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是张廷玉等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史 作者:张廷玉等 | 书号:10209 时间:2017/3/26 字数:19201 |
上一章 章七十一 下一章 ( → ) | |
何乔新 彭韶 周经 耿裕 倪岳 闵珪 戴珊 何乔新,字廷秀,江西广昌人。 ⽗文渊,永乐十六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东、四川。乌蒙奷民什伽私其知府禄昭 ![]() ![]() 时乔新已登景泰五年进士,官南京礼部主事,奔丧归里。里人故侍郞揭稽尝受业文渊,而与乔新兄弟不协,奏文渊死实诸子迫之自经,又 ![]() 成化四年迁福建副使。所属寿宁银矿,盗采者聚众千余人,所过剽掠,募兵击擒其魁。福宁豪尤氏杀人,出⼊随兵甲,拒捕者二十年。福清薛氏时出诸番互市,事觉,谋作 ![]() ![]() ![]() 十六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边地军民每出塞伐木捕兽,乔新言:“此辈苟遇敌,必输情求生,皆贼导也。宜毋听阑出,犯者罪守将。”诏可。敌犯塞,偕参将支⽟伏兵灰沟营,击斩甚众,进左副都御史。岁饥,奏免杂办及户口盐钞十之四。劾佥事尚敬、刘源稽狱,请敕天下断狱官,淹半载以上者悉议罪。帝称善,亟从之。召拜刑部右侍郞。山西大饥,人相食。命往振,活三十余万人,还流冗十四万户。还朝,会安宁宣抚使杨友 ![]() 孝宗嗣位,万安、刘吉等忌乔新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沿江芦洲率为中官占夺,托言备进奉费,乔新奏还之民。初,乔新之出,中官怀恩不平。一⽇以事诣阁言:“新君践阼,常用正人,胡为出何公?”安等默然。既而刑部尚书杜铭罢,群望属乔新,而吉代安为首辅,终忌之,久不补。弘治改元,用王恕荐,始召乔新代铭。奏言:“旧制遣官勘事及逮捕,必赍精微批文,赴所在官司验视乃行。近止用驾帖不合符,宜复旧制,以防矫诈。”帝立报许。时吉仇正人,频兴大狱,乔新率据法直之。吉愈衔恨,数摭他事夺俸。二年夏,京城大⽔,乔新请恤被灾者家,又虑刑狱失平,条上律文当更议者数事,吉悉格不行。大理丞阙,御史邹鲁觊迁,而乔新荐郞中魏绅。会乔新外家与乡人讼,鲁即诬乔新受赇曲庇。吉取中旨下其外家诏狱,乔新乃拜疏乞归。顷之,穷治无验,鲁坐停俸,乔新亦许致仕。 乔新 ![]() ![]() 乔新年十一时,侍⽗京邸。修撰周旋过之,乔新方读《通鉴续编》。旋问曰:“书法何如《纲目》?”对曰:“吕文焕降元不书叛,张世杰溺海不书死节,曹彬、包拯之卒不书其官,而纪羲、轩多采怪妄,似未有当也。”旋大惊异。比长,博综群籍,闻异书辄借钞,积三万余帙,皆手较雠,著述甚富。与人寡合,气节友彭韶,学问友邱濬而已。 罢归后,巡按江西御史陈诠奏:“乔新始终全节,中间只以受亲故馈遗之嫌,勒令致仕,进退黯昧,诚为可惜。乞行勘,本官如无疾则行取任用,有疾则加慰劳,以存故旧之恩,全进退之节。”不许。后中外多论荐,竟不复起。十五年卒,年七十六。 江西巡抚林俊为彭韶及乔新请谥,吏部覆从之。有旨令上乔新致仕之由,给事中吴世忠言:“乔新学行、政事莫不优,忠勤刚介,老而弥笃。御史邹鲁挟私诬劾,一辞不辨,恬然退归。杜门著书,人事寡接,士大夫莫不⾼其行。若必考退⾝之由,疑旌贤之典,则如宋蒋之奇尝诬奏欧 ![]() 乔新五世孙源,万历初,为刑部右侍郞,亦有清节。 彭韶,字凤仪,莆田人。天顺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郞。成化二年疏论佥都御史张岐憸琊,宜召王竑、李秉、叶盛,忤旨,下诏狱。给事中⽑弘等救之,不听,卒输赎。寻迁郞中。 锦⾐指挥周彧,太后弟也,奏乞武強、武邑民田不及赋额者,籍为闲田。命韶偕御史季琮覆勘。韶等周视径归,上疏自劾曰:“真定田,自祖宗时许民垦种,即为恒产,除租赋以劝力农。功臣、戚里家与国咸休,岂当与民争寸尺地。臣诚不忍夺小民⾐食,附益贵戚,请伏奉使无状罪。”疏⼊,诏以田归民,而责韶等邀名方命,复下诏狱。言官争论救,得释。当是时,韶与何乔新同官,并有重名,一时称“何彭” 迁四川副使。安岳扈氏焚灭刘某家二十一人,定远曹氏杀其兄一家十二人,所司以为疑狱,久不决。韶一讯得实,咸伏辜。进按察使,尽撤境內 ![]() 十四年舂,迁广东左布政使。中官奉使纷遝,镇守顾恒、市舶韦眷、珠池⻩福,皆以进奉为名,所至需求,民不胜扰。韶先后论奏。最后,梁芳弟锦⾐镇抚德以广东其故乡,归采禽鸟花木,害尤酷。韶抗疏极论,语侵芳。芳怒,构于帝,调之贵州。 二十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明年正月,星变,上言:“彗星示灾,见于岁暮,遂及正旦。岁墓者,天道之终。正旦者,岁事之始。此天心仁爱, ![]() 孝宗即位,召为刑部右侍郞。嘉兴百户陈辅缘盗贩为 ![]() 四年秋,代何乔新为刑部尚书。故安远侯柳景赃败至数千两,征仅十一。以其⺟诉免。韶执奏曰:“昔唐宣宗元舅郑光官租不⼊,京兆尹韦澳械其庄吏。宣宗 ![]() 韶莅部三年,昌言正⾊,秉节无私,与王恕及乔新称三大老,而为贵戚、近习所疾,大学士刘吉亦不之善。韶志不能尽行,连章乞休,乃命乘传归。月廪、岁隶如制。明年,南京地震,御史宗彝等言韶、乔新、強珍、谢铎、陈献章、章懋、彭程俱宜召用,不报。又明年,卒,年六十六。谥惠安,赠太子少保。 韶嗜学,公暇手不释书。正德初,林俊言韶谥不副行,乞如魏骥、吴讷、叶盛,改谥文。竟不行。 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成化中,历侍读、中允,侍孝宗于东宮。讲《文华大训》,太子起立,阁臣以为劳,议请坐听。经与诸讲官皆不可,乃已。 孝宗立,进太常少卿兼侍读。弘治二年擢礼部右侍郞。中官请修⻩村尼寺,奉祀孝穆太后。土鲁番贡狮子不由甘肃,假道満剌加,浮海至广东。经倡议毁其寺,却贡不与通。改吏部,进左侍郞。通政经历沈禄者,皇后姑婿也。尚书王恕在告,中官传旨擢禄本司参议。经言非面承旨,又无御札,不敢奉诏,复与恕疏争之。事虽不能止,朝论韪焉。灵寿奷民献地于中官李广,户部持不得。经倡九卿疏争,卒罪献地者。尝上言:“外戚家无功求迁,无劳乞赏,兼斋醮游宴,滥费无纪,致帑蔵殚虚,宜大为撙节。近例,预备仓积粟多者,守令赐诰敕,不次迁官,遂致剥下⼲进。请如洪武间例,悉出官帑平籴,毋夺民财,考绩毋专以积粟为能。至清军之弊,洪熙以前在旗校,宣德以后在里胥。弊在旗校者,版籍犹存,若里胥则并版籍而淆 ![]() 八年,文武大臣以灾异陈时政,经为具奏草,而斥戏乐一事,语尤切直。帝密令中官廉草奏者,尚书耿裕曰:“疏首吏部,裕实具草。”经曰:“疏草出经手,即有罪,罪经。”世两贤之。 明年,代叶淇为户部尚书。时孝宗宽仁,而户部尤奷蠹所萃,挟势行私者不可胜纪。少不如意,谗毁随之。经悉按祖宗成宪,无所顾。宽逋缓征,裁节冗滥。四方告灾,必覆奏蠲除。每委官监税课,⼊多者与下考,苛切之风为之少衰。 奉御赵瑄献雄县地为东宮庄。经等劾瑄违制,下诏狱。而帝复从镇抚司言遣官勘实。经等复争之曰:“太祖、太宗定制,闲田任民开垦。若因奷人言而籍之官,是土田予夺,尽出奷人口,小民无以为生矣。”既而勘者及巡抚⾼铨言闲田止七十顷,悉与民田错。于是从经言仍赋之民,治瑄罪。中官何鼎劾外戚张鹤龄下狱,经疏救之,忤旨切责。雍王祐枟乞衡州税课司及衡 ![]() 先是,仓场监督內官依成化末年例裁减。十一年秋,帝复增用少监莫英等三人。经上疏力争,帝以已遣不听。內灵台请锦⾐余丁百人供洒扫,经等谏,不纳。经曰:“祖宗设內台,其地至密。今一旦增百人,将必有漏怈妄言者。”帝悟,立已之。 崇王见泽乞河南退滩地二十余里,经言不宜予。兴王祐杬前后乞⾚马诸河泊所及近湖地千三百余顷,经三疏争之,竟不许。帝以肃宁诸县地四百余顷赐寿宁侯张鹤龄,其家人因侵民地三倍,且殴民至死,下巡抚⾼铨勘报。铨言可耕者无几,请仍赋民,不许。时王府、勋戚庄田例亩征银三分,独鹤龄奏加征二分,且概加之沙碱地。经抗章执奏,命侍郞许进偕太监朱秀覆核。经言:“地已再勘,今复遣使,徒滋烦扰。昔太祖以刘基故减青田赋,征米五合, ![]() 大同缺战马,马文升请太仓银以市。经言:“粮马各有司存。祖训六部毋相庒,兵部侵户部权,非祖训。”帝为改拨太仆银给之。给事中鲁昂请尽括税役金钱输太仓,经曰:“不节织造、赏赉、斋醮、土木之费,而 ![]() 经刚介方正,好強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科道因劾诸臣 ![]() ![]() ![]() 武宗即位,言官复荐,召为南京户部尚书,遭继⺟忧未任。正德三年,服阕。经婿兵部尚书曹元方善刘瑾,言经虽老尚可用,乃召为礼部尚书。固辞不许,強赴召。受事数月即谢病去。五年三月卒,年七十一。赠太保,谥文端。 子曾,进士。浙江右参政。 耿裕,字好问,刑部尚书九畴子也。景泰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户科给事中,改工科。天顺初,以九畴为右都御史,改裕检讨。九畴坐劾石亨贬,裕亦谪泗州判官。终⽗丧,补定州。 成化初,召复检讨,历国子司业、祭酒。侯伯年幼者皆肄业监中,裕采古诸侯、贵戚言行可法者为书授之,帝闻而称善。历吏部左右侍郞。坐尚书尹旻累,停俸者再。已,代旻为尚书。大学士万安与裕不协,而李孜省私其同乡李裕, ![]() ![]() 弘治改元,召拜礼部尚书。时公私侈靡,耗费⽇广。裕随事救正,因灾异条上时事及申理言官,先后陈言甚众,大要归于节俭。给事中郑宗仁疏节光禄供应,裕等请纳其奏。巡视光禄御史田CO以供费不⾜累行户,请借太仓银偿之。裕等言,疑有侵盗弊,请敕所司噤防,帝皆从之。南京守备中官请增奉先殿⽇供品物,裕等不可。帝方践阼,斥番僧还本土,止留啂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帝乃留百八十二人,余悉逐之。礼部公廨火,裕及侍郞倪岳、周经等请罪,被劾下狱。已,释之,停其俸。 初,撒马儿罕及土鲁番皆贡狮子,甘肃镇守太监傅德先图形以进,巡按御史陈瑶请却之。裕等乞从瑶请,而治德违诏罪,帝不从。后番使再至,留京师,频有宣召。裕等言:“番人不道,因朝贡许其自新。彼复潜称可汗,兴兵犯顺。陛下优假其使,适遇倔強之时,彼将谓天朝畏之,益长桀骜。且狮子野兽,无⾜珍异。”帝即遣其使还。 寻代王恕为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御用监匠人李纶等以內降得官,裕言:“先有诏,文官不由臣部推举传乞除授者,参送法司按治。今除用纶等,不信前诏,不可。”给事中吕献等皆论奏,裕亦再疏争,终不听。 裕为人坦夷谅直,谙习朝章。秉铨数年,无爱憎,亦不徇毁誉,铨政称平。自奉澹泊。两世贵盛,而家业萧然,⽗子并以名德称。九年正月卒,年六十七。赠太保,谥文恪。 倪岳,字舜咨,上元人。⽗谦,奉命祀北岳,⺟梦绯⾐神⼊室,生岳,遂以为名。谦终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僖。 岳,天顺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成化中,历侍读学士,直讲东宮。二十二年擢礼部右侍郞,仍直经筵。弘治初,改左侍郞。岳好学,文章敏捷,博综经世之务。尚书耿裕方正持大体,至礼文制度率待岳而决。六年,裕改吏部,岳遂代为尚书。诏召国师领占竹于四川,岳力谏,帝不从。给事中夏昂、御史张祯等相继争之,事竟寝。时营造诸王府,规制宏丽,逾永乐、宣德之旧。岳请颁成式。又以四方所报灾异,礼部于岁终类奏,率为具文,乃详次其月⽇,博引经史征应。劝帝勤讲学,开言路,宽赋役,慎刑罚,黜奷贪,进忠直,汰冗员,停斋醮,省营造,止滥赏。帝颇采纳焉。 左侍郞徐琼与后家有连,谋代岳。九年,南京吏部缺尚书,廷推琼。诏加岳太子太保,往任之,而琼果代岳。寻改岳南京兵部参赞机务。还,代屠滽为吏部尚书,严绝请托,不徇名誉,铨政称平。 岳状貌魁岸,风采严峻,善断大事。每盈廷聚议,决以片言,闻者悦服。同列中,最推逊马文升,然论事未尝苟同。前后陈请百余事,军国弊政剔抉无遗。疏出,人多传录之。论西北用兵害尤切,其略云: 近岁⽑里孩、阿罗忽、孛罗出、癿加思兰大为边患。盖缘河套之中,⽔草甘肥,易于屯牧,故贼频据彼地,拥众⼊掠。诸将怯懦,率婴城自守。苟或遇敌,辄至挫衄。既莫敢折其前锋,又不能邀其归路。敌进获重利,退无后忧,致兵锋不靖,边患靡宁。命将徂征,四年三举,绝无寸功。或⾼卧而归,或安行以返。析圭担爵,优游朝行,辇帛舆金,充牣私室。且军旅一动,辄报捷音,赐予滥施,官秩轻授。甚至妄杀平民,谬称首级。敌未败北,辄以奔遁为辞。功赏所加,非私家弟子,即权门厮养。而什伍之卒,转饷之民,则委骨荒城,膏⾎野草。天怒人怨,祸几⽇深,非细故也。 京营素号冗怯。留镇京师,犹恐未壮 ![]() ![]() 又朝廷出帑蔵给边,岁为银数十万。山西、河南输轻赍于边者,岁不下数十万。银⽇积而多则银益 ![]() 及访御敌之策,则又论议纷纭。有谓复受降之故险,守东胜之旧城,使声援 ![]() ![]() ![]() ![]() ![]() 因陈重将权、增城堡、广斥堠、募民壮、去客兵、明赏罚、严间谍、实屯田、复边漕数事。时兵部方主用兵,不能尽用也。 十四年十月卒,年五十八。赠少保,谥文毅。明世⽗子官翰林,俱谥文,自岳始。 闵珪,字朝瑛,乌程人。天顺八年进士。授御史。出按河南,以风力闻。成化六年擢江西副使,进广东按察使。久之,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南、赣诸府多盗,率強宗家仆。珪请获盗连坐其主,法司议从之。尹直辈谋之李孜省,取中旨责珪不能弭盗,左迁广西按察使。 孝宗嗣位,擢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为刑部右侍郞,进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与总兵官⽑锐讨古田僮。副总兵马俊、参议马铉自临桂深⼊,败死,军遂退。诏停俸讨贼。珪复进兵,连破七寨,他贼悉就抚。 弘治七年迁南京刑部尚书,寻召为左都御史。十一年,东宮出阁,加太子少保。十三年代⽩昂为刑部尚书,再加太子太保。以灾异与都御史戴珊共陈时政八事,又陈刑狱四事,多报可。 珪久为法官,议狱皆会情比律,归于仁恕。宣府妖人李道明聚众烧香,巡抚刘聪信千户⻩珍言,株连数十家,谓道明将引北寇攻宣府。及逮讯无验,珪乃止坐道明一人,余悉得释,而抵珍罪,聪亦下狱贬官。帝之亲鞫吴一贯也,将置大辟,珪进曰:“一贯推案不实,罪当徒。”帝不允,珪执如初。帝怒,戴珊从旁解之。帝乃霁威,令更拟。珪终以原拟上,帝不悦,召语刘大夏。对曰:“刑官执法乃其职,未可深罪。”帝默然久之,曰:“朕亦知珪老成不易得,但此事太执耳。”卒如珪议。 正德元年六月,以年逾七十再疏求退,不允。及刘瑾用事,九卿伏阙固谏,韩文被斥,珪复连章乞休。明年二月诏加少保,赐敕驰传归。六年十月卒,年八十二。赠太保,谥庄懿。 从孙如霖,南京礼部尚书。如霖曾孙洪学,吏部尚书。洪学从弟梦得,兵部戎政尚书。他为庶僚者复数人。 戴珊,字廷珍,浮梁人。⽗哻,由乡举官嘉兴教授,有学行。富人数辈遣其奴子⼊学,哻不可。贿上官強之,执愈坚,见忤,坐他事去。 珊幼嗜学,天顺末,与刘大夏同举进士。久之,擢御史,督南畿学政。成化十四年迁陕西副使,仍督学政。正⾝率教,士皆爱慕之。历浙江按察使,福建左、右布政使,终任不携一土物。 弘治二年,以王恕荐擢右副都御史,抚治郧 ![]() ![]() ![]() ![]() 帝晚年召对大臣,珊与大夏造膝宴见尤数。一⽇,与大夏侍坐。帝曰:“时当述职,诸大臣皆杜门。如二卿者,虽⽇见客何害。”袖出⽩金赉之,曰:“少佐而廉。”且属勿廷谢,曰:“恐为他人忌也。”珊以老疾数求退,辄优诏勉留,遣医赐食,慰谕有加。珊感 ![]() 赞曰:孝宗之为明贤君,有以哉。恭俭自饬,而明于任人。刘、谢诸贤居府政,而王恕、何乔新、彭韶等为七卿长,相与维持而匡弼之。朝多君子,殆比隆开元、庆历盛时矣。乔新、韶虽未究其用,而望着朝野。史称宋仁宗时,国未尝无嬖幸,而不⾜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以胜善类之气。孝宗初政,亦略似之。不然,承宪宗之季,而 ![]() 部分译文 何乔新,字廷秀,江西广昌人。 ⽗亲何文渊,是永乐十六年(1418)进士。授御史职,历任山东巡按、四川巡按。乌蒙奷民什伽与知府禄昭 ![]() ![]() 这时乔新已考中景泰五年(1454)进士,任南京礼部主事,回乡奔丧。同乡人曾任侍郞的揭稽曾经师从文渊,而与乔新兄弟不和,他就诬奏文渊死实际是由于被诸子 ![]() ![]() 成化四年(1468),他调升福建副使。所辖寿宁的银矿被非法开采,聚众千余人,到处劫掠,乔新募兵出去,擒获其首领。福宁豪族尤氏杀人,出⼊带着保镖和武器,拒捕二十年。福清薛氏经常出海与异国商人做生意,事发后,策谋叛 ![]() ![]() ![]() ![]() 十六年(1480),乔新被提升为都察院右副御史,巡抚山西。边地军民总是出塞伐木捕兽,他说:“这些人一旦遇到敌人,必定怈露边防情况以求生都是敌贼的向导。应该不许擅自出塞,有违犯的罪及守将。”宪宗下诏同意。敌人犯侵边塞,乔新同参将支⽟在灰沟营设埋伏,击斩大量敌人,升左副都御史。年成不好,乔新奏免杂税以及户口盐税的十分之四。他弹劾佥事尚敬、刘源拖延调查审判,请求皇帝命令天下审判员官,案件拖延半年以上的要论员官之罪。宪宗称好,立即下诏。召乔新任刑部右侍郞。山西发生严重饥荒,出现人吃人的惨剧。乔新受命前去赈济,求活三十万多人,安置十四万户流离失所的人家。回朝,正逢发生安宁宣抚使杨友想夺嫡弟播州宣慰使杨爱的爵位,而诬告杨爱有异谋的事件。乔新前去调查,与巡抚刘璋一起洗清杨爱的冤屈。杨友被削官安置他府,播州人于是相安无事。 孝宗即位,万安、刘吉等憎恨乔新刚直正派,将其调到南京任刑部尚书。沿江的芦洲全被宦官侵占,假托给皇帝备办进用之费,乔新被调离朝廷,宦官怀恩觉得这事不公平。一天因事到內阁中说“:新君登位,应当任用正直的人,为什么调走何公?”万安等无话可说。不久刑部尚书杜铭被罢免,众人都认为应由乔新代替,而刘吉代替万安任首辅,始终憎恨乔新,许久不以他补任刑部尚书。改年号为弘治后,采用王恕的举荐,才召乔新代替杜铭。乔新奏道:“旧制,派遣员官调查案情,以及实行逮捕,必须携带详细批文,到所在官府验察后才执行。近来只用一般传帖而不合符契。应该恢复旧制,以防矫诈。”孝宗立即批准了。这时刘吉仇视正直人士,频繁制造大案件,乔新一律依据法律纠正。刘吉愈加仇恨他。几次寻找借口削去乔新俸禄。二年(1489)夏季,京城大⽔,乔新请求抚恤受灾人家,又考虑到刑法失平,奏陈律文当变更的几件事,刘吉一概加以阻拦而不实行。大理丞官职缺人,御史邹鲁图谋升迁此官,而乔新推荐郞中魏绅。时逢乔新舅家与乡人打官司,邹鲁即诬告乔新接受贿赂包庇舅家人。刘吉从宮中取旨将其舅家人下诏狱,乔新于是上疏要求返乡。不久,追 ![]() 乔新为人清廉。他在工部负责时,曾去淮西视察。巢湖县令阎徽年青时从师于文渊,就赠乔新金币。乔新不收,阎徽说“:这是为我师祝寿的。”乔新说“:你要为我⽗亲祝寿,通过他人送给⽗亲可以,通过我送给⽗亲则不行。”终究不接。福建市舶宦官死了,镇守者将其资财分送三司,独有乔新坚持不收。不得已,送 ![]() 乔新十一岁时,随⽗在京城居住,修撰周旋来访,乔新正在读《通鉴续编》。周旋问他“:此书比起《纲目》在取材和对人物评价上有什么不同?”乔新回答“:吕文焕向元朝投降而不写叛变,张世杰投海殉国不说是死节;曹彬、包拯之死不写其官职,而记述伏羲、轩辕多采怪诞,似乎不恰当。”周旋大为吃惊。长大成人之后,博览群书,听说有珍奇的书总是借来抄,积累三万余函,都是经他自己校雠,著述甚多。不大与人来往,气节与彭韶相投,学问与丘浚谈得来而已。 罢归后,巡按江西御史陈诠上奏:“乔新始终保持节 ![]() ![]() 江西巡抚林俊为彭韶及何乔新请求赐谥号,吏部也提出此请求。孝宗下旨令呈报乔新退职的原因,给事中吴世忠说“:乔新的学行、施政办事都很不错,忠诚,勤奋,刚正耿直,年龄越大越如此。御史邹鲁挟私仇诬告他,他一词不辩,坦然退职归乡,闭门著书,少与人来往,士大夫没有谁不赞赏他的品行。如果一定要考察退职的原因,怀疑表彰贤才原则的误用,那就像宋代蒋之奇曾经诬奏欧 ![]() 周经,字伯常,是刑部尚书周蠧的儿子。天顺四年(1460),考中进士。为庶吉士,授检讨职。成化年间,历任侍读、中允等官职,侍奉东宮太子即后来的孝宗。讲解《文华大训》,太子站立听讲,阁臣怕太子劳累,商议坐着听。周经与诸讲官都不同意,阁臣提议才作罢。 孝宗即位,周经升为太常少卿兼侍读。弘治二年(1489),提升礼部右侍郞。宦官请修⻩村尼姑寺,祭祀孝穆太后。吐鲁番进贡狮子不从甘肃走,借道満刺加,通过海路到广东。周经提议毁掉其寺庙,拒绝⼊贡不与吐鲁番来往。周经改任吏部,升左侍郞。通政经历沈禄是皇后姑⽗。尚书王恕休假,宦官传旨提升沈禄为通政司参议。周经说不是当面接旨,又无皇帝的诏令,不敢奉诏,又与王恕一起上疏争辩此事。这件事虽未停办,朝中舆论都认为周经说得对。灵寿奷民给宦官李广献地,户部阻止无结果。周经带领九卿上疏争辩,终于罪及献地的人。周经曾上言说“:外戚家无功劳而求升官,没出力而求赏赐,加上举办斋醮游玩宴乐浪费无度,致使国库空虚,应该大力抑制。近来规定,对粮仓屯积粟米多的人,太守县令赐诰敕可不按年序升官,这就使大小官吏盘剥下民以求晋升。请如洪武年间的成例,全部拿出官府钱币平价收购,毋夺百姓财产,考核政绩不专门以积粟为标准。至于清理军队的弊病,洪熙年间以前在旗校,宣德年间以后在乡吏。弊在旗校的,户口册还在,如乡吏则连户口册也混淆搞 ![]() 弘治八年(1495),文武大臣因为灾异上奏章陈述时政,周经代为起草奏章,在指责嬉戏乐娱一事上语气尤其深切直率,孝宗密令宦官查访起草奏章的人,尚书耿裕说:“疏首先由吏部发起,耿裕实为起草人。”周经说:“疏文由周经起草,即使有罪,应该罪我周经。”世人对两位勇于承担责任的品格很赞赏。 第二年,周经代替叶淇为户部尚书。这时孝宗宽厚仁慈,而户部尤为奷诈人所集聚,挟势行私的人不可胜数。哪个稍微不合他们的心意,诽谤马上就来了。周经一切按照祖宗法规无所顾忌。宽延拖欠、缓征赋税、裁减繁多杂 ![]() 奏御赵蠧献雄县地作为东宮庄田。周经等弹劾赵蠧违制将其下诏狱。而孝宗又听信镇抚司意见派遣员官查实,周经等又争辩道“:太祖、太宗定制,闲田任民开垦。如果因为奷人的话而没收为官田,那么土地取舍,尽由居心叵测者说了算,那么小小老百姓就无法为生。”不久,去调查的员官以及巡抚⾼铨说闲田只有七十顷,全都与民田 ![]() 雍王。。木云请求收取衡州税课司及衡 ![]() 先前,仓场监督內官按照成化末年例子裁减人员。十一年(1498)秋,孝宗又增加少监莫英等三人。周经上疏极力规劝,孝宗以已派遣为由而不听。內灵台要求派锦⾐百名以供清扫,周经等劝谏,孝宗不理。周经说:“祖宗设內台,这个地方事关机密。现在一旦增加一百人,将必定会有随意怈密的人。”孝宗醒悟,立刻停派。 崇王见泽请求河南退滩地二十余里,周经说不宜给。兴王。。木元前后要求赐⾚马诸河泊所以及近湖地一千三百余顷,周经连上三疏规劝,孝宗最终没同意他的意见。孝宗把肃宁诸县四百余顷土地赐给寿宁侯张鹤龄,其家人借此侵夺民田的数超过所赐的三倍,并且将百姓殴打致死,孝宗命巡抚⾼铨调查后汇报。⾼铨汇报说可以耕种者不多,要求将田仍还给百姓,孝宗不同意。这时王府、贵戚的庄田每亩征税三分银,独张鹤龄上奏要再增加二分银,并且都增加在沙碱地上。周经上书直言,孝宗命侍郞许进同太监朱秀复核。周经说“:土地已经核对两次,现在又派使复核,⽩⽩地多些⿇烦。以前太祖由于刘基的原因而减青田的赋税,征米五合(合:一升的十分之一),想使刘基乡里子孙世世颂扬刘基。现在兴济幸生皇后,正宜体恤百姓,减租税,使此地百姓世代对皇后感恩戴德,怎使百姓怨恨不已呢?”不久,许进等返回说此地是宪庙皇亲柏权以及百姓的固定财产,不能没收。孝宗竟给了张鹤龄,同意其加税的要求,而令他补偿柏权土地的折价,免除百姓租额。周经等又进谏说“:东宮、亲王的庄田征税向来有条规,张鹤龄不应该单独享受优待。柏权是先帝妃子的家,也是外戚,名义上是补偿田价,实际是掠夺。天下将说陛下只优待皇后的亲戚,不念及先朝外戚。”孝宗终究不接受周经等意见。 大同缺战马,马文升请求用太仓银买马。周经说:“粮、马各有各的部门管理。祖训,六部不能相互越权,兵部侵户部的权,不合祖训。”孝宗因此改拨太仆寺的银两供应马文升。给事中鲁昂要求将尽数搜刮税金 ![]() 周经刚直正派,好竭力进谏,即使大大地违背皇帝的旨意也在所不惜,宦官、贵戚对他又怕又恨。太监李广死后,孝宗得到朝臣赠送李广资财的登记本。孝宗大怒。都察院衙门和监察御史因此弹劾诸臣相互往来的情形,有涉及到周经的,周经上疏说:“昨天科道弹劾廷臣巴结李广,将臣的名字框⼊其中,虽然蒙恩未被审问,实在感到委屈,自己无法辩⽩。人们巴结李广,是希望他在旁边帮忙说好话,以图得到宠幸罢了。陛下试想李广在时,曾经在陛下面前提及过臣没有?尚且 ![]() 武宗即位,言官又推荐周经,下诏封他为南京户部尚书,因遇到继⺟去世而未到任。正德三年(1508),服満,周经女婿兵部尚书曹元正与刘瑾关系不错,他说周经虽年纪大但仍可任用,才召周经为礼部尚书。周经坚决推辞得不到允准,只好勉強赴任,任职几个月就称病离去。五年三月去世,终年七十一岁。赠太保,赐谥号文端。 倪岳,字舜咨,上元人。⽗亲倪谦,奏命祭祀北岳时,⺟亲梦见红⾐仙人进⼊房间,就生下了儿子,于是以“岳”为名。倪谦死时任南京礼部尚书,谥号文僖。倪岳考中天顺八年(1464)进士。任庶吉士,授编修职。成化年间,历任侍读学士,到东宮当值讲学。二十二年(1486),提升为礼部右侍郞,仍在御前讲席当值侍讲。弘治初年,改为左侍郞。倪岳好学,文思敏捷,广泛综览经世之务。尚书耿裕为人方正,秉持大礼,以致礼文制度都要倪岳决断。六年(1493),耿裕调到吏部,由倪岳代任礼部尚书。 孝宗从四川召国师领占竹来京,倪岳极力劝谏,孝宗不听。给事中夏昂、御史张祯等相继规劝,此事最终被停止。当时建造诸王府的规模宏大华丽,超过永乐年间、宣德年间的王府,倪岳奏请颁布统一的规格。他又把国全各地呈报上来的灾异,要礼部在每年年终分类奏报,一律用文字记下来,并详细按灾异发生的年月顺序排列,广泛引证于经史资料。劝勉孝宗勤于讲学,广开言路,宽免赋役,慎施刑罚,罢黜奷贪,接纳忠诚正直人士,淘汰冗员,停办斋醮,减少营造,停止滥赏。孝宗大都予以采纳。 左侍郞徐琼与皇后家有姻亲关系,图谋取代倪岳的官职。九年(1496),南京吏部缺尚书,廷臣推荐徐琼。而皇帝下诏加倪岳为太子太保往南京赴任,而徐琼果然代替倪岳。不久调倪岳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谋协助处理机要事务。倪岳回到京北后,代替屠氵庸为吏部尚书,他严噤托人说情,不沽名钓誉,吏部政务处理公平。 倪岳⾝材魁梧,表情冷峻严肃,善于决断大事。每当満朝大臣共议某事而众说纷纭时,他只说短短几句话,就使听者心悦诚服。在同级官吏中,倪岳最推崇马文升,然而在论事时并非无原则附合。他前后奏陈一百多件事,把军政中的弊端一一清理揭发。疏文出来,人们纷纷传抄。他对西北用兵之害论述尤为深刻,其疏大略说: “近年来⽑里孩、阿罗忽、孛罗出、。。加思兰成为边境大患。他们都沿着河套活动,河套地区⽔草肥美,宜于屯牧,因此敌人频繁占据这块地方,不断率部⼊侵。诸将怯懦,大都闭城自守。如果遇到敌人,总是被其打败。既不敢阻挡其前锋,又不能截断其归路。敌人进可以获得重利,退也没有后顾之忧,以致战事不断,边患不息。朝廷遣将征伐,四年三次出兵,竟没有取得些许功劳。出征将领或者⾼卧而归,或者平安回返,他们却优闲自得地活动在朝廷之上,不断获得军功封赏,并以车载金帛充塞人私家室。而军队一有行动,总是传来捷报,滥行赏赐,将官的品级随意授予。甚至妄杀平民,谎称为敌人首级。敌人还未被打败,就假称敌人已溃败逃走。能得到记功赏赐的,不是士大夫弟子,就是豪门随从。而普通战士、运粮的百姓则抛尸荒城,⾎沃野草。天怒人怨,祸兆越积越深,不可等闲视之。 “京营素以兵冗将怯见称。留镇守京师,恐怕还起不到保卫京城的作用,而如果轻率出师将有失天威。而临阵即逃,反而会失掉边军已有之功绩,被敌人轻视侮辱。况且延绥是边地,离京师很远,宣府、大同也是边地,离京师较近,它好比京师的门庭,这里没有执循守卫的戒备行吗?前不久兵部建议:令宣府出兵五千,大同出兵一万,一起援助延绥,而不考虑到互相间距离很远,往返援救不及,人们苦于辗转行军,马匹疲于奔走。声东击西是贼寇的一贯伎俩。避实就虚,攻击要害,是兵家的上策。精锐军队全都集中到西部,老弱士卒才留在北边,万一北边出现战情,而在西边的军队一下又离不开,首尾脫节,远近都被困住,这合算吗? “至于延绥兵马屯集,粮草供应不⾜就让山西、河南的百姓承担运送粮草的劳役。送粮草的百姓徒步千里,丈夫输运, ![]() ![]() ![]() “另外朝廷拿出国库资金供应边地,每年几十万两银子。山西、河南向边地缴纳损耗加征银两每年不下几十万。银子积累多了则银子价值更加 ![]() ![]() “到问起御敌之策,则又议论纷纭。有说要恢复受降城的险要,防守东胜的旧城,使其在 ![]() ![]() 倪岳接着陈述要重视将权,增建城堡、增加哨兵、招募壮丁、调走客籍军士、赏罚分明、严查间谍、充实屯田、恢复边漕几件事。当时由于兵部正在主张用兵,不能全部采纳倪岳的建议。 十四年(1510)十月,倪岳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追赠少保,赐谥号文毅。明朝时期⽗子官于翰林院,谥号中都有“文”字,是自倪岳开始的。 wWW.igMXs.cOm |
上一章 明史 下一章 ( → ) |
元史金史辽史宋史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新唐书旧唐书北史南史 |
张廷玉等的免费历史小说《明史》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明史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明史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