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是张廷玉等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史 作者:张廷玉等 | 书号:10209 时间:2017/3/26 字数:25104 |
上一章 章十八 下一章 ( → ) | |
吴良 康茂才 丁德兴 耿炳文 郭英 华云龙 韩政 仇成 张龙 吴复周武 胡海 张赫 华⾼ 张铨 何真 吴良,定远人。初名国兴,赐名良。雄伟刚直。与弟祯俱以勇略闻。从太祖起濠梁,并为帐前先锋。良能没⽔探侦,祯每易服为间谍。祯别有传。良从取滁、和,战采石,克太平,下溧⽔、溧 ![]() ![]() ![]() ![]() 时士诚全据吴,跨淮东、浙西,兵食⾜。江 ![]() ![]() ![]() ![]() 良仁恕俭约,声⾊货利无所好。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新学宮,立社学。大开屯田,均徭省赋。在境十年,封疆宴然。太祖常召良劳曰:“吴院判保障一方,我无东顾忧,功甚大,车马珠⽟不⾜旌其劳。”命学士宋濂等为诗文美之,仍遣还镇。寻大发兵取淮东,克泰州。士诚兵复出马驮沙,侵镇江。巨舰数百,溯江而上。良戒严以待。太祖亲督大军御之。士诚兵遁,追至浮子门。良出兵夹击,获卒二千。太祖诣江 ![]() ![]() 四年讨靖州、绥宁诸蛮。五年,广西蛮叛,副征南将军邓愈帅平章李伯升出靖州讨之。数月,尽平左右两江及五溪之地,移兵⼊铜鼓、五开,收潭溪,开太平,歼清洞、崖山之众于铜关铁寨。诸蛮皆震慑,內附,粤西遂平。八年督田凤 ![]() 子⾼嗣侯,屡出山西、北平、河南练兵,从北征,帅蕃军讨百夷。二十八年,有罪调广西,从征赵宗寿。燕师起,⾼守辽东,与杨文数出师攻永平。燕王谋去⾼,曰:“⾼虽怯,差密,文勇而无谋,去⾼,文无能为也。”乃遗二人书,盛誉⾼,极诋文,故易其函授之。二人得书,并以闻。建文帝果疑⾼,削爵徙广西,独文守辽东,竟败。永乐初,复召⾼镇守大同,上言备边方略。八年,帝北征班师,⾼称疾不朝,被劾,废为庶人,夺券。洪熙元年,帝见⾼名,曰:“⾼往年多行无礼,其谪戍海南。”⾼已死,徙其家,会赦得释。宣德十年,子升乞嗣,不许。 康茂才,字寿卿,蕲人。通经史大义。事⺟孝。元末寇 ![]() 太祖既渡江,将士家属留和州。时茂才移戍采石,扼江渡。太祖遣兵数攻之,茂才力守。常遇舂设伏歼其精锐。茂才复立寨天宁洲,又破之。奔集庆,太祖克集庆,乃帅所部兵降。太祖释之,命统所部从征。明年授秦淮翼⽔军元帅,守龙湾。取江 ![]() ![]() 陈友谅既陷太平,谋约张士诚合攻应天。太祖 ![]() ![]() ![]() ![]() ![]() 洪武元年,从大将军经略中原,取汴、洛,留守陕州。规运馈饷,造浮桥渡师。招来绛、解诸州,扼潼关,秦兵不敢东向。茂才善抚绥,民立石颂德焉。三年复从大将军征定西,取兴元。还军道卒。追封蕲国公,谥武康。 子铎,年十岁,⼊侍皇太子读书大本堂。以⽗功封蕲舂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督民垦田凤 ![]() 子渊幼未袭,授散骑舍人。已,坐事⾰冠服,勒居山西,遂不得嗣。弘治末,录茂才后为世袭千户。 丁德兴,定远人。归太祖于濠。伟其状貌,以“黑丁”呼之。从取洪山寨,以百骑破贼数千,尽降其众。从克滁、和,败青山盗。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分兵取溧⽔、溧 ![]() ![]() ![]() ![]() 陈友谅犯龙江,德兴军于石灰山,力战,击败之。遂从征友谅,捣安庆,克九江,援安丰,败吕珍,走左君弼。从战鄱 ![]() 耿炳文,濠人。⽗君用,从太祖渡江,积功为管军总管。援宜兴,与张士诚兵争栅,力战死。炳文袭职,领其军。取广德,进攻长兴,败士诚将赵打虎,获战船三百余艘,擒其守将李福安等,遂克长兴。长兴据太湖口,陆通广德,与宣、歙接壤,为江、浙门户。太祖既得其地,大喜,改为长安州,立永兴翼元帅府,以炳文为总兵都元帅,守之。温祥卿者,多智数。避 ![]() 从征中原,克山东沂、峄诸州。下汴梁,徇河南,扈驾北巡。已,又从常遇舂取大同,克晋、冀。从大将军徐达征陕西,走李思齐、张思道,即镇其地。浚泾 ![]() 洪武三年,封长兴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十四年,从大将军出塞,破元平章乃儿不花于北⻩河。十九年从颍国公傅龙德征云南,讨平曲靖蛮。二十一年从永昌侯蓝⽟北征,至捕鱼儿海。二十五年帅兵平陕西徽州妖人之 ![]() 始,炳文守长兴,功最⾼,太祖榜列功臣,以炳文附大将军达为一等。及洪武末年,诸公、侯且尽,存者惟炳文及武定侯郭英二人;而炳文以元功宿将,为朝廷所倚重。 建文元年,燕王兵起。帝命炳文为大将军,帅副将军李坚、宁忠北伐,时年六十有五矣。兵号三十万,至者惟十三万。八月次真定,分营滹沱河南北。都督徐凯军河间,潘忠、杨松驻鄚州,先锋九千人驻雄县。值中秋,不设备,为燕王所袭,九千人皆死。忠等来援,过月漾桥,伏发⽔中。忠、松俱被执,不屈死。鄚州陷。而炳文部将张保者降燕,备告南军虚实。燕王纵保归,使张雄、鄚败状,谓:“北军且至。”于是炳文移军尽渡河,并力当敌。军甫移,燕兵骤至,循城蹴击。炳文军不得成列,败⼊城。争门,门塞,蹈藉死者不可数计。燕兵遂围城。炳文众尚十万,坚守不出。燕王知炳文老将,未易下,越三⽇,解围还。而帝骤闻炳文败,忧甚。太常卿⻩子澄遂荐李景隆为大将军,乘传代炳文。比至军,燕师已先一⽇去。炳文归,景隆代将,竟至于败。 燕王称帝之明年,刑部尚书郑赐、都御史陈瑛劾炳文⾐服器皿有龙凤饰,⽟带用红鞓,僣妄不道。炳文惧,杀自。 子璇,前军都督佥事。尚懿文太子长女江都公主。炳文北伐,璇尝劝直捣北平。炳文受代归,不复用,璇愤甚。永东初,杜门称疾,坐罪死。 璇弟瓛,后军都督佥事。与江 ![]() 郭英,巩昌侯兴弟也。年十八,与兴同事太祖。亲信,令值宿帐中,呼为“郭四”从克滁、和、采石、太平,征陈友谅,战鄱 ![]() ![]() ![]() ![]() 十四年,从颍川侯傅友德征云南,与陈桓、胡海分道进攻⾚⽔河路。久雨,河⽔暴涨。英斩木为筏,乘夜济。比晓,抵贼营,贼大惊溃。擒乌撒并阿容等。攻克曲靖、陆凉、越州、关索岭、椅子寨。降大理、金齿、广南,平诸山寨。十六年复从友德平蒙化、邓川,济金沙,取北胜、丽江。前后斩首一万三千余级,生擒二千余人,收精甲数万,船千余艘。十七年论平云南功,封武定侯,食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 十八年,加靖海将军,镇守辽东。二十年从大将军冯胜出金山,纳哈出降,进征虏右副将军。从蓝⽟至捕鱼儿海。师还,赏赉甚厚,遣还乡。明年召⼊京,命典噤兵。三十年副征西将军耿炳文备边陕西,平沔县贼⾼福兴。及还,御史裴承祖劾英私养家奴百五十余人,又擅杀男女五人。帝弗问,佥都御史张舂等执奏不已,乃命诸戚里大臣议其罪。议上,竟宥之。建文时,从耿炳文、李景隆伐燕,无功。靖难后,罢归第。永乐元年卒,年六十七。赠营国公,谥威襄。 英孝友,通书史,行师有纪律,以忠谨见亲于太祖。又以宁妃故,恩宠尤渥,诸功臣莫敢望焉。 子十二人。镇,尚永嘉公主。铭,辽府典宝。镛,中军右都督。女九人,二为辽郢王妃。女孙为仁宗贵妃,铭出也,以故铭子玹得嗣侯。宣德中,玹署宗人府事,夺河间民田庐,又夺天津屯田千亩,罪其奴而宥玹。英宗初,永嘉公主乞以其子珍嗣侯。珍,英嫡孙也,授锦⾐卫指挥佥事。玹卒,子聪与珍争嗣,遂并停袭,亦授聪如珍官。天顺元年,珍子昌以诏恩得袭,聪争之不得。昌卒,子良当嗣,聪又言良非昌子,复停嗣,授指挥佥事。以屡乞嗣,下狱,寻释复官。既而郭宗人共乞择英孙一人嗣英爵。廷臣皆言良本英嫡孙,宜嗣侯。诏可。正德初卒。子勋嗣。 勋桀黠有智数,颇涉书史。正德中,镇两广,⼊掌三千营。世宗初,掌团营。大礼议起,勋知上意,首右张璁,世宗大爱幸之。勋怙宠,颇骄恣。大学士杨一清恶之,因其赇请事觉,罢营务,夺保傅官阶。一清罢,仍总五军营,董四郊兴造。明年督团营。十八年兼领后府。从幸承天,请以五世祖英侑享太庙。廷臣持不可,侍郞唐胄争尤力。帝不听,英竟得侑享。其明年,献皇称宗,⼊太庙,进勋翊国公,加太师。 先是,妖人李福达自言能化物药为金银。勋与相暱。福达败,力持其狱,廷臣多得罪者。至是复进方士段朝用,云以其所化金银为饮食器,可不死。帝益以为忠。给事中戚贤劾勋擅作威福,网利 ![]() ![]() ![]() ![]() ![]() ![]() ![]() 自明兴以来,勋臣不与政事。惟勋以挟恩宠、擅朝权、恣为奷慝致败。勋死数年,其子守乾嗣侯,传至曾孙培民。崇祯末,死于贼。 华云龙,定远人。聚众居韭山。太祖起兵,来归。从克滁、和,为千夫长。从渡江,破采石⽔寨及方山营。下集庆路,生擒元将,得兵万人,克镇江,迁总管。攻拔广德,战旧馆,擒汤元帅,进右副元帅。龙江之役,云龙伏石灰山,接战,杀伤相当。云龙跃马大呼,捣其中坚,遂大败友谅兵,乘胜复太平。从下九江、南昌,分兵攻下瑞州、临江、吉安。从援安丰,战彭蠡,平武昌。累功至豹韬卫指挥使。从徐达帅兵取⾼邮,进克淮安,遂命守之,改淮安卫指挥使。寻攻嘉兴,降吴将宋兴。围平江,军于胥门。 从大军北征,徇下山东郡县,与徐达会帅通州,进克元都。擢大都督府佥事,总六卫兵留守兼北平行省参知政事。逾年,攻下云州,获平章火儿忽答、右丞哈海。进都督同知,兼燕王左相。洪武三年冬,论功封淮安侯,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云龙上言:“北平边塞,东自永平、蓟州,西至灰岭下,隘口一百二十一,相去可二千二百里。其王平口至官坐岭,隘口九,相去五百余里。俱冲要,宜设兵。紫荆关及芦花山岭尤要害,宜设千户守御所。”又言:“前大兵克永平,留故元八翼军士千六百人屯田,人月支粮五斗,所得不偿费。宜⼊燕山诸卫,补伍 ![]() 子中袭。李文忠之卒也,中侍疾进药,坐贬死。二十三年追论中胡 ![]() 韩政,睢人。尝为义兵元帅,帅众归太祖,授江淮行省平章政事。李济据濠州,名为张士诚守,实观望。太祖使右相国李善长以书招之,不报。太祖叹曰:“濠,吾家也,济如此,我有国无家可乎!”乃命政帅指挥顾时以云梯炮石四面攻濠。济度不能支,始出降。政归济于应天。太祖大悦,以时守濠州。 政从徐达攻安丰,扼其四门,潜⽳城东龙尾坝,⼊其城二十余丈。城坏,遂破之。元将忻都、竹贞、左君弼皆走。追奔四十余里,擒都。俄而贞引兵来援,与战城南门,再破走之。淮东、西悉平。已,从大军平吴。又从北伐,降梁城守将卢斌。分兵扼⻩河,断山东援军,遂取益都、济宁、济南,皆有功。克东平,功尤多,改山东行省平章政事。以师会大将军于临清,檄政守东昌。既下大都,命政分兵守广平。政遂谕降⽩土诸寨。移守彰德,下蚁尖寨。蚁尖者,在林虑西北二十里,为元右丞吴庸、王居义、小锁儿所据。大将军之北伐也,遣将士收复诸山寨,降者相继,蚁尖独恃险不下。至是兵 ![]() ![]() 子勋袭。二十六年坐蓝 ![]() 仇成,含山人。初从军充万户,屡迁至秦淮翼副元帅。太祖攻安庆,敌固守不战。廖永忠、张志雄破其⽔寨,成以陆兵乘之,遂克安庆。初,元左丞余阙守安庆,陈友谅将赵普胜陷之。友谅既杀普胜,元帅余某者袭取之。张定边复来犯,余帅走死。至是以成为横海指挥同知,守其地。时左君弼据庐州,罗友贤以池州叛,无为知州董曾陷死,四面皆贼境。成抚集军民,守御严密,汉兵不敢东下。从征鄱 ![]() 张龙,濠人。从渡江,定常州、宁国、婺州,皆有功。从征江州,为都先锋。平武昌,授花 ![]() ![]() 子麟尚福清公主,授驸马都尉。孙杰侍公主京师。永乐初,失侯。杰子嗣,宣德十年,援诏恩乞嗣。吏部言:龙侯不嗣者四十年,不许。 吴复,字伯起,合肥人。少负勇略。元末,集众保乡里。归太祖于濠,从克泗、滁、和、采石、太平,累官万户。从破蛮子海牙⽔寨,定集庆。从徐达攻镇江,斩元平章定定。下丹 ![]() ![]() ![]() ![]() 洪武元年,授怀远将军、安陆卫指挥使。悉平郧、均、房、竹诸山寨之不附者。三年从大将军征陕西,败扩廓,擒其将。又败扩郭于秦州。征吐番,克河州。援汉中,拔南郑。明年从傅友德平蜀。又明年从邓愈平九溪、辰州诸蛮,克四十八洞,还守安陆。七年进大都督府佥事。巡北平还,授世袭指挥使。十一年从沐英再征西番,擒三副使,得纳邻哈七站之地。明年,师还,论功封安陆侯,食禄二千石。 十四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克普定,城⽔西。充总兵官,剿捕诸蛮。遂由关索岭开箐道,取广西。十六年克墨定苗,至吉剌堡,筑安庄、新城,平七百房诸寨,斩获万计,转饷盘江。是年十月,金疮发,卒于普定。追封黔国公,谥威毅,加禄五百石,予世券。 复临阵奋发,冲犯矢石,体无完肤。平居恂恂,口不言征伐事。在普定买妾杨氏,年十七。复死,视殓毕,浴沐更⾐,自经死。封贞烈淑人。 子杰嗣。屡出山、陕、河南、北平,练兵从征。二十八年,有罪,从征龙州,建功自赎。建文中,帅师援真定,战⽩沟河,失律,谪南宁卫指挥使。永乐元年,子璟乞嗣。正统间,再三乞,皆不许。弘治六年,璟孙铎援诏乞嗣,亦不许。十八年录复子孙世职千户。 初,与复以征西番功侯者,又有周武。武,开州人,从定江东,灭汉,收淮东,平吴,积功为指挥佥事。从定中原,进都督佥事。洪武十一年以参将从沐英讨西番朵甘,功多。师还,封雄武侯,禄二千石,世指挥使。出理河南军务,巡抚北边。二十三年卒,赠汝国公,谥勇襄。 胡海,字海洋,定远人。尝⼊土豪⾚塘王总管营,自拔来归,授百户。从败元将贾鲁兵,克泗、滁,进万户。从渡江,拔蛮子海牙⽔寨,破陈埜先兵,从取集庆、镇江。败元将谢国玺于宁国,选充先锋。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又从战龙江,克安庆,与汉人相持,八战,皆大捷,遂⼊江州。从徐达攻庐州,皆有功。 海骁勇,屡战屡伤,手⾜ ![]() ![]() ![]() ![]() ![]() ![]() ![]() ![]() 十七年,论功封东川侯,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逾三年,以左参将从征金山。又二年,以征南将军讨平澧州九溪诸蛮寇。师还,乞归乡里,厚赉金帛以行。二十四年七月,病疽卒,年六十三。 长子斌,龙虎卫指挥使,从征云南。过曲靖,猝遇寇,中飞矢卒。赠都督同知。次⽟,坐蓝 ![]() 张赫,临淮人。江淮大 ![]() ![]() 子荣,从征云南有功,为⽔军右卫指挥使。孙钅盬,福建都指挥使。永乐中,留镇 ![]() 华⾼,和州人。与俞通海等以巢湖⽔师来附。从克太平,授总管。从破采石、方山兵。下集庆、镇江,迁秦淮翼元帅。与邓愈徇广德。守将严兵城下,⾼以数骑挑战,元兵坚壁不动。⾼冲击大破之,遂取其城,得兵万人,粮数千斛。从平常州,进佥行枢密院事。副俞通海击破赵普胜栅江营。再败陈友谅。援长兴,克武昌。授湖广行省左丞。帅舟师从克淮东,收浙西。进行省平章政事。洪武三年封广德侯,岁禄六百石。 ⾼ ![]() 张铨,定远人。从取太平,定集庆、镇江、常州、婺州。捣江州,战鄱 ![]() ![]()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少英伟,好书剑。元至正初,为河源县务副使,转淡⽔场管勾,弃官归。元末盗起,真聚众保乡里。十四年,县人王成、陈仲⽟作 ![]() ![]() ![]() ![]() ![]() 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帅舟师取广东。永忠至福州,以书谕真,遂航海趋嘲州。师既至,真遣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永忠闻于朝,赐诏褒真曰:“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永忠抵东莞,真帅官属 ![]() ![]() 大军征云南,命真偕其子兵马指挥贵往。规画军饷,置邮驿。迁山西右布政使。再与贵勾军广东,擢贵镇南卫指挥佥事。寻命真为浙江布政使,改湖广。二十年复致仕,封东莞伯,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卒。 子荣嗣。与弟贵及尚宝司丞宏皆坐蓝 ![]() ![]() 赞曰:陈友谅之克太平也,其锋甚锐,微茂才则金陵之安危未可知矣。吴良守江 ![]() 部分译文 吴良,定远人,原名国兴,赐名为良。他雄伟刚直,和弟弟吴祯都因勇敢、有胆略而闻名。他跟随太祖在濠梁起兵,担任帐前先锋。吴良能潜⽔进行探侦,吴祯则常常化装到敌方进行探侦。吴祯另有传记。吴良跟随太祖夺取滁州、和州,攻采石,占领太平,下溧⽔、溧 ![]() ![]() ![]() ![]() ![]() 当时,张士诚占领着整个吴地,地域跨过淮东、浙西,兵強粮⾜。江 ![]() ![]() ![]() ![]() ![]() ![]() ![]() ![]() 吴良崇尚节俭,对名声、女⾊、利益都没有爱好。他晚上就睡在城楼上,头枕着戈直到天明。训练将士,就仿佛是敌人来了一样。闲暇时,吴良和儒生讲论经史,兴建学校,设立学社,大量屯垦田地。平均徭役、赋税,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吴良在江 ![]() ![]() ![]() ![]() 洪武三年(1370),吴良被晋升为都督同知,并被封为江 ![]() 四年,吴良率军征讨靖州、绥宁蛮。五年,广西蛮又叛 ![]() ![]() 康茂才,字寿卿,蕲州人。他精通经书史籍,孝顺⺟亲。元朝末年,寇贼 ![]() ![]() 太祖渡江以后,将士的家属留在和州。当时,康茂才戍守采石,扼守长江渡口。太祖几次派兵攻打采石,康茂才顽強抵抗。常遇舂设下埋伏歼灭了康茂才的精锐队部。康茂才又把军寨移至天宁洲,又被攻破,康茂才只好逃奔到集庆。不久太祖又攻克了集庆,于是康茂才率领他的军队向太祖投降。太祖释免了康茂才,并命令他仍统率旧部和自己一起出征。第二年,康茂才被任命为秦淮翼⽔军元帅,驻守龙湾。康茂才攻取了江 ![]() ![]() ![]() 陈友谅攻陷太平之后,与张士诚协商联合攻打应天。太祖希望尽快将陈友谅引 ![]() ![]() ![]() 张士诚进攻江 ![]() ![]() ![]() ![]() 洪武元年(1368),康茂才和大将军徐达征伐中原,夺取汴州、洛 ![]() 丁德兴,定远人。早年在濠州他就归附了太祖。因他外表伟岸,旁人用“黑丁”来称呼他。丁德兴跟随太祖攻取洪山寨,他用一百骑兵攻破敌人数千人,并使敌人全部投降。后又随太祖攻克滁州、和州,打败青山的盗贼。渡长江,攻取采石、太平,兵分几路攻占溧⽔、溧 ![]() 后宁国再次叛 ![]() ![]() ![]() ![]() 陈友谅进犯龙江,丁德兴则在石灰山驻军,经过奋战,大败友谅。于是丁德兴跟随皇上征讨陈友谅,捣毁了安庆,攻克了九江,援救安丰,打败了吕珍,赶走左君弼。攻占鄱 ![]() 耿炳文,濠州人,⽗亲名叫君用。耿君用跟随太祖渡长江,因战功累升至管军总管。增援宜兴,和张士诚的队部进行 ![]() ![]() ![]() 耿炳文随大军征讨中原,攻克山东沂、峄等州,攻下汴梁,巡视河南,侍从皇上北巡。又随常遇舂攻占大同,攻克晋、冀。随大将军徐达征讨陕西,打败了李思齐、张思道。镇守此地,疏通泾 ![]() 洪武三年(1370),封耿炳文为长兴侯,食禄为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 十四年,随大将军徐达出塞,败元朝平章乃儿不花于北⻩河。十九年,随颍国公傅友德征讨云南,平定曲靖蛮。二十一年从永昌侯蓝⽟北征,到达捕鱼儿海。二十五年,耿炳文率兵平定陕西徽州妖人之 ![]() 最初,炳文守卫长兴,功劳最大,太祖排列功臣,把炳文和大将军徐达列为一等。到了洪武末年,诸公、侯都已经死了,幸存的只有耿炳文和郭英二人。耿炳文因是开国元勋,为朝廷器重。 建文元年(1399),燕王叛 ![]() 郭英是巩昌侯郭兴的弟弟。在他十八岁那年,就和哥哥郭兴一起为太祖服务。太祖十分赏识他,命他在军帐里值宿,亲昵地称呼他为“郭四”郭英跟从太祖攻克滁州、和州、采石、太平,征讨陈友谅, ![]() ![]() ![]() ![]() ![]() 十四年,郭英跟从颍川侯傅友德征讨云南,与陈桓、胡海分道进攻⾚⽔河路。当时,下了比较长的雨,河⽔猛涨,郭英伐木做舟,趁黑夜渡河,拂晓抵达敌营,敌人大惊,溃不成军,乌撒和阿容等人被擒。攻克曲靖、陆凉、越州、关索岭、椅子寨,大理、金齿、广南等地降服,平定诸山寨。十六年(1383),郭英再次随友德平定蒙华、邓川,渡过金沙江,攻取北胜、丽江。前后杀敌一万三千余人,俘虏二千余人,缴获精良的战甲数万,战船一千多艘。 十七年(1384),朝廷评定征讨云南的战功,郭英被封为武定侯,食禄二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十八年,被加封为靖海将军,镇守辽东。二十年,郭英跟从大将军冯胜出金山,纳哈出投降,郭英被晋升为征虏右副将军。又随蓝⽟到捕鱼儿海。队部班师回朝后,赏赐非常丰厚。郭英回到故乡休整。第二年,郭英被召⼊京城,受命 ![]() ![]() ![]() 建文时期,郭英随耿炳文、李景隆讨伐燕国,没有战功。靖难之役后,郭英罢官回归故里。永乐元年(1403),郭英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追任为营国公,谥号威襄。 郭英对朋友很忠义,精通史书,统率军队纪律严明,对太祖十分忠诚。又因为宁妃的缘故,他得到的恩宠尤多,这是诸功臣望尘莫及的。 郭英有子女十二人。郭镇,与永嘉公主成婚。郭铭是辽府典宝。郭镛是中军右都督。女儿九人,二女是辽郢王妃。郭英的孙女为仁宗贵妃,因而郭铭在兄弟中出人头地,郭铭的儿子郭王玄得以继承侯位。宣德年间,郭王玄代理宗人府事职务,他強夺河间老百姓的田地和房屋,又強夺天津屯田一千亩,但上面只处罚了他的家奴,而郭王玄得到了宽恕。英宗初年,永嘉公主请求让她的儿子郭珍继承侯位。郭珍是郭英的亲孙子,他被授予锦⾐卫指挥佥事。郭王玄去世后,郭王玄的儿子郭聪与郭珍争夺继承权,于是停止了他们世袭的权利,授予郭聪同郭珍一样的官职。天顺元年(1457),郭珍的儿子郭昌因得到皇恩而得以继承侯位,但郭聪始终没有争到。郭昌去世后,他的儿子郭良理所当然应该继承⽗位,但郭聪说郭良不是郭昌的儿子,所以继承之事又被停止。郭良被授予指挥佥事的官职。后因郭良多次请求继⽗位而被抓进监狱。不久后,郭良被释放并官复原职。后来郭英宗族的人共同请求从郭英的孙子中选一人继承郭英的爵位。朝廷的大臣都说郭良本来就是郭英的亲孙子,继承侯位比较合适,皇上认可。正德初年郭良去世,他的儿子郭勋继承他的职位。 华云龙,定远人。他在韭山聚众为王。明太祖起兵时,华云龙率兵前来归附。他跟随太祖攻克滁州、和州,担任千夫长职务。随从大军渡长江,攻破采石的⽔寨和方山的营寨,挥师进军集庆路,生擒元朝大将,俘虏敌军上万人。攻克镇江,华云龙被晋升为总管。攻占广德, ![]() ![]() 洪武三年(1370)冬天,论功行赏,华云龙被封为淮安侯,年食禄为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华云龙上书说:“北平的边塞,东边自永平、蓟州,西边到灰岭,隘口有一百二十一个,从东至西有二千二百里。其中王平口到官坐岭,隘口有九个,相距有五百多里。这些位置都十分重要,应该布防军队。紫荆关和芦花山岭尤为要害,适宜设置千户守御所。”他又说:“从前大兵攻克永平后,留下元八翼军士一千六百人屯田,人均支付粮食五斗,所得的还不够支出的,应该并⼊燕山诸卫,以此补充队伍的 ![]() 洪武七年(1374),有人告发华云龙占据元朝丞相脫脫的府邸,越级享用元朝故宮中的文物。于是华云龙被召回,任命何文辉前去取代华云龙。华云龙还没回到京城,就死在途中。他的儿子华中继承⽗位。李文忠死时,华中在他⾝边侍候喂药,因而涉嫌被贬而死。二十三年,议论华中为胡 ![]() 韩政,睢州人。曾经为义兵元帅,他统率军队归附太祖,被授予江淮行省平章政事。李济占据濠州,名义上为张士诚守卫,实际上则是在观望。太祖命右相国李善长写信招降,但没有回音。太祖叹息说:“濠州是我的故乡,李济如此这般,我拥有整个家国而无家可归行吗?”于是命令韩政率领指挥顾时用云梯、石炮石四面围攻濠州。李济思量着不能支撑太久,于是就出城投降了。韩政带着李济返回了应天府。太祖十分⾼兴,命令顾时据守濠州。 韩政随徐达进攻安丰,扼守城的四门,秘密地在城东龙尾坝挖洞,洞深⼊城中二十多丈。城墙被破坏,安丰城于是被攻破。元将忻都、竹贞、左君弼都逃跑了。韩政追敌四十多里,活捉忻都。不久竹贞带兵前来援救,双方 ![]() ![]() 洪武三年(1370),韩政被封为东平侯,食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韩政移师镇守山东。没过多久,又再次镇守河北。在此,他招抚流民,使许多老百姓能重 ![]() 仇成,含山人。最初从军担任万户,多次晋升到秦淮翼副元帅。太祖攻打安庆,敌人困守而不出战。廖永忠、张志雄攻破敌方⽔寨,仇成从陆路攻敌,于是安庆城陷。当初元左丞余阙守卫安庆,陈友谅的将领赵普胜攻陷安庆。陈友谅杀赵普胜后,元帅余阙趁机又占领了安庆。张定边再次来犯,余阙败死。至此仇成为横海指挥同知,守卫在安庆。此时左君弼占据庐州,罗友贤又在池州反叛,无为知州董曾战死,安庆四面都是敌人。仇成安抚军民,防御严密,致使汉兵不敢东下。接着随大军远征鄱 ![]() 洪武三年(1370),掌管大都督府事,镇守辽东。时间长了,仇成因屯田戍守方面无功,降职为永平卫指挥使。不久官复原职。 十二年,评论蓝⽟等人征西的功绩,应当封赐。太祖念仇成旧功,先封他为安庆侯,年食禄二千石。二十年,仇成担任征南副将军,平定了容美诸峒。再从大军征讨云南,战功显赫,给予世袭凭证,加禄五百石。 二十一年七月,仇成有病。赐內酝,皇上手草信函问候。仇成去世后,封为皖国公,谥号庄襄。他的儿子仇正继承⽗业。 张龙,濠州人。随太祖渡江,平定常州、宁国、婺州,都立有战功。从征江州,担任都先锋。平定武昌后,授予花 ![]() 洪武三年(1370),调守凤翔,改任凤翔卫指挥。贺宗哲率其全部军队围城,张龙固守。贺宗哲进攻北门,张龙出兵 ![]() 十一年,协助李文忠征讨西番洮州。评功,张龙被封为凤翔侯,食禄二千石,世袭指挥使。又从傅友德征云南,镇守七星关,攻破大理、鹤庆,平定诸洞蛮,加食禄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二十年,从冯胜出金山,纳哈出投降。第二年,冯胜征调降军征讨云南,驻军常德时,降军叛逃,张龙率兵一直追到重庆,才收捕了他们。二十三年舂,同延安侯唐胜宗在平越、镇远、贵州等地屯田,商议设置龙里卫。都匀叛 ![]() 吴复,字伯起,合肥人。年少时就有勇有谋。元朝末年,吴复召集乡民保卫乡里。在濠州归附了太祖,从太祖攻克泗、滁、和、采石、太平等地,累功升至万户。从大军破蛮子海牙的⽔寨,平定集庆。从徐达进攻镇江,杀死元平章定定,挥师下丹 ![]() ![]() ![]() ![]() 洪武元年(1368),吴复被任命为怀远将军、安陆卫指挥使,全部平定郧、均、房、竹诸山寨未归附的残部。三年,从大将军徐达征陕西,打败扩廓,生擒其守将。又再次在秦州打败扩廓。征讨吐番,攻克河州,援助汉中,占领南郑。第二年从傅友德平定蜀地。第三年从邓愈平定九溪、辰州诸蛮,占领了四十八洞。回师后镇守安陆。七年,晋升为大都督府佥事。巡视北平回来后,被任命为世袭指挥使。十一年,从沐英再次征讨西番,活捉三副使,占领了纳邻哈七站的地方。第二年,班师回朝,论功行赏,吴复被封为安陆侯,食禄二千石。 十四年,从傅友德征讨云南,攻克了普定,在⽔西筑城。吴复担任总兵官,剿捕诸蛮,率兵由关索岭赴箐道,攻取广西。十六年,攻克墨定苗,到吉剌堡,修筑安庄、新城,平定七百房诸寨,杀敌和俘虏共计数万人,转移粮饷至盘江。当年十月,金疮病发,吴复死于普定,朝廷追封为黔国公,谥号威毅,增加食禄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 胡海,字海洋,定远人。曾经加⼊土豪⾚塘王总管的兵营,后自动归附了太祖,被授予百户。从征打败了元将贾鲁的队部,攻克了泗、滁等地,晋升为万户。跟随大军渡江,攻陷蛮子海牙⽔寨,打败陈聎先的队部,跟随夺取了集庆、镇江。在宁国打败了元将谢国玺,被选任先锋。跟随大军围攻湖州,攻陷了湖州东南门月城。跟随攻打宜兴,挥师下婺州,鏖战绍兴,生擒敌军四百多人,晋升为都先锋。从战龙江,攻克安庆,和汉人相对峙,八次战斗均为大捷,于是队部进⼊江州。跟随徐达攻打庐州,立下战功。 胡海十分勇猛,屡战屡次受伤,手脚和 ![]() ![]() ![]() 再次跟随大军攻克荆、澧、衡、潭,担任宝庆卫指挥佥事,晋升为指挥使,受命镇守益 ![]() ![]() ![]() ![]() ![]() ![]() 十四年(1381)从征云南,从永宁到乌撒,攻克了可渡河。和副将军沐英会师进攻大理,敌人全部扼守上、下关。定远侯王弼自洱⽔东向上关进军,郭英率兵向下关进 ![]() 十七年论功行赏,胡海被封为东川侯,食禄二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过了三年,胡海以左参将的⾝份从征金山。再过二年,以征南将军⾝份讨平澧州九溪诸蛮寇。班师后,请求还乡,得到金银⽟帛等赏赐颇丰。二十四年七月,胡海病死,终年六十三岁。 张赫,临淮人。江、淮大 ![]() ![]() 洪武元年(1368),晋升为福州卫都指挥副使,担任本卫同知,复命署都指挥使司事等官职。当时,倭寇在海岛出没,并乘机上岸掠夺,沿海居民深受其害。皇上多次派使者诏谕⽇本国王,又多次拒绝⽇本的贡使,但一直没有多大的成效。张赫在海上的时间较久,捕捉倭人不可数计。最后追敌至琉球大洋,与敌 ![]() 较长时间后,张赫被赐封为航海侯,给予世袭的凭证。他前后往来辽东十二年,押运海运达十次,劳苦功⾼,队部的供给赖此而不缺乏。张赫病逝,追封为恩国公,谥号庄简。 华⾼,和州人。和俞通海等人率巢湖⽔师前来归附。从大军攻克太平,授予总管。又从大军破采石、方山的敌军,挥师下集庆、镇江,晋升为秦淮翼元帅。与邓愈攻战于广德,守兵严阵以待,华⾼派数骑兵挑战,敌兵坚壁不动。华⾼派兵烈猛攻击,终于攻下了广德城,得敌兵万人,粮食几千斛。跟随平定常州,晋升为佥行枢密院事。协助俞通海攻破赵普胜的栅江兵营。再次打败陈友谅,援助长兴,攻克武昌,授予湖广行省左丞。统率⽔师克淮东,收复浙西,晋升为行省平章政事。洪武三年(1370)被封为广德侯,年食禄六百石。 华⾼生 ![]() 张铨,定远人。跟从太祖军攻取太平,平定集庆、镇江、常州、婺州。直捣江州, ![]() ![]() ![]()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年少时英伟,喜好书剑。元至正初年,为河源县务副使,后调任淡⽔场管勾,辞官归乡。元末盗寇纷起,何真聚众保卫乡里。十四年(1354),河源县人王成、陈仲⽟叛 ![]() ![]() ![]() ![]() ![]() 洪武元年(1368),太祖任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统率⽔师夺取广东。廖永忠到了福州,写信给何真,于是航海到了嘲州,队部到了,何真派都事刘克佐带上军门印章、属地户口和军粮投降。廖永忠把此事报告了朝廷,皇上下诏书褒奖何真说“:我思考古代的豪杰,保境安民,有德待之。像窦融、李责力等人,拥兵据险,角立群雄之中,不是真正的主子不屈服,这是汉唐的名臣,但现在却没有发现。何真联数郡之众,没动用一兵一卒,保境前来归附,就连窦融、李责力也在他之下啊。”廖永忠抵达东莞,何真率部属 ![]() ![]() 此后,转任山东参政,四年受命回到广东,收集旧部。此事完毕后,仍莅位山东。九年,传达官书。 大军征讨云南,命令何真偕同其子兵马指挥何贵前往,规划军饷,设置邮驿。晋升为山西右布政使。再次和何贵率军巡行广东,何贵被任命为镇南卫指挥佥事。不久任命何真为浙江布政使,后又调往湖广。 二十年,再次下达官书,赐封为东莞伯,食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凭证。同年,何真去世。 儿子何荣即位。与弟弟何贵及尚宝司丞何丞都因受蓝⽟ ![]() ![]() |
上一章 明史 下一章 ( → ) |
元史金史辽史宋史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新唐书旧唐书北史南史 |
张廷玉等的免费历史小说《明史》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明史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明史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