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是范晔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后汉书 作者:范晔 | 书号:10149 时间:2017/3/26 字数:11298 |
上一章 邓张徐张胡列传 下一章 ( → ) | |
邓彪 张禹 徐防 张敏 胡广 邓彪字智伯,南 ![]() ![]() 后仕州郡,辟公府,五迁桂 ![]() 和帝即位,以彪为太傅,录尚书事,赐爵关內侯。永元初,窦氏专权骄纵,朝廷多有谏争,而彪在位修⾝而已,不能有所匡正。又尝奏免御史中丞周纡,纡前失窦氏旨,故颇以此致讥,然当时宗其礼让。及窦氏诛,以老病上还枢机职,诏赐养牛、酒而许焉。五年舂,薨于位,天子新临吊临。 张禹字伯达,赵国襄国人也。 祖⽗况族姊为皇祖考夫人,数往来南顿,见光武。光武为大司马,过邯郸,况为郡吏,谒见光武。光武大喜,曰:“乃今得我大舅乎!”因与俱北,到⾼邑,以为元氏令。迁涿郡太守。后为常山关长。会⾚眉攻关城,况战殁。⽗歆,初以报仇逃亡,后仕为淮 ![]() 禹 ![]() 永平八年,举孝廉,稍迁;建初中,拜杨州刺史。当过江行部,中上人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难于济涉。禹将度,吏固请不听。禹厉言曰:“子胥如有灵,知吾志在理察枉讼,岂危我哉?”遂鼓楫而过。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吏民希见使者,人怀喜悦,怨德美恶,莫不自归焉。 元和二年,转兗州刺史,亦有清平称。三年,迁下邳相。徐县北界有蒲 ![]() 永元六年,⼊为大司农,拜太尉,和帝甚礼之。十五年,南巡祠园庙,禹以太尉兼卫尉留守。闻车驾当进幸江陵,以为不宜冒险远,驿马上谏。诏报曰:“祠谒既讫,当南礼大江,会得君奏,临汉回舆而旋。”及行还,禹持蒙赏赐。 延平元年,迁为太傅,录尚书事。邓太后以殇帝初育, ![]() ![]() 永初元年,以定策功封安乡侯,食邑千二百户,与太尉徐防、司空尹勤同⽇俱封。其秋,以寇贼⽔雨策免防、勤,而禹不自安,上书乞骸骨,更拜太尉。四年,新野君病,皇太后车驾幸其第。禹与司徒夏勤、司空张敏俱上表言:“新野君不安,车驾连⽇宿止,臣等诚窃惶惧。臣闻王者动设先置,止则 ![]() ![]() ![]() 徐防字谒卿,沛国铚人也。祖⽗宣,为讲学大夫,以《易》教授王莽。⽗宪,亦传宣业。 防少习⽗祖学,永平中,举孝廉,除为郞。防体貌矜严,占对可观,显宗异之,特补尚书郞。职典枢机,周密畏慎,奉事二帝,未尝有过。和帝时,稍迁司隶校尉,出为魏郡太守。永元十年,迁少府、大司农。防勤晓政事,所在有迹。十四年,拜司空。 防以《五经》久远,圣意难明,宜为章句,以悟后学。上疏曰: 臣闻《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其后诸家分析,各有异说。汉承 ![]() 诏书下公卿,皆从防言。 十六年,拜为司徒。延平元年,迁太尉,与太傅张禹参录尚书事,数受赏赐,甚见优宠。 安帝即位,以定策封龙乡侯。食邑千一百户。其年以灾异寇贼策免,就国。凡三公以灾异策免,始自防也。 防卒,子衡当嗣,让封于其弟崇。数岁,不得已,乃出就爵云。 张敏字伯达,河间D821人也。建初二年,举孝廉,四迁,五年,为尚书。 建初中,有人侮辱人⽗者,而其子杀之,肃宗贳其死刑而降宥之,自后因以为比。是时遂定其议,以为《轻侮法》。敏驳议曰: 夫《轻侮》之法,先帝一切之恩,不有成科班之律令也。夫死生之决,宜从上下,犹天之四时,有生有杀。若开相容恕,著为定法者,则是故设奷萌,生长罪隙。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舂秋》之义,子不报仇,非子也。而法令不为之减者,以相杀之路不可开故也。今托义者得减,妄杀者有差,使执宪之吏得设巧诈,非所以导“在丑不争”之义。又《轻侮》之比,浸以繁滋,至有四五百科,转相顾望,弥复增甚,难以垂之万载。臣闻师言:“救文莫如质。”故⾼帝去烦苛之法,为三章之约。建初诏书,有改于古者,可下三公、廷尉蠲除其敝。 议寝不省。敏复上疏曰: 臣敏蒙恩,特见拔擢,愚心所不晓, ![]() ![]() ![]() ![]() 和帝从之。 九年,拜司隶校尉。视事二岁,迁汝南太守。清约不烦,用刑平正,有理能名。坐事免。延平元年,拜议郞,再迁颍川太守。永初元年,征拜司空,在位奉法而已。视事三岁,以病乞⾝,不听。六年舂,行大 ![]() 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也。六世祖刚,清⾼有志节。平帝时,大司徒马宮辟之。值王莽居摄,刚解其⾐冠,县府门而去,遂亡命 ![]() ![]() 广少孤贫,亲执家苦。长大,随辈⼊郡为散吏。太守法雄之子真,从家来省其⽗。真颇知人。会岁终应举,雄敕真助其求才。雄因大会诸吏,真自于牖间密占察之,乃指广以⽩雄,遂察孝廉。既到京师,试以章奏,安帝以广为天下第一。旬月拜尚书郞,五迁尚书仆 ![]() 顺帝 ![]() ![]() ![]() 时,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限年四十以上,儒者试经学,文吏试章奏。广复与敞、虔止书驳之,曰: 臣闻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书》载稽疑,谋及卿士;《诗》美先人,询于刍荛。国有大政,必议之于前训,咨之于故老,是以虑无失策,举无过事,窃见尚书令左雄议郡举孝廉,皆限年四十以上,诸生试章句,文吏试笺奏。明诏既许,复令臣等得与相参。窃惟王命之重,载在篇典,当令县于⽇月,固于金石,遗则百王,施之万世。《诗》云:“天难谌斯,不易惟王。”可不慎与!盖选举因才,无拘定制。六奇之策,不出经学;郑、阿之政,非必章奏。甘、奇显用,年乖強仕;终、贾扬声,亦在弱冠。汉承周、秦,兼览殷、夏,祖德师经,参杂霸轨,圣主贤臣,世以致理,贡举之制,莫或回⾰。今以一臣之言,划戾旧章,便利未明,众心不CA75。矫枉变常,政之所重,而不访台司,不谋卿士。若事下之后,议者剥异,异之则朝失其便,同之则王言已行。臣愚以为可宣下百官,参其同异,然后览择胜否,详采厥衷。敢以瞽言,冒⼲天噤,惟陛下纳焉。 帝不从。 时,陈留郡缺职,尚书史敞等荐广。曰:“臣闻德以旌贤,爵以建事,‘明试以功’《典谟》所美,‘五服五章’,天秩所作,是以臣竭其忠,君丰其宠,举不失德,下忘其死。窃见尚书仆 ![]() ![]() 广典机事十年,出为济 ![]() ![]() 延熹二年,大将军梁冀诛,广与司徒韩縯、司空孙朗坐不卫宮,皆减死一等,夺爵土,免为庶人。后拜太中大夫、太常。九年,复拜司徒。 灵帝立,与太傅陈蕃参录尚书事,复封故国。以病自乞。会蕃被诛,代为太傅,总录如故。 时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壮,继⺟在堂,朝夕瞻省,傍无几杖,言不称老。及⺟卒,居丧尽哀,率礼无愆。 ![]() 自在公台三十余年,历事六帝,礼任甚优,每逊位辞病,及免退田里,未尝満岁,辄复升时。凡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又为太傅。其所辟命,皆天下名士。与故吏陈蕃、李咸并为三司。蕃等每朝会,辄称疾避广,时人荣之。年八十二,熹平元年薨。使五官中朗将持节奉策赠太傅、安乐乡侯印绶,给东园梓器,谒者护丧事,赐冢茔于原陵,谥文恭侯,拜家一人为郞中。故吏自公、卿、大夫、博士、议郞以下数百人,皆缞绖殡位,自终及葬。汉兴以来,人臣之盛,未尝有也。 初,杨雄依《虞箴》作《十二州二十五官箴》,其九箴亡阙,后涿郡崔骃及子瑗又临邑侯刘EA25駼增补十六篇,广复继作四篇,文甚典美。乃悉撰次首目,为之解释,名曰《百官箴》,凡四十八篇。其余所著诗、赋、铭、颂、箴、吊及诸解诂,凡二十篇。 熹平六年,灵帝思感旧德,乃图画广及太尉⻩琼于省內,诏议郞蔡邕为其颂云。 论曰:爵任之于人重矣,全丧之于生大矣。怀禄以图存者,仕子之桓情;审能而就列者,出⾝之常体。大纡于物则非己,直于志则犯俗,辞其艰则乖义,徇其节则失⾝。统之,方轨易因,险涂难御。故昔人明慎于所受之分,迟迟于岐路之间也。如令志行无牵于物,临生不先其存,后世何贬焉?古人以宴安为戒,岂数公之谓乎? 赞曰:邓、张作傅,无咎无誉。敏正疑律,防议章句,胡公庸庸,饰情恭貌。朝章虽理,据正或桡。 译文 (邓彪、张禹、徐防、张敏、胡广) ◆邓彪传,邓彪字智伯,南 ![]() 邓彪年轻时注重励志,修孝行。⽗亲死了,让国给异⺟弟荆凤,显宗认为他品节⾼尚,下诏同意了。邓彪后在州郡做官,升迁到公府,五迁桂 ![]() 永平十七年(75),召⼊做太仆。数年,死了后⺟,因病告辞回家,诏书赐他用光禄大夫行服,服完毕,拜为奉车都尉,升为大司农。数月后,代鲍昱做太尉。邓彪在位时很清⽩,做百官表率。做官四年,因病请退职。 元和元年(84),赐策罢官,赠钱三十万,以二千石的俸禄终其⾝。又诏太常四季致送宗庙的祭⾁,河南尹派县丞存问,常以八月旦奉送羊酒等物。和帝即位,用邓彪做太傅,录尚书事,赐爵关內侯。永元初年,窦氏专权骄傲放纵,朝廷多有人谏争,而邓彪在位修⾝罢了,不能有所匡正。又曾经上奏免去御史中丞周纡,周纡前失窦氏旨,所以有人因此讥讽他,但是当时人敬重他的礼让。等到窦氏被杀,邓彪因老病上还枢机职,诏赐养牛酒而许可了。 五年(94)舂,死在官位上,天子亲临其家吊丧。 ◆张禹传,张禹字伯达,赵国襄国人。祖⽗张况之族姊为皇祖考夫人,多次往来于南顿,见过光武帝。光武为大司马,过邯郸,张况做郡吏,谒见光武。光武大喜道“:现在找到我大舅了!”于是一起向北,到⾼邑,用况做元氏令。升为涿郡太守。又做了常山关长。正逢⾚眉军攻关城,张况打死了。⽗张歆,初因报仇逃亡,后来做了淮 ![]() ![]() 永平八年(66),举为孝廉,稍升迁,建初年间,拜为杨州刺史。当他过江巡视,中土百姓都以为江有子胥之神,难于过江。禹将渡,官吏坚决请求,张禹不听。并且厉声说:“子胥如有灵,知道我的目的在于理察冤假错案,难道还害我吗?”于是鼓着桨过去了。经过郡邑,偏僻之地没有不全部走到,亲自审录囚徒,很多情况弄明⽩被处理了。吏民很少见过使者,百姓心怀喜悦,怨德美恶,没有不自归了。 元和二年(85),转兖州刺史,也有清平的美称。 三年(86),升为下邳相。徐县北界有蒲 ![]() ![]() ![]() 永元六年(95),进朝廷做大司马,拜为太尉,和帝很有礼地对待他。 十五年(104),皇上南巡祠园庙,张禹以太尉兼卫尉在朝留守。听说车驾将进幸江陵,张禹认为不应冒险远行,驿马上谏。诏报说“:祠谒已完,应南边祭大江,得到君奏,到汉⽔回舆而归。”等到回朝之后,张禹特受赏赐。 延平元年(106),张禹升为太傅,录尚书事。邓太后因殇帝初生,想叫重臣居在噤內,于是下诏叫禹住在宮中,给帷帐 ![]() 永初元年(107),张禹因定策功封为安乡侯,食邑千二百户,与太尉徐防、司空尹勤同⽇受封。这年秋天,因寇贼⽔雨灾害策免去徐防、尹勤之职,而张禹內心不安,上书请求退职,更拜为太尉。 四年(111),邓太后之⺟ ![]() ![]() 五年(112),以 ![]() ![]() 七年(114),死在家中。朝廷派使者吊祭。除小儿子张曜为郞中。长子张盛为嗣。 ◆徐防传,徐防字谒卿,沛国钅至人。祖⽗徐宣,做过讲学大夫,用《易经》教授王莽。⽗徐宪,也传授徐宣之业。徐防少年时学习⽗亲、祖⽗之学,永平年间,举为孝廉,除为郞。徐防体貌矜持严肃,占对可观,显宗认为很奇异,特补他为尚书郞。职务是掌管机要,周密谨慎从事,奉侍二帝,不曾有过失。和帝时,升为司隶校尉,出为魏郡太守。 永元十年(99),升为少府、大司农。徐防勤晓政事,在哪个岗位都有事迹。十四年(103),拜为司空。徐防认为《五经》久远,圣意难得明⽩,应该作些章句解释,使后学学习便利些。上疏道:“臣听说《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从子夏开始。以后各家分析,各有不同的说法。汉朝继承 ![]() ![]() ![]() ![]() 十六年(104),徐防拜为司徒,延平元年(106),升为太尉,与太傅张禹参录尚书事,数次得过赏赐,甚见优宠。安帝即位,以定策封龙乡侯。食邑千一百户。这年因灾异寇贼策免职。回到封地。所有三公因灾异免的,从徐防开始。徐防死后,儿子徐衡当嗣,让封于其弟徐崇。几年后,不得已,才出就爵。 ◆张敏传,张敏字伯达,河间莫阝人。 建初二年(77),举为孝廉,四次升迁,五年(80)做了尚书。建初年间,有人侮辱人家的⽗亲,而那人的儿子把他杀了,肃宗宽其死刑而降等处理,从此以后把这事作为例子。这时就定下来,制定了《轻侮法》。张敏驳议道“:《轻侮》之法,先帝一切的恩惠,没有成科班之律令。死生之判决,宜从上下,犹如天之有四时,有生有杀。如果开相容恕,著为定法,这就是故意设置奷萌,生长罪过。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舂秋》之义,子不报仇,不是儿子。而法令不替他减刑,因为相杀之路不可开的缘故。现在假托出于义愤得以减刑, ![]() ![]() ![]() 九年(84),张敏拜为司隶校尉。到职视事二年,升为汝南太守。清约不繁,用刑公平正直,有理能名。后因事免职。 延平元年(106),拜为议郞,再升为颍川太守。 永初元年(107)征召为司空,在位奉法办事而已。视事三年,因病请求退职。皇上不听。 六年(113)舂,行大 ![]() ◆胡广传,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六世祖胡刚,清⾼有志节。平帝时,大司徒马宮选拔他。正逢王莽摄政时,胡刚解除⾐冠,悬府门而去,于是逃亡到 ![]() ![]() ![]() 胡广又与敞、虔上书驳之道:“臣听说群王以兼览博照为德,臣子以献可否为忠。《书经》载有考正疑事,谋及卿士的说法;《诗经》有赞美先人,咨询采樵之人的事例。国有大政,一定要考查从前的历史,询问于故旧老人,因此虑无失策,举措没有错误。我们看到尚书令左雄议郡举孝廉,都限年在四十以上,诸生试章句,文吏试片戋奏。明诏已经许可,又叫臣等相与参谋。想到王命之重,载在篇典之上,应当悬于⽇月,固之于金石,传给百王,流传万世。《诗经》说‘:天难谌斯,不易惟王。’(意思是:天难得信,王命不可更改。)可不谨慎吗!大凡选举人才,不能拘泥定制,陈平六奇之策,不是出自经学;郑国子产从政,晏子之化东阿,不是依靠章奏。甘罗十二为相,子奇十八化东阿,都是年轻显能;佟军、贾谊名声显扬,也在弱冠之年。汉朝继承周、秦,兼览殷、夏,祖德师经,参杂王霸之治,圣主贤臣,世以致理,贡举的制度,没有什么变⾰。今以一臣之言,改⾰旧章,好处不明显,群众不心服。矫枉变常,政之所重,而不访台司,不谋于卿士。如果文件发下去,议者有不同看法,不同意,那么朝廷行使起来不方便,同意,则王言已行。臣愚认为可以宣下百官,参照其同异之处,然后择其胜否,详采其核心部分。敢以瞎说,冒犯天噤,希陛下采纳。”皇帝不听从。当时陈留郡缺职,尚书史敞等推荐胡广。奏道:“臣听说德以明贤,爵以建事‘,明试以功’,《典谟》所赞美‘,五服五章’,(注:五服指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服,五者之服必须章明。)天秩所作,因此臣竭其忠心,君厚其宠,举动不失德,下忘其死。私下看到尚书仆 ![]() ![]() ![]() 汉安元年(142),升为司徒。质帝死后,代李固作太尉,录尚书事。因定策立桓帝,封为育 ![]() 延熹二年(159),大将军梁冀被杀,胡广与司徒韩纟寅、司空孙朗犯了不卫宮罪,都减死一等,夺爵土,免职为庶人。后拜太中大夫、太常。 九年(166)又拜司徒。灵帝即位,与太傅陈蕃参录尚书事,复封故国。因病请求退职。遇上陈蕃被杀,代为太傅,总录如故。这时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壮。继⺟在堂,早晚问安,傍无几杖,言不称老。⺟死后,居丧尽哀,照礼不差。 ![]() 年八十二,熹平元年(172)去世。朝廷派五官中郞将持节奉策赠太傅、安乐乡侯印绶,给东园梓器,谒者护丧事,赐冢茔于原陵,谥为文恭侯,拜家中一人为郞中。故吏自公、卿、大夫、博士、议郞以下数百人,都是…。殡位,自寿终到殡葬。汉兴以来,人臣之盛,不曾有过。起初,杨雄依照《虞箴》作《十二州二十五官箴》,其中九箴遗失,后来涿郡崔马因和儿子崔瑗又临邑侯刘。。马余增补十六篇,胡广又继作四篇,文甚典美。于是全部撰目录,为它作解释,名叫《百官箴》,共四十八篇。其余所著诗、赋、铭、颂、箴、吊及诸解诂,共二十二篇。 熹平六年(178),灵帝思感旧德,于是画胡广及太尉⻩琼之像于省內,诏议郞蔡邕替它作颂。 Www.IgMxS.CoM |
上一章 后汉书 下一章 ( → ) |
汉书素书天工开物伤寒论吴子尉缭子管子淮南子列子韩非子 |
范晔的免费历史小说《后汉书》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后汉书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后汉书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