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是张廷玉等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史 作者:张廷玉等 | 书号:10209 时间:2017/3/26 字数:35528 |
上一章 章五十二 下一章 ( → ) | |
邹缉(郑维桓 柯暹 )弋谦(⻩骥) ⻩泽(孔友谅 )范济 聊让(郭佑 胡仲伦 华敏 贾斌) 左鼎(练纲 ) 曹凯(许仕达 ) 刘炜(尚褫) 单宇(姚显 杨浩 ) 张昭(贺炀 ) ⾼瑶(虎臣) 邹缉,字仲熙,吉⽔人。洪武中举明经,授星子教谕。建文时⼊为国子助教。成祖即位,擢翰林侍讲。立东宮,兼左中允,屡署国子监事。 永乐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缉上疏曰: 陛下肇建京北,焦劳圣虑,几二十年。工大费繁,调度甚广,冗官蚕食,耗费国储。工作之夫,动以百万,终岁供役,不得躬亲田亩以事力作。犹且征求无艺,至伐桑枣以供薪,剥桑⽪以为楮。加之官吏横征,⽇甚一⽇。如前岁买办颜料,本非土产,动科千百。民相率敛钞,购之他所。大青一斤,价至万六千贯。及进纳,又多留难,往复展转,当须二万贯钞,而不⾜供一柱之用。其后既遣官采之产所,而买办犹未止。盖缘工匠多派牟利,而不顾民艰至此。 夫京师天下 ![]() 贪官污吏,遍布內外,剥削及于骨髓。朝廷每遣一人,即是其人养活之计。 ![]() ![]() 今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旱相仍,民至剥树⽪掘草 ![]() ![]() 至报效军士,朝廷厚与粮赐。及使就役,乃骄傲横恣,闲游往来。此皆奷诡之人,惧还原伍,假此规避,非真有报效之心也。 朝廷岁令天下织锦、铸钱,遣內官买马外蕃,所出常数千万,而所取曾不能一二。马至虽多,类皆驽下。责民牧养, ![]() ![]() 漠北降人,赐居室,盛供帐,意 ![]() 至宮观祷祠之事,有国者所当深戒。古人有言, ![]() 夫奉天殿者,所以朝群臣,发号令,古所谓明堂也。而灾首及焉,非常之变也。非省躬责己,大布恩泽,改⾰政化,疏涤天下穷困之人,不能回上天谴怒。前有监生生员,以单丁告乞侍亲,因而获罪遣戍者,此实有亏治体。近者大赦,法司执滞常条,当赦者尚复拘系。并乞重加湔洗,蠲除租赋,一切勿征。有司百官全其廪禄,拔简贤才,申行荐举,官吏贪赃蠹政者,核其罪而罢黜之。则人心 ![]() 且家国所恃以久长者,惟天命人心,而天命常视人心为去留。今天意如此,不宜劳民。当还都南京,奉谒陵庙,告以灾变之故。保养圣躬休息于无为。毋听小人之言,复有所兴作,以误陛下于后也。 书奏,不省。 时三殿初成,帝方以定都诏天下,忽罹火灾,颇惧,下诏求直言。及言者多斥时政,帝不怿,而大臣复希旨诋言者。帝于是发怒,谓言事者谤讪,下诏严噤之,犯者不赦。侍读李时勉、侍讲罗汝敬俱下狱;御史郑维桓、何忠、罗通、徐瑢,给事中柯暹俱左官 ![]() 缉博极群书,居官勤慎,清 ![]() 郑维桓,慈溪人。永乐十三年进士。出知 ![]() ![]() 弋谦,代州人。永乐九年进士。除监察御史。出按江西,言事忤旨,贬峡山知县。复坐事免归。 仁宗在东宮,素知谦骨鲠。及嗣位,召为大理少卿。直陈时政,言官吏贪残,政事多非洪武之旧,及有司诛求无艺。帝多采纳。既复言五事,词太 ![]() ![]() ![]() 未几,帝以言事者益少,复召士奇曰:“朕怒谦矫 ![]() ![]() ![]() ![]() ![]() 宣德初, ![]() ![]() ![]() ![]() 骥,全州人。洪武中,中乡举。为沙县教谕。永乐时擢礼科给事中,常三使西域。仁宗初,上疏言:“西域贡使多商人假托,无赖小人投为从者,乘传役人,运贡物至京师,赏赉优厚。番人慕利,贡无虚月,致民业失妨农。比其使还,多赍货物,车运至百余辆。丁男不⾜,役及妇女。所至辱驿官,鞭夫隶,无敢与较者。乞敕陕西行都司,惟哈密诸国王遣使⼊贡者,许令来京,止正副使得乘驿马,陕人庶少苏。至西域所产,惟马切边需,应就给甘肃军士。其碙砂、梧桐、硷之类,皆无益国用,请一切勿受,则来者自稀,浮费益省。”帝以示尚书吕震,且让之曰:“骥尝奉使,悉西事。卿西人,顾不悉琊?骥言是,其即议行。”后迁右通政,与李琦、罗汝敬抚谕 ![]() ⻩泽,闽县人。永乐十年进士。擢河南左参政。南 ![]() 宣宗立,下诏求言。泽上疏言正心、恤民、敬天、纳谏、练兵、重农、止贡献、明赏罚、远嬖幸、汰冗官十事。其言远嬖幸曰:“刑余之人,其情幽 ![]() 宣德三年擢浙江布政使。复上言平 ![]() 孔友谅,长洲人。永乐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出知双流县。宣宗初,上言六事: 一曰,守令亲民之官,古者不拘资格,必得其人;不限岁月,使尽其力。今居职者多不知抚字之方,而廉⼲得民心者,又迁调不常,差遣不一。或因小事连累,朝夕营治,往来道路,⽇不暇给。乞敕吏部,择才望素优及久历京官者任之。谕戒上司,毋擅差遣,假以岁月,责成治效。至远缺佐贰,多经裁减,独员居职。或遇事赴京,多委杂职署事,因循苟且,政令无常,民不知畏。今后路远之缺,常留一正员任事,不得擅离,庶法有常守。 二曰,科举所以求贤,必名实相副,非徒夸多而已。今秋闱取士动一二百人。弊既多端,侥幸过半。会试下第,十常八九,其登第者,实行或乖。请于开科之岁,详核诸生行履。孝弟忠信、学业优赡者,乃许⼊试。庶浮薄不致滥收,而家国得真才之用。 三曰,禄以养廉,禄⼊过薄,则生事不给。国朝制禄之典,视前代为薄。今京官及方面官稍增俸禄,其余大小官自折钞外,月不过米二石,不⾜食数人。仰事俯育,与道路往来,费安所取资?贪者放利行私,廉者终窭莫诉。请敕户部勘实天下粮储,以岁支之余,量增官俸。仍令內外风宪官,采访廉洁之吏,重加旌赏。则廉者知劝,贪者知戒。 四曰,古者赋役量土宜,验丁口,不责所无,不尽所有。今自常赋外,复有和买、采办诸事。自朝廷视之,不过令有司支官钱平买。而无赖之辈,关通吏胥,垄断货物,巧立辨验、折耗之名,科取数倍,奷弊百端。乞尽停采买,减诸不急务,则国赋有常,民无科扰。 其二事言汰冗员,任风宪,言者多及之,不具载。 宣德八年,命吏部择外官有文学者六十八人试之,得友谅及进士胡端祯等七人,悉令办事六科。居二年,皆授给事中,惟友谅未授官而卒。 范济,元进士。洪武中,以文学举为广信知府,坐累谪戍兴州。宣宗即位,济年八十余矣,诣阙言八事: 其一曰楮币之法,昉于汉、唐。元造元统 ![]() ![]() 其二曰备边之道,守险为要。若朔州、大同、开平、宣府、大宁,乃京师之藩垣,边徼之门户。士可耕,城可守。宜盛兵防御,广开屯田,修治城堡,谨烽火,明斥堠。毋贪小利,毋轻远求,坚壁清野,使无所得。俟其惫而击之,得利则止,毋穷追深⼊。此守边大要也。 其三曰兵不在多,在于堪战。比者多发为事官吏民人充军塞上,非⽩面书生,则老弱病废。遇有征行,有力者得免,贫弱者备数。器械不完,糗粮不具。望风股栗,安能效死?今宜选其壮勇,勤加训练,余但令乘城击柝,趋走牙门,庶几各得其用。 其四曰民病莫甚于勾军。卫所差官至六七员,百户差军旗亦二三人,皆有力 ![]() ![]() ![]() 其五曰洪武中令军士七分屯田,三分守城,最为善策。比者调度⽇繁,兴造⽇广,虚有屯种之名,田多荒芜。兼养马、采草、伐薪、烧炭,杂役旁午,兵力焉得不疲、农业焉得不废?愿敕边将课卒垦荒,限以顷亩,官给牛种,稽其勤惰,明赏罚以示劝惩。则塞下田可尽垦,转饷益纾,诸边富实,计无便于此者。 其六曰,学校者,风化之源,人材所自出,贵明体适用,非徒较文艺而已也。洪武中妙选师儒,教养甚备,人材彬彬可观。迩来士习委靡,立志不弘,执节不固。平居无刚方正大之气,安望其立朝为名公卿哉!宜选良士为郡县学官,择民间弟子 ![]() 其七曰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汉⾼祖解平城之围,未闻萧、曹劝以复仇;唐太宗御突厥于便桥,未闻房、杜劝以报怨。古英君良相不 ![]() ![]() ![]() 其八曰官不在众,在乎得人。家国承大 ![]() ![]() 奏上,命廷臣议之。尚书吕震以为文辞冗长,且事多已行,不⾜采。帝曰:“所言甚有学识,多契朕心,当察其素履以闻。”震乃言:“济故元进士,曾守郡,坐事戍边。”帝曰:“惜哉斯人!令久淹行伍,今犹⾜用。”震曰:“年老矣。”帝曰:“家国用人,正须老成,但不宜任以繁剧。”乃以济为儒学训导。 聊让,兰州人。肃府仪卫司余丁也。好学有志尚,明习时务。景帝嗣位,惩王振蒙蔽,大辟言路,吏民皆得上书言事。景泰元年六月,让诣阙陈数事,其略曰: 迩岁土木繁兴,异端盛起,番僧络驿,污吏纵横,相臣不正其非,御史不劾其罪,上下蒙蔽,民生凋瘵。狡寇犯边,上皇播越。陛下枕戈尝胆之秋,可不拔贤举能,一新政治乎?昔宗、岳为将,敌国不敢呼名;韩、范镇边,西贼闻之破胆。司马光居相位,強邻戒勿犯边。今文武大臣之有威名德望者,宜使典枢要,且延访智术才能之士,布満朝廷,则也先必畏服,而上皇可指⽇还矣。 大臣, ![]() ![]() ![]() ![]() ![]() ![]() ![]() ![]() ![]() 尧立谤木,恐人不言,所以圣;秦除谥法,恐人议己,所以亡。陛下广从谏之量,旌直言之臣,则家国利弊,闾阎休戚,臣下无所顾忌,而言无不尽矣。苏子曰:“平居无犯颜敢谏之臣,则临难必无仗节死义之士。”愿陛下恒念是言而审察之。 书奏,帝颇嘉纳之。后四年,让登进士。官知县卒。 景泰二年,监生郭佑亦上书言兵事,略曰: 逆寇犯顺,上皇蒙尘,此千古非常之变,百世必报之仇也。今使臣之来,动以数千,务骄蹇责望于我,而我乃隐忍姑息,致贼势⽇张,我气⽇索,求和与和,求战与战,是和战之权,不在我而在贼也。愿陛下结人心,亲贤良,以固国本,广储蓄,练将士,以壮国气。正分定名,裁之以义。如桀骜侵轶,则提兵问罪。使大漠之南,不敢有匹马阑⼊,乃可保百年无虞。不然西北力罢,东南财竭,不能一⽇安枕矣。昨以国用耗乏,谋国大臣 ![]() ![]() ![]() 又有胡仲伦者,云南盐课提举司吏目也。缘事⼊都,会上皇北狩,也先 ![]() ![]() ![]() ![]() ![]() ![]() 又有华敏者,南京锦⾐军余也。意气慷慨,读书通大义,愤王振 ![]() 近年以来,內官袁琦、唐受、喜宁、王振专权害政,致国事倾危。望陛下防微杜渐,总揽权纲,为子孙万世法。不然恐祸稔萧墙,曹节、侯览之害,复见于今⽇。臣虽 ![]() ![]() ![]() 又有贾斌者,商河人,山西都司令史也。亦疏言宦官之害,引汉桓帝、唐文宗、宋徽钦为戒。且献所辑《忠义集》四卷,采史传所记直谏尽忠守节之士,而宦官恃宠蠹政,可为鉴戒者附焉,乞命工刊布。礼部以其言当,乞垂鉴纳,不必刊行。帝报闻。 左鼎,字周器,永新人。正统七年进士。明年,都御史王文以御史多阙,请会吏部于进士选补。帝从之。尚书王直考鼎及⽩圭等十余人,晓谙刑名,皆授御史。而鼎得南京。寻改北,巡按山西。 时英宗北狩,兵荒洊臻。请蠲太原诸府税粮,停大同转饷夫,以苏其困。也先请和,抗言不可。寻以山东、河南饥,遣鼎巡视,民赖以安。律,官吏故勘平人致死者抵罪,时以给事中于泰言,悉得宽贳。鼎言:“小民无知,情贷可也。官吏深文巧诋,与故杀何异?法者,天下之公,不可意为轻重。”自是论如律。 景泰四年疏言: 瓦剌变作,将士无用,由军政不立。谓必痛惩前弊,乃今又五年矣。貂蝉盈座,悉属公侯;鞍马塞途,莫非将帅。民财岁耗,国帑⽇虚。以天下之大,土地兵甲之众,曾不能振扬威武,则军政仍未立也。昔太祖定律令,至太宗,暂许有罪者赎,盖权宜也。乃法吏拘牵,沿为成例,官吏受枉法财,悉得减赎。骫骳如此,复何顾惮哉。国初建官有常,近始因事增设。主事每司二人,今有增至十人者矣。御史六十人,今则百余人矣。甚至一部有两尚书,侍郞亦倍常额,都御史以数十计,此京官之冗也。外则增设抚民、管屯官。如河南参议,益二而为四,佥事益三而为七,此外官之冗也。天下布、按二司各十余人,乃岁遣御史巡视,复遣大臣巡抚镇守。夫今之巡抚镇守,即曩之方面御史也。为方面御史,则合众人之长而不⾜;为巡抚镇守,则任一人之智而有余。有是理琊?至御史迁转太骤,当以六年为率。令其通达政事,然后可以治人。巡按所系尤重,毋使初任之员,漫然尝试。其余百执事,皆当慎择而久任之。帝颇嘉纳。 未几,复言:家国承平数十年,公私之积未充。一遇军兴,抑配横征,鬻官市爵,率行衰世苟且之政,此司邦计者过也。臣请痛抑末技,严噤游惰,斥异端使归南亩,裁冗员以省虚糜。开屯田而实边,料士伍而纾饟。寺观营造,供佛饭僧,以及不急之工,无益之费,悉行停罢。专以务农重粟为本,而躬行节俭以先之,然后可⾩民而裕国也。倘忍不加务,任掊克聚敛之臣行朝三暮四之术,民力已尽而征发无已,民财已竭而赋敛⽇增。苟纾目前之急,不恤意外之虞,臣窃惧焉。章下户部。尚书金濂请解职,帝不许。鼎言亦不尽行。 逾月,以灾异,偕同官陈救弊恤民七事。末言:“大臣不乏奷回,宜黜罢其尤,用清政本。”帝善其言,下诏甄别,而大臣辞职并慰留。给事中林聪请明谕鼎等指实劾奏,鼎、聪等乃共论吏部尚书何文渊、刑部尚书俞士悦、工部侍郞张敏、通政使李锡不职状。锡罢,文渊致仕。 鼎居官清勤,卓有声誉。御史练纲以敢言名,而鼎尤善为章奏。京师语曰:“左鼎手,练纲口。”自公卿以下咸惮之。 鼎出为广东右参政。会英宗复位,以郭登言,召为左佥都御史。逾年卒。 练纲,字从道,长洲人。祖则成,洪武时御史。纲举乡试,⼊国子监。历事都察院。郕王监国,上中兴八策。也先将⼊犯,复言:“和议不可就,南迁不可从,有持此议者,宜立诛。安危所倚,惟于谦、石亨当主中军,而分遣大臣守九门,择亲王忠孝著闻者,令同守臣勤王。檄陕西守将调番兵⼊卫。”帝悉从之。 纲有才辨,急功名。都御史陈镒、尚书俞士悦皆纲同里,念纲数陈是政有声,且畏其口,遂荐之,授御史。 景泰改元,上时政五事。巡视两淮盐政。驸马都尉赵辉侵利,劾奏之。三年冬,偕同官应诏陈八事,并允行。亡何,复偕同官上言:“吏部推选不公,任情⾼下,请置尚书何文渊、右侍郞项文曜于理。尚书王直、左侍郞俞山素行本端,为文曜等所罔,均宜按问。”帝虽不罪,终以纲等为直。明年命出赞延绥军务,自陈名轻责重,乞授佥都御史。帝曰:“迁官可自求耶?”遂寝其命。 初,京师戒严,募四方民壮分营训练,岁久多逃,或赴 ![]() ![]() ![]() 五年巡按福建,与按察使杨珏互讦,俱下吏。谪珏⻩州知府,纲邠州判官。久之卒。 曹凯,字宗元,益都人。正统十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磊落多壮节。 英宗北征,谏甚力,且曰:“今⽇之势,大异澶渊。彼文武忠勇,士马劲悍。今中贵窃权,人心玩愒。此辈不惟以陛下为孤注,即怀、愍、徽、钦亦何暇恤?”帝不从,乘舆果陷。凯痛哭竟⽇,声彻噤庭,与王竑共击马顺至死。 景泰中,迁左。给事中林聪劾何文渊、周旋,诏宥之。凯上殿力诤,二人遂下吏。时令输⾖得补官,凯争曰:“近例,输⾖四千石以上,授指挥。彼受禄十余年,费已偿矣,乃令之世袭,是以生民膏⾎养无功子孙,而彼取息长无穷也。有功者必相谓曰:吾以捐躯获此,彼以输⾖亦获此,是朝廷以我躯命等于荏菽,其谁不解体!乞自今惟令带俸,不得任事传袭,文职则止原籍带俸。”帝以为然,命已授者如故,未授者悉如凯议。 福建巡按许仕达与侍郞薛希琏相讦,命凯往勘。用荐,擢浙江右参政。时诸卫武职役军办纳月钱,至四千五百余人,以凯言噤止。镇守都督李信擅募民为军,糜饷万余石,凯劾奏之。信虽获宥,诸助信募军者咸获罪,在浙数年,声甚著。 初,凯为给事,常劾武清侯石亨。亨得志,修前憾,谪凯卫经历,卒。 许仕达,歙人。正统十年进士。擢御史。景泰元年四月上疏言灾沴数见,请帝痛自修省。帝深纳之。未几,复请于经筵之余,⽇延儒臣讲论经史。帝亦优诏褒答。巡按福建,劾镇守中官廖秀,下之狱。秀讦仕达,下镇守侍郞薛希琏等廉问。会仕达亦劾希琏贪纵,乃命凯及御史王豪往勘。还奏,两人互有虚实。而耆老数千人乞留仕达,给事中林聪,闽人也,亦为仕达言。乃命留任,且敕希琏勿构郤。仕达厉风纪,执漳州知府马嗣宗送京师。大理寺劾其擅执,帝以执赃吏不问。期満当代,耆老诣阙请留,不许。未几,即以为福建左参政。天顺中,历山东、贵州左、右布政使。 刘炜,字有融,慈溪人。正统四年进士。授南京刑科给事中。副都御史周铨以私憾挞御史。诸御史范霖、杨永与尚褫等十人共劾铨,炜与同官卢祥等复劾之。铨下诏狱,亦讦霖、永及炜、祥等。王振素恶言官,尽逮下诏狱。霖、永坐绞,后减死。他御史或戍或谪。炜、祥事⽩留任,而铨已先瘐死。炜累进都给事中。 景泰四年,户部以边储不⾜,奏令罢退官非赃罪者,输米二十石,给之诰敕。炜等言:“考退之官,多有罢软酷 ![]() 明年,都督⻩竑以易储议得帝眷,奏求霸州、武清县地。炜等抗章言:“竑本蛮僚,遽蒙重任。怙宠妄⼲,乞地六七十里,岂尽无主者?请正其罪。”帝宥竑,遣户部主事⻩冈、谢昶往勘。还奏,果民产。户部再请罪竑,帝卒宥焉。昶官至贵州巡抚,以清慎称。 炜天顺初出为云南参政,改广东,分守惠、嘲二府。嘲有巨寇,招之不服,会兵进剿,诛其魁。改莅南韶。会大军征两广,以劳瘁卒官。 尚褫,字景福,罗山人。正统四年进士。除行人。上书请毋囚系大臣。擢南御史。以劾周铨下狱,与他御史皆谪驿丞,得云南虚仁驿。景泰五年冬因灾异上书陈数事,中言:“忠直之士,冒死陈言。执政者格以条例,轻则报罢,重则中伤,是言路虽开犹未开也。释教盛行, ![]() 成化初,大臣会荐,擢湖广佥事。初有诏,荆、襄流民,许所在附籍。都御史项忠复遣还乡,督其急,多道死。褫悯之,陈牒巡抚吴琛请进止。琛以报忠,忠怒劾褫。中朝知其意在恤民,卒申令流民听附籍,不愿,乃遣还乡。褫为佥事十年,所司上其治行,赐诰旌异。致仕卒。 单宇。字时泰,临川人。正统四年进士。除嵊县知县。驭吏严。吏 ![]() 遭丧服除,待铨京师。适英宗北狩,宇愤中官监军,诸将不得专进止,致丧师。疏请尽罢之,以重将权。景帝不纳。 初,王振佞佛,请帝岁一度僧。其所修大兴隆寺,⽇役万人,糜帑数十万,闳丽冠京都。英宗为赐号“第一丛林”命僧大作佛事,躬自临幸,以故释教益炽。至是宇上书言:“前代人君尊奉佛氏,卒致祸 ![]() 而咸 ![]() 宇好学有文名,三为县,咸以慈惠闻。居侯官,久之卒。 显后为齐东知县,移武城,公廉刚正。用巡抚翁世资荐,擢太仆丞。浩初以乡举⼊国学,除官未行,遂抗疏,声誉籍甚。累官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 张昭,不知何许人。天顺初,为忠义前卫吏。英宗复辟甫数月, ![]() ![]() 天顺三年秋,建安老人贺炀亦上书论时事,言:“今铨授县令,多年老监生。逮満九载,年几七十,苟且贪污。宜择年富有才能者,其下僚及山林抱德士,亦当推举。景泰朝,录先贤颜、孟、程、朱子孙,授以翰林博士,俾之奉祀。然有官无禄,宜班给以昭崇儒之意。⻩⼲、刘龠、蔡沈、真德秀配祠朱子,亦景泰间从佥事吕昌之请,然未⼊祝辞,宜增补。预备义仓,本以振贫民,乃豪猾多冒支不偿,致廪庾空虚。乞令出粟义民,各疏里內饥民,同有司散放。”未几,又言:“朝廷建学立师,将以陶熔士类。而师儒鲜积学,草野小夫夤缘津要,初解免园之册,已厕鹗荐之群。及受职泮林,猥琐贪饕,要求百故;而授业解惑,莫措一词。生徒亦往往玩愒岁月,佻达城阙,待次循资,滥升太学,侵寻老耋,幸博一官。但廑⾝家之谋,无复功名之念。及今不严甄选,人材⽇陋。士习⽇非矣。”帝善其言,下所司行之。 ⾼瑶,字庭坚,闽县人。由乡举为荆门州学训导。成化三年五月抗疏陈十事。其一言:“正统己巳之变,先帝北狩,陛下方在东宮,宗社危如一发。使非郕王继统,国有长君,则祸 ![]() ![]() ![]() 瑶后知番禺县,多异政。发中官韦眷通番事,没其赀钜万于官。眷憾甚,诬奏于朝。瑶及布政使陈选俱被逮,士民泣送者塞道。瑶竟谪戍永州。释还,卒。 黎淳,华容人。天顺元年进士第一。官至南京礼部尚书,颇有名誉。其与瑶争郕王庙号也,专 ![]() 又有虎臣者,麟游人。成化中贡⼊太学。上言天下士大夫过先圣庙,宜下舆马。从之。省亲归,会陕西大饥,巡抚郑时将请振,臣赍奏行,陈饥歉状,词 ![]() 赞曰:明自太祖开基,广辟言路。中外臣寮,建言不拘所职。草野微 ![]() 译文 邹缉,字仲熙,吉⽔人。 洪武年问考中明经科,授予国子教谕。 建文时召⼊任国子助教。 成祖即位,升任翰林侍讲。 太子确立,兼任左中允,多次代管国子监事务。 永乐十九年,三殿遭火灾,皇帝下诏征求直言,邹缉上疏说:陛下创建京北,精神焦虑烦劳,将近二十年。 工程浩大,费用繁多,微调范围很广,冗杂官吏蚕食财物,耗费家国储备。 劳作的人夫动辄百万,整年服役,不能亲自到田间努力劳作。 而且征收没有限度,以至于砍伐桑树枣木充当柴火,剥取桑⽪用来造纸。 加上官吏横征暴敛,一天比一天厉害。 如前一年置办颜料,本来不是本地生产,动辄征收成千上百。 百姓竞相凑集钱财,到别的地方购买。 大青一斤,价钱到一万六千贯。 等到进贡 ![]() 之后虽已派官吏到产地采办,但购买仍然役有停止。 大概因为工匠多报牟利,而如此不顾惜民人的艰辛。 京城是天下的 ![]() 民人 定安则京城定安,京城定安则家国的 ![]() 自从修建以来,工匠小人凭借威势,驱赶強迫民人迁徙,号令刚刚下达,房子已被破坏。 儿孤寡妇哭泣叫号,仓皇露宿,不知道到哪里去。 迁徙刚刚定安,又再次驱赶命令迁到他处,以至于有迁徙三四次都不能定安的。 等他们离去,而空出来的土地,经过很长时间,工程还没有顾及。 这是陛下所不知道而民人特别怨恨的。 贪官污吏,遍布朝廷內外,剥削之重深⼊骨髓。 朝廷每派遣一个人,就是他生活的办法。 強制夺取过分征求,完全没有限度。 有关员官奉承讨好,惟恐达不到要求。 问或有廉正刚強、坚守节 ![]() 所以使者所到之地,有关员官公开进行贿赂,剥削民人谄媚上官,如同做生意。 那百姓的积蓄能有多少,而內外上下的贪官却如此勒索。 现在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旱相接,民人到了剥树⽪掘草 ![]() 老幼流亡迁徙,颠沛于道路,卖 ![]() 而京城聚集了僧人道士一万多人,每天消耗国库粮食一百多石,这是掠夺民人的食物来供养无用的人啊。 至于报恩效力的将士,朝廷重赏他们粮食财物。 等到派遣服役,就骄傲蛮横,到处闲游。 这些都是奷琊狡诈之人,害怕回到原来的军队,藉这种办法逃避,并非真有报恩效力的心意。 朝廷每年命令各地织造、铸钱,派朝廷员官到外番买马,所花费用常常右数千万,而所得到的竟然还不能达到支出的十分之一二。 买来的马虽然多,品种都是劣马,责令民人放牧饲养,扰民非常严重。 等到马有死伤,就命令赔偿。 养马的人家贫困,竟至卖 ![]() 这更是危害中最严重的。 漠北归降的人,赐予住房,丰富的食物用具,意思是想要招徕他们同族的人。 殊不知来的人都怀着窥测观望的心理,并不是真仰慕皇帝的教化,甘心离开故土。 应该在他们来朝见之后,遣送回本国,不必留下来成焉⽇后子孙的祸患。 至于佛寺道观祈祷求神的事情,治理家国的人应当深为警戒。 古人有句话,过度祭祀没有福气。 况且从事以无益之事损害有益之事,而又消耗钱财胡 ![]() 怨恨诽谤的兴起,实际上是来源于此。 奉天殿,是用来召见群臣,发号施令的地方,古代称之为明堂,而灾祸首先殃及到它,是不平常的事变。 不自我反省,责备自己,大施恩惠,改⾰政治和教化,周济天下穷困的人,不能够挽回上天的谴责和愤怒。 以前有监生生员因没有兄弟而上疏请求侍养双亲,因而获罪被遣流放,这实在有损治国的体统。 近来大加赦免,法司固执拘泥于常规法绦,应当赦免的人还被拘噤。 一并请求重加洗雪,免除租赋,一律不予征收,各级员官发全他们的糜米俸禄,选拔贤才,申明推行举荐,官吏贪赃败坏政治的人核实其罪行从而罢免他们。 那么人心 ![]() 并且家国所依靠来达到长治久安的,只有天命人心,而天命常常 ![]() 现在天意是这样,不宜使民人劳累。 应当还都南京,拜见皇陵宗庙,告诉灾变的缘故,在清静无为中保养圣体安心休息,不要听小人的语,再有所兴建,而耽误陛下以后的治理。 书上奏,没有回应。 当时三殿刚建成,皇帝正以定都诏命天下,忽然遭受火灾,非常害怕,下诏令征求直言。 等到上疏的人多指责时政,皇帝不⾼兴,而大臣又 ![]() 皇帝于是发怒,说上疏的人毁谤讥刺,下令严加噤止,违犯的人不赦免。 侍读李时勉、侍讲罗汝敬都被投⼊监狱。 御史郑维桓、何忠、罗通、徐璇,给事中柯暹都贬官到 ![]() 这年冬天,邹缉升任右庶子兼侍讲。 第二年九月死在任上。 邹缉博览群书,为官勤勉谨慎,清廉⾼洁像清贫的士人。 儿子邹循,宣德年间任翰林待诏,请求追赠⽗⺟。 皇帝告谕吏部说:“以前皇祖出征沙漠,朕守卫京北,邹缉跟随左右,陈述的都是纯正的道理,是个贤臣,给他追赠。”郑维桓,慈溪人。 永乐十三年进士。 出任 ![]() 柯暹,池州建德人。 由乡试中举出任 ![]() 历任浙江、云南按察使。 弋谦,代州人。 永乐九年进士。 任监察御史。 出京巡察江西,上奏言事触犯了皇帝的旨意,贬为峡山知县。 又因事获罪免官回家。 仁宗作太子时,一向知道弋谦耿直刚強。 等到继位,召⼊任大理少卿。 直言陈述时政,说官吏贪婪凶残,政事大多不合洪武时的旧制,以及有关员官索求没有限度。 皇帝大都采纳了。 不久又上言五件事,言词遇于 ![]() 尚书吕震、昊中,侍郞昊廷用,大理卿虞谦等因而弹劾弋谦编造不实之词,都御史刘观令众御史联合检举弋谦。 皇帝召见杨士奇等谈这件事,杨士奇回答说:“弋谦不 ![]() ![]() 主上圣明则大臣忠直,祇请陛下宽容他。”皇帝于是不惩罚弋谦。 然而每次见到弋谦,言词神⾊非常严厉。 杨士奇很从容地进言说:“陛下下诏征求直言,弋谦言词不恰当,触怒了皇上。 朝廷外的臣子都害怕,以进言为鉴戒。 现在四方朝觐的臣子都聚集在官阙下,看到弋谦这样,将会说陛下不能容纳直言。”皇帝警觉省悟地说:“这固然是朕不能包容,也是吕震之流 ![]() 不久,皇帝因为上疏论事的人越来越少,又召见杨士奇说:“朕不过是恼怒弋谦遇于偏 ![]() 你告诉众臣,表明朕的心意。”杨士奇说::‘我空口说话不⾜作凭信,请求皇上亲自降旨。”于是命令在 ![]() 如果有不恰当的,不加以谴责呵叱,这是群臣都知道的。 近来,大理少卿弋谦所上奏的事,大多不是实事,群臣 ![]() 朕都拒绝了而没有听从,只免除了弋谦上朝参拜。 而从此以后,上言的人更少。 现在从去年冬天没有下雪,舂天也少雨⽔, ![]() ![]() 而且做臣子的,怀着自我保全的想法,后退而不言,用什么来表示忠诚。 朕对于弋谦一时不能宽容,未尝不自觉愧疚。 你们这些大臣不要以先前的事为鉴戒,对家国的利弊、政令不妥当的,直率地说不要忌讳。 弋谦上朝参拜像往常一样。”当时中官在四川采木,贪婪蛮横。 皇帝因弋谦清廉耿直,命令他去治理。 提拔弋谦为副都御史,赏赐钱财去赴任,于是就废除了采木的工程。 童德初年, ![]() ![]() 王通丢弃了 ![]() 正统初年,释放为平民。 土木事变发生后,弋谦以平民⾝份到京都,举荐王通和宁懋、阮迁等十三人,都是奇才可以任用。 众臣商议任王通为石亨副将,弋谦请专任王通,事情就搁置了。 朝廷众臣因弋谦负有重名,奏请留任他,也没有回应。 景泰二年,又到京城,上疏推荐王通等人,没有采纳。 事完回家,没多久就去世了。 仁宗 ![]() 而⻩骥上疏言西域的事情,皇帝也责备吕震而实行他的建议。 ⻩骥,全州人。 洪武年问,乡试中举。 任沙县教谕。 永乐年问升任礼科给事中,曾经三次出使西域。 仁宗初年,上疏说:“西域来进贡的使节多是商人假冒,游手好闲的小人投奔为随从,乘坐驿车雇用人力,把贡品运送到京城,赏赐丰厚。 番人追慕利益,进贡不隔月,致使民人不务本业妨碍农事。 等到他们出使回去时,多携带货物,用车运送达到一百多辆。 男子不够,就役使妇女。 所到之地侮辱驿官,鞭笞役夫,没有敢与他们对抗的。 请求诏令陕西行都司,只有哈密等国国王派遣使节进贡的,允许来京,祇有正副使者可以乘坐驿马,这样陕西人有望稍微恢复。 至者可以乘坐驿马,这样陕西人有望稍微恢复。 至就近供给甘肃军队。 那些碉砂、梧桐、碱之类,都对家国的使用没有好处,请一律不要接受,那么来的人自然会稀少,不必要的开支会逐渐节省。”皇帝把疏奏给尚书吕震看,而且责备他说:“⻩骥曾经奉命出使, ![]() 你是西域人,难道不知道吗?⻩骥说得对,应即刻商议施行。”后来升任右通政,与李琦、罗汝敬安抚晓谕 ![]() 出使归来,不久去世。 ⻩泽,闽县人。 永乐十年进士。 升任河南左参政。 南 ![]() 曾经率领服劳役的壮丁到京北,周济抚恤很周到。 很久以后,调任湖广。 仁宗即位,⼊朝拜见,进言时政,多被采纳。 宣宗即位,下诏征求谏言。 ⻩泽上疏进言端正思想、体恤民情、尊敬天意、采纳谏议、训练军队、重视农业、废止进贡、严明赏罚、疏远嬖幸、淘汰闲官十件事。 其中上言疏远嬖幸说:“受过宮刑的人,他们的 ![]() ![]() ![]() 一旦与他们亲近,就像喝了醇美的酒,不如道它能醉人;就像吃了美味的⼲⾁,不知道它有毒。 宠幸他们很容易,疏远他们就很难了。 所以古代不让宦官统领军队⼲涉政治,是用以防患于未然。 涓涓细流不堵塞,将成为江河。 这些人应一律疏远,不要让他们当政。 汉、唐的旧事,非常明显,可以借鉴。”在成祖时期,宦官渐渐当权,宣宗逐渐亲幸他们,⻩泽在十件事中这条尤为切中时弊。 皇帝虽然嘉许赞叹,但没有能采用。 之后设置內书堂,而宦官很多人精通典籍知晓文义。 宦官的兴盛,从宣宗开始。 宣德三年,升任浙江布政使。 又上言平 ![]() 皇帝长叹说:“百姓困顿成这样,朕从哪里知道。 派官吏检验视察,斟酌商议上报。”⻩泽在任时有政绩,然而常常暴躁发怒。 盐运使丁铁遇到他没有让路,⻩泽鞭笞他,被他奏报。 巡按御史马谨也弹劾⻩泽九年任职期満,自己出去巡行所管的县,聚敛⽩银三千两用来抵偿公家的财物,而且越过辖区境界回家,于是被捕下狱。 正统六年,罢官为民。 当初,⻩泽上奏金华、台州户口比洪武时期减少,而每年打造弓箭像以前一样,请求减免。 下部讨论得以允许,然而⻩泽已被免除官职一个多月了。 孔友谅,长洲人。 永乐十六年进士。 改为庶吉士,到双流县出任知县。 宣宗初年,上疏陈述六件事:一是,州县守令是亲近百姓的官,古代不拘泥于资格,一定要找到合适的人,不限定时⽇,让他全部发挥自己的能力。 现在在任的人大多不知道安抚百姓的方法,而廉洁⼲练嬴得民心的人,又调动没有规律,差遣不同事务。 有的因为小事连累,朝夕处理,往来奔波,每天都没有空闲。 请求下诏吏部,选择有才能声望向来优秀和久在京城做官的人担任。 告谕警戒上司,不要擅自差遣,给他时间,责成他达到治理的成效。 至于边远地方缺少辅佐主官昀副职,多是经过裁减,只有主官一人在任,有时遇到事情进京,多委托办事人员代理,这些人因袭旧制敷衍了事,政令时常变化,百姓不知道畏惧。 今后边远地方有缺职的,应经常留一位正式编制內人员管事,不得擅自离开,这样有望法规得到稳定执行。 二是,科举是用来征求贤才的,一定要名符其实,不能只夸耀数量多就行了。 现在秋试选取士人动辄一二百人。 弊端是多方面的,侥幸⼊选的超过一半。 会试没考中的,十个人中常有八九个。 那些考中的,实际品行有的叉不符。 请在开考之年,详细核查考生的经历。 孝顺⽗⺟敬爱兄长忠诚可靠、学业渊博丰富的,纔允许参加试考。 或许轻浮浅薄的人不至于被胡 ![]() 三是,俸禄是用来供养官吏使之廉洁的,俸禄过于微薄,就不够奉养⽗⺟。 本朝制定的俸禄制度,比前代微薄。 现在京官和地方大员稍微增加了俸禄,其余大小官吏除折合成钱的部分外,每月供给的米不过二石,不够养活几个人。 上要事奉⽗⺟,下要养育子女,加上外出往来,花费从哪里取得。 贪婪的人逐利营私,廉洁的人境遇艰难无处诉说。 请求诏令户部核实天下的粮食储备,用每年支出的结余,酌情增加官俸,仍然命令朝廷內外监察法纪的官史,探间寻访廉洁的官吏,大力表彰奖赏。 廉洁的人知道勉励,贪婪的人知道警戒。 四是,古代征收赋税徭役要测量不同土地,检查人口,不索取没有的东西,不收尽所有的财物。 如今在一般赋税之外,还有预买、采办等事情。 从朝廷来看,不过是命令有关员官支取公家的钱平价购买。 而无赖的人,串通吏役,让断货物,巧立辨别验收、折合损耗的名目,征收数倍,奷琊弊端百出。 请求完全停止采买,减少众多不紧急的事务,那么家国赋税有常规,百姓没有横征暴敛的 ![]() 其余二件事进吉淘汰闲官,任用御史,进言的人多有涉及,不具体记载。 宣德八年,命令吏部选择宮外百官中有文才的六十八人考核,得到孔友谅和进士胡端祯等七人,命令他们全部在六科任职。 遇了两年,都授予给事中,只有孔友谅没有授官就去世了。 范济,元朝进士。 洪武年间,因有才学被举荐为广信知府,因受牵连获罪贬到兴州戍边。 宣宗即位,范济时年八十多岁了,⼊京进言八件事。 第一是,纸币的发行,开始于汉、唐。 元制造元统 ![]() 时间一长实物价重而纸币价轻,公家人私都受到损害,就制造至元钞与中统钞共同流通,互相兑换,新旧通用。 又命令民间把破旧的纸币拿到平准库去,中统钞五贯可以换至元钞一贯。 又规定每天制造纸币一万锭,共计官吏俸禄、內府使用若⼲,天下正税杂税若⼲,回收发行有办法,循环流通不阻滞,因而很久还在通行。 太祖皇帝制造大明实钞,用纸币一贯当⽩银一两,百姓⾼兴地去兑换。 到如今五十多年,这种办法逐渐有了弊端,也是因实物价重纸钞价轻导致的。 希望陛下 ![]() 按照元时所造的数量而有所增减,审定家国计划开支的数量而斟酌权衡,使纸币少而实物多,纸币价重而实物价轻。 严明惩罚伪造的条令,建立兑换的制度,推陈出新,没有耗费没有阻滞,那么纸币制度的通行,就会永远没有弊端。 第二是,防备边境的策略,守卫险隘最重要。 像朔州、大同、开平、宣府、大宁,是京城的藩篱和垣墙,边界的门户。 土地可以耕种,城池可以守卫。 应当派大军防御,大力开展屯田,修治城堡,慎用烽火,明晰侦察。 不要贪小便宜,不要轻视远国的要求,加固壁垦,清除转移周围的人口事物,使敌人得不到什么。 等他们疲惫再打击他们,得到胜利就停止,不要穷追不舍深⼊敌区。 这是守卫边界最重要的。 第三是,士兵不在于多,在于能够打仗。 近来多征集在职的官吏和百姓到塞上补充军队,不是⽩面书生,就是老弱病残。 遇到征兵打仗,有办法的人得以免除,贫困衰弱的人用以充数。 器械不完备,粮食不充⾜。 听见风声就腿双发抖,怎能舍命效力。 如今应选择強壮勇敢的人,勤加训练,琪余的祇命令他们登城击柝,巡守营门,可望各自发挥他们的作用。 第四是,民人所困苦的莫过于征兵。 卫所中听候差遣的人有六七个,百户差遣管军旗的也有两三个,都是有能力结 ![]() 到了州县,作威作福, ![]() 没有男子的家庭,索求不止。 有男子的家庭,欺骗谎称死亡。 借故停留,很久都不回来。 等到回来,就用所得到的财物,普遍贿赂官吏,含糊报告了事。 探求他们所征集的壮丁,十个人中得不到一个,想要使军队不缺兵难呀。 从现在起兵士有事情不能⼊伍的,命令各卫报告都督府和兵部,都督府和兵部行文布政、按察司,命令府州县核实籍贯姓名,征取送到卫所,那么差人扰 ![]() 第五是,洪武年间命令士卒七成屯田,三成守城,是最好的策略。 近来调度⽇益频繁,建造⽇益广泛,虚有屯田的名义,田地大多荒芜。 加上养马、采草、伐薪、烧炭,各种劳役纷繁,兵力怎能不疲惫,农业怎能不荒废。 希望诏令边防将领督促士卒开垦荒地,规定一定亩数,公家供给耕牛种子,考查他们的勤奋和懒惰,明确赏罚以昭示鼓励和惩罚。 那么塞下田地可全部得到开垦,运送军粮更加舒缓,各处边境富裕殷实.策略中没有比这个更方便的。 第六是,学校是风俗教化的源泉,培养人才的地方,贵在明确大体适合应用,不只是考核文词撰述就行了。 洪武年问精选师儒,教育培养很完备,人才文质彬彬素质很⾼。 近来士人风气委靡不振,志向不宏伟,节 ![]() 平时没有刚強正直言行正当的气魄,怎能指望他们立⾝朝廷成为有名望的大臣呢!应选择贤良的士人任郡县学官,选择民间弟子品行端正严谨的作生学,用经书史籍教育他们,用节 ![]() 刻苦锤炼,使他们正气充沛志向坚定,卓然成才,然后举荐任用他们,让他们担任天下家国的大事就不难了。 第七是,打仗是凶残的事情,圣人没有办法时纔用它。 汉⾼祖解除平城的包围,没有听说萧何、曹参劝他复仇;唐太宗在便桥抵御突厥,没听说房玄龄、杜如晦劝他报仇。 古代明君良相不想让民力疲惫来夸耀战功,考虑得很长远呀。 洪武初年曾经 ![]() 不久因为运输跟不上,立即使军队回来。 就撤退束胜卫到大同,在山西 ![]() 对內搞好政令教化,对外严密防守边界,广泛屯田,兴建学校,惩治贪官,迁徙顽民。 不到数年,朵儿只巴贡献女儿,伯颜帖木儿、乃儿不花等相继被擒获,纳哈出也归降,这就是专心从事国內治理,不用力经略远方的明显效果。 恳请古代借鉴漠、唐,近代效法太祖,不要把穷兵黩武作为快乐,不要把扫平敌国作为功劳。 抛弃不长粮草的土地,让开化的百姓休养生息,使他们在田间努力劳作,在学校尽心学习。 边塞杜绝创伤的痛苦,里巷断绝呻昑的声音,将领不希图侥幸立功,士卒不会夭亡,远方的人自然降服,外族自然归顺,国运广速绵长可连万年。 第八是,官不在多,在于得到贤才0家国继大 ![]() ![]() 接着又裁减合并产粮不够支付俸禄的小县,按照百姓的数量来设置官位。 百姓多的县设置县丞主簿,少的只设置知县、典史就行了。 那时员官没有荒废政事,百姓不为劳苦发愁。 如今布政、按察二司和府州县官,是洪武年间的两倍,政事越来越混 ![]() 甚至有的员官不能断案,有的小吏不 ![]() 希望天下的定安和混 ![]() 娱游田猎,侈大宮殿,狎近宦官,三件中有一件,⾜以蛊惑君心。 希望陛下修⾝养 ![]() 尧树立诽谤之木让人写谏言,惟恐人们不进言,所以成为圣人;秦废除确定谧号的法则,恐怕人们议论自己,所以衰亡。 陛下扩展纳谏的度量,表彰直言敢谏的臣子,那么家国的利弊,民间的喜乐忧虑,臣子无所顾忌,而进言就没有不说完的了。 苏子说:“平⽇没有触犯龙颜敢于进谏的大臣,那么面临危难必定没有坚守节 ![]() 书上奏,皇帝非常赞赏地采纳了。 过了四年,聊让考中进士。 任知县去世。 景泰二年,监生郭佑也上书谈论战事,大略是说:“敌寇犯侵正道,太上皇逃亡在外,蒙受风尘,这是千古以来十分异常的变故,是百世子孙必报的仇恨。 如今使臣来朝拜,动辄几千人,总是傲慢地对我们提出要求,而我们却克制忍耐姑息迁就,致使敌人气势⽇益嚣张,我们气势⽇益消索,他们要和我们就只能与他们和,他们求战我们就祇能与他们战,这样和战的权力,不在于我们而在于贼寇。 希望陛下团结人心,亲近贤良,以巩固家国的 ![]() 辨正名分,以义衡量。 如有桀骛不驯犯侵袭击,就兴兵讨伐。 使大漠之南,不敢有一匹骂擅自进⼊,就可保证百年没有忧患。 不这样西北力量疲惫,东南财力枯竭,就不能一安天稳⼊睡了。 原来因为家国费用消耗缺乏,管理国事的大臣想纡缓一时的紧急,下令百姓 ![]() 如今战争稍为安宁,行事又像以往一样。 农工商贩这些人,不考察他们贤良愚昧,只要有财就授官。 这些人对亲戚骄横,在乡里夸耀,增长了不正当的琊恶心思。 贪官污吏被罢黜为平民,想掩盖在乡里的聇辱,就 ![]() 以前因为贪财离职,如今因为 ![]() ![]() 又有个叫胡仲伦的人,云南盐课提举司吏目。 因有事进京,正碰上太上皇被劫持到北方,也先想把妹妹嫁给他为 ![]() 说:“今天的事不可以屈服的理由有七条。 降低万乘之尊的⾝份,和敌寇结亲,这是一。 敌人假装和议,使我们没有防备,这是二。 一定耍求结成姻亲,骄傲自大,这是三。 索求财物,使我们困乏,这是四。 以护送太上皇为名,乘机⼊侵,这是五。 ![]() ![]() 想要索取山后的地方,这是七。 稍稍顺从了一件,整个局势就无法挽回了。 以前太上皇在位,王振专权,忠言直谏的人处死,耿直的人戍边,君子被排斥,小人很快升迁,奏章多 ![]() 闽、浙的敌寇正多,瓦刺的祸 ![]() 陛下应亲近贤良远离奷臣,赏罚严明,通报皇上的意愿,了解下民的意志,卖国的奷臣没有 ![]() 又有个叫华敏的,南京锦⾐卫的非正式军人。 惠气慷慨,读过书通晓大义,愤恨王振扰 ![]() 景泰三年九月上书说:“近年来,宦官袁琦、唐受、喜宁、王振独揽大权,损害朝政,致使家国情况危急。 希望陛下防微杜渐,总揽权力和朝纲,作为子孙万世的楷模。 不这样恐怕祸起萧墙,曹节、侯览的祸患又出现在今天。 臣虽然卑 ![]() 谨以 ![]() 宦官家中积蓄的金银珠宝,装満很多箱子,堆満很多屋子,从哪裹来的?不是对內盗窃官府的贮蔵,就是对外搜刮民脂民膏。 这是害处之一。 依仗势力炫耀所受宠爱,霸占公侯宅第,大兴土木所征的劳役,辛苦扰 ![]() 这是害处之二。 家人外亲,都是街市中没有户籍的人,放纵強横,任意欺诈, ![]() ![]() 这是害处之三。 建造佛寺,消耗的费用无法计算,钻营个人的私利,破坏万家的财产。 这是害处之四。 广泛地置办田庄,不 ![]() 这是害处之五。 家人贩盐,凭空占有公盐盐自变量量,转而卖给他人,超过支出无数,破坏家国的法规,凭权势夺取商人的利润。 这是害处之六。 奏请开设货栈,拦截商旅,仗势赊销买卖,依仗強权不付钱,行商因此刁敝,无人敢管。 这是害处之七。 受贿私放军中的工匠,名义上是差役,使其备办月钱,致使內府监局兴建制作缺乏人力,工役繁重并且人力不⾜。 这是害处之八。 家人买办货物材料,有关员官畏惧,以一当十,亏负公家损害民人。 这是害处之九。 监工所到之处,施以非法酷刑,军匠涂炭,无法忍受其残暴。 这是害处之十。”奏章下到礼部,废置没有施行。 又有个叫贾斌的,商河人,山西都司令史。 也上疏进言宦官的危害,引用汉桓帝、唐文宗、宋徽宗、宋钦宗作为教训。 并且进献所辑录的《忠义集》四卷,采集史傅所记载的直谏尽忠坚守气节的志士,而宦官依仗宠幸损害朝政,可以作为鉴戒的人附在后面,请求命令工匠刊布。 礼部认为他的话妥当,请求皇上借鉴采纳,不必刊行。 皇帝答复知道了。 左鼎,字周器,永新人。 正统七年进士。 第二年,都御史王文认为御史多有空缺,请知会吏部在进士中选人补缺。 皇帝听从了他。 尚书王直考查左鼎和⽩圭等十多人,他们通晓 ![]() 而左鼎得以授任南京。 不久,又进言说:“家国太平敷十年,公私的积蓄都不充⾜。 一旦遇到战事兴起,強行摊派横征暴敛,出卖官爵,大都施行衰败时代只顾眼前得过且遇的政策,这是焉家国谋划者的过错。 臣请求彻底地抑制工商业,严厉噤止闲游懒惰,排斥异端使他们回归农田,裁减冗杂人员以节省不必要的浪费,开垦屯田而充实边疆,照料士卒而使军饷充⾜。 寺观营造,供佛养僧,以及不紧急的工程,没有好处的耗费,都予以停止罢除。 专门以从事农业重视粮食为 ![]() 倘若忽视不努力去做,任凭搜刮聚敛的官吏施行朝三暮四的政策,民人的力量已用尽而征发没有止境,民人的财力已枯竭而赋税⽇益增加。 如果只缓解目前的急情,不顾惜意外的忧患,我私下对此感到害怕。”奏章下到户部。 尚书金濂请求解除职务,皇帝不允许。 左鼎的进言也没有全部施行。 过了一个月,因为灾害怪异,和同官陈述纠正弊端抚恤民人的七件事。 末尾说:“大臣中不乏奷恶琊僻之人,应罢免其中最严重的,以使权政的 ![]() 给事中林聪请求皇帝明确命令左鼎等人揞明实际的人弹劾上奏,左鼎、林聪等就共同上疏陈述吏部尚书何文渊、刑部尚书俞士悦、工部侍郞张敏、通政使李锡不称职的情况。 李锡被罢免,何文渊退休。 左鼎为官清廉勤奋,声誉卓著。 御史练纲以敢于进言闻名,而左鼎尤其善于书写奏章。 京城有句话说:“左鼎的手,练纲的口。”从公卿以下都害怕他们。 左鼎出任广东右参政。 恰逢英宗复位,因郭登进言,召⼊任左愈都御史。 过了一年去世。 练纲,字从道,长洲人。 祖⽗练则成,洪武时期的御史。 练纲乡试中举,进⼊国子监。 任职都察院。 邸王主管国事,练纲上奏转衰为盛的八项政策。 也先将要⼊侵,又进言说:“和议不可签订,南迁不可听从,有持这种言论的,应立即斩首。 家国安危所依靠的,只有于谦、石亨当主率中军,而分别派遣大臣守卫九门,选择忠诚孝敬名声显著的亲王,命他们和守门大臣尽力于王事。 征召陕西守将调番兵⼊京保卫。”皇帝都听从了他。 练纲有才智善机辩,急于功名。 都御史陈镒、尚书俞士悦都是练纲的同乡,颅念练纲多次奏陈时政有名声,而且畏惧他的一张嘴,就推荐他,授任御史。 景泰元年,练纲上奏时政五件事。 巡枧两淮盐政。 驸马都尉趟辉侵夺利益,弹劾上奏他。 三年冬,和同官接受诏命陈述八件事,都应允施行。 没多久,又和同官进言说:“吏部推荐选举不公正,任意评定⾼低,请求将尚书何文渊、右侍郞项文曜 ![]() 尚书王直、左侍郞俞山素来行为耿直端正,被项文曜等诬罔,都应查究追问。”皇帝虽然不惩处,最终认为练纲等忠直。 第二年,命令出京辅助延绥军务,练纲自己陈述名分轻而责权重,请求授任愈都御史。 皇帝说:“升官可以自己要求吗?”于是废除对他的任命。 当初,京城戒严,招募四方強壮的百姓分营训练,时间久了多有逃跑,有的参加 ![]() 练纲等进言说:“招募之初,以忠义 ![]() 如今反复 ![]() 边界多战事,倘若再次招募,谁又肯响应呢?”下诏立即废除先前的命令。 五年,巡察福建,与按察使杨珏互相揭发,都下发吏部处理。 谪降杨珏为⻩州知府,练纲为郇州判官。 很久以后去世。 曹凯,字宗元,益都人。 正统十年进士。 任刑科给事中。 ![]() ![]() 英宗征讨北方,竭力上谏,并且说:“如今的形势,跟澶渊之盟时大不相同。 那时文官武将忠直勇敢,士卒马匹強劲剽悍。 如今宦官窃取大权,人心贪图安逸,荒废时⽇。 这些人不仅把陛下作为最后的赌注,而且即使是晋怀帝、晋愍帝、宋徽宗、宋钦宗又有什么闲暇顾及?”皇帝不听从,御驾果然陷⼊困境。 曹凯终⽇痛哭,声音响彻朝廷,和王兹共同痛击马顺直到把他打死。 景泰年间,升左给事中。 给事中林聪弹劾何文渊、周旋,下诏宽恕他们。 曹凯上殿竭力谏诤,于是二人被 ![]() 当时命令 ![]() ![]() 那些人享受俸禄十多年,费用已经补偿了,还让他们世袭,是用百姓的⾎汗养活没有功劳的子孙,而他们获取的利息永远没有穷尽。 有战功的人必然相互说,我们以流⾎牺牲获得这一官位,他们以 ![]() ![]() 福建巡按许仕达和侍郞薛希理相互揭发,皇帝命令曹凯前去勘察。 经推荐,升任浙江右参政。 当时各卫所武官役军备办 ![]() 镇守都督李信擅自招募百姓组织军队,浪费军粮一万多石,曹凯弹劾真:奏他。 李信虽然得到宽恕,众多帮助李信招募士卒的人都曼到处罚。 曹凯在浙江多年,名声很显著。 当初,曹凯任给事中,常常弹劾武清侯石亨。 石亨得志后,清理以前的怨恨,谪降曹凯为卫经历,去世。 许仕达,歙人。 正统十年进士。 升任御史。 暴泰元年四月,上疏进言自然灾害屡次出现,请求皇帝深切地反省。 皇帝深切地采纳了。 不久,又请在讲经的空隙,每天请儒臣讲论经史。 皇帝也褒嘉答复。 许仕达巡按福建,弹劾镇守中官廖秀,把他关⼊监狱。 廖秀揭发许仕达,下 ![]() 正逢许仕达也弹劾薛希理贪婪放纵,就命令曹凯和御史王塞去核查。 回京上奏,两人情况都有虚有实,而敷千老人请求留任许仕达。 给事中林聪,闽人,也替许仕达说话。 就命令留任,并且救命薛希链不要结怨。 许仕达严肃执行纲纪,拘捕漳州知府马嗣宗送到京城。 大理寺弹劾他擅自拘捕,皇帝以拘捕贪官焉由不予追究。 任期屈満应当卸任,耆老到宮阙请求留任,没有允许。 不久,就任命为福建左参政。 天顺年间,历任山东、贵州左、右布政使。 刘烽,字有融,慈溪人。 正统四年进士。 授任南京刑科给事中。 副都御史周铨因人私怨恨鞭笞御史。 众御史范霖、杨永和尚褫等十人共同弹劾周铨,刘焯和同官卢祥等也弹劾他。 周铨被关⼊钦犯监狱,也揭发范霖、杨永和刘、卢祥等。 王振一向憎恶谏官,都拘捕投⼊钦犯监狱。 范霖、杨永被判绞刑,后来减罪免死。 其它御史有的戍边有的谪降。 刘焯、卢祥事情清楚后留任,而周铨已经先在狱中病死。 刘多次升任至都给事中。 景泰四年,户部以边境储备不⾜为由,奏请命令被罢免员官中没有贪污罪行的,缴纳粟米二十石,给予诰敕。 刘焯等进言说:“经考查罢免的官吏,多有散漫暴 ![]() 赐予他们诰敕,用什么为理由。 如果只是褒奖他们缴纳粟米,那么朝廷的诰敕就只值二十石米,用什么昭示天下后世。 这是由于尚书金濂不识大体,有这样荒谬的举措。”皇帝为此立即噤止。 山东年成歉收,户部以尚书沈翼 ![]() 等到去了,完全没有办法。 刘烽因此弹劾沈翼,并进言说:“那个地方已经有尚书薛希跶、少卿张固镇守安抚,又有侍郞邹⼲、都御史王兹赈济,而又增加了沈翼,可称为‘十只羊九个牧人’。 请求把沈翼召回南京户部,而专门把此事命令给薛希理等。”皇帝听从了他。 平江侯陈豫镇守临清,事情多违背法制。 刘弹劾他,陈豫被斥责。 第二年,都督⻩珐因更换太子的奏议而得到皇帝的赏识,上奏要求霸川、武清县的土地。 刘烽等直言上疏说:“⻩珐本是蛮夷员官,突然蒙恩担当重任。 仗恃恩宠狂妄要求利益,请求土地六七十里,难道都是没有主人的土地,请追究他的罪过。”皇帝宽恕了⻩珐,派户部主事⻩冈、谢景前去勘察。 回京上奏,果然是百姓的产业。 户部又请求惩治⻩珐,皇帝最终宽恕了他。 谢呆任官至贵州巡抚,以清廉谨慎著称。 刘焯于天顺初年出任云南参政,改任尘塞,分别管理惠、嘲二府。 嘲有強大的寇贼,招降他们不归服,会集兵力进行围剿,杀了他们的头领。 改任南韶。 正逢大军征伐两广,因辛苦劳累死在任上。 尚褫,字景福,罗山人。 正统四年进士。 除授行人。 上书请求不要拘噤大臣。 升任南御史。 因弹劾周铨关进监狱,和其它御史都谪降为驿丞,得任云南虚仁驿。 景泰五年冬因灾害怪异上书陈述数事,其中说:“忠诚正直的人,冒死进言。 执政的人用条例抵制,轻的上报罢免,重的恶言中伤,所以进言的途径虽已开放就像役开放一样。 佛教盛行,引 ![]() 酌情调任丰城知县,被县中豪強诬陷投⼊监狱,不久得以释放。 成化韧年,大臣集体推荐尚褫,升任湖广愈事。 当初有诏令,剂、襄流亡的百姓,允许在所在地依附户籍。 都御史项忠又遣送回乡,督促很急迫,多死在路上。 尚褫怜悯他们,向巡抚昊琛呈递公文请他进而制止。 昊琛将此告诉项忠,项忠恼怒地弹劾尚褫。 朝廷知道他意在抚恤百姓,最终申明命令流亡百姓听从依附户籍,不愿意的,纔遣送回乡。 尚褫任余事十年,有关部门上奏他的治理功绩,皇命赏赐诰书表彰。 退休去世。 单宇,字时泰,临川人。 正统四年进士。 除授嵊县知县。 统御属吏严格。 属吏想要诬告单宇,单宇听说了。 因不一块儿上呈属吏的奏章获罪,被逮下狱。 事情弄清楚后,调任诸暨。 单宇遭遇丧事,服丧期満,在京城等待考察任命。 正碰上英宗被劫持往北方,单宇愤恨宦官掌管军权,众将领不能决定进退,导致战败,上疏请求罢免全部宦官,以此加重将领的权力。 景帝不采纳。 当初,王振 ![]() 他所修建的大兴隆寺,每天役使上万人,耗费金钱数十万,宏伟壮丽名冠京城。 英宗为它赐号“第一丛林”命令僧人大作佛事,亲自临幸,因此佛教更加兴盛。 这时单宇上言说:“前代帝王尊奉佛教,最终导致祸 ![]() 近来男女出家之人累计千百万,不耕种不织造,蚕食百姓资财。 营造庙宇,遍布京城,所耗费用不可胜数。 请求拆卸木头石料用来营建军营,销熔钢铁用来铸造兵器,罢除遣散僧人尼姑,使他们归还民间,可望将皇风清静肃穆,异教不再流行。”奏章呈⼊,被朝廷商议抵制。 又任侯官知县。 而咸 ![]() 吃肥美的食物,穿华丽的⾐服,藐视皇帝如同弟子。 如今太上皇被扣留在敌国,请求命令他前往瓦刺,教化晓谕也先。 如能保护太上皇南归,也许可以表现出护国的能力。 不然,佛教不可 ![]() 在景泰时期,朝廷大臣谏言供佛之事的很多,皇帝最终不能听从。 而宦官兴安最有权, ![]() 四年三月,佛寺建成,皇帝确定⽇期准备临幸。 河东盐运判官济宁人杨浩恳切谏言纔停止。 单宇好学,有文才声誉,三次任知县,都以慈爱仁惠闻名。 住在侯官,很久后去世。 姚显后来任齐束知县,调任武城,公正廉洁刚強正直。 因巡抚翁世资推荐,升任太仆丞。 杨浩开始因乡试中举进⼊国学,授官没有上任,就直言上疏,名声因此很大。 多次提升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 张昭,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 天顺初年,任忠义前卫吏。 英宗复辟纔几个月,想派遣都指挥马云等出使西洋,朝廷众臣役有人敢进谏。 张昭听说此事,上疏说:“安抚天下拯救民人,是家国的当务之急;仰慕外国出使远方,是朝廷的下策。 漠光武帝闭关谢绝西域,唐太宗不接受康国归附朝廷,都是深知家国 ![]() 如今京城附近、山东年年因灾害而歉收,百姓没有饭吃四处逃散, ![]() 家庭不能完整,辗转流离死于道路,役来得及埋葬,已成为市上零卖的⾁,这是令人为之痛哭的事。 希望陛下用与外国和好的费用,加上国库的财物,速派使者赈灾抚恤,灾民就可望得救了。”奏章下公卿集体商议,说马云等已停止派遣,应登记所买的货物等待命令。 皇帝命令姑且停止。 天顺三年秋,建安老人贺炀也上书议论时事,说:“如今选拔任命县令,多是年老的监生。 等到任満九年,年近七十,敷衍贪污。 应选择年轻有为的人,那些下层僚属和隐居山林的贤士,也应当推举。 景泰年间,录用先贤颜回、孟子、二程、朱熹的子孙,授任翰林博士,使他们奉行条祀。 然而有官位没有俸禄,应给予俸禄以昭示尊崇儒道的心意。 ⻩⼲、刘烩、蔡沈、真德秀陪祭朱子,也是景泰年问从愈事吕昌的请求,然而没有写⼊祝辞,应增加补充。 预先备置备荒的粮仓,本是用来赈济贫民,而強横奷猾之人多虚报开支不予偿还,致使粮仓空虚。 请求命令拿出粮食抚恤百姓,各自舒缓乡里的灾民,会同有关员官一起发放。”不久,又进言:“朝廷建国学立师儒,用以陶冶造就人才。 而师儒很少有博学之士,民间浅薄之人因攀附而占据要职,初解浅近的童蒙读本,已置⾝于被举荐的贤才之中,等到在国学任职,猥琐贪婪,要求多种多样,而传授知识解答疑难,不能说出一句话。 生学也往往旷废时⽇,戏嘻于城阙,等待次序因循年资,混⼊太学。 不久又年老了,侥幸地获得一个官位。 祇考虑自家的生计,没有建立功名的念头。 到今天不严格甄别选择,人才⽇益鄙陋,读书人的风气⽇益变壤了。”皇帝认为他说的正确,下发有关部门施行。 ⾼瑶,字庭坚,闽县人。 因乡试中举任剂门州学训导。 成化三年五月,直言上书陈述十件事。 其中一件是:“正统年问己巳之变,先帝巡狩北方,陛下正在东宮,家国形势危如千钩一发。 若不是邸王继承帝统,家国有年长者为君,那么祸 ![]() 六七年间,天下安宁,百姓乐业,这功劳不小。 等到先帝复辟,贪天功为已有的人就加以重重地诬陷,使他不能够寿终正寝,节⽇祇是列⼊祭祀,还称不上典礼。 希望特别诏令礼官集体商议,追加庙号,尽到爱自己的亲属的恩德。”奏章下,朝廷商议久久不能决定。 到十二月纔上奏:“追加推崇庙号,不是臣下敢擅自商议的,只有请陛下决定。”而左庶子黎淳竭力争辩,认为不应当恢复,并且说:“⾼瑶这些话犯两条死罪:一是诬陷先帝不英明,一是陷陛下于不孝的境地。 臣以为⾼瑶这一举动,不是想尊崇邸王,只是为众多奷琊搭进升的台阶,一定有小⼊主使他。”皇帝说:“景泰以前的遇错,朕没有介意,哪能是臣子应当说的。 黎淳上此奏折,想要献谄邀宠吧?”商议于是停止。 然而皇帝最终被⾼瑶的进言触动。 很久以后,最终恢复了邱王的帝号。 ⾼瑶后任番禺县知县,多有显著政绩。 揭发中官韦眷勾结外国一事,没收他的财产上万归公。 韦眷很恨他,诬陷上奏于朝廷。 ⾼瑶和布政使陈选都被逮补,士人百姓哭泣送行的阻塞道路。 ⾼瑶最终谪降戍边到永州。 释放后回来,去世。 黎淳,华容人。 天顺元年进士第一名。 任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很有名声。 他与⾼瑶争论邸王庙号,只是想讨好宪宗的心意,至于以昌邑、更始比景帝,被舆论所轻视。 在成化时期,进言门路大受阻碍,给事、御史多遭责备。 只有⾼瑶以卑微的官位上奏 ![]() 又有叫虎臣的,麟游人。 成化年间被选为贡生进⼊太学。 上疏说天下士大夫路过先圣宗庙,应下车下马。 皇帝听从了他。 探亲回乡,正碰上陕西大闸饥荒,巡抚郑时正要请求赈济,虎臣携带奏章回京,陈述缺粮的状况,言词 ![]() 事后,进言说:“臣家乡连年发生天灾伤害,人吃人,是由于官吏贪婪残酷,赋税徭役失衡。 请求诏令有关员官审查百姓户口,编为三个等级来确定征收赋税徭役。”皇帝听从了他。 孝宗即位,将要在万岁山修建棕棚,以备登⾼眺望。 虎臣直言上疏恳切谏议。 祭酒费合害怕祸端殃及,用铁链将庑臣锁在堂中树下。 不久官校传命叫虎臣到左顺门,传旨安慰晓论说:“你说得对,棕棚已拆毁了。”费合很惭愧,虎臣的名声于是传遍都城。 不久,命令授任七品官,就任他为云南磅嘉知县,死在任上。 赞曰:明代自太祖开创基业,广开言路。 朝廷內外群臣百官,建议上言不拘限于职责范围。 草莽 ![]() 沿袭到宣宗、英宗,流传的风气没有改变。 虽然太平时期很长,朝廷森严,而儒生平民,刀笔小吏,守关门的闲役,扛兵器的戍卒,早上陈上奏章,晚上就可送到宮中。 被采纳的⾝名荣耀显达,回复废置的也不追究罪过。 像仁宗恢复弋谦上朝参拜,引咎自责,即使古代设置征询民意的韬鼓木铎,也不能超过于此。 以此作为号召,那些慷慨奋发的人 ![]() 英宗、景帝时期,《实录》所记载的,不能够全部写完。 如今选择其中显著的列于篇中。 等到宪宗晚期,宦官专权,形势多变,另外作为一卷,从中可以有所考查。 WWw.IGmXS.CoM |
上一章 明史 下一章 ( → ) |
元史金史辽史宋史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新唐书旧唐书北史南史 |
张廷玉等的免费历史小说《明史》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明史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明史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