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是沈约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宋书 作者:沈约 | 书号:10190 时间:2017/3/26 字数:12628 |
上一章 卷三十九 下一章 ( → ) | |
百官上 太宰,一人。周武王时,周公旦始居之,掌邦治,为六卿之首。秦、汉、魏不 常置。晋初依《周礼》,备置三公。三公之职,太师居首,景帝名师,故置太宰以 代之。太宰,盖古之太师也。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周 成王时,周公为太师;周公薨,毕公代之。汉西京初不置,平帝始复置太师官,而 孔光居焉。汉东京又废。献帝初,董卓为太师,卓诛又废。魏世不置。晋既因太师 而置太宰,以安平王孚居焉。 太傅,一人。周成王时,毕公为太傅。汉⾼后元年,初用王陵。 太保,一人。殷太甲时,伊尹为太保。周武王时,召公为太保。汉平帝元始元 年,始用王舜。后汉至魏不置,晋初复置焉。自太师至太保,是为三公。论道经邦, 燮理 ![]() ![]() 相国,一人。汉⾼帝十一年始置,以萧何居之,罢丞相;何薨,曹参代之;参 薨,罢。魏齐王以晋景帝为相国。晋惠帝时赵王伦,愍帝时南 ![]() 丞相,一人。殷汤以伊尹为右相,仲虺为左相。秦悼武王二年,始置丞相官。 丞,奉;相,助也。悼武王子昭襄王始以樗里疾为丞相,后又置左右丞相。汉⾼帝 初,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孝惠、⾼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二年,复置一丞 相。哀帝元寿二年,更名大司徒。汉东京不复置。至献帝建安十三年,复置丞相。 魏世及晋初又废。惠帝世,赵王伦篡位,以梁王肜为丞相。永兴元年,以成都王颖 为丞相。愍帝建兴元年,以琅琊王睿为左丞相,南 ![]() 太尉,一人。自上安下曰尉。掌兵事,郊祀掌亚献,大丧则告谥南郊。尧时舜 为太尉官,汉因之。武帝建元二年省。光武建武二十七年,罢大司马,置太尉以代 之。灵帝末,以刘虞为大司马,而太尉如故。 司徒,一人。掌民事,郊祀掌省牲视濯,大丧安梓宮。少昊氏以鸟名官,而祝 鸠氏为司徒。尧时舜为司徒。舜摄帝位,命契为司徒。契玄孙之孙曰微,亦为夏司 徒。周时司徒为地官,掌邦教。汉西京初不置。哀帝元寿二年,罢丞相,置大司徒。 光武建武二十七年,去“大” 司空,一人。掌⽔土事,郊祀掌扫除陈乐器,大丧掌将校复土。舜摄帝位,以 禹为司空。契之子曰冥,亦为夏司空。殷汤以咎单为司空。周时司空为冬官,掌邦 事。汉西京初不置。成帝绥和元年,更名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哀帝建平二年,复为 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复为大司空;光武建武二十七年,去“大”字。献帝建安十 三年,又罢司空,置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郗虑免,不复补。魏初,又置司空。 大司马,一人。掌武事。司,主也;马,武也。尧时弃为后稷,兼掌司马。周 时司马为夏官,掌邦政。项籍以曹无咎、周殷并为大司马。汉初不置,武帝元狩四 年,初置大司马。始直云司马,议者以汉有军候千人司马官,故加大。及置司空, 又以县道官有狱司空,又加大。王莽居摄,以汉无小司徒,而定司马、司徒、司空 之号并加大。光武建武二十七年,省大司马,以太尉代之。魏文帝⻩初二年,复置 大司马,以曹仁居之,而太尉如故。 大将军,一人。凡将军皆掌征伐。周制,王立六军。晋献公作二军,公将上军。 将军之名,起于此也。楚怀王遣三将⼊关,宋义为上将。汉⾼帝以韩信为大将军。 汉西京以大司马冠之。汉东京大将军自为官,位在三司上。魏明帝青龙三年,晋宣 帝自大将军为太尉,然则大将军在三司下矣。其后又在三司上。晋景帝为大将军, 而景帝叔⽗孚为太尉,奏改大将军在太尉下,后还复旧。 晋武帝践阼,安平王孚为太宰,郑冲为太傅,王祥为太保,义 ![]() 有苍头字宜禄。至汉,丞相府每有所关⽩,到阁辄传呼“宜禄”以此为常。 丞相置三长史。丞相有疾,御史大夫率百僚三旦问起居,及瘳,诏遣尚书令若 光禄大夫赐养牛,上尊酒。汉景帝三公病,遣中⻩门问病。魏、晋则⻩门郞,尤重 者或侍中也。魏武为丞相以来,置左右二长史而已。汉东京太傅府置掾、属十人, 御属一人,令史十二人,不知皆何曹也。自太尉至大将军、骠骑、车骑、卫将军, 皆有长史一人,将军又各置司马一人,太傅不置长史也。 太尉府置掾、属二十四人,西曹主府吏署用事,东曹主二千石长吏迁除事,户 曹主民户祠祀农桑事,奏曹主奏议事,辞曹主辞讼事,法曹主邮驿科程事,尉曹主 卒徒转运事,贼曹主盗贼事,决曹主罪法事,兵曹主兵事,金曹主货币盐铁事,仓 曹主仓⾕事,⻩阁主簿省录众事。御属一人,令史二十二人。御属主为公御,令史 则有阁下、记室、门下令史,其余史阙。案掾、属二十四人,自东西曹凡十二曹, 然则曹各置掾、属一人,合二十四人也。 司徒置掾、属三十一人,御属一人,令史三十五人。司空置掾二十九人,御属 一人,令史三十一人。司空别有道桥掾。其余张减之号,史阙不可得知也。 汉东京大将军、骠骑将军从事中郞二人,掾、属二十九人,御属一人,令史三 十人。骑、卫将军从事中郞二人,掾、属二十人,御属一人,令史二十四人。兵曹 掾史主兵事,禀假掾史主禀假,又置外刺奷主罪法。其领兵外讨,则营有五部,部 有校尉一人,军司马一人;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曲下有屯,屯有屯长一人。 若不置校尉,则部但有军司马一人。又有军假司马、军假候,其别营者则为别部司 马。其余将军置以征伐者,府无员职,亦有部曲司马、军候以领兵焉。案大将军以 下掾属与三府张减,史阙不可得知。置令史、御属者,则是同三府也。其云掾史者, 则是有掾而无属,又无令史、御属,不同三府也。 魏初公府职僚,史不备书。及晋景帝为大将军,置掾十人,西曹、东曹、户曹、 仓曹、贼曹、金曹、⽔曹、兵曹、骑兵各一人,则无属矣。魏元帝咸熙中,晋文帝 为相国,相国府置中卫将军、骁骑将军、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郞四人,主薄四 人,舍人十九人,参军二十二人,参战十一人,掾、属三十三人。东曹掾、属各一 人;西曹属一人,户曹掾一人,属二人;贼曹掾一人,属二人;金曹掾、属各一人; 兵曹掾、属各一人,骑兵掾二人,属一人;车曹掾、属各一人;铠曹掾、属各一人; ⽔曹掾、属各一人,集曹掾、属各一人,法曹掾、属各一人,奏曹掾、属各一人, 仓曹属二人,戎曹属一人,马曹属一人,媒曹属一人,合为三十三人。散属九人, 凡四十二人。 晋初,凡位从公以上,置长史、西阁、东阁祭酒、西曹、东曹掾、户曹、仓曹、 贼曹属各一人;加兵者又置司马、从事中郞、主簿、记室督各一人,舍人四人;为 持节都督者,置参军六人。安平献王孚为太宰,增掾、属为十人,兵、铠、士、营 军、刺奷五曹皆置属,并前为十人也。杨骏为太傅,增祭酒为四人,掾、属为二十 人,兵曹分为左、右、法、金、田、集、⽔、戎、车、马十曹,皆置属,则为二十 人。赵王伦为相国,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郞四人,参军二十人,主簿、记室 督、祭酒各四人,掾、属四十人,东西曹又置属,其余十八曹皆置掾,则四十人矣。 凡诸曹皆置御属、令史、学⼲,御属职录事也。江左以来,诸公置长史、仓曹掾、 户曹属、东西阁祭酒各一人,主簿、舍人二人,御属二人,令史无定员。领兵者置 司马一人,从事中郞二人,参军无定员;加崇者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郞四人, 掾、属四人,则仓曹增置属,户曹置掾,江左加崇,极于此也。 长史、司马、舍人,秦官。从事中郞、掾、属、主簿、令史,前汉官,陈汤为 大将军王凤从事中郞是也。御属、参军,后汉官,孙坚为车骑参军事是也。本于府 主无敬,晋世太原孙楚为大司马石苞参军,轻慢苞,始制施敬。祭酒,晋官也,汉 吴王濞为刘氏祭酒。夫祭祀以酒为本,长者主之,故以祭酒为称。汉之侍中、魏之 散骑常侍⾼功者,并为祭酒焉。公府祭酒,盖因其名也。长史、从事中郞主吏,司 马主将,主簿、祭酒、舍人主阁內事,参军、掾、属、令史主诸曹事。司徒若无公, 唯省舍人,其府常置,其职僚异于余府。有左右长史、左西曹掾、属各一人,余则 同矣。余府有公则置,无则省。晋元帝为镇东大将军及丞相,置从事中郞,无定员, 分掌诸曹,有录事中郞、度支中郞、三兵中郞。其参军则有谘议参军二人,主讽议 事,晋江左初置,因军谘祭酒也。宋⾼祖为相,止置谘议参军,无定员。今诸曹则 有录事、记室、户曹、仓曹、中直兵、外兵、骑兵、长流贼曹、刑狱贼曹、城局贼 曹、法曹、田曹、⽔曹、铠曹、车曹、士曹、集、右户、墨曹,凡十八曹参军。参 军不署曹者,无定员。江左初,晋元帝镇东丞相府有录事、记室、东曹、西曹、度 支、户曹、法曹、金曹、仓曹、理曹、中兵、外兵、骑兵、典兵、兵曹、贼曹、运 曹、噤防、典宾、铠曹、田曹、士曹、骑士、车曹参军。其东曹、西曹、度支、金 曹、理曹、典兵、兵曹、贼曹、运曹、噤防、典宾、骑士、车曹凡十三曹,今阙所 余十二曹也。其后又有直兵、长流、刑狱、城局、⽔曹、右户、墨曹七曹。⾼祖为 相,合中兵、直兵置一参军,曹则犹二也。今小府不置长流参军者,置噤防参军。 蜀丞相诸葛亮府有行参军,晋太傅司马越府又有行参军、兼行参军,后渐加长兼字。 除拜则为参军事,府板则为行参军。晋末以来,参军事、行参军又各有除板。板行 参军下则长兼行参军。参军督护,江左置。本皆领营,有部曲,今则无矣。公府长 史、司马,秩千石;从事中郞,六百石;东西曹掾,四百石;他掾三百石;属二百 石。 特进,前汉世所置,前后二汉及魏、晋以为加官,从本官车服,无吏卒。晋惠 帝元康中定位令在诸公下,骠骑将军上。 骠骑将军,一人。汉武帝元狩二年,始用霍去病为骠骑将军。汉西京制,大将 军、骠骑将军位次丞相。 车骑将军,一人。汉文帝元年,始用薄昭为车骑将军。鱼豢曰:“魏世车骑为 都督,仪与四征同。若不为都督,虽持节属四征者,与前后左右杂号将军同。其或 散还从文官之例,则位次三司。”晋、宋车骑、卫不复为四征所督也。 卫将军,一人。汉文帝元年,始用宋昌为卫将军。三号位亚三司。汉章帝建初 三年,始使车骑将军马防班同三司,班同三司自此始也。汉末奋威将军,晋江右伏 波、辅国将军,并加大而仪同三司。江左以来,将军则中、镇、抚、四镇以上或加 大,余官则左右光禄大夫以上并得仪同三司,自此以下不得也。 持节都督,无定员。前汉遣使,始有持节。光武建武初,征伐四方,始权时置 督军御史,事竟罢。建安中,魏武帝为相,始遣大将军督军。二十一年,征孙权还, 夏侯惇督二十六军是也。魏文帝⻩初二年,始置都督诸州军事,或领刺史。三年, 上军大将军曹真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钺,则总统外內诸军矣。明帝太和四年,晋 宣帝征蜀,加号大都督。⾼贵公正元二年,晋文帝都督中外诸军,寻加大都督。晋 世则都督诸军为上,监诸军次之,督诸军为下。使持节为上,持节次之,假节为下。 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杀无官位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杀 犯军令者。晋江左以来,都督中外尤重,唯王导居之。宋氏人臣则无也。江夏王义 恭假⻩钺。假⻩钺,则专戮节将,非人臣常器矣。 征东将军,一人。汉献帝初平三年,马腾居之。征南将军,一人。汉光武建武 中,岑彭居之。征西将军,一人。汉光武建武中,冯异居之。征北将军,一人。鱼 豢曰:“四征,魏武帝置,秩二千石。⻩初中,位次三公。汉旧诸征与偏裨杂号同。” 镇东将军,一人。后汉末,魏武帝居之。镇南将军,一人。后汉末,刘表居之。 镇西将军,一人。后汉初平三年,韩遂居之。镇北将军,一人。 中军将军,一人。汉武帝以公孙敖为之,时为杂号。镇军将军,一人。魏以陈 群为之。抚军将军,一人。魏以司马宣王为之。中、镇、抚三号比四镇。 安东将军,一人。后汉末,陶谦为之。安南将军,一人。安西将军,一人。后 汉末,段煨为之。安北将军,一人。鱼豢曰:“镇北、四安,魏⻩初、太和中置。” 平东将军,一人。平南将军,一人。平西将军,一人。平北将军,一人。四平, 魏世置。 左将军、右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以下,周末官,秦、汉并因之,光 武建武七年省,魏以来复置。 征虏将军,汉光武建武中,始以祭遵居之。冠军将军,楚怀王以宋义为卿子冠 军。冠军之名,自此始也。魏正始中,以文钦为冠军将军、扬州刺史。辅国将军, 汉献帝以伏完居之。宋太宗泰始四年,改为辅师;后废帝元徽二年,复故。龙骧将 军,晋武帝始以王浚居之。 东中郞将,汉灵帝以董卓居之。南中郞将,汉献帝建安中,以临淄侯曹植居之。 西中郞将。北中郞将,汉建安中,以焉陵侯曹彰居之。凡四中郞将,何承天云, 并后汉置。 建威将军,汉光武建武中,以耿弇为建威大将军。振威将军,后汉初,宋登为 之。奋威将军,前汉世,任千秋为之。扬威将军,魏置。广威将军,魏置。建武将 军,魏置。振武将军,前汉末,王况为之。奋武将军,后汉末,吕布为之。扬武将 军,光武建武中,以马成为之。广武将军,晋江左置。 鹰扬将军,汉建安中,魏武以曹洪居之。折冲将军,汉建安中,魏武以乐进居 之。轻车将军,汉武帝以公孙贺为之。扬烈将军,建安中,以假公孙渊。宁远将军, 晋江左置。材官将军,汉武帝以李息为之。伏波将军,汉武帝征南越,始置此号, 以路博德为之。 凌江将军,魏置。自凌江以下,则有宣威、明威、骧威、厉威、威厉、威寇、 威虏、威戎、威武、武烈、武毅、武奋、绥远、绥边、绥戎、讨寇、讨虏、讨难、 讨夷、 ![]() ![]() ![]() ![]() ![]() 太常,一人。舜摄帝位,命伯夷作秩宗,掌三礼,即其任也。周时曰宗伯,是 为舂官,掌邦礼。秦改曰奉常,汉因之。景帝中六年,更名曰太常。应劭曰:“ ![]() 博士,班固云,秦官。史臣案,六国时往往有博士,掌通古今。汉武建元五年, 初置《五经》博士。宣、成之世,《五经》家法稍增,经置博士一人。至东京凡十 四人。《易》,施、孟、梁丘、京氏;《尚书》,欧 ![]() 国子祭酒一人,国子博士一人,国子助教十人。《周易》、《尚书》、《⽑诗》、 《礼记》、《周官》、《仪礼》、《舂秋左氏传》、《公羊》、《⾕梁》各为一经, 《论语》、《孝经》为一经,合十经,助教分掌。国子,周旧名,周有师氏之职, 即今国子祭酒也。晋初复置国子学,以教生徒,而隶属太学焉。晋初助教十五人, 江左以来,损其员。自宋世若不置学,则助教唯置一人,而祭酒、博士常置也。 太庙令,一人。丞一人。并前汉置。西京曰长,东京曰令。领斋郞二十四人。 明堂令,一人。丞一人。丞,汉东京初置;令,宋世祖大明中置。 太祝令,一人。丞一人。掌祭祀读祝 ![]() 太史令,一人,丞一人。掌三辰时⽇祥瑞妖灾,岁终则奏新历。太史,三代旧 官,周世掌建邦之六典,正岁年,以序事颁朔于邦国。又有冯相氏,掌天文次序; 保章氏,掌天文。今之太史,则并周之太史、冯相、保章三职也。汉西京曰太史令。 汉东京有二丞,其一在灵台。 太乐令,一人。丞一人。掌凡诸乐事。周时为大司乐。汉西京曰太乐令。汉东 京曰大予乐令。魏复为太乐令。 陵令,每陵各一人,汉旧官也。 乘⻩令,一人。掌乘舆车及安车诸马。魏世置。自博士至乘⻩令,并属太常。 光禄勋,一人。丞一人。光,明也;禄,爵也;勋,功也。秦曰郞中令,汉因 之。汉武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掌三署郞,郞执戟卫宮展门户。光禄勋居噤中如 御史,有狱在殿门外,谓之光禄外部。光禄勋郊祀掌三献。魏、晋以来,光禄勋不 复居噤中,又无复三署郞,唯外宮朝会,则以名到焉。二台奏劾,则符光禄加噤止, 解噤止亦如之。噤止,⾝不得⼊殿省,光禄主殿门故也。宮殿门户,至今犹属。晋 哀帝兴宁二年,省光禄勋,并司徒。孝武宁康元年,复置。汉东京三署郞有行应四 科者,岁举茂才二人,四行二人,及三署郞罢省,光禄勋犹依旧举四行,⾐冠弟子 充之。三署者,五官署、左署、右署也,各置中郞将以司之。郡举孝廉以补三署郞, 年五十以上,属五官,其次分在左右署。凡有中郞、议郞、侍郞、郞中四等,无员, 多至万人。 左光禄大夫,右光禄大夫,二大夫,晋初置。光禄大夫,秦时为中大夫,汉武 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大夫;晋初又置左右光禄大夫,而光禄大夫如故。光禄大夫银 章青绶,其重者加金章紫绶,则谓之金紫光禄大夫。旧秩比二千石。 中散大夫,王莽所置,后汉因之。前汉大夫皆无员,掌论议。后汉光禄大夫三 人,中大夫二十人,中散大夫三十人。魏以来复无员。自左光禄大夫以下,养老疾, 无职事。中散,六百石。 卫尉,一人。丞二人。掌宮门屯兵,秦官也。汉景初,改为中大夫令。后元年, 复为卫尉。晋江右掌冶铸,领冶令三十九,户五千三百五十。冶皆在江北,而江南 唯有梅 ![]() 廷尉,一人。丞一人。掌刑辟。凡狱必质之朝廷,与众共之之义。兵狱同制, 故曰廷尉。舜摄帝位,咎繇作士,即其任也。周时大司寇为秋官,掌邦刑。秦为廷 尉。汉景帝中六年,更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复为廷尉。哀帝元寿二年,复为大 理。汉东京初,复为廷尉。 廷尉正,一人。廷尉监,一人。正、监并秦官。本有左右监,汉光武省右,犹 云左监;魏、晋以来,直云监。廷尉评,一人。汉宣帝地节三年,初置左右评。汉 光武省右,犹云左评。魏、晋以来,直云评。正、监、评并以下官礼敬廷尉卿。正、 监秩千石,评六百石。廷尉律博士,一人。魏武初建魏国置。 大司农,一人。丞一人。掌九⾕六畜之供膳羞者。舜摄帝位,命弃为后稷,即 其任也。周则为太府,秦治粟內史;汉景帝后元年,更名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 更名曰大司农。晋哀帝末,省并都⽔,孝武世复置。汉世丞二人,魏以来一人。 太仓令,一人。丞一人。秦官也。晋江左以来,又有东仓、石头仓丞各一人。 导官令,一人。丞一人。掌舂御米。汉东亦置。导,择也。择米令精也。司马 相如《封禅书》云,导一茎六穗于庖。 籍田令,一人。丞一人。掌耕宗庙社稷之田,于周为甸师。汉文帝初立籍田, 置令、丞各一人。汉东京及魏并不置。晋武泰始十年复置。江左省,宋太祖元嘉中 又置。自太仓至籍田令,并属司农。 少府,一人。丞一人。掌中服御之物。秦官也,汉因之。掌噤钱以给私养,故 曰少府。晋哀帝末,省并丹 ![]() 左尚方令、丞各一人。右尚方令、丞各一人。并掌造军器。秦官也,汉因之。 于周则为⽟府。晋江右有中尚方、左尚方、右尚方,江左以来,唯一尚方。宋⾼祖 践阼,以相府作部配台,谓之左尚方,而本署谓之右尚方焉。又以相府细作配台, 即其名置令一人,丞二人,隶门下。世祖大明中,改曰御府,置令一人,丞一人。 御府,二汉世典官婢作亵⾐服补浣之事,魏、晋犹置其职,江左乃省焉。后废帝初, 省御府,置中署,隶右尚方。汉东京太仆属官有考工令,主兵器弓弩刀铠之属,成 则传执金吾⼊武库,及主织绶诸杂工。尚方令唯主作御刀绶剑诸玩好器物而已。然 则考工令如今尚方,尚方令如今中署矣。 东冶令,一人。丞一人。南冶令,一人。丞一人。汉有铁官,晋署令,掌工徒 鼓铸,隶卫尉。江左以来,省卫尉,度隶少府。宋世虽置卫尉,冶隶少府如故。江 南诸郡县有铁者或署冶令,或署丞,多是吴所置。 平准令,一人。丞一人。掌染,秦官也,汉因之。汉隶司农,不知何世隶少府。 宋顺帝即位,避帝讳,改曰染署。 将作大匠,一人。丞一人。掌土木之役。秦世置将作少府,汉因之。景帝中六 年,更名将作大匠。光武中元二年省,以谒者领之。章帝建初元年复置。晋氏以来, 有事则置,无则省。 大鸿胪,掌赞导拜授诸王。秦世为典客,汉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 初元年,更名大鸿胪。鸿,大也;胪,陈也。晋江左初省。有事则权置,事毕即省。 太仆,掌舆马。周穆王所置,秦因之。《周官》则校人掌马,巾车掌车,及置 太仆,兼其任也。晋江左或署或省,宋以来不置。郊祀则权置太仆执辔,事毕即省。 太后三卿,各一人。应氏《汉官》曰:“卫尉、少府,秦官;太仆,汉成帝置。 皆随太后宮为号,在正卿上,无太后乃阙。”魏改汉制,在九卿下。晋复旧,在同 号卿上。 大长秋,皇后卿也。有后则置,无则省。秦时为将行,汉景帝中六年,更名大 长秋。韦曜曰:“长秋者,以皇后 ![]() ![]() ![]() 尚书,古官也。舜摄帝位,命龙作纳言,即其任也。《周官》司会,郑玄云, 若今尚书矣。秦世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故谓之尚书。尚犹主也。汉初有尚 冠、尚⾐、尚食、尚浴、尚席、尚书,谓之六尚。战国时已有尚冠、尚⾐之属矣。 秦时有尚书令、尚书仆 ![]() ![]() ![]() ![]() ![]() ![]() ![]() ![]() ![]() ![]() ![]() 尚书令,任总机衡;仆 ![]() ![]() ![]() 汉成帝之置四尚书也,无置郞之文。《汉仪》,尚书郞四人,一人主匈奴单于 营部,一人主羌夷吏民,一人主户口垦田,一人主财帛委输。匈奴单于,宣帝之世, 保塞內附;成帝世,单于还北庭矣。一郞主匈奴单于营部,则置郞疑是光武时,所 主匈奴,是南单于也。《汉官》云,置郞三十六人,不知是何帝增员。然则一尚书 则领六郞也。主作文书,起立事草。初为郞中,満岁则为侍郞。尚书寺居建礼门內。 尚书郞⼊直,官供青缣⽩绫被,或以绵緤为之。给帷帐、氈褥、通中枕,太官供食 物,汤官供饼饵及五孰果实之属,给尚书伯使一人,女侍二人,皆选端正妖丽,执 香炉,护⾐服,奏事明光殿。殿以胡粉涂壁,画古贤烈士。以丹硃⾊地,谓之丹墀。 尚书郞口含 ![]() ![]() 汉制,公卿御史中丞以下,遇尚书令、仆、丞、郞,皆辟车豫相回避,台官过, 乃得去。今尚书官上朝及下,噤断行人,犹其制也。汉又制,丞、郞见尚书,呼曰 明时。郞见二丞,呼曰左君、右君。郞以下则有都令史、令史、书令史、书吏⼲。 汉东京尚书令史十八人,晋初正令史百二十人,书令史百三十人。自晋至今,或减 或益,难以定言。《汉仪》有丞相令史。令史,盖前汉官也。晋西朝有尚书都令史 硃诞,则都令史其来久矣。分曹所掌如尚书也。 晋西朝八坐丞郞,朝晡诣都坐朝,江左唯旦朝而已。八坐丞郞初拜,并集都坐, ![]() ![]() ![]() ![]() ![]() 武库令,一人。掌军器,秦官。至二汉,属执金吾。晋初罢执金吾,至今隶尚 书库部。 车府令,一人。丞一人。秦官也。二汉、魏、晋并隶太仆。太仆既省,隶尚书 驾部。 上林令,一人。丞一人。汉西京上林中有八丞、十二尉、十池监。丞、尉属⽔ 衡都尉。池监隶少府。汉东京曰上林苑令及丞各一人,隶少府。晋江左阙。宋世祖 大明三年复置,隶尚书殿中曹及少府。 材官将军,一人。司马一人。主工匠土木之事。汉左右校令,其任也。魏右校 又置材官校尉,主天下材木事。晋江左改材官校尉曰材官将军,又罢左校令。今材 官隶尚书起部及领军。 侍中,四人。掌奏事,直侍左右,应对献替。法驾出,则正直一人负玺陪乘。 殿內门下众事皆掌之。周公戒成王《立政》之篇所云“常伯”即其任也。侍中本 秦丞相史也,使五人往来殿內东厢奏事,故谓之侍中。汉西京无员,多至数十人, ⼊侍噤中,分掌乘舆服物,下至亵器虎子之属。武帝世,孔安国为侍中,以其儒者, 特听掌御唾壶,朝廷荣之。久次者为仆 ![]() ![]() ![]() |
上一章 宋书 下一章 ( → ) |
晋书睡虎地秦墓竹农桑辑要智囊(选录)水经注四十二章经菜根谭论衡围炉夜话容斋随笔 |
沈约的免费历史小说《宋书》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宋书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宋书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