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是张廷玉等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史 作者:张廷玉等 | 书号:10209 时间:2017/3/26 字数:22084 |
上一章 章一百零五 下一章 ( → ) | |
王家屏 陈于陛 沈鲤 于慎行 李廷机 吴道南 王家屏,字忠伯,大同山 ![]() ![]() 申时行当国,许国、王锡爵次之,家屏居末。每议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越二年,遭继⺟忧。诏赐银币,驰传,行人护行。服甫阕,诏进礼部尚书,遣行人召还。抵京师,三月未得见。家屏以为言,请因圣节御殿受贺,毕发留中章奏,举行册立皇太子礼。不报。复偕同官疏请。帝乃于万寿节強一临御焉。俄遣中官谕家屏,奖以忠爱。家屏疏谢,复请帝勤视朝。居数⽇,帝为一御门延见,自是益深居不出矣。 评事雒于仁进四箴,帝将重罪之。家屏言:“人主出⼊起居之节,耳目心志之娱,庶官不及知、不敢谏者,辅弼之臣得先知而预谏之,故能防 ![]() 十八年,以久旱乞罢,言:“迩年以来,天鸣地震,星陨风霾,川竭河涸,加以旱潦蝗螟,疫疠札瘥,调燮之难,莫甚今⽇。况套贼跳梁于陕右,土蛮猖獗于辽西,贡市属国复鸱张虎视于宣、大。虚內事外,內已竭而外患未休;剥民供军,民已穷而军食未裕。且议论纷纭,罕持大体;簿书凌杂,只饰靡文。纲维纵弛, ![]() ![]() 时储位未定,廷臣 ![]() ![]() ![]() ![]() ![]() ![]() 二十年舂,给事中李献可等请豫教,帝黜之。家屏封还御批力谏。帝益怒,谴谪者相属。家屏遂引疾求罢,上言: 汉汲黯有言:“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臾承意陷主于不义乎!”每感斯言,惕然內愧。顷年以来,九阍重闭,宴安怀毒,郊庙不飨,堂陛不 ![]() 帝得奏不下。次辅赵志皋亦为家屏具揭。帝遂责家屏希名托疾。家屏复奏,言: 名非臣所敢弃,顾臣所希者,陛下为尧、舜之主,臣为尧、舜之臣,则名垂千载,没有余荣。若徒犯颜触忌,抗争偾事,被谴罢归,何名之有!必不希名,将使臣⾝处⾼官,家享厚禄,主愆莫正,政 ![]() ![]() ![]() 疏⼊,帝益不悦。遣內侍至邸,责以径驳御批,故 ![]() ![]() ![]() 家屏家居时,朝鲜用兵。贻书经略顾养谦曰:“昔卫为狄灭,齐桓率诸侯城楚丘,《舂秋》⾼其义;未闻遂与狄仇,连诸侯兵以伐之也。今第以保会稽之聇, ![]() 陈于陛,字元忠,大学士以勤子也。隆庆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万历初,预修世、穆两朝实录,充⽇讲官。累迁侍讲学士,擢詹事,掌翰林院。疏请早建东宮。十九年,拜礼部右侍郞,领詹事府事。明年,改吏部,进左侍郞,教习庶吉士。奏言元子不当封王,请及时册立豫教,又请早朝勤政,皆不报。又明年,进礼部尚书,仍领詹事府事。 于陛少从⽗以勤习家国故实。为史官,益究经世学。以前代皆修国史,疏言:“臣考史家之法,纪、表、志、传谓之正史。宋去我朝近,制尤可考。真宗祥符间,王旦等撰进太祖、太宗两朝正史。仁宗天圣间,吕夷简等增⼊真宗朝,名《三朝国史》。此则本朝君臣自修本朝正史之明证也。我朝史籍,止有列圣实录,正史阙焉未讲。伏睹朝野所撰次,可备采择者无虑数百种。倘不及时网罗,岁月浸邈,卷帙散脫,耆旧渐凋,事迹罕据。 ![]() 其年夏,首辅王锡爵谢政,遂命于陛兼东阁大学士,⼊参机务。疏陈亲大臣、录遗贤、奖外吏、核边饷、储将才、择边吏六事。末言:“以肃皇帝之精明,而末年贪黜成风,封疆多事,则倦勤故也。今至尊端拱,百职不修,不亟图更始,后将安极。”帝优诏答之,而不能用。帝以军政失察,斥两都言官三十余人。于陛与同官申救至再,又独疏请宥,俱不纳。以甘肃破贼功,加太子少保。乾清、坤宁两宮灾,请面对,不报。乞罢,亦不许。其秋,二品三年満,改文渊阁,进太子太保。时內阁四人。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皆于陛同年生,遇事无龃龉。而帝拒谏益甚,上下否隔。于陛忧形于⾊,以不能补救,在直庐数太息视⽇影。二十四年冬,病卒于位,史亦竟罢。赠少保,谥文宪。终明世,⽗子为宰辅者,惟南充陈氏。世以比汉韦、平焉。沈鲤,字仲化,归德人。祖瀚,建宁知府。鲤,嘉靖中举乡试。师尚诏作 ![]() ![]() 神宗在东宮,鲤为讲官。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位,用宮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每直讲,举止端雅,所陈说独契帝心。帝亟称之。连遭⽗⺟丧,帝数问沈讲官何在,又问服阕期,命先补讲官俟之。万历九年还朝。属当辍讲,特命展一⽇,示优异焉。 明年秋,擢侍讲学士,再迁礼部右侍郞。寻改吏部,进左侍郞。屏绝私 ![]() ![]() ![]() 十四年舂,贵妃郑氏生子,进封皇贵妃。鲤率僚属请册建皇长子,进封其⺟,不许。未几,复以为言,且请宥建储贬官姜应麟等。忤旨谯让。帝既却群臣请,因诏谕少俟二三年。至十六年,期已届,鲤执前旨固请,帝复不从。 鲤素鲠亮。其在部持典礼,多所建⽩。念时俗侈靡,稽先朝典制,自丧祭、冠婚、宮室、器服率定为中制,颁天下。又以士习不端,奏行学政八事。又请复建文年号,重定《景帝实录》,勿称戾王。大同巡抚胡来贡议移祀北岳于浑源,力驳其无据。太庙侑享,请移亲王及诸功臣于两庑,毋与帝后杂祀。进世庙诸妃葬金山者,配食永陵。诸帝陵祀,请各遣,官毋兼摄。诸王及妃坟祝版称谓未协者,率请裁定。帝忧旱,步祷郊坛,议分遣大臣祷天下名山大川。鲤言使臣往来驿 ![]() ![]() ![]() 初,藩府有所奏请,贿中贵居间,礼臣不敢违,辄如志。至鲤,一切格之,中贵皆大怨,数以事间于帝。帝渐不能无疑,累加诘责,且夺其俸。鲤自是有去志。而时行衔鲤不附己,亦忌之。一⽇,鲤请告,遽拟旨放归。帝曰:“沈尚书好官,奈何使去?”传旨谕留。时行益忌。其人私给事中陈与郊为人求考官不得,怨鲤,属其同官陈尚象劾之。与郊复危言撼鲤,鲤求去益力。帝有意大用鲤,微言:“沈尚书不晓人意。”有老宮人从子为內竖者,走告鲤;司礼张诚亦属鲤乡人內竖廖某密告之。鲤并拒之,曰:“噤中语,非所敢闻。”皆恚而去。鲤卒屡疏引疾归。累推內阁及吏部尚书,皆不用。二十二年,起南京礼部尚书,辞弗就。 二十九年,赵志皋卒,沈一贯独当国。廷推阁臣,诏鲤以故官兼东阁大学士,⼊参机务,与朱赓并命。屡辞不允。明年七月始⼊朝,时年七十有一矣。一贯以士心夙附鲤,深忌之,贻书李三才曰:“归德公来,必夺吾位,将何以备之?”归德,鲤邑名, ![]() ![]() ![]() ![]() 先是,阁臣奏揭不轻进,进则无不答者。是时中外扞格,奏揭繁,多寝不下。鲤以失职,累引疾求退。奖谕有加,卒不能行其所请。三十二年,叙⽪林功,加太子太保。寻以秩満,加少保,改文渊阁。 鲤初相,即请除矿税。居位数年,数以为言。会长陵明楼灾,鲤语一贯、赓各为奏,俟时上之。一⽇大雨,鲤曰:“可矣。”两人问故,鲤曰:“帝恶言矿税事,疏⼊多不视,今吾辈冒雨素服诣文华奏之,上讶而取阅,亦一机也。”两人从其言。帝得疏,曰:“必有急事。”启视,果心动,然不为罢。明年长至,一贯在告,鲤、赓谒贺仁德门。帝赐食,司礼太监陈矩侍,小珰数往来听窃,且执笔以俟。鲤因极陈矿税害民状,矩亦戚然。鲤复进曰:“矿使出,破坏天下名山大川灵气尽矣,恐于圣躬不利。”矩叹息还,具为帝道之。帝悚然遣矩咨鲤所以补救者。鲤曰:“此无他,急停开凿,则灵气自复。”帝闻,为首肯。一贯虑鲤独收其功,急草疏上。帝不怿,复止。然越月果下停矿之命,鲤力也。 鲤遇事秉正不挠。庒于一贯,志不尽行。而是时一贯数被论,引疾杜门,鲤乃得行阁事。皇孙生,诏赦天下。中官请征茶蜡夙逋,鲤以戾诏旨,再执奏,竟报寝,帝啂⺟翊圣夫人金氏,其夫官都督同知,殁,请以从子继。鲤言都督非世官,乃已。真人张国祥谓皇孙诞生,己有祝釐功,乞三代诰命且世袭詹事主簿。鲤力斥其谬,乃赉以金币。帝惑中贵言,将察核畿辅牧地,谕鲤撰敕。鲤言:“近年以来,百利之源,尽笼于朝廷,常恐势极生变。况此牧地,岂真有豪右隐占新垦未科者?奷民所传,未⾜深信。”遂止。云南武弁杀税使杨荣。帝怒甚,将遣官逮治。鲤具陈荣罪状,请诛为首杀荣者,而贷其余,乃不果逮。陕西税使梁永求领镇守事,亦以鲤言罢。辽东税使⾼淮假进贡名,率所统练甲至国门。鲤中夜密奏其不可,诏责淮而止。时一贯虽称疾杜门,而章奏多即家拟旨,鲤力言非故事。 鲤既积忤一贯,一贯将去,虑鲤在,贻己后忧 ![]()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 ![]() 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及居正夺情,偕同官具疏谏。吕调 ![]()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宮,出阁讲读。及冬,又请。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明⽇复言:“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 ![]() 慎行学有原委,穿贯 家百。神宗时,词馆中以慎行及临朐冯琦文学为一时冠。李廷机,字尔张,晋江人。贡⼊太学,顺天乡试第一。万历十一年,会试复第一,以进土第二授编修。累迁祭酒。故事,祭酒每视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 久之,迁南京吏部右侍郞,署部事。二十七年,典京察,无偏私。尝兼署户、工二部事,综理精密。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郞,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时已进左侍郞,遂代郭正域视部事。会楚王华奎因正域发其餽遗书,诬讦正域不法数事。廷机意右楚王,而微为正域解。大学士沈一贯 ![]() ![]() 廷机遇事有执,尤廉洁,帝知之。然 ![]() 时內阁止朱赓一人。给事中王元翰等虑廷机且⼊辅,数 ![]() ![]() 廷机系阁籍六年,秉政止九月,无大过。言路以其与申时行、沈一贯辈密相授受,故 ![]() ![]() 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中允。直讲东宮,太子偶旁瞩,道南即辍讲拱俟,太子为改容。历左谕德少詹事。擢礼部右侍郞,署部事。历城、⾼苑牛产犊,皆两首两鼻,道南请尽蠲山东诸税,召还內臣,又因灾异言貂珰敛怨,乞下诏罪己,与天下更新。皆不报。寻请追谥建文朝忠臣。京师久旱,疏言:“天下人情郁而不散,致成旱灾。如东宮天下本,不使讲明经术,练习政务,久置深闱,聪明隔塞,郁一也。法司悬缺半载,谳鞫无人,囹圄充満,有⼊无出,愁愤之气,上薄⽇星,郁二也。內蔵山积,而闾阎半菽不充,曾不发帑振救,坐视其死亡转徙,郁三也。累臣満朝荐、卞孔时,时称循吏,因权珰构陷,一系数年,郁四也。废弃诸臣,实堪世用,一斥不复,山林终老,郁五也。陛下诚涣发德音,除此数郁,不崇朝而雨露遍天下矣。”帝不省。 道南遇事有 ![]() 织造中官刘成死,遣其 ![]() ![]() 道南辅大政不为诡随,颇有时望。岁丙辰,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吴江举人沈同和者,副都御史季文子,目不知书,贿礼部吏,与同里赵鸣 ![]() ![]() ![]() ![]() 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 ![]() 赞曰:《传》称“道合则服从,不合则去”其王家屏、沈鲤之谓乎!廷机虽颇丛物议,然清节不污。若于陛之世德,慎行之博闻,亦⾜称羽仪廊庙之选矣。 译文 王家屏,字忠伯,大同山 ![]() ![]() 万历初年,他晋升为修撰,担当⽇讲官。陈述奏进颇切实际,皇帝曾经慎重接受,称他为端正之士。张居正卧病,词臣们奔走替他祈祷,唯独王家屏没有去。又调任侍讲学士。万历十二年(1584)晋升为礼部右侍郞,改任吏部职,才过一个月,任命他为左侍郞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的处理。离开史官之职才两年就辅佐大政,以前还没有过。 申时行主持国政,许国、王锡爵仅次于申时行,王家屏排在最后。每次议论政事,他都处事公正,坚持法度,刚正不附众。过了两年,遇上继⺟的丧事。皇帝赏赐他银币,快马传递,专人替他护行,丧服刚満期,诏令晋升他为礼部尚书,派遣行人召他回朝。抵达京师,三个月没能见到皇帝。王家屏因此上奏,请求在圣节御殿接受朝贺,而后将留在宮內的奏章发给有关部门,举行册立皇太子的礼仪。没有答复。又与同官上奏恳请。皇帝才在万寿节勉強光临了一次。很快就派宦官传旨王家屏,以忠诚仁爱奖励他。王家屏上奏感谢,又请求皇帝多视察朝政。过了几天,皇帝驾临一宮门接见了他,此后便深居不出。 评事名隹于仁上奏四条劝告之语,皇帝准备从重惩治他。王家屏劝谏“:皇帝出⼊起居,是耳目心志的乐娱,一般官吏是不该知道,不敢劝谏的,辅佐的大臣应当先知道并⼲预、劝谏,所以能防止 ![]() 万历十八年(1590)因为天气久旱请求免职,称:“近年以来,天鸣地震,星陨风霾,川竭河涸,加上旱涝蝗灾,瘟疫死亡,调和的困难没有比现在更甚的。何况河套贼人在陕西作 ![]() ![]() ![]() 当时皇储还没确定,朝廷大臣都奏疏请求进行册立。当年十月,內阁大臣联合奏疏争论去留。皇帝不⾼兴,传达几百字的谕告,严厉地指责朝廷大臣为沽名刺 ![]() ![]() ![]() ![]() ![]() 第二年秋季,工部主事张有德仅就册立的仪礼奏请。皇帝又认为是刺 ![]() ![]() ![]() ![]() 万历二十年(1592)舂季,给事中李献可等人奏请做准备,皇帝罢黜了他。王家屏将皇帝的批示封好归还并极力劝谏。皇帝更加恼怒,谴责降职的人不断。王家屏于是称病请求罢职,上奏称: “汉代汲黯曾经说过:‘天子设置公卿辅佐大臣,宁愿他们阿谀奉承圣意将皇帝推⼊不义的恶名之中吗?’每每为此言所感动,担忧而且惭愧。近年来,深宮之门关闭,皇帝安于宴乐,犹如服毒,不祭祀郊庙,君臣缺乏 ![]() 皇帝接到奏章后不下发。次辅赵志皋也替王家屏详细奏请。于是皇帝责备王家屏希求名声诳称有病。 王家屏再次上奏称: “名誉,不是我所敢抛弃的,不过我所希望的是陛下成为尧、舜一样的君主,我做尧、舜的臣子,就名垂千载,没有其他荣耀。如果徒然犯侵龙颜触犯噤忌,抗争惹事,被谴责而罢官回乡,有什么名声?必定就不希求名声,将使我⾝居⾼官,家庭享受丰厚的俸禄,不纠正圣上的差错,不匡扶政治的危 ![]() ![]() 奏疏呈⼊宮中,皇帝更加不⾼兴。派內侍到他府邸,责备他直接反驳皇帝的批示,故意刺 ![]() ![]() ![]() 王家屏闲居在家的时候,朝廷对朝鲜作战。他致函经略顾养谦说“:过去卫国被狄人消灭,齐桓公率领诸侯修筑楚丘城,《舂秋》赞赏他的大义;没有听说就与狄人结仇怨,联络诸侯的兵马讨伐他们的。现在只管心存会稽的聇辱,刺 ![]() 陈于陛,字元忠,大学士陈以勤的儿子。隆庆二年(1568)的进士。选任庶吉士,授职为编修。万历初年,参与编修世宗、穆宗两朝的实录,担当⽇讲官。调任侍讲学士,晋升为詹事,负责翰林院。奏请皇帝早⽇建立东宮。万历十九年(1591),任命为礼部右侍郞,掌管詹事府的事务。第二年改任吏部职,晋升左侍郞,教导庶吉士。奏称嫡长子不应该分封为王,奏请及时册立太子以便储君的培养,并请求皇帝早上临朝处理政务,都没有答复。他又在第二年晋升为礼部尚书,仍然负责詹事府的事务。 陈于陛从小跟随⽗亲学习家国的历史。做了史官,更加研究经邦济世的学问。因为前代都撰修了国史,奏疏说:“考我察史学家的方法,纪、表、志、传称为正史。宋代距离我朝较近,制度更加可以考究。真宗祥符年间,王旦等人撰修呈献太祖,太宗两朝的正史。仁宗天圣年间,吕夷简等人增补了真宗朝,命名为《三朝国史》。这就是当朝的君臣自己撰修当朝正史的明显例证。我朝的史籍,只有列圣的实录,正史空缺不讲。观看朝野的撰书,可供采选不用考虑的就有数百种。倘若不及时收集,岁月久远,卷帙散失脫落,老人渐渐去世,事迹缺乏论据。想成为信史,将不可能求得。只有陛下马上颁布明令,设馆局编辑,使一代的经籍制度、典章,显然可以考察,鸿谋伟烈,光照天地,难道不是万世不朽的盛事吗?”诏令依从他。万历二十二年(1594)三月,便命令词臣分类编纂,由陈于陛和尚书沈一贯、少詹事冯琦担任副总裁,而內阁大臣任总裁。 当年夏季,首辅王锡爵辞职,于是任命陈于陛兼任东阁大学士⼊阁参与机要事务。上奏陈述要皇帝亲近大臣、录用遗老贤士、奖励京城之外的官吏、核查边关粮饷、储蓄将才、选任边防官吏等六件事。最后说:“肃皇帝虽然精明,而末年却贪赃渎职成风,边疆多事,是厌倦勤政的缘故。现在皇上一方 ![]() 当时內阁的四个人,赵志皋、张位、沈一贯与陈于陛都是同年出生,遇事彼此没有龃龉。但是皇帝拒绝劝谏更加严重,上下彼此隔膜。陈于陛忧形于⾊,因不能进行补救,在供职的地方多次注视⽇影叹息。万历二十四年(1596)冬季,病逝在职任上,史籍之事也最终作罢。赠封少保,谥号文宪。整个明代,⽗子任过宰辅的,只有南充的陈氏。 沈鲤,字仲化,归德人。祖⽗沈瀚,任过建宁知府。沈鲤,嘉靖年间乡试中举。师尚诏叛 ![]() ![]() 第二年秋天,晋升为侍讲学士,再升任礼都右侍郞。不久改任吏部职,升任左侍郞。摒绝私 ![]() ![]() 万历十四年(1586)舂季,郑贵妃生了儿子,加封为皇贵妃。沈鲤率领僚属请求册封皇长子,进而加封他的⺟亲,神宗不同意。不久,他又以此劝谏,并请求宽恕因为建议立储遭贬官的姜应麟等人。违背圣旨,被痛加责备。神宗已对群臣的册立请求一概拒绝,于是下诏稍候二三年再说。到了万历十六年,预定的时间已到,沈鲤拿着先前的圣旨坚持请求,神宗又不依从。 沈鲤一向正直、光明。他在礼部主持典礼,有许多建议。考虑到时俗的侈靡,考察先朝的典礼制度,从丧祭、冠婚、宮室、器服来确定家国的制度,颁行国全。又因为士人的习尚不端正,请施行学政八件事。又奏请恢复建文的年号,重新审定《景帝实录》,不要称成阝戾王。大同巡抚胡来贡提议将北岳的祭祀移到浑源,他极力驳斥他没有 ![]() ![]() ![]() ![]() ![]() 起初,藩府有事奏请,贿赂中贵为內援,礼部大臣不敢违背,动辄如其所请。到了沈鲤执政时,一概阻隔。得势的宦官都很怨恨,多次借事端在皇帝面前挑拨。神宗渐渐开始生疑,多次责难他,并剥夺了他的俸禄。沈鲤从此有了辞退的想法。而且申时行怀恨沈鲤不依附自己,也忌恨他。一天,沈鲤请求告退,他便草拟旨令放他回乡。神宗询问“:沈尚书是位好官,怎么让他离去?”传旨告谕他留任。申时行更加忌恨。他的私 ![]() 万历二十九年(1601),赵志皋去世,沈一贯独掌国政。朝廷推举內阁大臣,诏令沈鲤官复原职并兼任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与朱赓同时受命。沈鲤多次推辞,神宗都不同意。第二年七月才⼊朝廷,当时年龄为七十一岁。沈一贯因为士人的心都倾附于沈鲤,很忌恨他,送信给李三才称“:归德公回来必定夺走我的职位,将拿什么对付他呢?”归德是沈鲤乡邑的名称,想讥讽沈鲤推辞诏令。李三才回函,称沈鲤忠诚实在,没有其他心思,劝沈一贯与他同心执政。沈一贯从此也不満意李三才。沈鲤到任,详细陈说路途所见矿税的危害。隔⽇又与朱赓奏疏评论。皇帝都没有接纳。楚地出现假王事件,礼部侍郞郭正域请求核查,沈鲤称是。等到奷人所撰定的《续忧危。。议》事发,沈一贯等人夸大其事,指令 ![]() ![]() 在此之前,阁臣的奏揭不轻易呈⼊宮中,呈⼊的就没有不答复的。当时朝廷內外阻隔,奏揭繁多,大都留宮中而不下发。沈鲤认为失职,屡次称病请求退休。神宗对他多方奖谕,但最终不答应他的请求。万历三十二年(1604),叙论平定⽪林的功绩,被加封太子太保。不久因官秩已満,加封为少保,改任文渊阁。 沈鲤初次任宰相,就请求清除矿税。在位几年,多次因此劝谏。遇上长陵明楼遭灾,沈鲤告诉沈一贯、朱赓各写一份奏章,等待时机呈上。一天下大雨,沈鲤说:“可以了。”两人询问原因,沈鲤说:“皇上厌恶谈矿税的事,奏疏呈⼊后大多不看,现在我们冒雨穿⽩⾐到文华殿启奏此事,皇上惊讶而后取奏阅览,也是一个机会。”两人听从了他的话。神宗得到奏疏,说:“必定有紧急的事。”阅奏后果然心动,却不罢除矿税。第二年夏至,沈一贯在休假,沈鲤、朱赓到仁德门朝贺。神宗赏赐御食,司礼太监陈矩侍候,小太监多次往来听窃,并执笔等候。沈鲤极力陈述矿税危害百姓的情况,陈矩听后也觉得凄惨。沈鲤进一步说“:矿使出派后,将天下名山大川的灵气破坏殆尽了,恐怕对圣体不利。”陈矩叹息着回去,详细向皇帝述说了。皇帝惊悚,派遣陈矩向沈鲤咨询补救的办法。沈鲤说“:没有别的什么,赶紧停止开凿,则灵气自然恢复。”皇帝听了后点头同意。沈一贯担心沈鲤独占功劳,赶紧草拟奏疏呈上。皇帝不⾼兴,又终止了此事。然而过了一个月又下达了停止矿税的命令,这是沈鲤的努力呀。 沈鲤遇事秉正不屈服。被沈一贯庒抑,志向得不到全面实现。而此时沈一贯多次被议论,称病闭户,沈鲤得以处理內阁事务。皇孙出生,诏令大赦天下。宦官请求征收茶蜡和过去的拖欠,沈鲤认为这有悖于圣上旨意,再次上奏,最终停止了这件事。皇帝的啂⺟翊圣夫人金氏,她的丈夫任都督同知,死后,请求由侄子继任。沈鲤称都督不是世袭的官职,事情才作罢。真人张国祥称皇孙的诞生,自己有祝愿赐予的功劳,请求三代享有皇帝的赐令并且世袭詹事主簿。沈鲤极力斥责他的荒谬,于是赏赐给他金币。神宗听信宦官之言,准备考察核实京郊的牧地,诏谕沈鲤撰写敕令。沈鲤劝谏“:近年来,百利的源头,都被朝廷掌握,我经常担忧事情到了极点产生变故。况且这些牧地,难道真的有豪右隐瞒新开垦地没科税?奷民的传言,未必值得相信。”事情遂得终止。云南的武弁杀了税使杨荣。皇帝很恼怒,准备派遣员官将他们逮捕惩治。沈鲤详细陈述了杨荣的罪状,请求诛杀带头杀杨荣的人,而宽免其他的人,于是果然没有广泛拘捕。陕西税使梁永请求负责镇守的事务,也因为沈鲤的劝谏作罢。辽东税使⾼淮假借进贡的名义,率领所统领的兵丁来到京师城门。沈鲤半夜密奏此不能行,皇帝下诏指责⾼淮而阻止了他。当时沈一贯虽然称病闭门在家,而奏章大多送到家中由他拟旨,沈鲤极力数说这没有先例。 沈鲤既然与沈一贯积怨,沈一贯即将离职,顾虑沈鲤在职,给自己留下后顾之忧,想与他一起离开內阁,秘密倾覆他。神宗也嫌沈鲤刚正,趁着沈鲤请求退休,于是指令他与沈一贯一起退休。朱赓上奏请求挽留沈鲤,没有答复。抵家后,他上奏答谢,仍然极力陈述懈怠政务的弊端,显明进取规章。他八十岁时,神宗派官去探视,赏给他银两。沈鲤上奏答谢,又陈述当时政治的要务。又过了五年沈鲤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赠封为太师,谥号文端。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十七岁时,乡试中举。御史想在为新举子举行的宴会上为他加冠,他以没得到⽗亲的许可而推辞了。隆庆二年(1568),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编修。万历初年,《穆宗实录》撰成,晋升为修撰,担任⽇讲官。先朝成例,都是由翰林大臣负责⽇讲,没有涉及史官的事。于慎行与张位、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都是以史官⾝份参与⽇讲,是为少见。他有一次讲课后,皇帝拿出宮蔵图画,请讲官分别题字。于慎行不擅长书法,诗词做成后,吩咐别人书写好,并详细地从实告诉了皇帝。皇帝很⾼兴,曾经大书“责难陈善”四个字赏赐给他,这在词林诗界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因为弹劾张居正被逮捕,同僚和朋友都躲避他,唯独于慎行前往探视。等到张居正服丧未満夺情出仕时,他与同官便上奏劝谏。吕调 ![]() 于慎行明了典章制度,诸多大礼都是由他裁定。在此之前,嘉靖中期孝烈后升格祭祀于仁宗的宗庙。改换万历年号,穆宗升格祭祀于宣宗的宗庙。于慎行称不合礼节,撰写《太庙祧迁考》,称:“古代七庙制度,三座昭庙三座穆庙,与太祖庙合为七庙。刘歆、王肃一道将⾼祖、曾祖、祖⽗、自己以及五世、六世分为三昭三穆。兄弟相传皇位,就在同一祭堂不同的祭室,不能作为一世。我朝,成祖既然是世室,与太祖都是百世不变的,则从仁宗以下算,必然经历六世,此后三昭三穆才完备。孝宗与睿宗是兄弟,武宗与世宗是兄弟,昭穆相同,不应该各为一世。世宗升格祭祀,距离仁宗已有六世,不应该承祧仁宗。穆宗升格祭祀,应该承嗣仁宗,不应该在宣宗的宗庙。”他引用晋代、唐代、宋代的先例做依据,既言论分明,事情核实。事情虽然未能施行,有识之人佩服他知达礼仪。他又谏称“:南昌、寿舂等十六个王,世系的次序相距久远,应该在别的陵园祭祀,不应该在太庙中祭祀。”也没有听取他的意见。 万历十八年(1590)正月,上奏请求早⽇建立东宮,让嫡长子出宮接受讲读教育。到了冬季,又上奏请求。皇帝恼怒,一再下严旨责难。于慎行不为所动,第二天又劝谏“:册立的事,由我部负责,我们不提,是罪过。希望皇帝迅速决定大计,将我放归乡里。”皇帝更加不⾼兴,责备他要挟皇帝,怀疑圣上,搅 ![]() ![]() 万历三十三年(1605),才起用负责詹事府。他上奏推辞,皇帝又没有挽留他。在家住了二年,朝廷推举七人任內阁大臣,第一个就是于慎行。诏令加封他为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阁参与机要事务。他再三推辞没有被同意,才取道赴京。当时于慎行已经患病。到朝廷答谢,拜叩起⾝都不合礼仪,他上奏请罪。归乡卧病在家,于是草拟遗疏,请求皇帝亲近大臣,录用闲置的人才,补充言官。几天后去世,享年六十三岁。赠封太子太保,谥号文定。 于慎行的学问有师承源流,贯通家百之学。神宗时,词馆中认为于慎行和临朐冯琦的文章学识是当时最好的。 李廷机,字尔张,晋江人。被推举进⼊太学,取得顺天乡试第一名。万历十一年(1583),又取得会试第一名,以进士第二的⾝份授职为编修。升任祭酒。先制,祭酒每次视察事务,则由两名生学同举一块牌走在前列,牌上大写着“整齐严肃”四个字。大概是由⾼皇帝所制,用来警诫儒学之人。李廷机看到它就肃然起敬,所以他在国子监任职时,一概以严格为主。 很久之后,升任南京吏部右侍郞,负责吏部事务。万历二十七年(1599),主持京察,没有偏私。曾经兼管户部、工部的事务,总揽大事又精细周密。奏请皇帝施行抚恤商旅四件事,商旅的困窘得以缓解。京城外的陵垣,大都得到修缮整治,费用都取自公款的节余钱,没有因此烦扰百姓。皇帝召见并任命他为礼部右侍郞,四次推辞,皇帝都不同意,过了二年他才上任。当时他已经晋升为左侍郞,于是代替郭正域巡视礼部事务。遇上楚王华奎因为郭正域揭发他馈赠礼物的书信,而诬蔑郭正域几件不法的事件。李廷机的意见有些偏袒楚王,因此就稍稍替郭正域解脫。大学士沈一贯想借妖书将郭正域倾覆,李廷机与御史沈裕、同官涂宗浚都署名上奏,催促审定⽩敫生光的狱案,株连于是终结。万历三十三年(1605)夏季,雷霆震击了郊坛。他既率领同僚条列修缮的事情奏上,又称现在的过失,没有比得了矿税的,应该罢除、撤消。皇帝没有答复。当年冬天,分类奏疏四方的灾难、异变。秦王谊漶由中尉加封,他的庶长子应该授予原来的爵位,他攀附着想分封为郡王,李廷机多次上奏极力坚持不同意。秦王派人从中调和,李廷机坚决拒绝,皇帝却特别颁旨同意。益府的家臣奏请加封,他也坚持不同意。 李廷机遇事有主见,尤其廉洁,皇帝了解他。然而他的 ![]() ![]() 当时內阁只有朱赓一个人。给事中王元翰等人顾虑李廷机⼊阁辅政,屡次暗中诋毁他。万历三十五年夏季,朝廷推举內阁大臣,李廷机果然参与其中。给事中曹于忭、宁一韩,御史陈宗契不同意。相持了很久,最后条列上奏。皇帝向来看重李廷机,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阁参与机要事务。李廷机多次推辞后才负责事务。王元翰和给事中胡忻不断攻击他,皇帝剥夺了他们的俸禄,以安慰李廷机。不久,姜士昌、宁焘又因为疏论李廷机被罢黜,群情更加 ![]() ![]() ![]() 李廷机⼊阁六年,执政只有九个月,没有大的过失。言官因为他与申时行、沈一贯等人相 ![]() 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及第。授职为编修,晋升左中允。在东宮负责讲授,太子偶尔走神,吴道南即刻中止讲授,拱手等候,太子因此动容。 历任左谕德少詹事。晋升礼部右侍郞,负责礼部事务。历城、⾼苑的牛生产的牛犊,都是两个头、两个鼻子,因此吴道南奏请将山东的诸种税收全部免除,召回太监;又因为灾变而上谏言说宦官集聚怨恨,求皇帝下诏治自己的罪,使天下得以更新,都没有答复。不久他奏请追加建文朝的忠臣的谥号。京都⼲旱很久,他上奏称:“天下人的情怀郁郁而不扩展,造成了旱灾。例如东宮是天下的 ![]() ⽗亲去世后他回到家乡。服丧期満,就在家里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与方从哲一起受命。他多次推辞皇帝都不同意,此后很久才进京。旧制,朝廷大臣接受官职,先要当面称谢才就任。皇帝很久不朝见了,大臣们都是先就职。吴道南上朝,没被召见,不敢就职。同官方从哲说,皇帝指令他先就职,吴道南上奏答谢。住了数⽇,奏称:“我就任十多天了,仅仅下发了瑞王婚礼一份奏疏。其他的如为太子讲学、诸王预先受教育、简选大臣、举荐未重用的贤士、撤除税使、补充言官等诸事,是朝廷大臣口⼲⾆燥所请求的,都杳无音信,难道陛下将我们的建议闲置一边吗?”皇帝好言回答,最终却不施行。等到皇帝因为“梃击”的变故,在慈宁宮召见群臣时,吴道南才得以向皇帝当面致谢,从此再也没有获得召见。 负责织造的宦官刘成死了,皇帝派他的 ![]() ![]() 吴道南辅朝政不耍奷诡手法,在当时颇有名望。丙辰年(1616),他与礼部尚书刘楚先主持会试。吴江的举人沈同和是副都御史季文的儿子,目不识丁,贿赂礼部官吏,与同乡赵鸣 ![]() ![]() ![]() ![]() ![]() 在此之前,汤宾尹的科场舞弊案,实际上也是吴道南揭发的,他的 ![]() ![]() |
上一章 明史 下一章 ( → ) |
元史金史辽史宋史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新唐书旧唐书北史南史 |
张廷玉等的免费历史小说《明史》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明史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明史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