、御史钱岱等人又秉承张居正旨意,列上曾同亨的姓名。张居正勒令他休息。 张居正死后,他出任南京太常卿。皇帝召他担任大理卿,调任工部右侍郞。负责督促营建皇帝逝世后的寝宮,节省三十多万两⽩银。由左侍郞升为尚书。军事器械都从外地输送来,全都不合乎标准,他奏请以半价签收,又请求减少一半的织造额。皇帝都答复可以。汝安王妃请求征收桥税,曾同亨拒绝了。皇帝最终应允了王妃的请求。內府的工匠,隆庆初年人数达到一万五千八百人,不久淘汰了两千五百人,但是宦官却不断增加。曾同亨上奏请求清理、整治。已经得到圣旨,宦官又上奏庒制了此事。给事中杨其休上奏争辩,皇帝不接纳。曾同亨的弟弟曾乾亨奏请裁减冗员使经费宽裕些,京城卫戍队部的诸位武臣声称减少了自己的月薪,一片哗然,窥伺着曾同亨走出朝房就围着他叫嚷。曾同亨再次请求退休,没有结果。九门的工程完工,他被加封为太子少保。极力请求离去,皇帝下诏令他乘驿车回乡。启用他任南京吏部尚书,他推辞了。此后很久,再度起用他任原职,他多次推辞之后才就职。税使在当地肆 ![]() 万历三十三年(1605),全面考核京官,他与考功郞徐必达正直不徇私情。当年,北都考核拂逆了当政者的意愿,宮中传旨保留给事中钱梦皋等人;南都的考核和曾同亨自己的奏疏,也很久不下发。曾同亨恰好因事进京,于是称病。诏令加封他为太子太保,而后退休。 曾同亨初次进⼊吏部,严嵩是他的同乡,尚书吴鹏与他⽗亲同年进士,曾同亨没有做私下拜访。曾在署舍住食,整月不回家。一向与罗汝芳、耿定向相好。尚书杨博痛骂伪儒,曾同亨说:“他们中间多愚昧者,不可以一概斥责。即使表面上借儒学名义,这与卖⾝进取,恬不知聇的人相比,谁更可恶呢?”他在七十五岁去世。被赠封为少保,谥号恭端。 辛自修,字子吉,襄城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的进士。授任海宁知县。 他升任吏科给事中。上奏称:“吏部选拔官吏,选才重要,量地选才尤为急迫。近来京府的属吏因为全面考察而离去的人有十分之五,难道唯独京城不肖之人很多吗?地方艰苦而事情繁多,请求 ![]() ![]() 万历六年(1578),他出任应天府丞,再调任光禄卿。担任右佥都御史辖治保定的六府。上奏减少了六万两的里甲均徭役费,加筑了雄、任丘两县的堤防,用来防御滹沱河的⽔患。每年秋防期间,巡抚迁移到易州驻扎,向部属征收供给的费用,秋季防御期已经结束,征集依旧,辛自修上奏终止了此事。他⼊朝担任大理卿,兵部左、右侍郞,升任南京右都御史。御史沈汝梁巡视下江,以馈赠为名,搜刮完了部属的赎金,辛自修上奏弹劾了他。皇帝正想惩治贪官,下令将沈汝梁逮捕、治罪,并且召见辛自修任命他为左部御史。 万历十五年(1587),全面考察京官,执政者想庇护人私,排斥异己。吏部尚书杨巍秉承旨意、谨小慎微,辛自修对此表示忧虑,事先上奏,请求不要以自己的爱憎为喜怒,排斥、庒抑不结 ![]() ![]() 辛自修的奏章,不合执政者的意愿,所以不被他们容纳。此后很久,才起用他任南京刑部尚书。又召他担任工部尚书。他没有上任就去世了。赠封为太子太保,谥号肃敏。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的进士。由寿光知县征召为户科给事中。隆庆三年(1569),穆宗已除丧服,仍不与大臣接触。温纯请求皇帝遵循祖制,垂询群臣,亲自批阅奏章,皇帝答复知道了。 他调任兵科都给事中。倭寇攻陷了广东的广海卫,大肆杀屠、劫掠而后离去。总兵刘焘报告将敌人打退了,温纯弹劾刘焘进行欺骗。当时刚刚召刘焘督率京都的队部,就搁置不问。黔国公沐朝弼犯罪,诏令允许他的儿子继承爵位。温纯称事情还没了结,不应当匆忙继承爵位。宦官陈洪请求封赠他的⽗⺟,温纯坚决不同意。言官李巳、石星遭谴责,他上奏救助他们。起初,赵贞吉更改军营制度,三营各由一名大将统辖。由恭顺侯吴继爵主持五军事务,而都督袁正、焦泽主持神枢、神机二营。吴继爵聇于与他为同僚,坚决推辞。皇帝罢免了两人,全部换成有功勋的大臣。温纯奏请广求将才,不要拘泥于世族侯爵,皇帝没有采纳。此后,皇帝又任命三名文臣分别督率队部,当时称为“六提督”温纯认为政出多门,极力陈述它的不利之处,于是恢复了旧制。俺答请求通贡互市,⾼拱决定准许他们。温纯认为边防松弛,对中原不利。被调出京城担任湖广参政后,他称病回乡。 万历初年,被举荐担任河南参议。万历十二年(1584),他由大理卿改任兵部右侍郞兼右副都御史,统辖浙江。担任户部左侍郞,升任右副都御史,督理仓场。⺟亲逝世后他离职。丧期満后担任南京吏部尚书。皇帝召见他,任命为工部尚书。⽗亲去世,他请求回乡养老。服丧期満,他被召封为左都御史。 矿税使四出横行,有司逮捕、囚噤的犯人极多,温纯极力疏论他们的危害,请求将他们全部放了,皇帝没有答复。此后,诸位宦官更加横暴,到处剽窃、掠夺,玷污妇女。四方的无赖奷人群起言利:有请求开挖云南塞外的宝井的人;又有人称海外的吕宋国有座机易山,一向出产金银,每年可以获得十万两⻩金和三十万两⽩银;又有人称淮、扬地区盐利富饶,采纳他的主张,每年可以获得五十万两⽩银。皇帝全部欣然接受了,远近的人骇然震惊。温纯劝谏:“缅甸的人正在窥伺机会,一旦开挖宝井,必然发生兵变。余元俊是个盐贩,数千两的贮备都不能输出,而想得到五十万两,准备怎样获取?机易山在海外,必定不是遍地金银,任人前往拿取;不过是假借诏书、圣旨,使噤物擅自出⼊,与外番的人进行买卖,利益归众吏,祸害留给家国。请将诸位奷诈之人全部逮捕, ![]() ![]() 在此之前,御史顾龙桢巡视广东,与布政使王泮言谈不合,起⾝殴打了他,王泮当即弃官离去。温纯弹劾并罢免了顾龙桢。御史于永清巡视陕西时贪污,害怕温纯上奏揭发,倡议同僚救助顾龙桢,明显地与温纯相背,以便牵制温纯,又与都给事中姚文尉勾结,倾轧温纯。温纯愤怒不已,上奏皇帝全部揭发了于永清进行勾结活动的罪状,并涉及姚文尉,话语颇为触犯首辅沈一贯。沈一贯等人上奏辩解。皇帝下发了于永清、姚文尉的两分奏章,而温纯弹劾的奏章留在宮中没有下发。温纯更加愤恨,三次上奏疏论此事,并极力乞求罢免自己,于是皇帝降了于永清的职。温纯就与沈一贯相抵忤了。给事中陈治则、钟兆京鸣不平,上奏斥责他们荒谬。温纯请求离去,上奏二十次闭门在家数月。皇帝一向看重温纯,传谕挽留他。温纯迫不得已,勉強就职处理公务。等到妖书的事件发生,他极力替沈鲤、郭正域辩驳诬言。楚王宗族的杀害抚臣,温纯又称他们没有造反的罪状。沈一贯对他的怨恨更深。 万历三十二年(1604),全面考核京官、朝官。温纯与吏部侍郞杨时乔主持此事,沈一贯想庇护的兆斗和钱梦皋等人都在贬谪之列。奏疏送⼊宮中,很久之后忽然下旨责备他,将被核查的科道官全部留任,而且考核的结果仍然不向下发。温纯更加请求离去。钱梦皋、兆斗既留任,就接连上奏攻击温纯对楚地一事的处理。称温纯曲意庇护反叛的人,并诬蔑他受贿。朝廷大臣大为惊骇,争相弹劾温纯以便取胜。皇帝将奏章都留在宮中。此后,南京给事中陈嘉训等人极力抨击钱梦皋、兆斗两人暗中有依靠,结成朋 ![]() 温纯清⽩公正。五次主持南北的考核,澄清汰劣适当。整肃百僚,振兴风纪,为一时名臣。去世后,封赠为少保。天启初年,追赠谥号为恭毅。 赵世卿,字象贵,历城人。隆庆五年(1571)的进士。授职为南京兵部主事。 张居正执政,治政严格。州县学选取士子不得超过十五人;布政使司与按察使司以下的官吏,虽然是公事也不许乘驿马;处死的刑罚,每年有定额;征赋以九分为标准,如不及格有关部门要受罚;又屡次重责议论事情的人。赵世卿上奏纠正当时的五件重要的事。请求扩大取士的名额,放宽驿车的噤例,减少处死刑罚,延缓对科税的催征,而最后极力疏论应该广开言路,称:“现在的台谏习惯阿谀奉承,以便希求一生受宠幸。有关军务国政,就⾆头卷曲悄然无声。徒然拣取不紧急的事情,姑且搪塞责备的言辞。过了几年,居然⾼踞公卿之位,炫耀于士林。难道这些人都是没有志气节 ![]() 张居正死后,他被起用为户部郞中,出京任陕西副使。调任户部右侍郞,督理仓场。赵世卿工于心计。凡是他所上奏的事,都斟酌了分寸,军务国政有赖于此。户部尚书陈蕖有病,侍郞张养蒙避⾝不负责事务,皇帝恼怒,将他们一起罢免,而提拔赵世卿任尚书。 当时矿税使为害四方,江西税监潘相竟至于擅自逮捕皇族的宗室。过去的关税收⼊每年四十多万两,自从被税使控制后,商贾不行,数年之间减少了三分之一,四方的杂税也是如此,每年的收⼊更少,家国的费用不够,边防储备匮乏,而內府的供需一天天繁多,每年增加二十万两金花银的旧额,宮廷费用一天天充盈起来。世卿请恢复到过去百万两的数额,罢除增加的数目,皇帝不允许。他乞求发放內库一百万两⽩银以及太仆寺的五十万两马价钱接济边防储备,又违反皇上的心意,受到批评。赵世卿又请求确定潘相的罪行,并与九卿数次陈述他的危害,皇帝都不接受。赵世卿又称百姓脂膏枯竭,乡里萧条,丧 ![]() 万历三十二年(1604),苏、淞地区的税监刘成因为⽔灾请求暂时停征米税。皇帝认为每年六万两的税额,米税占一半,不应该全部停征,限令定额四万两。赵世卿上奏称:“过去已经免除了米税,即刻又再征收,已经失信于天下。现在刘成想免去一半的税额,而陛下完全不依从,难道小宦官尚且存在的恻隐之心,而陛下反而漠然不动心吗?”皇帝没有答复。 当年夏天,雷火烧毁了祖陵的明楼,怪虫侵害树木,大雨又毁坏了神道桥梁。皇帝下诏咨询实际的政务。赵世卿上奏称: “今天的实际政务,没有比罢除矿税更急切的了。古代的明君不看重奇异的东西,现在却聚积不该收刮的钱财,聚敛百姓的怨恨,何谓节俭?这是为君王的圣德考虑,不能不罢除的第一条原因。过多刮取必然招来罪过,保管疏忽必将招致盗贼。鹿台、巨桥⾜以导致人们举矛相向的祸害。这是为宗庙社稷考虑,不能不罢除的第二条原因。古代,家国没有危难的事就考虑耕织的事情,有了危急的事就讨论使家国防务巩固的策略。哪有开凿四海诸山,专榷三家市利的, ![]() ![]() ![]() ![]() “陛下不妨考虑服装膳食、宮阙居室,以及营造征讨,皇上的什么事情不是取之于民?百姓的什么事情不是为皇上服务的?如此⾚诚之子,不曾辜负家国,百姓正⾼兴地満⾜天子的 ![]() ![]() ![]() 皇帝好言回答,却不施行他的建议。 到了万历三十四年(1606)三月,皇帝才下诏罢除了矿税使,税也稍稍减少了。然而辽东、云南、四川的税使依然如故,官吏百姓深受其苦。于是云南发生变 ![]() 在此之前,福王准备完婚,提取户部的二十七万两⽩银,皇帝仍认为少了,多次派宦官催促,宦官口出耝语,并且弹劾赵世卿违抗命令。赵世卿认为这有辱家国。万历三十六年(1608),七公主出嫁,索要费用达到数十万两。赵世卿引用先例极力争辩,皇帝下诏减去了三分之一。赵世卿又劝谏:“陛下举行大婚之礼也只用了七万两⽩银,长公主出嫁只用了十二万两⽩银,请陛下再做裁减,一样仿效长公主的例子。”皇帝不得已依从了他。福王新造了府第,开设崇文税店,争夺百姓的利益,赵世卿也上书劝阻。 赵世卿素来讲求节 ![]() ![]() 李汝华,字茂夫,睢州人。万历八年(1580)的进士。授职为兖州推官。被征召为工科给事中,曾经弹劾负责军务的尚书郑洛不称职。等到他出京到甘肃巡视边防事务,郑洛正巧负责西部边疆的事务,主张和议兵事。李汝华上奏称郑洛畏惧敌人、遗留祸患,并且弹劾诸位将领、官吏侵呑军饷,又奏请将甘肃的闲田全部开垦出来。回到朝廷,他担任了吏科都给事中,在朝多所纠察、揭发。 不久,他调任太常少卿,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南昌、赣州地区。当时税使四出,朝议征收关隘、渡口的税银输往內府。李汝华认为此税本为军饷,极力争辩,要求停止此项动议。不久,诏令各地的税务全部由有司负责,将其中的一半 ![]() ![]() ![]() 李汝华在赣任职十四年,很有威望,升任兵部右侍郞,皇帝召见并任命他为户部左侍郞。尚书赵世卿离职,他就掌握了户部。福王要求四万顷的庄田,皇帝下诏屡屡催促,不能达到定额。李汝华多次联合朝廷大臣进行争辩,皇帝仅仅减少了四分之一。等福王到达封地,皇帝下诏允许他自己派使者督促收租,当地的驿站 ![]() 万历四十六年(1618),郑继之离去,他兼管吏部。京郊、陕西发生大饥荒,李汝华奏请赈济都没有答复。辽东爆发战争,粮饷骤然增加三百万两。李汝华屡次请求调拨內府的银两,没有得到,他就借用南京户部的钱财,搜集国全库蔵的多余的积蓄,征收多年的拖欠赋税,裁减工匠的口粮,开创了新事例。辽东巡抚周永舂请求增加兵马、赋税,李汝华提议:国全的田赋,除贵州之外,每亩增加⽩银三厘五毫,可以得到二百万两军饷。第二年又提议照前例增加兵马、赋税。第三年四月,兵部因为要招兵买马,工部因为要制作军械,再次商讨增加赋税。因此每亩增加银两厘,收到二十万两⽩银。先后三次增加赋税,共达五百二十多万两⽩银,于是成为每年的数额。当时,內府的钱币堆积如山,朝廷大臣请求发放,皇帝全都不答应。理财大臣没有别的办法,一切权作苟且之计,苛敛百姓。而枢密大臣征兵,远及南蛮之地,导致奢崇明、安邦彦相继造反,朝廷连年征讨。又扣下四川、云南、广西、湖广、广东地区增加的赋税充当征讨队部的粮饷,而辽东的军饷仍然不充⾜,家国已经不能再支付了。 李汝华⼲练、通达、勤快、机敏,在朝廷不结 ![]() ![]() |
上一章 明史 下一章 ( → ) |
元史金史辽史宋史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新唐书旧唐书北史南史 |
张廷玉等的免费历史小说《明史》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明史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明史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