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是张廷玉等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史 作者:张廷玉等 | 书号:10209 时间:2017/3/26 字数:26326 |
上一章 章六十七 下一章 ( → ) | |
兵三 ○边防 海防(江防 民壮 士兵 乡兵) 元人北归,屡谋兴复。永乐迁都北平,三面近塞,正统以后,敌患⽇多。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 初,洪武六年,命大将军徐达等备山西、北平边,谕令各上方略。从淮安侯华云龙言,自永平、蓟州、密云迤西二千余里,关隘百二十有九,皆置戍守。于紫荆关及芦花岭设千户所守御。又诏山西都卫于雁门关、太和岭并武、朔诸山⾕间,凡七十三隘,俱设戍兵。九年,敕燕山前、后等十一卫,分兵守古北口、居庸关、喜峰口、松亭关烽堠百九十六处,参用南北军士。十五年,又于北平都司所辖关隘二百,以各卫卒守戍。诏诸王近塞者,每岁秋勒兵巡边。十七年,命徐达籍上北平将校士卒。复使将核辽东、定辽等九卫官军。是后,每遣诸公、侯校沿边士马,以籍上。二十年,置北平行都司于大宁。其地在喜峰口外,故辽西郡,辽之中京大定府也;西大同,东辽 ![]() 建文元年,文帝起兵,袭陷大宁,以宁王权及诸军归。及即位,封宁王于江西。而改北平行都司为大宁都司,徙之保定。调营州五屯卫于顺义、蓟州、平⾕、香河、三河,以大宁地畀兀良哈。自是,辽东与宣、大声援阻绝,又以东胜孤远难守,调左卫于永平,右卫于遵化,而墟其地。先是兴和亦废,开平徙于独石,宣府遂称重镇。然帝于边备甚谨。自宣府迤西迄山西,缘边皆峻垣深濠,烽堠相接。隘口通车骑者百户守之,通樵牧者甲士十人守之。武安侯郑亨充总兵官,其敕书云:“各处烟墩,务增筑⾼厚,上贮五月粮及柴薪药弩,墩傍开井,井外围墙与墩平,外望如一。”重门御暴之意,常凛凛也。 洪熙改元,朔州军士⽩荣请还东胜、⾼山等十卫于故地。兴州军士范济亦言:朔州、大同、开平、宣府大宁皆藩篱要地,其土可耕,宜遣将率兵,修城堡,广屯种。皆不能用。 正统元年,给事中朱纯请修塞垣。总兵官谭广言:“自龙门至独石及黑峪口五百五十余里,工作甚难,不若益墩台瞭守。”乃增⾚城等堡烟墩二十二。宁夏总兵官史昭言:“所辖屯堡,俱在河外,自河迤东至察罕脑儿,抵绥德州,沙漠旷远,并无守备。请于花马池筑哨马营。”大同总兵官方政继以马营请, ![]() 成化元年,延绥总兵官张杰言:“延庆等境广袤千里,所辖二十五营堡,每处仅一二百人,难以应敌,宜选精锐九千为六哨,分屯府⾕、神木二县,龙州、榆林二城,⾼家、安边二堡,庶缓急有备。”又请分布鄜、庆防秋军二千余人于沿边要害。从之。七年,延绥巡抚都御史余子俊大筑边城。先是,东胜设卫守在河外,榆林治绥德。后东胜內迁,失险,捐米脂、鱼河地几三百里。正统间,镇守都督王祯始筑榆林城,建缘边营堡二十四,岁调延安、绥德、庆 ![]() ![]() ![]() 弘治十四年,设固原镇。先是,固原为內地,所备惟靖虏。及火筛⼊据河套,遂为敌冲。乃改平凉之开成县为固原州,隶以四卫,设总制府,总陕西三边军务。是时陕边惟甘肃稍安,而哈密屡为土鲁番所扰,乃敕修嘉峪关。 正德元年舂,总制三边都御史杨一清请复守东胜:“因河为固,东接大同,西属宁夏,使河套千里沃壤,归我耕牧,则陕右犹可息肩”因上修筑定边营等六事。帝可其奏。旋以忤中官刘瑾罢,所筑塞垣仅四十余里而已。武宗好武,边将江彬等得幸,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军多內调,又以京军六千与宣府军六千舂秋番换。十三年,颁定宣、大、延绥三镇应援节度:敌不渡河,则延绥听调于宣、大;渡河,则宣、大听调于延绥。从兵部尚书王琼议也。 初,大宁之弃,以其地畀朵颜、福馀、泰宁三卫,盖兀良哈归附者也。未几,遂不靖。宣宗尝因田猎,亲率师败之,自是畏服。故喜峰、密云止设都指挥镇守。土木之变,颇传三卫助逆,后因添设太监参将等官。至是,朵颜独盛,情叵测。 嘉靖初,御史丘养浩请复小河等关于外地,以扼其要。又请多铸火器,给沿边州县,募商粜粟,实各边卫所。诏皆行之。初,太祖时,以边军屯田不⾜,召商输边粟而与之盐。富商大贾悉自出财力,募民垦田塞下,故边储不匮。弘治时,户部尚书叶淇始变法,令商纳银太仓,分给各边。商皆撤业归,边地荒芜,米粟踊贵,边军遂⽇困。十一年,御史徐汝圭条上边防兵食,谓“延绥宜漕石州、保德之粟,自⻩河而上,楚粟由郧 ![]() 十八年,移三边制府镇花马池。是时,俺答诸部強横,屡深⼊大同、太原之境,晋 ![]() 二十二年,诏宣府兵乘塞。旧制,总兵夏秋间分驻边堡,谓之暗伏。至是,有司建议,⼊秋悉令赴边,分地拒守,至九月中罢归,犒以帑金。久之,以劳费罢。二十四年,巡按山西御史陈豪言:“敌三犯山西,伤残百万,费饷银六十亿,曾无寸尺功。请定计决战,尽复套地。”明年,敌犯延安,总督三边侍郞曾铣力主复套,条上十八事。帝嘉奖之。大学士严嵩窥帝意惮兵,且 ![]() 二十九年,俺答攻古北口,从间道⻩榆沟⼊,直薄东直门,诸将不敢战。敌退,大将军仇鸾力主贡市之议。明年,开马市于大同,然寇掠如故。又明年,马市罢。 先是翁万达之总督宣、大也,筹边事甚悉。其言曰:“山西保德州河岸,东尽老营堡,凡二百五十四里。西路丫角山迤北而来,历中北路,抵东路之东 ![]() ![]() ![]() 蓟之称镇,自二十七年始。时镇兵未练,因诏各边⼊卫兵往戍。既而兵部言:“大同之三边,陕西之固原,宣府之长安岭,延绥之夹墙,皆据重险,惟蓟独无。渤海所南,山陵东,有苏家口,至寨篱村七十里,地形平漫,宜筑墙建台,设兵守,与京军相夹制。”报可。时兵力孱弱,有警征召四集,而议者惟以据险为事,无敢言战者。其后蓟镇⼊卫兵,俱听宣、大督、抚调遣,防御益疏。朵颜遂乘虚岁⼊。三十七年,诸镇建议,各练本镇戍卒,可省征发费十之六。然戍卒选懦不任战,岁练亦费万余,而临事征发如故。隆庆间,总兵官戚继光总理蓟、辽,任练兵事,因请调浙兵三千人以倡勇敢。及至,待命于郊,自朝至⽇中,天雨,军士跬步不移,边将大骇。自是蓟兵以精整称。 俺答已通贡,封顺义王,其子孙袭封者累世。迨万历之季,西部遂不竞,而土蛮部落虎炖兔、炒花、宰赛、爰兔辈,东西煽动,将士疲于奔命,未尝得安枕也。 初,太祖沿边设卫,惟土著兵及有罪谪戍者。遇有警,调他卫军往戍,谓之客兵。永乐间,始命內地军番戍,谓之边班。其后占役逃亡之数多,乃有召募,有改拨,有修守兵民、土兵,而边防⽇益坏。洪武时,宣府屯守官军殆十万。正统、景泰间,已不及额。弘治、正德以后,官军实有者仅六万六千九百有奇,而召募与士兵居其半。他镇率视此。 正统初,山西、河南班军守偏头、大同、宣府塞,不得代。巡抚于谦言:“每岁九月至二月,⽔冷草枯,敌骑出没,乘障卒宜多。若三月至八月,边守自⾜。乞将两班军,每岁一班,如期放遣。”甘肃总兵官蒋贵又言:“沿边墩台,守了军更番有例,惟坐事谪发者不许,困苦甚。乞如例践更。”并从之。五年,山西总兵官李谦请偏头关守备军如大同例,半岁更番。部议,每番皆十月,而戍卒仍率以岁为期,有久而后遣者。弘治中,三边总制秦纮言:“备御延绥官军,自十二月赴边,既周一岁,至次年二月始得代。在军⽇多,请岁一更,上下俱在三月初。”边军便之。 嘉靖四十三年,巡抚延绥胡志夔请免戍军三年,每军征银五两四钱,为募兵用。至万历初,大同督、抚方逢时等请修筑费。诏以河南应戍班军,自四年至六年概免,尽扣班价发给,谓之折班,班军遂耗。久之,所征亦不得。宁山、南 ![]() 初,边政严明,官军皆有定职。总兵官总镇军为正兵,副总兵分领三千为奇兵,游击分领三千往来防御为游兵,参将分守各路东西策应为援兵。营堡墩台分极冲、次冲,为设军多寡。平时走阵、哨探、守瞭、焚荒诸事,无敢惰。稍违制,辄按军法。而其后皆废坏云。 沿海之地,自乐会接安南界,五千里抵闽,又二千里抵浙,又二千里抵南直隶,又千八百里抵山东,又千二百里逾宝坻、卢龙抵辽东,又千三百余里抵鸭绿江。岛寇倭夷,在在出没,故海防亦重。 吴元年,用浙江行省平章李文忠言,嘉兴、海盐、海宁皆设兵戍守。洪武四年十二月,命靖海侯吴祯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元三府军士及兰秀山无田粮之民,凡十一万余人,隶各卫为军。且噤沿海民私出海。时国珍及张士诚余众多窜岛屿间,勾倭为寇。五年,命浙江、福建造海舟防倭。明年,从德庆侯廖永忠言,命广洋、江 ![]() ![]() 永乐六年,命丰城侯李彬等缘海捕倭,复招岛人、醿户、贾竖、渔丁为兵,防备益严。十七年,倭寇辽东,总兵官刘江歼之于望海埚。自是倭大惧,百余年间,海上无大犯侵。朝廷阅数岁一令大臣巡警而已。 至嘉靖中,倭患渐起,始设巡抚浙江兼管福建海道提督军务都御史。已,改巡抚为巡视。未几,倭寇益肆。乃增设金山参将,分守苏、松海防,寻改为副总兵,调募江南、北徐、邳官兵民充战守,而杭、嘉、湖亦增参将及兵备道。三十三年,调拨山东兵民及青州⽔陆 ![]() ![]() ![]() 时胡宗宪为总督,诛海贼徐海、汪直。直部三千人,复勾倭⼊寇,闽、广益 ![]() ![]() 五寨者,福宁之烽火门,福州之小埕澳,兴化之南⽇山,泉州之浯屿,漳州之西门澳,亦曰铜山。景泰三年,镇守尚书薛希琏奏建者也,后废。至是巡抚谭纶疏言:“五寨守扼外洋,法甚周悉,宜复旧。以烽火门、南⽇、浯屿三〈舟宗〉为正兵,铜山、小埕二〈舟宗〉为游兵。寨设把总,分汛地,明斥堠,严会哨。改三路参将为守备。分新募浙兵为二班,各九千人,舂秋番上。各县民壮皆补用精悍,每府领以武职一人,兵备使者以时阅视。”帝皆是之。狼山故设副总兵,至是改为镇守总兵官,兼辖大江南北。迨隆庆初,倭渐不为患,而诸小寇往往有之。 万历三年,设广东南澳总兵官,以其据漳、泉要害也。久之,倭寇朝鲜,朝廷大发兵往援,先后六年。于是设巡抚官于天津,防畿甸。后十余年,从南直巡按御史颜思忠言,分淮安大营兵六百守廖角嘴。从福建巡抚丁继嗣言,设兵自浙⼊闽之三江及刘澳,而易海澄团练营土著军以浙兵。 天启中,筑城于澎湖,设游击一,把总二,统兵三千,筑炮台以守。先是,万历中,许孚远抚闽,奏筑福州海坛山,因及澎湖诸屿,且言浙东沿海陈钱、金塘、⽟环、南麂诸山俱宜经理,遂设南麂副总兵,而澎湖不暇及。其地遥峙海中,逶迤如修蛇,多岐港零屿,其中空间可蔵巨艘。初为红⽑所据,至是因巡抚南居益言,乃夺而守之。 自世宗世倭患以来,沿海大都会,各设总督、巡抚、兵备副使及总兵官、参将、游击等员,而诸所防御,于广东则分东、中、西三路,设三参将;于福建则有五⽔寨;于浙则有六总,一金乡、盘石二卫,一松门、海门二卫,一昌国卫及钱仓、爵溪等所,一定海卫及霩戺、大嵩等所,一观海、临山二卫,一海宁卫,分统以四参将;于南直隶则乍浦以东,金山卫设参将,⻩浦以北,吴淞江口设总兵;于淮、扬则总兵驻通州,游击驻庙湾,又于扬州设陆兵游击,待调遣;于山东则登、莱、青三府设巡察海道之副使,管理兵民之参将,总督沿海兵马备倭之都指挥,于蓟、辽则大沽海口宿重兵,领以副总兵,而以密云、永平两游击为应援。山海关外,则广宁中、前等五所兵守各汛,以宁前参将为应援,而金、复、海、盖诸军皆任防海。三岔以东,九联城外创镇江城,设游击,统兵千七百,哨海上,北与宽奠参将陆营相接,共计凡七镇,而守备、把总、分守、巡徼会哨者不下数百员。以三、四、五月为大汛,九、十月为小汛。盖遭倭甚毒,故设防亦最密云。 ⽇本地与闽相值,而浙之招宝关其贡道在焉,故浙、闽为最冲。南寇则广东,北寇则由江犯留都、淮、扬,故防海外,防江为重。洪武初,于都城南新江口置⽔兵八千。已,稍置万二千,造舟四百艘。又设陆兵于北岸浦子口,相掎角。所辖沿江诸郡。上自九江、广济、⻩梅,下抵苏、松、通、泰,中包安庆、池、和、太平,凡盗贼及贩私盐者,悉令巡捕,兼以防倭。永乐时,特命勋臣为帅视江 ![]() ![]() ![]() ![]() ![]() ![]() ![]() ![]() ![]() ![]() ![]() 先是,增募⽔兵六千。隆庆初,以都御史吴时来请,留四之一,余悉罢遣,并裁中军把总等官。已,复令分汛设守,而责以上下南北互相策应。又从都御史宋仪望言,诸军皆分驻江上,不得居城市。万历二十年,以倭警,言者请复设京口总兵。南京兵部尚书衷贞吉等谓既有吴淞总兵,不宜两设。乃设兵备使者,每舂汛,调备倭都督,统卫所⽔、陆军赴镇江。后七年, ![]() ![]() 卫所之外,郡县有民壮,边郡有土兵。 太祖定江东,循元制,立管领兵民万户府。后从山西行都司言,听边民自备军械,团结防边。闽、浙苦倭,指挥方谦请籍民丁多者为军。寻以为患乡里,诏闽、浙互徙。时已用兵民,然非召募也。正统二年,始募所在军余、民壮愿自效者,陕西得四千二百人。人给布二匹,月粮四斗。景泰初,遣使分募直隶、山东、山西、河南民壮,拨山西义勇守大同,而紫荆、倒马二关,亦用兵民防守,事平免归。 成化二年,以边警,复二关兵民。敕御史往延安、庆 ![]() ![]() 弘治七年,立佥民壮法。州、县七八百里以上,里佥二人,五百里三,三百里四,百里以上五。有司训练,遇警调发,给以行粮,而噤役占放买之弊。富民不愿,则上直于官,官自为募。或称机兵,在巡检司者称弓兵。后以越境防冬非计,大同巡抚刘宇请免其班 ![]() ![]() ![]() 嘉靖二十二年增州县民壮额,大者千人,次六七百,小者五百。二十九年,京师新被寇,议募兵民,以二万为率。岁四月终,赴近京防御。后五年,兵部尚书杨博请汰老弱,存精锐,在外者发各道为兵民,在京者隶之巡捕参将,逃者不补。帝以影占数多,耗粮无用,遣官核宜罢宜还者以闻。隆庆中,张居正、陈以勤复请籍畿甸兵民,谓:“直隶八府人多健悍,总按户籍,除单丁老弱者,⽗子三人籍一子,兄弟三人籍一弟,州与大县可得千六百人,小县可得千人。中分之为正兵、奇兵,登名尺籍,隶抚臣 ![]() ![]() 治河之役,给事中张贞观请益募士兵,捍淮、扬、徐、邳。畿南盗起,给事中耿随龙请复民壮旧制,专捕贼盗。播州之 ![]() ![]() ![]() ![]() 末年,募兵措饷益急。南京职方郞中邹维琏陈调募之害。山西参政徐九翰尤极言兵民不可调。崇祯时,中原盗急,兵部尚书杨嗣昌议令责州县训练土著为兵。工部侍郞张慎言言其不便者数事,而御史米寿图又言其害有十,谓不若简练兵民,增民壮快手,备御地方为便。后嗣昌死,练兵亦不行。 乡兵者,随其风土所长应募,调佐军旅缓急。其隶军籍者曰浙兵,义乌为最,处次之,台、宁又次之,善狼筅,间以叉槊。戚继光制鸳鸯阵以破倭,及守蓟门,最有名。曰川兵、曰辽兵,崇祯时,多调之剿流贼。其不隶军籍者,所在多有。河南嵩县曰⽑葫芦,习短兵,长于走山。而嵩及卢氏、灵宝、永宁并多矿兵,曰角脑,又曰打手。山东有长竿手。徐州有箭手。井陉有蚂螂手,善运石,远可及百步。闽漳、泉习镖牌,⽔战为最。泉州永舂人善技击。正统间,郭荣六者,破沙尤贼有功。商灶盐丁以私贩为业,多劲果。成化初,河东盐徒千百辈,自备火炮、強弩、车仗,杂官军逐寇。而松江曹泾盐徒,嘉靖中逐倭至岛上,焚其舟。后倭见民家有鹾囊,辄摇手相戒。粤东杂蛮蜑,习长牌、斫刀,而新会、东莞之产強半。延绥、固原多边外土著,善骑 ![]() ![]() ![]() 译文 元人返回北方,屡次图谋复兴。 永乐皇帝迁都到北平,三面靠近边塞。 正统以后,敌兵⼊侵的祸患⽇益增多。 所以在整个明朝,边防非常重要。 束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绵延万里,划分地域驻守防御。 最初设置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个镇,继而设置宁夏、甘肃、蓟州三个镇,而太原总兵治所设在偏头,三边制府驻守固原,也称作二镇,这就是九个边镇,简称九边。 当初,洪武六年,任命大将军徐达等备办山西、北平边防,诏谕令各自献上方法策略。 依从淮安侯华云龙的意见,从永平、蓟州、密云往西二千多里,关防隘口一百二十九个,都设置戍守卫。 在紫剂关和芦花岭设置千户所镇守防御。 又诏谕山西都卫在雁门关、太和岭连同武、朔各山⾕间,共七十三个隘口,全部设置守戍的军队。 九年,敕令燕山前、后等十一卫,分兵镇守古北口、居庸关、喜峰口、松亭关的烽火台一百九十六处,参杂调用南北军士。 十五年,又在北平都司所管辖的两百个关隘,用各卫卒守卫。 诏谕各靠近边塞的藩王,每年秋天,部署军队巡视边防。 十七年,任命徐达登记上报北平的将校士卒。 又命令将士考核辽东、定辽等九卫的官军。 此后,常派遣各公、侯考核沿边兵马,以此登记成册上报。 二十年,在大宁设置北平行都司。 此地处于喜峰口外,以前的辽西郡,是辽的中京大定府;西面是大同,束边是辽 ![]() 冯胜攻破纳哈出时,回师,在此筑城,于是设置都司以及营州五个屯卫,而策封皇子朱权焉宁王,调各卫的军队前往镇守。 此前,李文忠等夺取元上都,设置开平卫和兴和等千户所;东西各四个驿,柬边连接大宁,西边连接独石。 二十五年,又在河州束受降城的东面修筑束胜城,设置十六个卫,与大同相望。 从速往西,几千里遥相呼应。 建文元年,文帝起兵,袭击攻陷大宁,带宁王朱权以及各军返回。 等到登上帝位,封宁王到江西。 而把北平行都司改为大宁都司,迁到保定。 调营州五个屯卫到顺义、蓟州、平⾕、香河、三河,把左窒地区赐给兀良哈。 从此,辽东和宣、大的声援隔绝,又因东胜单独处于偏远之地,难以镇守,调左卫到永平,右卫到遵化,而废弃那个地方。 此前兴和也废弃,开平迁到独石,宣府于是称为重镇。 然而皇帝对边防非常谨慎。 从宣府向西到达山西,沿边防都是⾼峻的墙垣和深深的濠沟,烽火台相连接。 通行车队+骑兵的隘口设百户镇守,通行樵夫、牧民的用甲士十人镇守。 武安侯郑亨任总兵官,给他的敕书说:“各处烽火台,务必增筑加⾼加厚,在上面贮存五个月的粮食和柴薪物药弓弩,烽火台旁开掘⽔井,井外的围墙和烽火台齐平,从外望如同一个整体。”重关抵御侵扰的意思,威严⾼耸,令人敬畏。 洪熙改元之后,朔州军士⽩荣请求让束胜、⾼山等十卫返回故地。 兴州军士范济也说,朔州、大同、开平、宣府、大宁都是作屏障的重要之地,那里的土地可以耕种,应派将领率兵,修筑城堡,广开屯垦耕种。 都不能采用。 至统元年,给事中朱纯请求修建边塞墙垣。 总兵官谭广说:“从龙门到独石以及黑峪口五百五十多里,修筑城墙非常难,不如增加烽火台瞭望镇守。”于是增加⾚城等城堡和烽火台二十二个。 室夏总兵官史昭说:“所管辖的屯堡,都在⻩河以外,从⻩河往东到察罕脑儿,抵达绥德州,沙漠辽远,并没有守备。 请求在花马池修筑探马的军营。”大同总兵官方政继而请建马营,想在半岭红寺儿的废营修筑。 宣大巡抚都御史李仪因大同是平坦宽广之地,巡逻放哨应谨慎,请求调用副总兵主管东路,参将主管西路,而往北便 ![]() 一并按照提议实行。 此后三年,下诏训谕边塞紫剂关各隘口,增加防守的军士。 当时瓦刺逐渐強大,增加军士是依从成国公朱勇的请求。 随后也先闯⼊边塞,英宗陷在土木。 景帝登上帝位,十多年间,边关忧患⽇益增多,索来、⽑里孩、阿罗出之类,相继⼊侵,没有安宁的年岁。 成化元年,延绥总兵官张杰说:“延庆等边境广袤千里,管辖的二十五个营堡,每处只有一二百人,难以抗敌,应选精锐士卒九千人分作六个哨,分别屯聚在府⾕、神木两个县,龙州、榆林两座城,⾼家、安边两座堡,差不多在情况紧急时有防备。”又请求分别布置墉、庆防秋的军士二⼲多人在滑边要害之处。 依从他的意见。 七年,延绥巡抚都御史余子俊大量修筑边城。 此前,束胜设置卫镇守在⻩河外,榆林治所在绥德。 此后束胜往內迁,失去险要地势,抛弃米脂、鱼河的地域近三百里。 正统年问,镇守都督王祯开始修筑榆林城,修建沿边营堡二十四个,每年调延安、绥德、庆 ![]() 天顺年间,阿罗出侵⼊河套驻扎放牧,常率各部落⼊內犯侵。 到此时,余子俊纔迁治所于榆林。 从⻩甫川的西面到定边营一千二百多里,烽火台城堡迁相呼应,从中截断河套口,里面又挖山填⾕,称为夹道,柬面抵达偏头,西面终止于宁、固,这地方风俗強劲凶猛,将帅勇猛士卒尽力,北方人称作橐驼城。 十二年,兵部侍郞滕昭、英国公张懋备文条呈边防情况,说:“居庸关、⻩花镇、喜峰口、古北口、燕河营有团营骑兵步兵一万五千人戍守,请求增兵五千,分别驻扎永平、密云以便和辽东相呼应。 凉州镇番、庄浪、贺兰山往西,从雪山经过⻩河,向南通往靖虏,直到临、巩,都是敌人⼊侵的道路,请求调陕西官军,用甘、凉、临、巩、秦、平、河、洮的军队增补,戍守定安、会宁,遇有警报便横截阻击;用凉州五千精锐将士,扼守要害地势在此屯居驻扎,彼此呼应。”下诏同意。 二十一年,敕令各边的军士,每年九月到第二年三月,都要经常 ![]() ![]() ![]() 边防多所整顿。 弘治十四年,设置固原镇。 此前,固原是內地,祇有靖虏有防备。 到火筛⼊侵占据河套,固原于是成为敌人⼊侵的冲要之地。 于是改平凉的开成县为固原州,四卫隶属于它,设置总制府,统领陕西三边的军务。 此时陕西的边境只有甘肃稍稍安宁,而哈密屡遭土鲁番侵扰,于是敕令修筑嘉峪关。 垂德元年舂,总制三边都御史杨一渣请求恢复镇守束胜“凭借⻩河作为险固防线,束面连接大同,西面连接宁夏,使河套千里肥沃的土壤,归我们耕种放牧,那么陕右还可以休养生息” 于是上奏修筑定边营等六件事。 皇帝同意他的奏请。 不久杨一清因为触犯宦官刘瑾而被罢免。 所修筑的边塞城墙仅四十多里而已。 武宗喜好武功,边将江彬等得到宠幸,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个镇的军士很多往內调,又用京军六千人和宣府军六千人,舂秋轮番更换。 十三年,颁布制定宣、大、延绥三个镇接应援助的调度办法:敌军不渡⻩河,则延绥听从宣、大的调遣:渡过⻩河,则宣、大听从延绥的调遣。 是依从兵部尚书王琼的奏议。 当初,大宁废弃,把那个地方赐给朵颜、福余、泰宁三卫,因为这三卫是兀良哈归顺者。 不久,便不定安。 童塞曾藉打猎之名,亲自率军击败他们,从此他们敬畏服从。 所以喜峰、密云只设立都指挥镇守。 土木之变,盛传三卫帮助叛逆,后来便增设太监参将等官。 到此时,朵颜单独強盛,情形不可预测。 嘉靖初,御史丘养浩请求在关外之地恢复小河等关,用以扼制要害。 又请求多铸造火器,供给沿边的州县,招募商人买进粮食,充实各边卫所。 韶令都实行。 当初,在太祖时,因为边防军队屯田供给不⾜,召令商人运输粮食到边境而给他们盐。 富商巨贾全都⽩出资金,招募百姓在边塞下开垦田地,因而边防储备不匮乏。 弘治时期,户部尚书叶淇开始变法,命令商人向京城太仓 ![]() 商人都撤除原业回去,边地荒芜,粮食价格上涨,边防军队便⽇渐困窘。 嘉靖十一年,御史徐汝圭备文上奏边防士兵粮食问题,说“延绥应漕运石州、保德的粮食,从⻩河向上,楚地的粮食由鄙 ![]() 宣、大产两种麦,应多方收购。 紫荆、倒马、⽩羊等关口,应当招请商人租赁车辆运送” 又提出请求“以宣府无固定防地的游兵驻扎在右卫怀来,以便增援大同。 把选补游兵安排在顺圣西城作为遇上紧急情况临时呼应增援的兵力,永宁等处的游兵守卫宣府,以备调遣。 在直隶八府招募勇敢之士组成团练,赶赴边关应付远近的紧急情况。 榆林、山、陕的游兵,各在自己防地随时策应” 皇上答复说可以,但也未能施行。 嘉靖十八年,调移三边制府镇守花马池。 此时,俺答各部強大蛮横,多次深⼊大同、太原境內,晋 ![]() 巡抚都御史陈讲请求“用六千兵戍守老营堡束界的长峪,用山西兵镇守大同。 三关的形势,宁武作中路,没有哪里比神池更险要,偏头为西路,没有哪里比老营堡更险要,都应该改设参将。 雁门是东路,没有哪里比北楼各口更险要,应当增设把总、指挥。 而移神池到利民堡守卫防备,老萤堡到八角所游动出击,各自增加军队设置防备” 皇帝全都应允。 规划得虽然严密,然而士兵将帅全都胆怯懦弱,其中強健的人仅仅能够自守而己。 嘉靖二十二年,诏令宣府士兵登塞防守。 旧制规定,总兵在夏秋期间分别驻守边堡,称为暗伏。 到此时,主管部门建议,进⼊秋季命令全部奔赴边境,分划区域拒守,到九月中回师,用国库钱币犒劳。 时间久了,因为劳顿花费而废止。 二十四年,巡按山西御史陈豪说:“敌军三次犯侵山西,杀伤残害上百万人,花去军饷银两六十亿,竟然没有一点功绩。 请求定出计谋决战,把河套的土地全部收复。”第二年,敌军犯侵延安,总督三边侍郞曾铣竭力主张收复河套,备文呈上十八件事。 皇帝赞赏褒奖他。 大学士严嵩窥探到皇帝心意是害怕作战,并想杀旧阁臣夏言,便弹劾曾铣,与夏言一同被杀,从此没有人敢谈边防的事。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攻打古北口,从小道⻩榆沟侵⼊,径直 ![]() 敌人撤退,大将军仇鸾竭力主张商议贡市。 第二年在大同开马市,然而敌寇仍像以往一样掠夺。 又遇了一年,马市废止。 此前,翁万达总督宣、大时,非常周密地筹谋边防事务。 他说:“山西保德州的河岸,东边尽处是老萤堡,共二百五十四里。 西路丫角山往北转向束,经过中北路,到达东路的束 ![]() 宣府西路,西 ![]() 都 ![]() 老营堡转南向束,经过宁武、雁门、北楼到平刑关尽头,约八百里。 又转南向东,是保定的边界,经过龙泉、倒马、紫荆、昊王口、揷箭岭、浮图峪到沿河口,约一千零七十多里。 加上东北是顺天界,经过⾼崖、⽩羊,到达居庸关,约一百八十多里。 都是⾼峻的山岭层层山冈,险要之地在內的,称为次遏。 敌人犯侵山西一定从大同,⼊侵紫剂一定从宣府,没有不经过外边而能进⼊內边的。”于是请求修筑宣、大边墙一千多里,烽火台三百六十三所。 后来因为通互市的缘故,不再设防,于是一半被敌人毁坏。 到此时,兵部请求敕令边防将士修补。 科臣又说,墙垣上应修筑⾼台,建房屋以存放火器。 依从他的建议。 当时俺答更加強盛,朵颜三卫焉他们引路,辽、蓟、童、左连年遭受兵祸。 三十四年,总督军务兵部尚书杨博,解除大同右卫的包围以后,便修筑牛心等堡,修建烽火台二千八百多个。 宣、大地区稍稍安宁平息,而蓟镇的战患不停。 蓟称作镇,从嘉靖二十七年开始。 当时士兵没有 ![]() 不久兵部说:“大同的三边,陕西的固原,宣府的长安岭,延绥的夹墙,都占据险要地势,惟独蓟没有。 渤海南面,山陵在束面,有苏家口,到寨篱村七十里,地形平坦宽广,应修筑城墙建造台堡,设兵镇守,同京军相互协助控制该地。”批覆同意。 当时军队懦弱,有警情征召四方集聚,而议论的人只強调占据险要地势,没有敢谈出战的人。 此后蓟镇增⼊卫兵,都听宣、大督、抚的调遣,防御更加松弛,朵颜便乘虚每年⼊侵。 嘉靖三十七年,各镇建议,各自 ![]() 然而戍守的军士都懦弱不能胜任作战,每年 ![]() 隆庆年间,总兵官戚继光总理蓟、辽,担任练兵事务,于是请求调浙兵三千人来倡导勇敢。 等到抵达,在郊外等待命令,从早晨到中午,天降雨,军士不移动半步,边防将士非常惊骇。 从此蓟兵以精锐整饬着称。 俺答已经通贡,封顺义王。 他的子孙世代沿袭封号。 到万历末年,西部渐已不強竞,而土蛮部落虎炖兔、炒花、宰赛、暖兔等,到处煽起战争,将士疲于奔命,不曾得以安枕休息。 当初,太祖沿边境设置卫,只有土著兵以及有罪流放的人戍守。 遇有警情,便调遣其它卫军前往戍守,称之为客兵。 永乐年问,开始命令內地军轮番戍守,称之为边班。 此后逾制占用当差、逃亡的人数很多,便有招募,有更改分拨,有修整戍守的兵民、土兵,而边防⽇益败坏。 洪武时期,宣府屯守的官军将近十万。 正统、景泰年问,已经达不到这个数额。 弘治、正德以后,官军事实上只有六万六千九百多,而招募的和土兵占了一半。 其它镇大都与此相同。 正统初年,山西、河南轮番戍守的军队镇守偏头、大同、宣府边塞,不能更代。 巡抚于谦说:“每年九月到二月,⽔冷草枯,敌方骑兵出没,守塞士卒应增多。 从三月到八月,边塞防守自⾜。 请求将两批军队,每年一批,按期调发遣送。”甘肃总兵官蒋贵又说:“沿边烽火台,防守瞭望的军士轮番更代有规定,惟有因事获罪流放发配的人不允许,非常困苦。 请求按规定进行更代。”一并依从他们的建议。 正统五年,山西总兵官李谦请求偏头关守卫防备的军队按大同的规定,半年更代一次。 兵部商议,每次更代都在十月,而戍守的士兵仍然都以一年为期限,有很久以后纔遣送的。 弘治年间,三边总制秦弦说:“防御延绥的官军,从十二月奔赴边境,已经过了一年,到第二年二月纔能更代。 在军队中时⽇已多,请求一年换一次,上下都在三月初。”边军以此为便利。 嘉靖四十三年,巡抚延绥胡志夔请求免除守戍军队三年,每军征收银五两四钱,用以招募士兵。 到万历初年,大同督、抚方逢时等请求修筑费用。 下诏把河南应去轮番戍守的军队,从四年到六年一概免除,全部扣下轮番戍守军的费用来供给,称焉折班,轮番戍守军于是耗损。 后来,征收的银两也得不到。 宁山、南 ![]() 此后各边财力全部耗尽,极其疲困。 当初,边防政令严明,官军都有确定的职务。 总兵官总镇军作正兵,副总兵分头率领三千兵作奇兵,游击分头率领三⼲兵往来防御作巡游兵,参将分别镇守各路在东西呼应作援兵。 军营堡垒烽火台分成极冲、次冲,作为设军多少的标准。 平时 ![]() 稍微违反制度,就依照军法处置。 而此后都废弃败坏了。 沿海的地域,从广东乐会连接到安南边界,五千里抵达闽,又二千里抵达浙,又二千里抵达南直灵,又一千八百里抵达山东,又一千二百里逾越实坻、卢龙抵达辽东,又一千三百多里抵达鸭绿江。 岛上贼寇和倭夷,处处出役,所以海防也很重要。 吴元年,采用浙江行省平章李文忠的建议,嘉兴、海盐、海宁都设兵戍守。 洪武四年十二月,命令靖海侯昊祯登记方国珍所属的温、台、庆元三府军士和兰秀山役有田粮的平民,共十一万多人,隶属各个卫编成军队。 并且噤止沿海平民私自出海。 当时方国珍和张士诚残余敌众多逃到岛屿间,勾结倭夷作贼寇。 五年,命令浙江、福建造海船防御倭寇。 第二年,依从德庆侯廖的意见,命令广洋、江 ![]() ![]() 诏令昊祯任总兵官,统领四卫兵,京卫和沿海各卫军全部听从调遣指挥。 每年舂天率⽔军出海,分路防御倭寇,到秋天纔回来。 十七年,命令信国公汤和巡枧海上,修筑山东、江南、江北、浙柬、浙西沿海各城。 三年后,命令江夏侯周德兴菗调福建福、兴、漳、泉四府三分之一的壮丁,作为沿海戍守士兵,得到一万五千人。 移置卫所到要害的地方,修筑十六座城。 又在浙设置定海、盘石、金乡、海门四卫,金山卫在松江的小官场,以及青村、南汇嘴城二⼲户所,又设置临山卫于绍兴,以及三山、沥海等⼲户所,而宁波、温、台都是临海之地,先已设置八个千户所,称平 ![]() 二十一年,又命令汤和巡行视察闽粤,筑城增兵。 设置福建沿海指挥使司五个,叫做福宁、镇柬、平海、永宁、镇海。 统领十二个千户所,叫做大金、定海、梅花、万安、莆禧、崇武、福全、金门、⾼浦、六鳖、铜山、玄锺。 二十三年,依从卫卒陈仁的意见,造苏州太仓卫海船。 随即命令滨海卫所,每一百户以及巡检司都设置两艘船,巡察海上的寇贼。 后来依从山东都司周彦的意见,建立五个总寨在宁海卫,与莱州卫八个总寨,一共管辖四十八个小寨。 此后,又命令重臣功勋大臣外戚魏国公徐辉祖等分头巡察沿海。 皇帝一向厌恶⽇本诡诈奷谲,断绝它的贡使,所以整个洪武、建文时期不受侵扰的祸患。 永乐六年,命令丰城侯李彬等沿海收捕倭寇,又招募岛上的人、蛋户、商人、渔民当兵,防备更加严密。 十七年,倭寇进犯辽东,总兵官刘江在望海埚将敌兵歼灭。 从此倭寇非常惊惧,一百多年问,海上没有大举犯侵。 朝廷过几年派大臣巡察一次海防情况而已。 到嘉靖年间,倭寇的祸患⽇渐兴起,开始设置巡抚浙江兼管福建海道提督军务都御史。 后来,改巡抚为巡视。 不久,倭寇更加放肆。 便增设金山参将,分别镇守苏、松海防,不久改焉副总兵,调动招募江南、江北,徐、邳官军兵民充任作战镇守,而杭、嘉、湖也增加参将和兵备道。 三十三年,调动分拨山东兵民和青州⽔军陵军 ![]() 当时倭寇大肆掠夺杭、嘉、苏、松,盘踞柘林城为巢⽳,大江南北都被侵扰。 监司任环击败敌人,张经也有王家泾的胜利,倭寇便逃遁出海,又犯侵苏州。 于是南京御史屠仲律上书陈说五件事。 其中守护海口说:“镇守平 ![]() 镇守宁海关、湖头湾,遏制三江的⼊海口,使敌人不能窥探宁、绍。 镇守鳖子门、乍浦峡,使敌人不能靠近杭、嘉。 镇守昊淞、刘家河、七丫港,使敌人不能犯侵苏、松。 并且应该修整海船,大小相并,或者一百或者五十联为一船队,招募 ![]() ![]() 不久,兵部也说:“浙、直、通、泰之问最利于⽔战,以前多采用沙船攻破贼寇,请求厚厚地赏赐招他们来。 防御的方法,守海岛为上策,应当用太仓、崇明、嘉定、海上的沙船和福仓、东莞等船镇守普陀、大衢。 陈钟也是浙、直分路的开始,狼、福两山连接首尾,连着江洋,也是要害的地方,应当督促⽔军固守。”批覆同意。 后来,又命令直隶昊淞江、刘家河、福山港、镇江、圃山五总添置游军,听从金山副总兵调度。 当时胡宗宪任总督,诛杀海盗徐海、汪直。 汪直部下三千人,又勾结倭寇⼊侵,闽、广更受 ![]() 嘉靖三十七年,都御史王询请求“分福建的福、兴为一路,用参将统领,驻军福宁,⽔上防御从流江、烽火门、俞山、小埕到南⽇山;漳、泉为一路,以参将统领,驻军诏安,⽔上防御从南⽇山到浯屿、铜山、玄锺、走马溪、安边馆。 ⽔军陆军都听从调遣。 福建省城介于南北,离海仅仅五十里,应另设参将,选择招募精锐军队率领巡逻的船只,与主兵、客兵相接应援助” 兵部回复依从了他。 广东惠、嘲也增设参将,驻军揭 ![]() 福建巡抚都御史游震得说:“浙江温、处和福宁接壤,是倭寇出役的地方,应提升戚继光作副总兵,镇守其地。 而增设福宁守备,隶属戚继光。 漳州的月港也增设守备,隶属总兵官俞大猷。 延、建、邵是八闽的上游,应招募兵士以防备紧急情况。”都允许施行。 随后胡宗宪被逮捕,罢免总督官,令浙江巡抚趟炳然兼任军事。 赵炳然便请求令定海总兵隶属浙江,金山总兵隶局南直,都兼任管理⽔陆的军务,互相呼应。 此后,莆田的倭寇平定,便恢复五个⽔寨的旧有制度。 五寨,就是福宁的烽火门,福州的小埕澳,兴化的南⽇山,泉州的浯屿,漳州的西门澳,也称铜山,景泰三年,镇守尚书薛希理上奏修建,后来废弃。 至此巡抚谭纶上疏说:“五寨扼守外海,方法很周全,应该恢复旧制。 以烽火门、南⽇、浯屿三支船队作正兵,铜山、小埕两支船队作游军。 寨设置把总,划分驻防地段,派斥堠探明情况,严令相约会同巡逻。 改三路参将为守备。 分新招募的浙兵分为两班,各九千人,舂秋轮番戍守。 各县壮丁都补作精強勇猛的士兵,每府用一个武官统领,兵备使者按时检阅巡视。”皇帝都同意他。 狼山以前设副总兵,到此时改为镇守总兵官,兼管大江南北。 到隆庆初年,倭寇渐渐不再造成祸患,而各种小贼寇往往还有。 万历三年,设置广东南澳总兵官,因为此地占据漳、泉的要害地势。 很久以后,倭寇犯侵朝鲜,朝廷大规模派兵前往援助,前后共六年。 于是在天津设置巡抚官,防卫京郊地区。 往后十多年,依从南直巡按御史颜思忠的意见,分淮安大营士兵六百人镇守廖角嘴。 依从福建巡抚丁继嗣的意见,设置军队从浙进⼊闽的三江和刘澳,而用浙兵替换海澄团练营土著军。 天启年间,在澎湖修筑城堡,设置游击一名,把总二名,率兵三⼲,筑炮台镇守。 此前,万历年问,许孚速巡抚闽,上奏修筑福州的海坛山,顺便谈及澎湖各岛屿,并说浙东沿海陈钱、金塘、⽟环、南麂众山都应治理,便设南麂副总兵,而澎湖无暇顾及。 那个地方迁迁对峙海中,如同长蛇蜿蜒曲折,有很多分岔的海港和零落的岛屿,其中空间可以蔵巨舰。 起初被红⽑占据,到此时采用巡抚南居益的意见,便夺回并镇守。 从世宗时代出现倭寇祸患以来,沿海大都会,备自设总督、巡抚、兵备副使和总兵官、参将、游击等员官,而各处防御,在广东则分束、中、西三路,设置三位参将;在福建则有五个⽔寨;在浙则有六总,一是金乡、盘石雨卫,一是松门、海门两卫,一是昌国卫和钱仓、爵溪等所,一是定海卫和霓霁、大嵩等所,一是观海、临山两卫,一是海宁卫,分别用四位参将统领;在南直隶则在乍浦以柬,金山卫设置参将,⻩浦以北,昊淞江口设置总兵;在淮、扬则总兵驻守通州,游击驻守庙湾,又在扬州设置陆军游击,等待调遣;在山东则登、莱、青三府设置巡察海道的副使,管理兵民的参将,统领督查沿海兵马防备倭寇的都指挥;在蓟、辽则在大沽海口留守重兵,用副总兵统领,而以密云、永平两游击作接应援助。 山海关外,则广宁中、前等五所兵防守各驻军地段,以宁前参将作接应援救,而金、复、海、盖各军都担任海防,三岔以东,九联城外创建镇江城,设游击,统领一千七百人,巡逻海上,北边同宽奠参将陆营地相接,共计有七个镇,而守备、把总、分守、巡徼相约按期巡逻的不下数百人。 以三、四、五月为大汛,九、十月为小汛。 大致受到倭寇的严重危害,所以设防也最严密。 旦本地理位置和闽相对,而浙的招宝关进贡所经的道路在此,所以浙、闽是首当其冲。 南面的敌寇则从广东⼊侵,北面的敌寇则从长江犯侵留都、淮、扬,所以防卫海外,以防卫长江为重。 洪武初年,在都城南面新江口设置⽔兵八千人。 此后,渐渐设置一万二千人,造船四百艘。 又在北岸浦子口设置陆军,相互构成掎角之势。 所管辖的沿长江各郡,上从九江、庭擅、⻩梅,下到苏、松、通、泰,中间包括安庆、池、和、太平,凡是盗贼和贩卖私盐的人,都命令巡查逮捕,同时防备倭寇。 永乐时期,特别命令功臣为帅视察长江防军 ![]() 成化四年,依从锦⾐卫愈事冯瑶的建言,命令长江军队依据地形设防,在爪、仪、太平设置将领镇守。 后六年,守备定西侯蒋琬上奏调建 ![]() 十三年,命令选择武大臣一人担任 ![]() 又过五年,依从南京都御史⽩昂的建言,敕令沿长江守备员官互相接应援助,并且发给印信。 写成法令著录。 弘治年间,命令新江口两班军按京营条例,首班休歇,就依次轮班 ![]() 嘉靖八年,江 ![]() ![]() 不久寇 ![]() 十九年,沙贼⻩艮等又兴起。 皇帝诘问兵部废除总兵的缘故,便又设置,给予旗牌符敕令,提督沿江上下。 后来又裁减废除。 三十二年,倭寇的祸患炽盛,又设副总兵于金山卫,管辖沿海到镇江,同狼山副总兵⽔陆相呼应。 当时长江北面都遭受倭寇犯侵,于是酌量调遣九江、安庆官军镇守京口、闘山等地。 很久之后,给事中范宗昊说:“旧例, ![]() 后来因为倭寇犯侵警情,便从镇江以下,连接常、狼、福等处隶属 ![]() ![]() 应该以圃山、三江会合口作为 ![]() 此后增设上下雨江巡枧御史,得以检举弹劾主管将领,而以南京愈都御史兼管 ![]() 此前,增加招募⽔兵六⼲人。 隆庆初年,因为都御史昊时来请求,留下四分之一,剩下的全部罢除遣散,并且裁掉中军把总等官。 后来,又命令分地段设置守卫,而责令上下南北互相呼应。 又依从都御史宋仪望的意见,各军都分别驻守长江岸边,不能居住在城市。 万历二十年,因倭寇⼊侵的警报,进言的人又请求设立京口总兵。 南京兵部尚书衷贞吉等说已经有了昊淞总兵,不应两设。 于是设立兵备使者,每刭舂天汛期到,调遣备倭都督,统领卫所⽔、陆军奔赴镇江。 后七年, ![]() 应当委任他们检阅训练,就以精锐与否作为兵备政绩⾼低。”兵部商议认为对。 旧例,南北总哨官在适当的地方五天相会一次,将领官也每月两次到长江岸边相约巡逻。 此后大多不施行。 崇祯年问,又让功臣担任 ![]() ![]() 卫所之外,郡县有招募服役的壮丁,边郡有土兵。 太祖平定江束,因循元代制度,设立管领兵民万户府。 后来依从山西行都司的建言,让边境百姓自行备办军械,组织起来保卫边境。 闽、浙被倭寇所苦,指挥方谦请求登记人丁多的当兵。 不久因为祸患乡里,下诏令闽、浙相互迁徙。 当时已经用兵民,然而并非招募。 正统二年,开始招募,愿意为朝廷效力的那些未取得正式军籍的军人和服役的壮丁,陕西得到四千二百人。 每人供给两匹布,每月四斗粮。 景泰初年,派使者分别招募直隶、山东、山西、河南的服役壮丁,调拨山西义勇军守大同,而紫荆、倒马两关,也用兵民防守,事情平息后罢除遣回。 处化二年,因为边防紧急,恢复两关的兵民。 敕令御史前去延安、庆 ![]() 因为延绥巡抚卢祥说边境民人骁勇果敢,可以训练成兵,使其保护乡里的 ![]() 弘治七年,设立征集壮丁的法令。 州、县七八百里以上,每里征集两人;五百里,每里征三人;三百里,每里征四人;百里以上,每里征五人。 由主管官吏训练,遇到紧急情况便调遣派发,供给行军粮食,而噤止役使占用放买的弊端。 富民不愿意,就上 ![]() 有的称为机兵,在巡检司的称为弓兵。 后来因为越过边境防冬并非好策略,大同巡抚刘宇请求免除轮番 ![]() 给事中熊伟也请求在附近卫所编制招募兵民。 都依从他们的意见。 十四年,因为西北各边招募的土兵,大多不⾜五千,便派使者携带银两二十万和太仆寺的马价银四万前往招募。 指挥千户、百户以招兵多少为等级,得到升级,丢失官职的人得以恢复职务,就命令他统领所招募的兵。 不久兵部议覆侍郞李孟旸请求充实军队的上疏,说:“国全卫所官军原来数额为二百七十多万,因年久逃亡的缘故,曾选招募的壮丁三十多万,又核实卫所舍人、余丁八十八莴,西北各边招募土兵大约敷万。 请按李孟旸的奏请,查得主管员官不 ![]() 正德年问,流寇扰 ![]() ![]() 兵部侍郞杨潭将此上奏。 都御史宁呆招募的多是无赖之人,被御史张璇弹劾。 嘉靖二十二年,增加州县壮丁数额,大的一千人,次一等的六七百人,小的五百人。 二十九年,京城新遭受犯侵,商议招募兵民,以二万人为限。 这年四月末,奔赴京城附近防御。 后五年,兵部尚书杨博请求淘汰年老体弱的士兵,保留精锐的士兵,在地方的分发到各路作兵民,在京城的隶属巡捕参将,逃跑了的不补充。 皇帝因为虚占的人数多,消耗粮食没有用处,派员官考核应罢免应遣还的上报。 隆庆年间,张居正、陈以勤又请求登记京城郊区的兵民,说:“直隶八府的人多強悍,全部按户登记,除去单独一个男丁的和老弱的,⽗子三人登记一个儿子,兄弟三人登记一个弟弟,州和大县可以得到一千六百人,小县可以得到一千人。 其中分为正兵、奇兵,登记姓名于军籍,隶属抚臣 ![]() 每年除 ![]() 然而自嘉靖以后,山东、河南兵民戍守蓟门的,全都征收银两以补充招募。 到万历初年,山东征收银两到五万六千两,贫民非常困窘。 治河的工程,给事中张贞观请求增招士兵,捍卫淮、扬、徐、邳。 鲞南強盗兴起,给事中耿随龙请求恢复壮丁的旧制度,专门追捕盗贼。 播州动 ![]() 各省官军、壮丁,都应免除老幼,换上健壮的军士。 军队 ![]() ![]() ![]() 设立军营分成队伍,凭此调遣。”先后都商议施行。 嘉靖末年,招募军人筹措银饷更紧急。 南京职方郞中邹维理陈述调遣招募的危害。 山西参政徐九翰尤其竭力说兵民不可以调遣。 崇祯时,中原盗患紧急,兵部尚书杨嗣昌商议命令州县训练土著居民成军人。 工部侍郞张慎言说到它的几处不便利的地方,而御史米寿图又说到它的害处有十条,说不如挑选训练兵民,增加壮丁捕快,防御地方为好。 后来杨嗣昌死,训练土兵也没有施行。 乡兵,是 ![]() 其中隶属军籍的称浙兵,义蛊最多,处其次,台、宁又其次,善于用狼筅,问或用分叉长 ![]() 戚继光设鸳鸯阵以击破倭寇,到镇守蓟门时,最有名声。 叫川兵、叫辽兵,崇祯时期,多调他们剿减流寇。 那些不隶属军籍的,在很多地方都有。 河南嵩县称⽑葫芦,惯用短兵器,擅长爬山。 而嵩和卢氏、灵宝、永宁都多矿兵,称为角脑,又叫打手。 山东有长竿手。 徐州有箭手。 井陉有蚂螂手,善于扔石头,速的可以达到一百步。 闽漳、泉擅用镖牌,尤其擅长⽔战。 泉州永舂人善于搏斗的武艺。 正统年问,有叫郭荣六的,攻破沙尤贼寇有功劳。 商人盐丁以私下贩卖为业,多強劲果敢。 成化初年,河东盐贩千百人,自备火炮、強弩、车仗,混杂在官军中追逐敌寇。 而松江曹泾的盐贩,在嘉靖年问,追逐倭寇到岛上,烧焚敌船。 后来倭寇见到百姓家有鹾袋,就摇手告诫。 粤东杂居着蛮蛋,惯用长牌、斫刀,而新会、东莞出生的超过一半。 延绥、固原多边塞外的土著居民,善于骑马 ![]() 大藤峡战役,韩雍利用这些兵,摧毁了瑶、僮用牌刀的人。 庄浪鲁家军,以前隶属随驾军人之中,洪熙初年,命令土指挥率领。 万历年问,部臣称赞该军骁勇強健,为敌军所畏惧,应该鼓舞以备边防调用。 醛马户八百,曾经自备马骑器械奔赴杀敌,后来因为讲和进贡而裁除。 万历十九年,经略郑雒请求恢复旧例。 又僧兵有少林、伏牛、五台。 倭寇作 ![]() 西南边境有各土司兵。 湖南永顺、保靖两个宣慰所辖,廑西东菌、那地、南丹、盐堪等狼兵,四川酉 ![]() 崇桢末年,边境事务紧急,有关部门总是以调遣三个省的土司为长久的计策,其中利弊也总是各占一半。 wWw.iGmXS.CoM |
上一章 明史 下一章 ( → ) |
元史金史辽史宋史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新唐书旧唐书北史南史 |
张廷玉等的免费历史小说《明史》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明史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明史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