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是张廷玉等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史 作者:张廷玉等 | 书号:10209 时间:2017/3/26 字数:17944 |
上一章 章一百零三 下一章 ( → ) | |
王治 欧![]() 王治,字本道,忻州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除行人,迁吏科给事中。寇屡盗边,边臣多匿不奏;小胜,文臣辄冒军功。治请临阵斩获,第录将士功;文臣及镇帅不亲搏战者止赐赉。从之,再迁礼科左给事中。 隆庆元年,偕御史王好问核內府诸监局岁费。中官崔敏请止之,为给事中张宪臣所劾。得旨:“诏书所载者,自嘉靖四十一年始,听治等详核。不载者,已之。”治等力争,不许。事竣,劾中官赵廷⽟、马尹⼲没罪,诏下司礼监按问。寻上疏陈四事:“一、定宗庙之礼以隆圣孝。献皇虽贵为天子⽗,未尝南面临天下;虽亲为武宗叔,然尝北面事武宗。今乃与祖宗诸帝并列,设位于武宗右,揆诸古典,终为未协。臣以为献皇祔会太庙,不免递迁。若专祀世庙,则亿世不改。乞敕廷臣博议,务求至当。一、谨燕居之礼以澄化源。人主深居噤掖,左右便佞窥伺百出,或以燕饮声乐,或以游戏骑 ![]() ![]() 进吏科都给事中。劾蓟辽总督都御史刘焘、南京督储都御史曾于拱不职,于拱遂罢。山西及蓟镇并中寇,治以罪兵部尚书郭乾、侍郞迟凤翔,偕同官欧 ![]() ![]() 欧 ![]() 自严嵩败,言官争发愤论事,一敬尤敢言。隆庆元年正月,吏部尚书杨博掌京察,黜给事中郑钦、御史胡维新,而山西人无下考者。吏科给事中胡应嘉劾博挟私愤,庇乡里。应嘉先尝劾⾼拱,拱修郤,将重罪之。徐阶等重违拱意,且以应嘉实佐察,初未言,今 ![]() ![]() 已,陈兵政八事,部皆议行。南京振武营兵由此罢。湖广巡按陈省劾太和山守备中官吕祥,诏征祥还,罢守备官。未几,复遣监丞刘进往代。一敬言:“进故名俊,守显陵无状。肃皇帝下之狱,充孝陵卫净军,今不宜用。”从之。中官吕用等典京营,一敬力谏,事寝。黔国公沐朝弼残恣,屡抗诏旨。一敬请治其罪,报可。俄擢太常少卿。拱再起柄政,一敬惧,即⽇告归,半道以忧死。时应嘉已屡迁参议,忧归,闻拱再相,亦惊怖而卒。 应嘉,沐 ![]() 周弘祖,⿇城人。嘉靖三十八年进士。除吉安推官。征授御史,出督屯田、马政。隆庆改元,司礼中贵及藩邸近侍荫锦⾐指挥以下至二十余人。弘祖驰疏请止赉金币,或停世袭,且言:“⾼皇帝定制,宦侍止给奔走扫除,不关政事。孝宗召对大臣,宦侍必退去百余武,非惟不使之预,亦且不使之闻。愿陛下勿与谋议,假以嚬笑,则彼无 ![]() ![]() 明年舂,言:“近四方地震,土裂成渠,旗竿数火,天鼓再鸣,陨星旋风,天雨黑⾖,此皆 ![]() 用宾,广东顺德人。官南京给事中,多所论劾。又尝论拱很愎,以故拱憾之,出为绍兴知府。既中以察典,遂卒于贬所。而弘祖谪未几,拱罢,量移广平推官,万历中,屡迁南京光禄卿。坐朱⾐谒陵免。 当隆庆初,以地震言事者,又有邓洪震,宣化人。时为兵部郞中,上疏曰:“⼊夏以来, ![]() ![]() 詹仰庇,字汝钦,安溪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由南海知县征授御史。隆庆初,穆宗诏户部购宝珠,尚书马森执奏,给事中魏时亮、御史贺一桂等继争,皆不听。仰庇疏言:“顷言官谏购宝珠,反蒙诘让。昔仲虺戒汤不迩声⾊,不殖货利;召公戒武王玩人丧德,物玩丧志。汤、武能受二臣之戒,绝去玩好,故圣德光千载。若侈心一生,不可复遏,恣情纵 ![]() ![]() 帝颇耽声⾊,陈皇后微谏,帝怒,出之别宮。外庭皆忧之,莫敢言。仰庇⼊朝,遇医噤中出。询之,知后寝疾危笃,即上疏言:“先帝慎择贤淑,作配陛下,为宗庙社稷內主。陛下宜遵先帝命,笃宮闱之好。近闻皇后移居别宮,已近一载,抑郁成疾,陛下略不省视。万一不讳,如圣德何?臣下莫不忧惶,徒以事涉宮噤,不敢颂言。臣谓人臣之义,知而不言,当死;言而触讳,亦当死。臣今⽇固不惜死,愿陛下采听臣言,立复皇后中宮,时加慰问,臣虽死贤于生。”帝手批答曰:“后无子多病,移居别宮,聊自适,以冀却疾。尔何知內庭事,顾妄言。”仰庇自分得重谴,同列亦危之。及旨下,中外惊喜过望,仰庇益感奋。 亡何,巡视十库,疏言:“內官监岁⼊租税至多,而岁出不置籍。按京城內外园廛场地,隶本监者数十计,岁课皆属官钱,而內臣假上供名,恣意渔猎。利填私家,过归朝宁。乞备核宜留宜⾰,并出⼊多寡数,以杜奷欺。再照人主奢俭,四方系安危。陛下前取户部银,用备缓急。今如本监所称,则尽以创鳌山、修宮苑、制鞦韆、造龙凤舰、治金柜⽟盆。群小因⼲没,累圣德,亏国计。望陛下深省,有以玩好逢 ![]() 神宗嗣位,录先朝直臣。以仰庇在京时尝为商人居间,不得內召,除广东参议。寻乞归。家居十余年,起官江西。再迁南京太仆少卿。⼊为左佥都御史,进左副都御史。仰庇初以直节负盛名,至是为保位计,颇不免附丽。饶伸以科场事劾大学士王锡爵、左都御史吴时来,仰庇即劾伸。进士薛敷教劾时来及南京右都御史耿定向,仰庇未及阅疏,即论敷教排陷大臣,敷教坐废。及吏部侍郞赵焕、兵部侍郞沈子木相继去,仰庇谋代之,踪迹颇著。给事中王继光、主事姜士昌、员外郞赵南星、南京御史王麟趾等 ![]() 骆问礼,诸暨人。嘉靖末进士。历南京刑科给事中。隆庆三年,陈皇后移别宮,问礼偕同官张应治等上言:“皇后正位中闱,即有疾,岂宜移宮。望亟返坤宁,毋使后世谓变礼自陛下始。”不报。给事张齐劾徐阶,为廷臣所排,下狱削籍。问礼独言齐赃可疑,不当以纠弹大臣实其罪。张居正请大阅,问礼谓非要务,而请帝⽇亲万几,详览奏章。未几,劾诚意伯刘世延、福建巡抚涂泽民不职,帝并留之。 帝初纳言官请,将令诸政务悉面奏于便殿,问礼遂条上面奏事宜。一言:“陛下躬揽万几,宜酌用群言,不执己见,使可否予夺,皆合天道,则有独断之美,无自用之失。”二言:“陛下宜⽇居便殿,使侍从官常在左右,非向晦不⼊宮闱,则涵养薰陶,自多裨益。”三言:“內阁政事 ![]() ![]() ![]() 疏奏,帝不悦。宦侍复从中构之,谪楚雄知事。明年,吏部举杂职官当迁者,问礼及御史杨松在举中。帝曰:“此两人安得遽迁,俟三年后议之。”万历初,屡迁湖广副使,卒。 杨松,河南卫人。历官御史,巡视皇城。尚膳少监⻩雄征子钱与民哄,兵马司捕送松所。事未决,而內监令校尉趣雄⼊直,诡言有驾帖。松验问无有,遂劾雄诈称诏旨。帝令黜兵马司官,而镌松三秩,谪山西布政司照磨。神宗立,擢庐州推官,终山西副使。 张应治,秀⽔人。在垣中抗疏,多可称。为⾼拱所恶,出为九江知府。终山东副使。 郑履淳,字叔初,刑部尚书晓子也。举嘉靖四十年进士,除刑部主事,迁尚宝丞。隆庆三年冬,疏言: 顷年以来,万民业失,四方多故,天鸣地震,灾害洊臻,正陛下宵旰忧勤时也。夫饥寒迫⾝,易为⾐食,嗷嗷⾚子,圣主之所以为资。不及今定周家桑土之谋,切虞廷困穷之惧,则上天所以警动海內者,适⾜以资他人矣。今最急莫如用贤。陛下御极三祀矣,曾召问一大臣,面质一讲官,赏纳一谏士,以共画思患豫防之策乎?⾼亢暌孤,乾坤否隔,忠言重折槛之罚,儒臣虚纳牖之功,宮闱违脫珥之规,朝陛拂同舟之义。回奏蒙谴,补牍奚从?內批径出,封还何自?纪纲因循,风俗玩 ![]() ![]() ![]() 疏⼊,帝大怒,杖之百,系刑部狱数月。刑科舒化等以为言,乃释为民。神宗立,起光禄少卿,卒。 陈吾德,字懋修,归善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行人。隆庆三年,擢工科给事中。两广多盗,将吏率虚文罔上。吾德列便宜八事,皆允行。明年正月朔,⽇有食之,已而月复食。吾德言:“岁首⽇月并食,天之大灾,陛下宜屏斥一切玩好,应天以实。”诏遣中官督织造,吾德偕同官严用和切谏,报闻。帝从中官崔敏言,命市珍宝,户部尚书刘体乾、户科都给事中李已执奏,不从。吾德复偕已上疏曰:“伏睹登极诏书,罢采办,蠲加派,且云‘各监局以缺乏为名,移文苛取,及所司阿附奉行者,言官即时论奏,治以重典’,海內闻之, ![]() 神宗嗣位,起吾德兵科。万历元年,进右给事中。张居正柄国,谏官言事必先请,吾德独不往。礼部主事宋儒与兵部主事熊敦朴不相能,诬敦朴 ![]() ![]() 李已,字子复,磁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除太常博士,擢礼科给事中。隆庆中,频诏户部有所征索。尚书刘体乾辄执奏,已每助之,以是积失帝意。及争珍宝事,遂得祸。未几,刑科给事中舒化等请释已,刑部尚书葛守礼等因言:“朝审时,重囚情可矜疑者,咸得末减。已及內犯张恩等十人,谳未定,不列朝审中。苟瘐死犴狴,将累深仁。”帝乃释已,恩等系如故。法司以恩等有內援, ![]() 神宗立,荐起兵科都给事中。奏言:“陛下初基,弊端尽去,传奉一事,岂可尚踵故常。內臣即有勤劳,当优以金帛,名器所在,不容滥设。”帝嘉纳之。御史胡涍建言得罪,已首论救。寻劾兵部尚书谭纶去取边将不当。平江伯陈王谟罪废,复夤缘出镇湖广,已力争得寝。擢顺天府丞,迁大理右少卿。疏请改⽗⺟诰命,⽇已暮, ![]() 初,已与吾德并敢言,已尤以直著。两遭摧抑,颇事营进。后为南京考功郞中。九年京察,希张居正指,与尚书何宽置司业张位、长史赵世卿察典,遂得擢南京尚宝卿。三迁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六府。逾年,罢归,卒。 胡涍,字原荆,无锡人。嘉靖末举进士。历知永丰、安福二县,擢御史。神宗即位之六⽇,命冯保代孟冲掌司礼监,召用南京守备张宏。涍请严驭近习,毋惑谄谀,亏损圣德。保大怒,思倾之。其冬,妖星见,慈宁宮后延烧连房。涍乞遍察掖廷中曾蒙先朝宠幸者,体恤优遇,其余无论老少,一概放遣。奏中有“唐⾼不君,则天为 ![]() 汪文辉,字德充,婺源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工部主事。隆庆四年,改御史。⾼拱以內阁掌吏部,权势烜赫。其门生韩楫、宋之韩、程文、涂梦桂等并居言路,⽇夜走其门,专务搏击。文辉亦拱门生,心独非之。明年二月,疏陈四事,专责言官。其略曰: 先帝末年所任大臣,本协恭济务,无少衅嫌。始于一二言官见庙堂议论稍殊,遂潜察低昂、窥所向而攻其所忌。致颠倒是非,荧惑圣听,伤家国大体。苟踵承前弊, ![]() 祖宗立法,至精密矣,而卒有不行者,非法敝也,不得其人耳。今言官条奏,率锐意更张。部臣重违言官,轻变祖制,迁就一时,苟且允覆。及法立弊起,又议复旧。政非通变之宜,民无画一之守,是为纷更。 古大臣坐事退者,必为微其词;所以养廉聇,存国体。今或掇其已往,揣彼未形,逐景循声,争相诟病,若市井哄瘩然。至方面重臣,苟非甚奷慝,亦宜弃短录长,为人才惜。今或搜抉小疵,指为大蠹,极言丑诋,使决引去。以此求人,家国安得全才而用之?是为苛刻。 言官能规切人主,纠弹大臣。至言官之短,谁为指之者?今言事论人或不当,部臣不为奏覆,即愤然不平;虽同列明知其非,亦莫与辨,以为体貌当如是。夫臣子且不肯一言受过,何以责难君⽗哉?是为求胜。 此四弊者,今⽇所当深戒。然其要在大臣取鉴前失,勿用希指生事之人。希指生事之人进,则忠直贞谅之士远,而颂成功、誉盛德者⽇至于前。大臣任己专断,即有阙失,孰从闻之?盖宰相之职,不当以救时自⾜,当以格心为本。愿陛下明饬中外,消朋比之私,还淳厚之俗,天下幸甚。 疏奏,下所司。拱恶其刺己,甫三⽇,出为宁夏佥事。修屯政,蠲浮粮,建⽔闸,流亡渐归。御史富平孙丕扬忤拱,为希指者所劾。方行勘,文辉抗言曰:“⽑举细故,齮晷正人,以快当路之私,我固不肯为,诸君亦不可也。”于是缓其事。未几,劾者先得罪去,丕扬竟获免。神宗嗣位,拱罢政,召为尚宝卿。寻告归。久之,有诏召用。未赴卒。 刘奋庸,洛 ![]() 陛下践阼六载,朝纲若振饬,而大柄渐移;仕路若肃清,而积习仍故。百僚方引领以睹励精之治,而陛下精神志意渐不逮初。臣念潜邸旧恩,谊不忍默。谨条五事,以俟英断。 一、保圣躬。人主一⾝,天地人神之主,必志气清明,精神完固,而后可以御万几。望凝神定志,忍 ![]() ![]() 二、总大权。今府政所拟议,百司所承行,非不奉诏旨,而其间从违之故,陛下曾独断否乎?国事之更张,人才之用舍,未必尽出忠谋,协公论。臣愿陛下躬揽大权,凡庶府建⽩,阁臣拟旨,特留清览,时出独断,则臣下莫能测其机,而政柄不致旁落矣。 三、慎俭德。陛下嗣位以来,传旨取银不下数十万,求珍异之宝,作鳌山之灯,服御器用,悉镂金雕⽟。生财甚难,靡敝无纪。愿察內帑之空虚,思小民之艰苦,不作无益,不贵异物,则国用充羡,而民乐其生矣。 四、览章奏。人臣进言,岂能皆当。陛下一切置不览,非惟虚忠良献纳之诚,抑恐权奷蔽壅,势自此成。望陛下留神章奏,曲垂容纳。言及君德,则反己自修;言及朝政,则更化善治。听言者既见之行事,而进言者益乐于效忠矣。 五、用忠直。迩岁进谏者,或以勤政,或以节用,或以进贤退不肖,此皆无所利而为之;非若承望风旨,肆攻击以雪他人之愤, ![]() ![]() ![]() ![]() 愿恕狂愚之罪,嘉批鳞之诚,登之有位,以作士气,则谠规⽇闻,裨益非鲜。 疏⼊,帝但报闻,不怒也。而附拱者谓奋庸久不徙官,怏怏风刺,相与诋訾之。给事中涂梦桂遂劾奋庸动摇国是。会给事中曹大埜亦劾拱十罪,帝斥之。给事中程文因奏拱竭忠报国,万世永赖,奋庸与大埜渐构奷谋,倾陷元辅,罪不可胜诛。章并下吏部。拱方掌部事, ![]() 大埜,巴县人。其劾拱,张居正实使之。万历中,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以贪劾免。 赞曰:世宗之季,门户渐开。居言路者,各有所主,故其时不患其不言,患其言之冗漫无当,与其心之不能无私;言愈多,而国是愈益淆 ![]() 部分译文 王治,字本道,忻州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考取进士。授职为行人,升任吏科给事中。敌寇屡次 ![]() 隆庆元年(1567),与御史王好问一道核实內府各监局的年度开支。宦官崔敏请求终止此事,被给事中张宪臣弹劾。获圣旨:“诏书所言,从嘉靖四十一年(1562)开始,听从王治等人详细核查。诏书没有提及的,予以终止。”王治等人极力争辩,没有被同意。事情办完了,弹劾宦官赵廷⽟、马尹侵呑家国财物的罪行,诏令司礼监负责查问。不久他上疏陈述四件事:“一,确定宗庙的礼仪以便隆肃圣上的孝道。献皇虽然贵为天子的⽗亲,却没有登基做皇帝;虽然亲为武宗的叔叔,但曾经尊奉武宗。现在却与各祖宗先帝并列,位置安排在武宗右方,考察诸多典制,终究没有与此和洽的。我认为献皇附祭于太庙,未免有僭越之嫌。如果专门祭祀世庙,就永世不做更改,请求敕令朝廷大臣广做评议,务必要使此事办得妥当。二,谨慎退朝而处的礼仪,以澄清教化之源。皇帝深居噤宮,左右奷佞之人就会窥伺时机百般讨好,或者宴饮声乐,或者游戏骑 ![]() ![]() 升迁为吏科都给事中。弹劾蓟、辽总督都御史刘焘、南京督储都御史曾于拱不称职,曾于拱被罢免官职。山西与蓟镇同时受敌寇侵扰,王治归罪于兵部尚书郭乾、侍郞迟凤翔,与同官欧 ![]() ![]() 欧 ![]() 三次调职后任兵科给事中。他说广西总兵不应当任用都督,应当任用勋臣。于是弹劾恭侯吴继爵并罢免了他,由俞大猷代替。敌寇大举进攻陕西,他弹劾总督陈其学、巡抚戴才,一并剥夺他们的官职。又因军政事务弹劾英国公张溶,山西、浙江总兵官董一奎、刘显,执掌锦⾐卫的都督李隆等九人不称职。张溶留任,其余的人都遭贬斥。 自从严嵩倒台,言官争相鼓勇评论时事,欧 ![]() ![]() ![]() ![]() ![]() ![]() ![]() 此事完结,他陈述兵政的八件事情,部中都评议可行。南京振武营兵因此罢除。湖广巡按陈省弹劾太和山的守备宦官吕祥,诏令吕祥返京,罢除守备官。不久,又派遣盐丞刘进前往接替。欧 ![]() ![]() ![]() ![]() 周弘祖,⿇城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进士。授职为吉安推官。征召为御史,离开京都督察屯田、马政。 改换隆庆年号(1567),司礼中贵和藩邸近侍荫庇锦⾐指挥以下二十多人。周弘祖在外地急速上疏请求停止赏赐金币,或者停止世袭,并且劝谏“:⾼祖皇帝的定制,宦官只能负责跑腿与卫生清扫之类,不能参与政治事务。孝宗召见大臣,宦官侍从必须退离百余步,不仅不让他们⼲预,也不让他们听见。希望陛下不要同他们商议政事,不示宠爱,则他们没有扰 ![]() 第二年舂天,他进谏:“近来四方发地震,土地开裂成渠,旗竿屡次着火,天鼓一再鸣响,星陨风旋,天降黑⾖雨,这都是 ![]() 詹仰庇,字汝钦,安溪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的进士。由南海知县征招授为御史。 隆庆初年,穆宗诏令户部购置珠宝,尚书马森劝谏,给事中魏时亮、御史贺一桂等人相继上疏反对,皇帝都不听。詹仰庇奏疏:“前不久言官劝谏购置珠宝,反而遭到责备。以前仲虺告诫商汤不要近声⾊,不要发展商贾之利;召公告诫武王玩人丧德,物玩丧志;商汤、武王能接受两位大臣的告诫,杜绝物玩嗜好,所以圣德光照千秋。如果一生心 ![]() ![]() ![]() 皇帝颇为耽 ![]() ![]() 不久,他巡视十库,奏疏称“:每年內官监租税收⼊很多,但是每年的支出不造簿册。查京城內外的园林、栈房、场地,隶属本监的以数十计算,每年的课税都属于官钱,但宦官假借供给皇帝的名目,恣意渔猎。填充私家的利窟,过失归咎于朝廷。请详细核实该留该⾰之项,以及出⼊多少的数目,以便杜绝奷诈欺骗。再说,皇帝的奢侈或节俭,关联四方的安危。陛下以前提取户部的银资,以备缓急之用。现在如內官监所称,则全部用作创制鳌山、修筑宮苑、制作秋迁、建造龙凤舰、加工金柜⽟盆。众宦官因此多有侵呑,败损圣德,危害家国大计。希望陛下深刻反思,有以物玩嗜好 ![]() 神宗继位,录用先朝正直的大臣。因詹仰庇在京城时曾经替商人做中间人,没能招回京师,任命为广东参议。不久,请求回乡。在家闲住十多年,又起任江西员官。再升任南京太仆少卿。⼊朝任左佥都御史,晋升左副都御史。詹仰庇起初因为正直的气节而负有盛名。到此时为保全职位考虑,不免很有些趋炎附势。饶伸因科场的事弹劾大学士王锡爵、左都御史吴时来,詹仰庇即刻弹劾饶伸。进士薛敷教弹劾吴时业和南京右都御史耿定向,詹仰庇还没翻阅奏疏,就判薛敷教诬陷大臣的罪名,薛敷教被黜废。等到吏部侍郞赵焕、兵部侍郞沈子木相继离职,詹仰庇图谋取代他们,迹象很明显。给事中王继光、主事姜士昌、员外郞赵南星、南京御史王麟趾等人,纷纷上疏评论。詹仰庇自己感觉不安,屡次请求辞官。皇帝虽然安慰挽留,但是众议纷纷不止。渐升刑部右侍郞。因疾病而回乡里,很久才去世。 骆问礼,诸暨人。嘉靖末年的进士。历任南京刑科给事中。隆庆三年(1569),陈皇后移居别宮,骆问礼与同僚张应治等人上奏:“皇后处在宮闱的正位,即使有疾病,怎么能移迁宮室?希望马上让她返回坤宁宮,不要让后世的人说礼制的变更是从陛下开始的。”没有答复。给事中张齐弹劾徐阶,被朝廷大臣排挤,投⼊牢狱削夺官籍。只有骆问礼称张齐的赃罪可疑,不应该因为弹劾大臣判他的罪。张居正请求做大检阅,骆问礼称此不是紧要事务,却请求皇上每天亲临几案,详细浏览奏章。不久,皇帝弹劾诚意伯刘世延、福建巡抚涂泽民不称职,穆宗却一并留用了他们。 起初他采纳了言官的请求,即将下令各政务处全部在便殿面奏,骆问礼便条陈面奏的事宜。其一称“:陛下躬⾝几案,应当对群臣的劝谏斟酌采用,不要固执己见,使对可否的决定,都合乎天道,这样就有独自决断的美名,而没有自己意气用事的过失。”其二称“:陛下应该每天居住便殿,让侍从官经常跟随左右,不到夜幕降临不进后宮,这样涵养熏陶,自然裨益甚多。”其三称:“內阁,是政事的 ![]() ![]() 奏疏 ![]() 陈吾德,字懋修,归善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的进士。授行人职。隆庆三年(1569),提升为工科给事中。 两广多盗贼,将领官吏都以虚假的文告欺骗皇帝。陈吾德条列八件方便且适宜之事,都被批准施行。第二年正月初一,出现⽇蚀,不久又产生月蚀。陈吾德上奏“:年初⽇月均蚀,是上天的大灾,陛下应当摒弃一切物玩嗜好,以诚实与天感应。”皇帝诏令宦官督察纺织,陈吾德与同官严用和诚恳劝谏,皇帝答复知道了。皇帝听从了宦官崔敏的话,下令购买珍宝,户部尚书刘体乾、户科都给事中李巳劝谏,皇帝不听。陈吾德再同李巳上奏“:我们目睹皇帝的登基诏书,提及罢除采办,免除加派的赋税,并称‘各监局打着缺乏的幌子,行文令进行搜刮,对所司阿谀奉承的人,言官及时评品,从重惩治’,国全人听说如此,犹如获得生新般 ![]() 神宗继位,启用陈吾德在兵科供职。万历元年(1573),晋升为右给事中。张居正执掌国政,谏官论事必须先请示他,唯独陈吾德不去。礼部主事宋儒与兵部主事熊毅朴不和,诬陷毅朴想弹劾张居正,嘱托尚书谭纶弹劾宋儒,也将他贬出京城。张居正因为陈吾德不向他陈述,怨恨他。不久,争辩成国公朱希忠被赠封定襄王爵号的事,更加违逆张居正。等到慈宁宮后屋遭灾,陈吾德又极力争辩,被调离京城任饶州知府。有盗窃建晶王印章的人,逃到南京被捕获。张居正的门客指使江都御史王篆罪责陈吾德的部下失盗,将他贬为马邑典史。御史又弹劾他在饶州任职时违背规定进行讲学,用府库的钱购置办学的公田,于是将他从官籍中除名降为百姓。张居正死后,被推荐担任思州推官,调任宝庆同知,都以年老没有赴任。后来死在湖广佥事的任上。 汪文辉,字德充,婺源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的进士。授任工部主事。隆庆四年(1570),改任御史。 ⾼拱以內阁大臣⾝份掌管吏部,权势显赫。他的门生韩楫、宋之韩、程文、涂梦桂等人同任言官,⽇夜奔走于⾼拱的门庭,专门从事攻击政敌的活动。汪文辉也是⾼拱的门生,心思唯独不如此。第二年二月上疏陈述四件事,专门责难言官。大意是: “先帝末年所委任的大臣,本是协佐皇上共济事务,很少有嫌隙。从一两个言官看见庙堂的议论稍稍不同开始,于是暗中察看⾼低,权衡自己的投向而攻击自己所忌讳的人事。致使是非颠倒,圣德 ![]() ![]() ![]() “祖宗的立法非常精密,却最终有无法推行的地方,不是法制不好,是任用非人。现在言官的奏章,都急切地要有所进取。部臣又很担心违背言官,轻率地变更祖制,做一时的迁就,苟且答应。等到立法的弊端产生,又议论恢复旧制。政治没有变通的必要,百姓没有统一遵守的规则,这是盲目多变。 “古时大臣犯罪退职的,必定婉转述说其事,以培养廉聇心,保存国体。现在或者拾掇他们以往的事,揣测他们未形之事,逐影循声,争相责骂,如同市井的喧哗。至于各方面重臣,如果不是非常奷诈琊恶,也应该弃短录长,珍惜人才。现在或者搜小小的过失,指责为大祸,极尽丑化诋毁,使他们决然离去。用此办法求人才,家国怎么能保全人才、使用人才?这是苛刻。 “言官能规劝皇上,纠察弹劾大臣。至于言官的缺点,谁替他指出?现在言事论人或有不当,部臣不为其上奏回复就愤然不平;虽然同僚明知这不对,也不与他们辩驳,认为体貌应当如此。臣子不愿因一句话受责难,凭什么责难皇上呢?这是求胜。 “这四种弊端,现在应该深做戒备。然而它们要求大臣们借鉴以前的过错,不要任用会 ![]() ![]() ![]() 奏疏呈上,穆宗下 ![]() ![]() 神宗继位,⾼拱罢官,召见并任令汪文辉为尚宝卿。不久告辞回乡。很久之后,有诏令招他任职,还没赴任就去世了。 刘奋庸,洛 ![]() 大学士⾼拱也是过去的讲官,再度被启用负责事务,专横恣意,刘奋庸很厌恶他。隆庆六年(1572)三月上奏称: “陛下做了六年皇帝,朝纲好像被振兴调治,而大柄逐渐转移;仕路好像被肃清,而积习依然如故。百官刚刚翘望皇帝励精图治,而陛下的精神意志渐渐不如当初。我怀念在藩邸的旧恩,道义上不忍沉默。谨慎地条陈五件事,等待皇帝的英明决断。 “一、保重圣体。陛下之躯,是天地人神的主宰,必须志气清明,精神凝定,而后才可以临案几。希望皇帝凝神定志,忍耐抑制 ![]() ![]() ![]() “二、总揽大权。现在官府议论的,百司奉行的,不是没有奉行皇帝旨意,而是这中间的依从与违背的缘故,陛下可曾独断过吗?家国事务的更变,人才的任用与舍弃,不一定全出于忠诚的谋划,未必尽与公论相和协。我希望陛下亲自掌握大权,所有庶府的建议,內阁大臣拟定的旨意,特意留下详加审阅,时常做出独断,则臣子们不能预测,使家国的权柄不致旁落。 “三、谨行俭朴的美德。陛下继位以来,下令提取的银两不下几十万两,寻求珍奇异宝,制作鳌山的明灯,御用器皿,全部镂金雕⽟。生财很艰难,靡费却没有法度。希望陛下审察內宮的空耗财资,思虑小民的艰苦,不做无益的事,不看重奇异的东西,则家国的资财充盈,百姓生活安乐。 “四、阅览奏章。大臣的谏言,怎么会都恰当?陛下一概置之不阅,不是担心⽩耗忠良献纳的诚意,而是担心篡权的奷人充塞,自此形成势力。希望陛下留神奏章,屈尊容纳谏言。谈论君德的,就反省自己的修养;谈论朝政的,就使它促成善治。听从劝谏的人既然见此行事,那么进谏的人就更加乐于效忠。 “五、任用忠良正直的人。近年进谏的人,或者因为辅佐政务,或者因为节约开支,或者因为推荐贤良摒弃不肖之人,这些都是无自⾝好处却勇于提议的事;不像望风承旨,大肆攻击以便替他人怈愤, ![]() ![]() 奏疏呈⼊宮中,皇帝只答复知道了,却没有发怒。攀附⾼拱的人说刘奋庸很久得不到提升,不満而讥讽,因此 ![]() 刘奋庸被贬官两个月后,神宗即位,于是被提升为山西提学佥事。再晋升为陕西提学副使。因病请求退休,而后去世。 Www.IgMxS.CoM |
上一章 明史 下一章 ( → ) |
元史金史辽史宋史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新唐书旧唐书北史南史 |
张廷玉等的免费历史小说《明史》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明史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明史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