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是张廷玉等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史 作者:张廷玉等 | 书号:10209 时间:2017/3/26 字数:13416 |
上一章 章二十六 下一章 ( → ) | |
陈修(滕毅 赵好德 翟善 李仁 吴琳) 杨思义(滕德懋 范敏 费震张琬) 周祯(刘惟谦 周浈 端复初 李质 黎光 刘敏) 杨靖(凌汉 严德珉) 单安仁(朱守仁) 薛祥(秦逵 赵翥 赵俊) 唐铎(沈溍) 开济 陈修,字伯昂,上饶人。从太祖平浙东,授理官。援引律令,悉本宽厚,尽改元季弊政。擢兵部郞中,迁济南知府。时 ![]() 洪武四年拜吏部尚书。六部之设,始自洪武元年。镇江滕毅首长吏部,佐省台裁定铨除考课诸法略具。至是修与侍郞李仁详考旧典,参以时宜,按地冲僻,为设官烦简。凡庶司黜陟及课功核实之法,皆精心筹画,铨法秩然。未几,卒官。其后部制屡创。令⼊觐官各举所知,定內外封赠荫叙之典,自浮山李信始。天下朝正官各造事迹文册,图画土地民人以进,及拨用吏员法,自昆山余熂始。仿《唐六典》,自五府、六部、都察院以下诸司设官分职,编集为书曰《诸司职掌》;定吏役考満,给由法以为司、卫、府、县首领;选监生能文章者兼除州县官及学正、教谕,自泰兴翟善始。三年一朝,考核等第,自沂⽔杜泽始。此洪武时铨政大略也。 六部初属中书省,权轻,多仰承丞相意指。毅、修及詹同、吴琳、赵好德辈,居吏部称贤,然亦无大建竖。至十三年,中书省⾰,部权乃专,而铨衡为尤要。顾帝用法严,熂以排宋讷诛,善贬,泽拜尚书。未数月罢。惟信历侍郞,拜尚书,几二载,卒于官云。 滕毅,字仲弘。太祖征吴,以儒士见,留徐达幕下。寻除起居注。命与杨训文集古无道之君若桀、纣、秦始皇、隋炀帝行事以进。曰:“吾 ![]() ![]() 赵好德,字秉彝,汝 ![]() 翟善,字敬夫,以贡举历官吏部文选司主事。二十六年,尚书詹徽、侍郞傅友文诛,命善署部事,再迁至尚书。明于经术,奏对合帝意。帝曰:“善虽年少,气宇恢廓,他人莫及也。” ![]() ![]() 李仁,唐县人。初仕陈友谅。王师克武昌,来归。以常遇舂荐,代陶安知⻩州府。历官侍郞,进尚书。坐事谪青州,政最。擢户部侍郞,致仕。 吴琳,⻩岗人。太祖下武昌,以詹同荐,召为国子助教。经术逾于同。吴元年除浙江按察司佥事,复⼊为起居注。命赍币帛求书于四方。洪武六年,自兵部尚书改吏部,尝与同迭主部事。逾年,乞归。帝尝遣使察之。使者潜至旁舍,一农人坐小杌,起拔稻苗布田,貌甚端谨。使者前曰:“此有吴尚书者,在否?”农人敛手,对曰:“琳是也。”使者以状闻。帝为嘉叹。 杨思义,不详其籍里。太祖称吴王,授起居注。初,钱⾕隶中书省。吴元年始设司农卿,以思义为之。明年设六部,改为户部尚书。大 ![]() 终洪武朝,为户部尚书者四十余人,皆不久于职,绩用罕著。惟茹太素、杨靖、滕德懋、范敏、费震之属,差有声。太素、靖自有传。 德懋,字思勉,吴人。由中书省掾历外任。洪武三年,召拜兵部尚书,寻改户部。为人有才辨,器量弘伟。长于奏疏,一时招徕诏谕之文,多出其手。以事免官,卒。 范敏,阌乡人。洪武八年举秀才,擢户部郞中。十三年授试尚书。荐耆儒王本等,皆拜四辅官。帝以徭役不均,命编造⻩册。敏议:百一十户为里,丁多者十人为里长,鸠一里之事以供岁役。十年一周。余百户为十甲。后遂仍其制不废。明年以不职罢。 费震,鄱 ![]() 洪武初,有张琬者,鄱 ![]() 周祯,字文典,江宁人。元末流寓湖南。太祖平武昌,用为江西行省佥事,历大理卿。太祖以唐、宋皆有成律断狱,惟元以一时行事为条格,胥吏易为奷,诏祯与李善长、刘基、陶安、滕毅等定律令。少卿刘惟谦、丞周浈与焉。书成,太祖称善。 洪武元年设刑部,以祯为尚书。寻改治书侍御史。明年出为广东行省参政。时省治初开,正官多缺,吏治鲜劝惩。香山丞冲敬有治行,以劳卒官。祯为文祭之,闻者感动。一时郡邑良吏雷州同知余骐孙、惠州知府万迪、啂源知县张安仁、清流知县李铎、揭 ![]() 刘惟谦,不详何许人。吴元年以才学举。洪武初,历官刑部尚书。六年命详定新律,删繁损旧,轻重得宜。帝亲加裁定颁行焉。后坐事免。 周浈,字伯宁,鄱 ![]() 终洪武世,为刑部者亦几四十人,杨靖最著,而端复初、李质、黎光、刘敏亦有名。 复初,字以善,溧⽔人。子贡裔也,从省文,称端氏。元末为小吏。常遇舂镇金华,召致幕下。未几,辞去。太祖知其名,召为徽州府经历。令民自实田,汇为图籍,积弊尽刷。稍迁至磨勘司令。时官署新立,案牍填委,复初钩稽无遗。帝尝廷誉之。 ![]() 李质,字文彬,德庆人。有材略。元末居何真麾下,尝募兵平德庆 ![]() 黎光,东莞人。以乡荐拜御史,巡苏州,请振⽔灾,全活甚众。巡凤 ![]() 刘敏,肃宁人。举孝廉,为中书省吏。尝暮市芦龙江,旦载于家,俾 ![]() ![]() 杨靖,字仲宁,山 ![]() 二十二年进尚书。明年五月诏在京官三年皆迁调,著为令。乃以刑部尚书赵勉与靖换官。谕曰:“愚民犯法,如啖饮食。设法防之,犯者益众。推恕行仁,或能感化。自今惟犯十恶并杀人者死,余罪皆令输粟北边。”又曰:“在京狱囚,卿等覆奏,朕亲审决,犹恐有失。在外各官所拟,岂能尽当?卿等当详谳,然后遣官审决。”靖承旨研辨,多所平反。帝嘉纳之。尝鞫一武弁,门卒捡其⾝,得大珠,属僚惊异。靖徐曰:“伪也,安有珠大如此者乎。”碎之。帝闻,叹曰:“靖此举,有四善焉。不献朕求悦,一善也;不穷追投献,二善也;不奖门卒,杜小人侥幸,三善也;千金之珠卒然而至,略不动心,有过人之智,应变之才,四善也。” 二十六年,兼太子宾客,并给二禄。已,坐事免。会征龙州赵宗寿,诏靖谕安南输粟饷师。以⽩⾐往。安南相黎一元以陆运险艰, ![]() 时有凌汉,字斗南,原武人。以秀才举,献《乌鹊论》。授官,历任御史。巡按陕西,疏所部疾困数事。帝善之,召其子赐⾐钞。汉鞫狱平允。及还京,有德汉者,邀置酒, ![]() 又吴人严德珉,由御史擢左佥都御史,以疾求归。帝怒,黥其面,谪戍南丹。遇赦放还。布⾐徒步,自齿齐民。宣德中犹存。尝以事为御史所逮,德珉跪堂下,自言曾在台勾当公事,晓三尺法。御史问何官。答言:“洪武中台长,所谓严德珉是也。”御史大惊,揖起之。次⽇往谒,则担囊徙矣。有教授与饮,见其面黥,戴敝冠,问:“老人犯何法?”珉述前事,因言“先时国法甚严,仕者不保首领,此敝冠不易戴也。”乃北面拱手,称“圣恩,圣恩”云。 单安仁,字德夫,濠人。少为府吏。元末江淮兵 ![]() ![]() 洪武元年擢工部尚书,仍领将作事。安仁精敏多智计,诸所营造,大小中程,甚称帝意。逾年改兵部尚书。请老归,赐田三千亩,牛七十角,岁给尚书半俸。六年起山东参政。恳辞,许之。家居,尝奏请浚仪真南坝至朴树湾,以便官民输挽;疏转运河江都深港以防淤浅;移瓜州仓廒置扬子桥西,免大江风嘲之患。帝善其言,再授兵部尚书,致仕。初,尚书阶正三品。十三年,中书省罢,始进为正二。而安仁致仕在前。帝念安仁勋旧,二十年特授资善大夫。其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五。 徐州朱守仁者,字元夫。元末亦以保障功官枢密同知,守舒城。明兵下庐州,以城来归。历官工部侍郞。洪武四年进尚书,奉命察山东官吏,称旨。寻改北平行省参政,以馈饷不继,谪苍梧知县。初,守仁知袁州,抚安创残,民甚德之。至是连知容州、⾼唐州,皆有善政。十年进四川布政使,治尚简严。以年老致仕。坐事罚输作,特宥之。十五年,云南平,改威楚、开南等路宣抚司为楚雄府,遂命守仁知府事。招集流移,均徭役,建学校,境內大治。二十八年上计⼊朝,郡人垂涕送之。拜太仆卿。首请立牧马草场于江北滁州诸处。所辖十四监九十八群。马大蕃息。马政之修,自守仁始。久之,致仕。永乐初,⼊朝,遇疾卒。 薛祥,字彦祥,无为人。从俞通海来归。渡江,为⽔寨管军镇抚。数从征有功。洪武元年转漕河南,夜半抵蔡河。贼骤至,祥不为动,好语谕散之。帝闻大喜。以方用兵,供亿艰,授京畿都漕运使,分司淮安。浚河筑堤,自扬达济数百里,徭役均平,民无怨言。有劳者立奏,授以官。元都下,官民南迁,道经淮安,祥多方存恤。山 ![]() ![]() 八年授工部尚书。时造凤 ![]() ![]() 孙远,正统七年进士。景泰时,官户部郞中。天顺元年,擢本部右侍郞,改工部。奉诏塞开封决河。还,仍改户部。成化初,督两广军饷,位至南京兵部尚书,以忤汪直免官。 其继祥为工部尚书有名者,有秦逵等。 逵,字文用,宣城人。洪武十八年进士。历事都察院。奉檄清理囚徒,宽严得宜。帝嘉其能,擢工部侍郞。时营缮事繁,部中缺尚书,凡兴作事皆逵领之。初,议籍四方工匠,验其丁力,定三年为班,更番赴京,三月 ![]() 有赵翥者,永宁人。有志节,以学行闻。由训导举贤良,擢赞善大夫,拜工部尚书。奏定天下岁造军器之数,及议定藩王宮城制度。 赵俊者,不知何许人。自工部侍郞进尚书。帝以国子监所蔵书板,岁久残剥,命诸儒考补,工部督匠修治。俊奉诏监理,古籍始备。洪武十二年,翥改署刑部。寻致仕去。俊,十七年免。而逵于二十五年九月坐事杀自。 唐铎,字振之,虹人。太祖初起兵,即侍左右。守濠州,从定江州,授西安县丞。召为中书省管勾。洪武元年,汤和克延平,以铎知府事,拊辑新附,士民安之。居三年,⼊为殿中侍御史,复出知绍兴府。六年十二月,召拜刑部尚书。明年改太常卿。丁⺟忧,特给半俸。十四年,服阕,起兵部尚书。 明年,初置谏院,以为谏议大夫。帝尝与侍臣论历代兴废,曰:“使朕子孙如成、康,辅弼如周、召,则可祈天永命。”铎因进曰:“豫教元良,选左右为辅导,宗社万年福也。”帝又谓铎曰:“人有公私,故言有琊正。正言务规谏,琊言务谤谀。”铎曰:“谤近忠,谀近爱。不为所眩,则谗佞自远。”未几,左迁监察御史。请选贤能京官遍历郡县,访求贤才,体察官吏。选历练老成、望隆名重者,居布政、按察之职。帝从之。既复擢为右副都御史,历刑、兵二部尚书。二十二年,置詹事院,命吏部曰:“辅导太子,必择端重之士。三代保傅,礼甚尊严。兵部尚书铎,谨厚有德量,以为詹事。食尚书俸如故。”以铎尝请豫教故也。其年,致仕。 二十六年,起太子宾客,进太子少保。二十八年,龙州土官赵宗寿以奏郑国公常茂死事不实,被召,又不至。帝怒,命杨文统大军往讨。而命铎招谕。铎至,廉得茂实病死,宗寿亦伏罪来朝。乃诏文移兵征奉议诸州叛蛮,即以铎参议军事。逾月,诸蛮平。铎相度形势,请设奉议卫及向武、河池、怀集、武仙、贺县诸处守御千户所,镇以官军。皆报可。 铎为人长者, ![]() ![]() 沈溍,字尚贤,钱塘人。与铎同官兵部,以明敏称。帝尝以勋臣弟子多骫法,撰《大诰》二十二篇,谕天下武臣,皆令诵习,使知儆惕。已,又以谕戒八条,颁示将士。时溍以试兵部侍郞掌部事,一切训饬事宜,皆承旨行之。寻进尚书。广西都司建谯楼、青州卫造军器,皆擅科民财。溍请凡都司卫所营作,必都督府奏准。官给物料,毋擅役民。违者治罪。仍噤武臣预民事。时⼲戈甫息,武臣暴横,数扞文法,至是始戢,溍力也。帝尝谕致治之要在进贤、退不肖。溍因言:“君子常少,小人常多,在上风厉之耳,贤者举而不仁者远矣。”帝善其言。二十三年,以溍与工部尚书秦逵换官,赐诰奖谕。寻复旧任,后以事免。 明初,卫所世籍及军卒勾补之法,皆溍所定。然名目琐细,簿籍烦多,吏易为奷。终明之世颇为民患,而军卫亦⽇益耗减。语详《兵志》。嘲州生陈质,⽗在戍籍。⽗没,质被勾补,请归卒业。帝命除其籍。溍以缺军伍,持不可。帝曰:“家国得一卒易,得一士难。”遂除之。然此皆特恩云。 开济,字来学,洛 ![]() 济以综核为己任,请天下诸司设文簿,⽇书所行事,课得失。又各部勘合文移,立程限,定功罪。又言,军民以细故犯罪者,宜即决遣。数月间,滞牍一清。帝大以为能。会都御史赵仁言,曩者以“贤良方正”、“孝弟力田”诸科所取士列置郡县,多不举职。宜核其去留。济条议,以“经明行修”为一科、“工习文词”为一科、“通晓书义”为一科、“人品俊秀”为一科、“练达治理”为一科、“言有条理”为一科。六科备者为“上”;三科以上为“中”;不及三科者为“下”从之。 济敏慧有才辩。凡家国经制、田赋、狱讼、工役、河渠事,众莫能裁定,济一算画,即有条理品式,可为世守。以故帝甚信任,数备顾问,兼预他部事。人以是忌之,谤议滋起。然济亦深刻,好以法中伤人。尝奉命定诈伪律。济议法巧密。帝曰::“张密网以罗民,可乎?”又设籍曰“寅戌之书”以程僚属出⼊。帝切责曰:“古人以卯酉为常。今使趋事者朝寅暮戌。奉⽗⺟,会 ![]() ![]() 寻令郞中仇衍脫囚死,为狱官所发。济与侍郞王希哲、主事王叔徵执狱官,毙之。其年十二月,御史陶垕仲等发其事,且言:“济奏事时,置奏劄怀中,或隐而不言,觇伺上意,务为两端,奷狡莫测。役甥女为婢。妹早寡,逐其姑而略其家财。”帝怒,下济狱,并希哲、衍等皆弃市。 赞曰:六部之制仿于《周官》,所以佐王理邦国,熙庶绩,任至重也。明兴,建官分职,立法秩然。又三途用人,求贤弥广。若陈修、滕毅之典铨法,杨思义、范敏之治赋役,周祯之定律令,单安仁之领将作,以至沈溍、开济辈之所经画,皆委曲详备,细大不遗。考其规模,固一代政治之权舆者欤。 部分译文 陈修,字伯昂,上饶人。跟从太祖平定浙东,授予理官,援引律令,悉本宽厚,完全⾰除了元末的弊政,提升为兵部郞中,晋升为济南知府。当时,大 ![]() 六部的设置,开始于洪武元年(1368)。镇江的滕毅首任吏部长官,辅佐省台裁定铨除考课诸法略具。至此,陈修与侍郞李仁详考,参照时宜,按地之重要、偏僻,为设官烦简。凡庶司黜陟及课功核实之法,都精心筹划,铨法秩然。不久,死于官位上。其后制度多次修改。令⼊朝觐见的官吏各举所知,制定內外封赠荫叙之典章,从浮山李信开始。天下朝正官各造事迹文册图画土地民人献上,及拨用吏员法,自昆山余火气开始。效法《唐六典》,自五府、六部、都察院以下诸司设官分职,编辑成书,书名为《诸司职掌》,定吏役考満给由法以为司、卫、府、县首领,选拔监生中会写文章者兼任州县官及学正、教谕,自泰兴翟善开始。三年一朝,考核等第,自沂⽔杜泽开始。这就是洪武年间的铨政大略。 六部最初属于中书省,权势较轻,多仰承丞相的旨意。滕毅、陈修及詹同、吴琳、赵好德等人,在吏部时可以称得上贤良,但也没有大的建树。至十三年(1380),中书省撤消,各部的权力专一,而吏部为首要。太祖执法严密,余火气因排挤宋讷而被杀,翟善被贬,杜泽被任命为尚书,没几月就被罢免。唯独李信历任侍郞,担任尚书达两年多,死于官任上。 杨思义,不知其籍贯。太祖称吴王时,授予他起居注。最初,钱⾕隶属中书省。吴元年(1367),开始设立司农卿,任用了杨思义。第二年,设置了六部,思义改任户部尚书。大 ![]() 周祯,字文典,江宁人。元朝末年流亡到湖南。太祖平定武昌,任用他为江西行省佥事,历任大理卿等职。太祖认为唐、宋都有成律断狱,唯独元朝以一时行事为条格,官吏容易违法。诏令周祯与李善长、刘基、陶安、滕毅等人制定律令,少卿刘惟谦、丞周浈也参与此事。书写成后,得到太祖的称赞。 洪武元年(1368),设置刑部,任命周祯为尚书,不久改任治书侍御史。第二年出任广东行省参政。当时省治刚开始实行,正官大多空缺,吏治不严厉。香山丞冲敬治理有政绩,积劳成疾,死于官位上,周祯作文祭奠。闻者感动。一时郡邑良吏雷州同知余骐孙、惠州知府万迪、啂源知县张安仁、清流知县李铎、揭 ![]() 杨靖,字仲宁,山 ![]() 二十二年(1389)晋升为尚书。第二年五月,诏令在京为官三年的都能升迁,并成为规定。太祖要刑部尚书赵勉和杨靖 ![]() ![]() 二十六年(1393)兼任太子宾客,并给予二份俸禄。不久,犯罪被免职。正遇上征讨龙州赵宗寿,诏令杨靖晓谕安南为军队输送军粮。杨靖穿上⽩⾐前往。安南相黎一元以陆运险艰为由, ![]() 单安仁,字德夫,濠州人。少年就担任府吏。元朝末年,江淮兵荒马 ![]() ![]() 洪武元年(1368),提升为工部尚书,仍统领将作事务。安仁精敏,⾜智多谋,诸多营造工程,大小及程式,十分符合太祖的心意。过了一年改任工部尚书,因年老请求还乡。赐给三千亩田,七十头牛,每年供给尚书俸禄的一半。六年,任山东参政,恳切推辞,得到许可。回老家闲居,曾上奏请求疏通仪真南坝至朴树湾的⽔道,以便利官民运输,疏通运河江都深港以防止淤塞,迁移瓜洲粮仓至扬子桥西,以免受大江风嘲的侵害。太祖认为他的建议很好。再次授予他兵部尚书。他辞官不做。最初,尚书官阶是正三品。十三年,中书省撤消后,尚书升为正二品,但安仁辞官在此之前。太祖念及安仁的功勋,二十年,特授予他为资善大夫。当年十二月,安仁去世,终年八十五岁。 薛祥,字彦祥,无为人。跟从俞通海前来归附,渡长江时担任⽔寨管军镇抚,多次从征有功。洪武元年(1368),转漕至河南。半夜抵达蔡河,強盗突然到来。薛祥不为所动,好语劝散了強盗。太祖听说后十分⾼兴。派他带兵,任职十分卖力,授予京畿都漕运使,负责淮安。浚河修筑堤坝,自扬州到济南长达数百里,徭役分担十分均平,百姓没有什么怨言。有功劳的立即上奏,授予官职。元朝都城被攻下,官民纷纷南迁,途经淮安,薛祥多方给予方便。山 ![]() ![]() 八年(1375)授予工部尚书。当时正在修建凤 ![]() ![]() 唐铎,字振之,虹人。太祖刚刚起兵时,他就侍奉在太祖的左右。镇守濠州,从定江州,授予西安县丞,召为中书省管勾。洪武元年(1368),汤和攻克延平,任命唐铎为知府,抚辑新附,使士民都安居乐业。任职三年,召⼊朝中为殿中侍御史,再次出任绍兴府知府。六年十二月召为刑部尚书。第二年改任太常卿。在为⺟守丧期间,特许供给半禄。 十四年(1381),上朝参拜,被任命为兵部尚书。第二年,设置谏院,任命他为谏议大夫。太祖常常和侍臣讨论历代兴衰,说:“使我的子孙如成、康,辅弼如周、召,则可祈天永命。”唐铎因此进言说:“自小就打好 ![]() ![]() 二十六年(1393),为太子宾客,进而任太子少保。二十八年,龙州土官赵宗寿因上奏郑国公常茂死事不实,被召而又不至,皇上大怒,命杨文统率大军前去征讨,而命唐铎前去招谕。唐铎到了以后,证实了常茂已病死,宗寿也已伏罪来朝。于是诏令杨文移兵征讨奉议诸州叛蛮,任命唐铎参议军事。过了一个月,诸蛮得以平定。唐铎相度形势,请求在奉议卫及向武、河池、怀集、武仙、贺县诸处设置守御千户所,派官军镇守。都得到许可。 唐铎为人总似长者, ![]() ![]() 开济,字来学,洛 ![]() 开济以综核为己任,奏请天下诸司设置文簿,每天都记载做过的事情,考核得失,又令各部勘合文移,设立程限,评定功罪。又说,军民以细故犯罪的,应立即谪贬。数月之间,堆集的文牍一扫而清。太祖十分赞赏他的能力。都御史赵仁建议,从前以“贤良方正”、“孝弟力田”诸科所取之士列置郡县,大多不能胜任,应考核他们,决定去留。开济分别予以商议,以“经明行修”为一科“工习文词”为一科“,通晓书义”为一科“,人品俊秀”为一科“,练达治理”为一科“,言有条理”为一科,六科完备的为上,三科以上的为中,不及三科的为下。得到许可。 开济敏慧有才辩,凡家国经制、田赋、狱讼、工役、河渠等事务,众人没有能裁定的,开济一算画,就形成了条理品式,并且可为世代遵守。因此太祖十分信任他,多次召他为顾问,并兼理其他部的一些事务。人们因此顾忌,诽谤之声四起。然而开济深沉尖刻,善于以律法伤人。曾奉命制定诈伪律。皇上说“:制定严密的法律约束百姓,可以吗?”又设籍,称为“寅戌之书”以衡量僚属出⼊。太祖斥责说:“古人以卯西为常,今使趋事者朝寅暮戌,奉⽗⺟,会 ![]() ![]() 不久令郞中仇衍妄图开脫死囚,被狱官发觉。开济和侍郞王希哲、主事王叔征把狱官捉拿击毙了。当年十二月,御史陶篨仲等揭发了此事。就说“:开济奏时事,把奏章蔵在怀中,有时隐蔵着而不做声,察看皇上意思,模棱两可,奷狡莫测。把他的外甥女奴役为婢。他妹妹早已守寡,赶走了姑姑并呑并了她的家财。”太祖大怒,把开济投⼊了狱中,并把王希哲、仇衍等人斩首。 Www.IgmxS.CoM |
上一章 明史 下一章 ( → ) |
元史金史辽史宋史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新唐书旧唐书北史南史 |
张廷玉等的免费历史小说《明史》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明史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明史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