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是佚名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礼记 作者:佚名 | 书号:10131 时间:2017/3/26 字数:7707 |
上一章 坊记 下一章 ( → ) | |
子言之:“君子之道,辟则坊与,坊民之所不⾜者也。”大为之坊,民犹逾之。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 ![]() 子云:“小人贫斯约,富斯骄;约斯盗,骄斯 ![]() ![]() ![]() 子云:“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故贵 ![]() 子云:“君子辞贵不辞 ![]() ![]() ![]() ![]() 子云:“有家国者,贵人而 ![]() ![]() 子云:“上酌民言,则下天上施;上不酌民言,则犯也;下不天上施,则 ![]() 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诗》云:“尔卜尔筮,履无咎言。”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让善。”《诗》云:“考卜惟王,度是镐京;惟⻳正之,武王成之。”子云:“善则称君,过则称己,则民作忠。”《君陈》曰:“尔有嘉谋嘉猷,⼊告尔君于內,女乃顺之于外,曰:此谋此猷,惟我君之德。于乎!是惟良显哉。”子云:“善则称亲,过则称己,则民作孝。”《大誓》曰:“予克纣,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纣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 子云:“君子弛其亲之过,而敬其美。”《论语》曰:“三年无改于⽗之道,可谓孝矣。”⾼宗云:“三年其惟不言,言乃讙。”子云:“从命不忿,微谏不倦,劳而不怨,可谓孝矣。”《诗》云:“孝子不匮。”子云:“睦于⽗⺟之 ![]() ![]() 子云:“于⽗之执,可以乘其车,不可以⾐其⾐。君子以广孝也。”子云:“小人皆能养其亲,君子不敬,何以辨?”子云:“⽗子不同位,以厚敬也。”《书》云:“厥辟不辟,忝厥祖。”子云:“⽗⺟在,不称老,言孝不言慈;闺门之內,戏而不叹。”君子以此坊民,民犹薄于孝而厚于慈。子云:“长民者,朝廷敬老,则民作孝。”子云:“祭祀之有尸也,宗庙之主也,示民有事也。修宗庙,敬祀事,教民追孝也。”以此坊民,民犹忘其亲。 子云:“敬则用祭器。故君子不以菲废礼,不以美没礼。”故食礼:主人亲馈,则客祭;主人不亲馈,则客不祭。故君子茍无礼,虽美不食焉。《易》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诗》云:“既醉以酒,既 ![]() 子云:“七⽇戒,三⽇齐,承一人焉以为尸,过之者趋走,以教敬也。”醴酒在室,醍酒在堂,澄酒在下,示民不 ![]() 子云:“宾礼每进以让,丧礼每加以远。”浴于中溜,饭于牖下,小敛于户內,大敛于阼,殡于客位,祖于庭,葬于墓,所以示远也。殷人吊于圹,周人吊于家,示民不偝也。子云:“死,民之卒事也,吾从周。”以此坊民,诸侯犹有薨而不葬者。子云:“升自客阶,受吊于宾位,教民追孝也。”未没丧不称君,示民不争也。故鲁《舂秋》记晋丧曰:“杀其君之子奚齐及其君卓。”以此坊民,子犹有弒其⽗者。 子云:“孝以事君,弟以事长”,示民不贰也,故君子有君不谋仕,唯卜之⽇称二君。丧⽗三年,丧君三年,示民不疑也。⽗⺟在,不敢有其⾝,不敢私其财,示民有上下也。故天子四海之內无客礼,莫敢为主焉。故君适其臣,升自阼阶,即位于堂,示民不敢有其室也。⽗⺟在,馈献不及车马,示民不敢专也。以此坊民,民犹忘其亲而贰其君。子云:“礼之先币帛也, ![]() ![]() 子云:“夫礼,坊民所 ![]() ![]() ![]() ![]() ![]() ![]() ![]() ![]() ![]() ![]() ![]() 译文 孔子说:“君子的治民之道,打个比方来说,就好像防止河⽔漫溢堤防吧!它是为了防止百姓出现过失。虽然周密地为之设防,百姓中还是有人犯规。所以君子用礼来防止道德上的过失,用刑来防止琊恶的行为,用教令来防止贪婪的 ![]() 孔子说:“小人贫则穷困,富则骄横;穷困了就会去偷盗,骄、横了就会去 ![]() ![]() ![]() 孔子说:“贫穷而能乐天知命,富贵而能彬彬有礼,一家族人多势众而能安守本分,普天之下能做到的人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诗经》上就说:‘有些百姓贪心作 ![]() ![]() 孔子说:“礼这个东西,是用来去掉疑惑、辨别隐微,从而防范百姓越轨的。所以人的贵 ![]() 孔子说:“天上没有两个太 ![]() ![]() 孔子说:“国君不与同姓的人同车,与异姓的人可以同车,但不可穿相同的服装,这是要让臣民避嫌。用这种方法来防范,臣民中还有同姓拭其君的。” 孔子说:“一盅酒,一盘⾁,让来让去,君子才接受那不好的一份,就这样还有人潜越长者。筵席之上,让来让去,君子才坐在下首,就这样还有人潜越尊者。朝廷上的班位,让来让去,君子才立于 ![]() 孔子说:“君子尊重别人而贬抑自己,先人而后己,这样一来在百姓中就会兴起谦让的风气。所以称呼别人的国君叫国君,称呼自己的国君叫寡君。” 孔子说:“利益和荣誉,应该先给死者,后给生者,这样一来,百姓就不会背弃死者;先给在国外为国事奔走的人,后给留在国內的人,这样一来,老百姓就感到国君可以信托。《诗经》上说:‘你应该思念死去的先君,赡养我这未亡人。”用这种方法防范百姓,百姓还有背弃死者而死者的家属却哭告无门的。” 孔子说:“有国有家的诸侯大夫,如果重视人才而不吝惜颁赏爵禄,百姓就会兴起谦让的风气;如果重视技艺而不吝惜颁赏车马,百姓就会乐意学习技艺。所以君子说的少而做的多,而小人则好放空炮而少⼲实事。” 孔子说:“在上位的人如果能够听取百姓的意见,那么百姓就把上边的政令看作是上天的施惠一般;如果不能听取百姓的意见,就会导致百姓的犯上;百姓不把上边的政令看作是上天的施惠一般,就会作 ![]() 孔子说:“有成绩就归功他人,有错误则归咎自己,这样一来百姓就不你争我夺。有成绩就归功他人,有错误则归咎自己,这样一来百姓间的怨恨就会曰趋消亡。 ![]() 孔子说:“君子不把⽗⺟的过错记恨在心,但对于⽗⺟的美德却要牢记在怀。”《论语》上说:“三年不改变⽗亲生前的主张,可以说是孝子了。”《尚书》上说:“⾼宗守丧三年,一句话都不讲;可是等到守丧期満一开口讲话,就非常受人拥护。”孔子说:“听从⽗⺟的教导毫不懈怠,含蓄地规劝⽗⺟不知疲倦,为⽗⺟担忧而毫无怨言,这样的儿子可以称得上孝顺了。《诗经》上说:‘孝子对⽗⺟的孝心是无穷无尽的。’” 孔子说:“能够与⽗⺟的亲人也和睦相处,才可以称作孝。所以君子经常招待族人聚餐以加強团结。《诗经》上说:‘兄弟关系良好,彼此融洽无间;兄弟关系恶劣,彼此互相指责。’” 孔子说:“对于⽗亲的同志,可以乘他的车子,但不可以穿他的⾐服。君子这样作,就是把对⽗亲的孝道扩展到⽗亲的同辈。”孔子说:“连小人都能够养活他的双亲,作为君子,如果也是只能养活而不知孝敬,那与小人还有什么区别呢!” 孔子说:“⽗亲与儿子,不能处在尊卑相同的位置上,以此来強调对⽗亲的敬重。《尚书》上说:‘做国君的不像个做国君的样子,那就是辱没他的先祖。’” 孔子说:“⽗⺟健在,做儿子的不敢自称老。平常要爹讲究对⽗⺟如何孝顺,不要讲究做⽗⺟的应该怎样心疼自己。家门之內,只可引逗⽗⺟⾼兴,不可在⽗⺟面前哀声叹气。君子用这些礼节来规范百姓,百姓还有讲究孝道的少,企求⽗⺟慈爱的多。”孔子说:“⾝为天子、诸侯,如果能够在朝廷上做到敬老,那么百姓就会兴起孝顺之风。”孔子说:“祭祀时候有尸,宗庙中设立神主,这是向人们指出应该尊奉的对象。修建宗庙,恭恭敬敬地进行祭祀,这是教育百姓不要忘掉死去的亲人。用这种办法来教育百姓,百姓还有忘掉亲人的。” 孔子说:“为了表示对宾客的尊敬,就可以用祭器来款待。所以,君子不因家道贫穷而废除礼,也不因家道殷实而超过礼。所以食礼规定,主人亲自给客人布菜,客人就祭;主人不亲自给客人布菜,客人就不祭。所以,君子如果遇到无理的接待,即令是佳肴美味也不去吃。《易经》上说:‘殷封国中的杀牛之祭,还不如文王.国中的杀猪之祭,能够真正地得到神的保佑。《诗经》上说:‘君子的设宴待客,不但要让把酒喝好,而且要充分展示美德。’用这种办法来教育百姓,百姓还有争利而忘义的。” 孔子说:“国君在祭祀的前十天內,头七天散斋,后三天致斋;又奉事一人以为尸,大夫士遇到他都要回避。这是教导人们要对神恭敬。醛酒放在室內,醒酒放在堂上,澄酒放在堂下,味薄的放在上面,味厚的放在下面,这是教育人们不要贪味。向尸敬酒三次,向宾敬酒只一次,这是教育人们要知道尊卑。借着祭祀剩下的酒⾁,聚集合族的人会餐,这是教育人们要和睦相处。所以堂上的人以室內的人为楷模,堂下的人又以堂上的人为楷模。《诗经》上说:‘礼仪都合乎法度,谈笑也很有分寸。’” 孔子说:“行宾礼时,每逢进门、升堂都要互相谦让;而行丧礼时,每一个仪式的完成,都意味着死者离家更加遥远。人死以后,首先是在室中浴尸,接着是在南窗之下饭含,然后在门內举行小敛,在昨阶举行大敛,在西阶停殡,迁枢于家庙之中举行祖奠,最后葬于墓⽳,借以表示死者离开生者愈来愈远了。殷人在墓地上吊慰死者家属,周人是在死者家属从墓地返回家中以后才进行吊慰,这是教育人们不要忘记死者。”孔子说:“死是人生的最后一件大事,周人的送死之礼比较完备,所以我赞成周人的办法。用这种办法来规范人们,诸侯还有死了以后不能如期下葬的。” 孔子说:“葬毕回家以后,孝子还坚持从西阶升堂,在宾位受吊。这是教育人们不要马上忘记亲人。所以,鲁国的《舂秋》在记载晋国的丧事时说:‘晋国大臣里克杀死了晋国国君的儿子奚齐,及其国君卓。’用这种办法教育人们,还有儿子杀死他⽗亲的。” 孔子说:“用孝道来侍奉国君,用涕道来侍奉尊长,这是教育人们对上不要怀有二心。所以,国君之子在国君健在时不谋求任何官职,只有在代替国君占卜时才可以自称‘国君的副手’。⽗亲死了守丧三年,国君死了也守丧三年,这是向百姓表示,国君的尊严与⽗亲完全一样,毋庸置疑。⽗⺟健在之时,作儿子的就不敢认为⾝体是自己的,也不敢置备私产,这是教育人们要知道上下尊卑。所以天子在四海之內没有作客的礼仪,因为没有哪个人敢当他的主人。所以国君到了臣下家里,升自主阶,即位于堂,这是教育百姓不要把家就看成是自己的。⽗⺟健在,向别人赠送东西,小件东西还可以,像车马那样的大件就不可以,这是教育百姓不敢自作主张。用这种办法来教育百姓,百姓还有忘掉⽗⺟和对国君怀有二心的。” 孔子说:“相见之礼,是在行过相见之礼以后才奉上见面的礼物。之所以要这祥作,是要教育百姓先做事情而后接受傣禄。先奉上见面的宇L物然后再行相见之礼,就会导致百姓产生贪财之心。不加辞让,见礼就收,就会导致百姓相争。所以,君子在有人馈赠礼物时,如果自己不能接见,就不接受对方的礼物。《易经》上说:‘不耕而获,不开荒而得到良田,凶。用这种办法来教育百姓,百姓还有看重利禄而轻视做事的。 孔子说:“君子不把利益全部占有,要给百姓留下一部分。《诗经》上说:‘那里有遗留下来的禾把,这里有撒在地上的禾穗,这是让寡妇们随意拣拾的。’所以君子当官就不种地,田猎就不打鱼,一年四季有啥吃啥,不追求山珍海味,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狗。《诗经》上说:‘采薪又采菲,叶子已摘走,不要连 ![]() 孔子说:“礼可以用来防止人们的贪 ![]() ![]() ![]() ![]() 孔子说:“娶 ![]() 孔子说:“按照礼的规定,不是祭祀的时候,男女之间不互相敬酒。用这种办法来教育人们, ![]() 孔子说:“对于寡妇的儿子,如果不是看到他很有才能,就不和他 ![]() 孔子说:“人们的爱好道德之心,如果像爱好女⾊那样就好了。诸侯不应该在本国臣民中挑选美女作 ![]() ![]() ![]() 孔子说:“按照婚礼的规定,新婿要亲自到女家 ![]() ![]() |
上一章 礼记 下一章 ( → ) |
尚书中庸大学左传世说新语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梦溪笔谈了凡四训 |
佚名的免费历史小说《礼记》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礼记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礼记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